高考生物 多项选择题的类型及其备考策略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多项选择题的类型及其备考策略摘要本文列举了近几年高考试卷中多项选择题常见的几种类型,并提出了其备考策略。

关键词多项选择题类型备考策略
在2003年某某新一轮高考〔3+2〕生物试卷中出现了多项选择题,分值为18分,占总分的12%,这种题型由于难度大、评分标准严格〔多项选择、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因而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

多项选择题一度曾出现在前几年某某、某某的高考试卷,其中某某自1997至2000年的高考试卷中都有该种题型,分值为20分,约占总分的13.3%;可能由于多项选择题的难度较大等原因,2001年变换为双选题,2002、2003年某某高考不再采用这种题型。

某某省自2002年起出现该题型,题量、分值与某某相同。

多项选择题,除了具有一般选择题所共有的覆盖面广、形式灵活和评分客观等优点外,还有其独特的特点:一是其难度大。

单项选择题的最大特点是有固定的思维方向——四选一,因而选择失误的可能性小一些,而多项选择题那么没有固定的思维方向,究竟是四选二,还是四选三、四选四?全靠答题者在解答过程中作出分析判断。

因此,即使是考查同样的生物学知识,多项选择题的难度也比单项选择题大。

再加上其严格的评分标准,无疑更加大了它的难度。

二是其具有多种测试功能。

它既可考查对生物学概念和名词的准确记忆,也可考查对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全面理解,还可考查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其对考生的评价更准确,减少了答题者猜、估、蒙的可能性,其得分多少更能反映答题者的真实水平。

面对多项选择题,很多学生和教师最关心的话题就是该如何备考?让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前几年高考中出现的多项选择题的类型,从中可以挖掘出针对这种题型的备考策略。

1 高考多项选择题常见的类型
1.1 列举要点型
这类多项选择题的特点是,其应选项相互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横向联系或纵向联系关系,它们与题干之间又有一种相当确定的从属关系。

或者说,题干所陈述的问题是纲,应选项那么是此纲的目。

因此,进行某一生命现象或生理过程需要多个条件,或某一器官、某一生理过程有多种功能、意义等,均可成为它的题源。

例1 〔2003年某某高考第31题〕要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需要:
A.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B.离体状态
C.导入外源基因 D.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
答案:ABD
1.2 比较异同型
这类多项选择题的特点十分明显,即题干必须有在属性上具有可比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名词,应选项那么是这些概念或名词的共同点或不同点。

教材中相互之间具有可比性的概念或生理过程有很多,如DNA的复制和转录、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等,都可成为题源。

例2 〔2003年某某高考第29题〕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调节准确、快速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
C.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D.调节作用X围广泛
答案:BD
1.3 知识归类型
这类多项选择题的特点是,应选项本是彼此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的生物学知识,仅题干中提示的知识归类标准是它们的一个共同点。

这种类型的题源非常广泛,两个知识点之间的共同点虽然不很作者简介:王树宁,曾在《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物学》等刊物发表十多篇论文。

明显,但经命题者的深入挖掘之后,便可成为考题。

例3 (2001年某某高考第27题)细胞内要消耗ATP的生理过程有
A.丙酮酸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 B.蛋白质合成
C.质壁分离及其复原 D.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
答案:BD
1.4 知识串联型
这类多项选择题的特点是,通过题干所陈述的现象把教材中的多个知识点串联在一起,从而可以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完整。

例4 〔2002年某某高考第32题〕科学家将含人体的α―抗胰蛋白酶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的羊能分泌含α―抗胰蛋白酶的奶。

这一过程涉及:A.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那么自我复制B.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C.RNA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D.按照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答案:ABD
1.5 材料解析型
这类多项选择题是把非选择题特有的考查功能向选择题延伸的结果,其特点是题干包含一段教材上未出现的材料或图形,应选项一般是对所引材料或图形说明的含义的正确理解。

这类题型可以考查学生对材料或图形的理解能力。

例5 〔1999年某某高考第37题〕右图表示3种哺乳动物由于周围
环境温度变动而发生的代谢速度变化。

在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动物Y比动物Z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B.动物X对温度变化的生理调节能力很差
C.在温度t1时,动物X、Y、Z代谢速度相同
D.在低于t2的温度条件下,动物Z代谢速度逐渐增加
答案:ACD
2 多项选择题的备考策略
2.1 注意对相关知识点的比较,提示其本质的区别或联系
教材中意义相近的概念和名词、结构上相似的组织和器官、功能上具有一定联系的生理过程有很多,如植物的生长素和动物的生长激素、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等。

在复习时,教师应恰当地运用比较法这种最常用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让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在比较中暴露无遗。

2.2 着重对分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类、重组和串联
教材中有些知识点并非以集中的形式的出现,而是分散于不同的章节中。

如:对下丘脑功能的介绍,分别出现在必修教材“体液调节〞、选修教材“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血糖的调节〞“人的体温及其调节〞这四节内容中。

复习时假设不对这些知识进行串联,考查时的失分率很高。

笔者曾用例6这样一道多项选择题考查这一知识点,结果正确率只有30.9%。

因此在复习时,教师可把这些分散的知识点列出,如下丘脑的功能、育种方法等,然后让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分头准备,最后以学习成果的形式展现给大家,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节省时间。

例6 如果某人下丘脑受损,那么会导致:
A.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B.体温发生变化
C.血糖浓度发生变化 D.甲状腺激素分泌量的变化
答案是ABCD。

2.3 加强对解题思路训练,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力求全面、准确领会试题的要求,明确解题的方向。

要注意区分试题的类型,坚持按类型特点确定解题思路:对列举要点型,那么应着眼于理清知识结构〔纵向联系或横向联系〕,注意挖掘教材知识间的隐性联系;对比较异同型,应着力找准参比对象的对比点,鉴定出它们的共性或个性;对知识归类型,应着重分析应选项是否完全符合其归类标准;对知识串联型,应着重分析备选项是否与题干相关;对材料解析型,那么要全力用于正确理解材料、正确理解各备选项表述的内涵。

要高度重视对“干扰项〞的辨识和“可疑项〞的分析,以排除干扰和疑点,彻底弄明白选或不选的理由。

解答多项选择题的最大困难,是对少数备选项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这种备选项可称之为“干扰项〞或“可疑项〞。

在解题训练中,重视对干扰项的辨识和可疑项的分析,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强化解题思路训练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例7 摘除大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入大白鼠的皮下,该动物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一段时间后,将皮下的移植物〔胰腺组织〕除去,该大白鼠立即出现血糖浓度升高并出现了糖尿病症状;随后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该大白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糖尿病症状消失。

该实验说明了: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 B.胰岛素的产生与胰腺有关
C.胰岛素是蛋白类激素 D.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此题是一道材料解析题,正确答案是ABD。

但在实际考查时,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还选了C 选项,该选项就是一个干拢项,因为其本身所表述的内容是正确的,但根据题干中的实验不能得出这个结论。

2.4 努力提高训练题质量,做到练必有获
目前社会上的复习资料多如牛毛,但有多项选择题的资料却是少之又少,而在这部分资料中真正跟得上高考命题改革趋势的、能较好地检测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称得上高水平的多项选择题更是难得一见。

优秀训练题的供应问题不解决,多项选择题的解题水平就难以迅速提高。

因此,我真诚地希望在这方面有所研究的行家里手,能像设计单项选择题和设计非选择题那样,精心设计出一批高质量的、与高考要求同步的多项选择题,以解决现时训练指导中的急切之需;也希望所有担
负指导高考生物学复习任务的老师们,努力提高自己的命题水平,确保训练题的质量;即使自己不能设计,至少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能够精选出一批真正优秀的训练题,以保证学生练必有获。

2.5 灵活安排复习轮次,力求最优组合
笔者曾与多所省重点高中的生物教师有过广泛的交流,发现绝大多数学校的采取的复习模式是:一轮复习〔9月至次年3月〕,重点理清基础知识;二轮复习〔次年4月〕,重点构建知识体系;三轮复习〔次年5月〕,主要是进行综合练习和适应性练习。

这种复习模式笔者也曾用过多年,但发现这种模式由于第一轮复习战线拉得太长,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综合能力的迅速提高,因此,自2002年起进行了新的尝试,采用了在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穿插进行专题复习和综合练习的方法,在2003年的高考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如在复习“细胞〞的知识时,先按“细胞的化学成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膜系统→细胞分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细胞工程〞的顺序进行复习基础知识,随后进行“细胞〞专题复习,构建知识体系,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干拢素是基因工程药物的一种产品,被人称为“理想的抗癌剂〞。

干扰素是一种由被病毒感染的动物细胞所分泌出来的蛋白质,它能激活体内名为“宏噬菌体〞的细胞,阻止病毒特别是肿瘤〔癌〕细胞的增殖,被作为治疗肝炎和癌症的特效药。

干扰素可分为α型、β型、γ型三种,α-IFN〔阿尔法干拢素〕1981年投入市场,现被用作多发性骨髓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特效药。

我国目前能够生产这种药。

β-IFN〔贝塔干拢素〕1985年投入市场,现被用作癌、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丙型肝炎的特效药。

γ-IFN〔伽玛干拢素〕1990年投入市场,是治疗癌症的特效药。

开始时干扰素的市场并不太大,进入90年代后发现它还可治疗丙型肝炎,因而需要量一下扩大。

不过干拢素有引起忧郁症的副作用,还不是理想的药物。

继干扰素之后,出现了EPO,这是肾脏分泌的一种激素,有促进红血球增加的作用。

用于治疗贫血症,特别是肾脏透析患者的贫血病效果显著,还可用于因交通事故等大量失血者。

EPO也拥有巨大的市场。

TPA可用于治疗血栓,适用于老年人的心肌梗塞、脑血栓等病症,是生物医药中唯一的血液溶解剂,所以,也有巨大的市场,G-CSF〔颗粒球菌丛刺激因子〕有减轻抗癌药物所引起的副作用的效果,能增强白血球。

白细胞介素IL-Z是有名的抗癌药物,它是一种由T淋巴细胞〔一种能够对癌细胞发起攻击的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泌出来的具有免疫调
节作用的物质,有助于促进免疫功能。

它对治癌有明显效果。

对艾滋病患者受损的免疫功能也能有所恢复。

我国也已在开发IL-Z,并于1992年进入临床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