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性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淮阴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2024.03
命题人:审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5小题,19分)
①曹雪芹有浓重的崇香情结,举凡家居熏香、饮食用香、计时用香、节日与庆贺用香、陈设与配饰用香、礼物用香、药物用香以及相关的宗教活动用香等,《红楼梦》无不有淋
漓尽致的描写,大观园内几乎时时处处充满香气,诚可谓“香风飘拂使人迷”。
②毋庸置疑,《红楼梦》是小说,它描写香文化,旨在使之成为小说创作的有机组成
部分,而不是单纯地用以展示香文化。
香文化叙事对于《红楼梦》的艺术描写具有重要意义。
③第七十三回写傻大姐捡到一个五彩绣香囊,引起抄检大观园这样的轩然大波,成为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大转折。
护花主人在笫七十四回有评曰:“搜检大观园,是抄家
预兆。
”该事件实成为以贾府为中心的四大家族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标志。
王夫人在抄检
中比较怀疑晴雯,尤其不喜欢晴雯“花红柳绿”的妆扮,晴雯的命运也由此改变,笫七十七回即写晴雯的抱屈而死,引出贾宝玉在下回写下一篇情文并茂的痛悼她的《芙蓉女儿诔》。
晴雯在一定程度上是黛玉的一个影子,因此,宝玉这篇诔,也不妨说是预先悼黛玉的。
靖藏本此回脂批则说:“观此知虽诔晴雯,实乃诔黛玉也。
试观‘证前缘’回,黛玉逝后
诸文便知。
”此皆震撼人心。
一个小小的五彩绣香囊,导致如此重要的故事情节的发生,
并天衣无缝地联系在一起,这从艺术上看,作为小说家的曹雪芹无疑非常高明。
诚然,并非别的物件、事件不可以引起大抄检,但五彩绣香囊遗落在有众多不时发生真情与爱意的青年男女的大观园中有其充分的合理性。
④笫十七至十八回写林黛玉误会贾宝玉将她给宝玉的荷包给了别人,于是“赌气回房,将前日宝玉所烦他作的那个香袋儿——才做了一半——赌气拿过来就铰”,黛玉之所以赌
气铰剪香囊,乃是因为她十分看重她与宝玉之间的感情。
黛玉身子弱,大夫叫她好生静养。
笫三十二回袭人就说黛玉“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
因此,她给宝玉做的香袋,虽没有完成,却颇精巧,费了很多工夫,可见黛玉对宝
玉用情之深。
后来黛玉明白是误会了宝玉,宝玉伏低做小,央求她再做一个香囊,黛玉说“那也只瞧我高兴罢了”,并不拒绝,可见她心中一直有宝玉,赌气只是一时的。
又第十
六回,宝玉将北静王水溶送给他的蕶苓香念珠一串转赠给黛玉。
北静王的蕶苓香念珠原是皇上亲赠的,自是非常名贵的香品。
但是,在黛玉心中,他只有宝玉,其他什么男人,无论地位有多么高贵,都不在她眼中。
因此,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竟将之扔了。
这一细节,不但显示黛玉重人不重物,是个感情十分专一的人,同时也说明她甚为耿介孤高,毫不世俗。
《红楼梦》的人物描写是一个奇迹,其自有多方面的因素,但结合香文化的叙事与描写,无疑起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⑤香既是物质性的,同时也是精神性的。
贾天明先生在《中国香学》一书中指出:“中国香学文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香物背后所蕴含的哲学内容和思想境界上,这同以香水为代表的欧洲香文化和以熏香精油为代表的南亚香文化有很大差异。
”《红楼梦》描写了如此众多的香,可谓中国文学写香之集大成之作,其“绝大章法”,就其实际,不只是艺术描写层面的,同时也必然载“道”。
⑥笫二十七回,林黛玉在《葬花吟》一诗中深情地吟道:“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林黛玉所谓的“香丘”,或者说“花坟”,不是真正的坟墓,也不是佛教所谓的“香积净土”“香积世界”,而是黛玉“心中的坟”,是她一生的执烈追求却难以企及的理想。
简言之,此天之尽头之“香丘”,其实是黛玉抗争荒唐现实、安顿灵魂的自由自在的遥远的心灵故乡。
进一步说,林黛玉之要飞翔到天尽头,迫切寻找她心灵故乡的“香丘”,其实不只是所有天下不幸女子的理想追求,更是当时畸形、荒唐社会中人们普遍而美好的精神诉求,因此无疑具有站在时代前沿磅礴独绝的思想价值。
⑦惟是故,小说中的这一“香丘”,堪称曹雪芹运用香文化思维的神来之笔。
曹雪芹站在时代前沿,在更高的哲学境界与更深的思想蕴涵上借用香文化,包蕴着他摒弃俗世“污泥”、逃离社会“尘网”的想法,以及对个性独立、心灵自由的极为深沉而热烈的追求,由此反叛当时现实社会“反认他乡是故乡”那种荒唐的存在。
这些无疑葆有焕发个性、张扬自我的时代哲学色彩,以及女锅补天般救世、济世那样的民族精神情怀。
这自是他非凡的艺术创造,是他的卓特之处。
⑧无论是生动的充满魅力的艺术描写,还是表达深邃的走在时代前列的进步思想,西方小说绝无如此多香文化叙事的介入,而《红楼梦》之创作,则渗透了浓重的香文化思维,也深具“中国趣味”。
(摘编自钟明奇《以“芬豆之微”,写“绝大章法”——<红楼梦>香文化叙事论》)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韶和分析,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中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各种用香的活动,大观园内时时处处充满着香气。
B.以香为技,以香载道,这使香文化成为《红楼梦》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体现了“中国趣味”。
C.晴雯抱屈而死,宝玉写下一篇《芙蓉女儿诔》,隐含他对黛玉的结局也早有预感。
D.第七段划线句子“这自是他非凡的艺术创造”中的“这”,指香文化对《红楼梦》艺术价值的贡献。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从第三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引发抄检大观园这一事件的导火线可以有多种可能性,小说把“小小的五彩绣香囊”设置为导火线是其中比较合理的一种安排。
B.林黛玉扔掉宝玉送给她的蕶苓香念珠,是因为她对宝玉用情专一,重人不重物;也可能是因为她由于误会贾宝玉将她给宝玉的荷包给了别人而余气未消。
C.在作者看来,“‘香丘’堪称曹雪芹运用香文化思维的神来之笔”,因为“香丘”代表着林黛玉的理想追求、当时社会人们的精神诉求,以及曹雪芹的思想价值。
D.“反认他乡是故乡”出自《好了歌注》,比喻忘却生命本源,误将功名富贵、妻妾儿孙等等当作人生的根本。
曹雪芹借此诗词表达了对现实的愤懑和失望之情。
3.下列选项,最适合
...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金钏死后,宝玉前往祭奠,觉得自己所带的两星沉速香不够好,要让茗烟去买檀香、芸香、降真香来祭奠,以表示自己的虔诚、恭敬。
B.平儿遭误打后,宝玉将她接到怡红院,研碎紫茉莉花种后兑上香料制的花粉,让平儿妆饰,宝玉这般为平儿忙,因为他尊崇青春少女。
C.宝钗制作了一首谜底是“更香”的灯谜诗,贾政看完后,觉得“不祥”“非福寿之辈”,预示了她在宝玉出走后过着凄凉忧愁的生活。
D.宝钗要治疗从娘胎里带出来的热毒,须服秃头和尚开的海上方“冷香丸”,兼之其平日“罕言寡语,自云守拙”,故给人的印象是“冷”。
4.请简要分析文本的行文思路。
(4分)
5.路遥在谈小说创作经验时,认为“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彰显高明之处”。
请结合文本中关于《红楼梦》的香文化叙事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运气
【英国】克里斯廷·格尔曼
一位姑娘把一束鲜花放在火车站的书摊上,选取好一本杂志,然后打开钱包。
那束花开始向边上滑,我伸出手去将花挡住。
她当即对我嫣然一笑,接着拿起杂志和花转身走了。
我上了火车后,又在车厢里见到了那位姑娘,她旁边还有一个空座位。
“这里有人坐吗?”我问她。
她抬起头说:“没有,你请坐吧。
”
于是我就坐了下来。
我想与她交谈,但又找不到话题,真是着急。
于是我就抬头看行
李架。
她的那束花放在上面,还有她的蓝色小提箱。
我看见小提箱上印着她姓名的缩写字母Z·Y。
这个名字不多见,我心里想。
火车开动了,驶出站台时,她站起身来推窗子。
“等等,让我来。
”我说,连忙起来把窗子打开。
“我本来是想把窗子关上的。
”她微笑着说。
自然,我表示了歉意,并把窗子关上了。
从这以后就随便多了,我们开始交谈起来。
“你是去度假吗?”我问她。
“不,”她回答说,“只是去和父母亲住几天。
”
“我也是,去一个星期。
”
列车员推着食品车过来了,我提出请她喝咖啡。
“谢谢,”她说,“从早晨4点到现在,我还未喝一口水。
”
后来我们又交谈了一会儿。
当火车到达一个车站时,她站起身来,从行李架上拿下她的东西。
我问她是否要下车,她说:“是的,要换车了。
希望能再次见到你。
”我对她说。
她说她也希望如此,然后下车走了。
火车离开车站时我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太笨了,竟连她的姓名也没有问。
我不知道她住在哪里,也不知道她在哪里工作。
我或许在这个城市里转上几年也不会碰到她。
而我很想再见到她,但有什么办法呢?当然,我知道她姓名的首个字母是Z·Y,她叫“佐伊·耶顿”还是“普诺比亚·亚罗”?
不得而知。
返回市里以后,我翻看了电话簿,以Y开头的姓有好几页,但没有以Z开头的名字。
看来是没有希望了。
我努力回忆着,有关她的情况我还知道些什么。
她有一只印着她姓名首个字母的小提箱,她还拿了一束花。
花!那不可能是早上买的花,因为花店要9点才开门,而我们乘的火车是8:45开。
对了,火车站的西边有一家已经开门营业的花店。
要看得见这花店,她一定是从西边进站的。
在西边停的有哪些公共汽车呢?我查询着,一共有三路,都通向市郊。
我还能想起些什么来呢?书摊,她在那里买了一本杂志。
是什么杂志呢?我不知道,但我确实记得她挑选杂志的那个书架。
我走到那个书架前看了看,上面摆放着各种杂志——《建筑业者专刊》《高保真画刊》《教师月刊》……她会不会是个教师呢?这不可能——她乘车那天不是周末。
还有《电子学评论》《护士杂志》……难道她是位护士?
我突然记起来,在火车上她说从早上四点起一口水也没有喝。
早上四点,说明她刚下夜班。
我又看了看公共汽车的路线表,其中有一路车经过一家医院——皇家医院。
我来到这家医院,站在门口的车道上,观察着该在哪里询问。
我看到一个房间门上写着“问询处”,想往那里走去,突然一辆救护车飞快地驶入。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没有及时让开,我只觉得被车的侧面撞了一下,以后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当我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床上,我问道:“我这是在哪里?”
“你在医院。
”一位护士告诉我。
“你们这里有没有一位姓名的首个字母是Z·Y的护士?”我问她。
“我就是,”她说,“我叫泽娜·耶茨。
有什么事吗?
“你不可能是,”我说,“任何一家医院都不可能有两个姓名首个字母都是Z·Y的人。
”
我在那里想了好几个小时,思考着如何才能找到我要找的人。
后来我与这个名叫泽娜·耶茨的护士说起那件事情,她解开了这个谜:“我把自己的小提箱借给了另外一位护士,她的名字叫瓦莱里娅·沃森。
”
我想见的她终于出现了。
她坐在我床边,嘴角带着一丝愉快的神情。
“你是怎么找到我的?”她问道。
“运气,”我微笑着说,“就是一点小运气。
”
(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开篇就描绘了一位气质不俗、情调高雅的女护士形象,而且“我”被她深深吸引。
B. 本文故事并不复杂,“我”邂逅一位心仪的姑娘,但因为经验不足,差点儿就错过了。
C. “我”有绅士风度,在火车上时,就赢得了女孩的好感,后来更是得到了女孩的欢心。
D. “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说男女主人公的遇见也恰如此这般。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 )(3分)
A. 作者眼光独到,选材别致,人物描绘细腻,故事引人入胜,虽过程曲折,而结局美好。
B. 姓名首字母“Z·Y”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据此读者可以掌握情节思路脉络。
C. 对话是本文重要部分,是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的,言为心声,都能表现人物的心理。
D. 本文情节安排得精巧,故事的悬念与伏笔设置得非常巧妙,在尺幅间频现波澜。
8. 简析小说以“运气”为题的好处。
(4分)
9. 文中的“我”何以能找到那位心仪的姑娘?请分条简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 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周室自文、武始兴,崇道德,隆礼义,故仁义之道满乎天下。
及春秋之后,众贤辅国者既没,而礼义衰矣。
孔子虽论《诗》《书》,定《礼》《乐》,王道粲然,以匹夫无势,化之者七十二人而已,皆天下之俊也,时君莫尚之,王道遂用不兴。
仲尼既没,道德大废,上下失序。
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
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
是以转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暴师经岁,流血满野。
诸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
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
..之国五,敌侔争权,尽为战国。
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
当此之时,虽有道德,不得施谋,故孟子、
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
是以苏秦、张仪之属,生从横
..短长之说,左右倾侧。
横则秦帝,从则楚王。
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
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国教化兵革亦救急之势也。
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
亦可喜,皆可观。
(节选自刘向《<战国策>书录》)材料二: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
二子①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
二帝三王②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
二子之道,如是而已。
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
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
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
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
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
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节选自曾巩《<战国策>目录序》③) 【注】①二子:孔子和孟子。
②二帝:尧、舜。
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三代之王。
③曾巩校勘《战国策》后,为书作了这篇目录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国教/化兵革/亦救急之势也
B.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国教化/兵革亦救/急之势也
C.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国教化/兵革亦救/急之势也
D.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国教/化兵革/亦救急之势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千乘: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
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B.从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推行的外交策略,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秦国自西向东与各国诸侯结交,故称“连横”。
C.因:文中指依照、根据,与“因其固然(《庖丁解牛》)”中的“因”意思相同。
D.易:文中指取代,与“以乱易整”(《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易”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刘向认为虽然孔子的王道思想清楚分明,七十二贤人也都是天下俊才,但是在礼义衰落的时代,君主不尊重他们,王道也不能被实施。
B.刘向认为孔子逝世以后,道德大坏,后来秦孝公抛弃了礼让而推崇战争,以致各国互相仿效,开始互相吞并,于是战争连年不断。
C.曾巩认为虽然二帝三王治理国家的办法不同,但他们治理天下的用意是一样的。
孔孟也是为了遵从先王治国的原则,喜欢提出与世不同的言论主张罢了。
D.曾巩以孔孟为例,是为说明孔孟与策士们虽同样生活于动乱的年代,却能阐明先王治国之道,看来并不是非用谋诈之术不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选自《烛之武退秦师》)14.刘向与曾巩均为《战国策》作了序,选文中二人都谈到了“游说家”的策略,他们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 《寒夜》第一句,文字简洁平淡,但情意融融。
表明“客”是一位与主人有共同的语言、雅兴和情谊很深的常客。
B. 《寒夜》三四句构思巧妙,写主客在窗前月下相谈投机,有了梅花的加入,顿觉这见惯了的月色和平常不一样了。
C. 《约客》一二句以“雨”“池塘”“蛙声”描绘梅雨季热闹的夏夜,透露出诗人等候友人来访的期待、兴奋之情。
D. 《约客》刻画声响饶有趣味:首句写雨声,次句写蛙声,末句写棋声。
种种声响,交融相衬,形成动人的意境。
16. 两首诗写的都是寻常之事,抒发的是寻常之情,却都写得含蓄蕴藉。
诗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结合两首诗的后两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自信地认为:对于一个加在大国中间的千乘之国,他可以在“▲,▲”的情况下,用三年时间完成军事强国的目标。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
(3)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关于拥有邦国的诸侯和家族封邑的士大夫所担心的问题的阐述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指导意义,这两句话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
18.下面加点词义解释相同
..的一项( )(3分)
A.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B.吾与.点也失其所与.,不知
C.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D.批大郤.,导大窾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19.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全称为“四书”。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的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本纪12篇,记录历代帝王政绩;世家30 篇,记录名官名人言行事迹;列传70篇,记录王侯贵族;还有10表和8书,分别记录各种典章制度和各历史时期重大事件。
C.《左传》相传是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以鲁君纪年的编年纪事,记录了周王朝及诸侯国的重大事件,并沿用了《春秋》所运用的“春秋笔法”,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元代杂剧创作体制较严格。
杂剧的每折戏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一套曲子。
《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即表示【端正好】及以下各曲均是曲牌,且都属于【正宫】这个宫调。
20.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6分)
不同于以售卖日用品、食品等为主的传统市集,文化市集主打的是妙趣横生的文创产品、新奇时尚的文化活动。
①文化市集让市集这一传统商业形态“重焕新生”,契合了更多人的消费新需求。
②文化市集的兴起,架起沟通联系的桥梁,让更多人找到了久违的文化亲近感。
③在不同主题市集上,特定的文化符号,人们寻觅着各自的爱好、分享着相似的情感。
④因此,它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轻松愉悦的社群氛围。
⑤不只这里有人与人的真实互动,更有人与历史的无形对话。
⑥文化市集上的每一个物件,都在提醒置身其中者倾听耳畔历史的回响。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大概十五岁时,我第一次看到喜鹊。
我住在祖屋里,门口四棵大香樟,喜鹊在树上筑巢。
每年初夏,巢里会伸出黄喙,叽叽喳喳,是毛茸茸的雏鸟;不出半月,它们便从枝头跃起,树梢上,天空中,叫醒清晨,欢送落日。
祖父把楼梯靠在树上,扶梯而上,捉鸟给我玩。
【甲】鸟没捉到,抓出一只甲虫——祖父已去世十八年。
秋天的山野枯瘦、萧瑟,荣华山却还是繁木葱茏,更别说在边地上有各色的野花。
当然,我比较偏爱芦苇花。
芦苇在地头墙角溪边,一蓬蓬地冒出来,油绿油绿,到了秋天,
叶边枯涩叶心发黄,叶子裹着一根脆脆的秆,秆头抽出一枝花。
花白色,细密,须绒软软。
【乙】我偏爱它,它不仅有植物线条的柔美,更像是一种言说——又一年的秋天已至。
芦苇,又名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营造一种苍莽且永远无法抵达的境界。
沿着南浦溪,有密密的芦苇,斜斜地趴在水面上。
现在,它几乎全黄了。
芦苇花白白的,白发的那种白,枯瘦,似乎随时会被风折断,如提前到来的暮年。
21.文中【甲】【乙】两句都使用了破折号,请简述两处破折号的作用。
(4分)
22.第一段画波浪线部分,如果改写成“不出半月,它们便每天从清晨到日落在树梢和天空间飞跃”,表达效果有何不同?(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战士冲出重重封锁,获得胜利;科学家在研究中拨开迷雾,发现真相;文学家穿越现实的荆棘,抵达心灵的彼岸……人类总在不断摆脱困境,进行“突围”。
人生会有很多困境,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挫折,和家人、同学、老师的矛盾,甚至内心善与恶、美与丑的挣扎……都需要我们去突围,走出困境,走向一片新天地。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或者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