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及中考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知识点及中考真题
一、文学常识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与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两司马”。
《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纂,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与《史记》并称为“史学双璧”。
二、课文诵读节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重点词句
1.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同“耶”
2.古今异义
(1)但当涉猎但古义:只,只是今义:转折连词,但是(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①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②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名称
(3)见往事耳①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②耳古义:语气词,罢了今义:耳朵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独
(5)及鲁肃过寻阳及古义:到,等到今义:以及
(6)即更刮目相待更古义:另,另外今义:更加
3.一词多义
(1)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用②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译为“认为”
(2)当①当涂掌事掌管②但当涉猎应当
(3)见①见往事耳了解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4)事①卿今当涂掌事政事②何见事之晚乎事情
4.重点实词与虚词
(1)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3)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4)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5)及鲁肃过寻阳经过(6)卿今者才略才干和谋略
(7)即更刮目相待擦拭
5.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你如今当权管事,不能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和读书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
6.特殊句式
(1)句末语气词: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
见往事耳!(表示限制语气,可译作“罢了”)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作“啊”)
(2)特殊句式:蒙辞以军中多务。
(倒装句,即“蒙以军中多务辞”)
四、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叙写孙权劝吕蒙学习,以及吕蒙经过学习才略有了惊人的进步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以此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五、写作特色
1.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学习,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其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2.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文章中心:文章开篇写孙权劝吕蒙学习时,从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功用入手劝说,吕蒙借事务多推托。
孙权用自己的状况和吕蒙的状况作对比驳斥他的托辞,说明没有理由不去学习。
文章开篇写吕蒙找理由不学习,后来从鲁肃的话中可揣测吕蒙曾无“才略”,与后文吕蒙的表现、鲁肃的评价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学习带给一个人的巨大转变。
3.侧面烘托:全文以对话为主,几句话就使读者感受到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总的来说,孙权的话,语重心长,显示出王者风范;鲁肃语带惊奇,流露出佩服和欣慰;吕蒙的回答充满自豪,显出一个武将特有的直率。
六、重点问题解析
1.(课后题)理解大意。
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
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吕蒙“以军中多务”推托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并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
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2.(课后题)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①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论议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如今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
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②启示示例: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书是第二课堂,是我们的老师,对我们知识的增长大有帮助。
3.人物形象:⑴孙权:善于劝学,博学多才,循循善诱,礼贤下士,现身说法,既对属下严格要求,又含有殷切的期盼,不失人主身份。
⑵吕蒙:聪明好学,知错就改,进步快,说话幽默。
⑶鲁肃:敬才爱才。
4.谈谈你对“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的理解。
“三日”是概数,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情况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5.有人认为文章写“鲁肃过寻阳”的情节是赘笔,你赞成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不赞成。
写鲁肃与吕蒙论议、结友的情节,可以表现出吕蒙学习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侧面烘托了孙权的善劝。
6.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问,是东吴周瑜之下的二号人物。
从鲁肃主动“拜蒙母”“结友”这两件事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①有才华,有学识(爱学习)的人能获得别人的尊重;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③位高者应该敬才、爱才。
7.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②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④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⑤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8.人物语言分析
①孙权:“不可不学!”(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不悦责备)。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②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吃惊,赞叹)
“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与吕蒙结友,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
③吕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深感自豪)
9.文中蕴含的道理:
①开卷有益,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②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③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④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10.积累文中出现的称谓语:
①爱称:卿(多用于君对臣,也可用于夫妻、朋友之间)。
类似的还有“爱卿”。
②自称:孤(王侯的自称)(古人称呼自己常用谦称)。
类似的还有“朕”、“寡人”。
③敬称:大兄(多用于朋友辈)(古人称呼朋友宾客常用敬称)。
类似的还有“兄台”“贤弟”等。
11.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及其意思
答: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开卷有益:打开书本看一看,就会有收益。
七、中考真题
(一)(2020·四川甘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略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管理 B.见往事耳见:了解
C.及鲁肃过寻阳过:经过 D.即更刮目相待待:看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刀劈狼首 B.蒙乃.始就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下车引之. D.结友而.别人不知而.不愠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进步巨大,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B.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
C.文章善于刻画人物,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D.吕蒙读书的功效主要通过鲁肃从侧面展现,他的惊叹衬托出吕蒙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二)(2020·湖南衡阳·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
【甲】孙权劝学
【乙】王冕僧寺夜读(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
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践踏。
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
③曷hé:为什么。
④恬:安静、平静。
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而已,罢了 B.安阳韩性而异之异:不同
C.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复:又 D.冕小儿,恬若不见若:好像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即更.刮目相待是日更.定矣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每至晴初霜旦.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策之不以.其道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7.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
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
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
但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奋读书。
(三)(2016·湖北黄石·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
【甲】孙权劝学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选自《后汉书·烈女传》)(注释)①趋:快步走向。
②捐:抛弃。
③亡:同“无”,不足。
④懿:美好。
9.下列句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见.往事耳(了解) B.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 D.遂.七年不返(才)
10.【乙】文中给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中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中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何异断斯织乎?
13.从课文哪几处可看出吕蒙学有所成?
(四)(2016·福建漳州·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孙权劝学
【乙】闰月,权亲攻皖城。
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①危之。
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②;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
”权从之。
蒙荐甘宁升城督。
宁手持练,身缘③城,为士卒先。
既而张辽④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
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窃:私下里,私自。
②拔:攻下;攻取。
③缘:攀援。
④张辽:曹军将领。
14.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权谓.吕蒙曰(___________)(2)见.往事耳(________)
(3)权从.之(________)(4)闻.城已拔(_________)
15.下面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结友而.别人不知而.不愠 B.但.当涉猎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诸将.欲作土山将.以攻宋 D.不能甚固.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6.翻译下面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17.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吕蒙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五)(2019年内蒙古市赤峰市中考题)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孙权劝学》
【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十二章》)
【丁】板桥①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②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③,人咸易④之。
及长大,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⑤,终有所成。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编》)[注]①板桥:即郑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
②殊:根本③寝陋:丑陋④易:轻视⑤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⑥箸:筷子。
18.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2分)
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1)裘葛之遗.(2)假.诸人而后见也
(3)孤岂社卿治经
..为博士邪(4)或.对客不听其语
20.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用法相同的组是()(2分)
A.板桥幼随其.父学其.真无马邪 B.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自钱孔人,而.钱不湿
C.蒙乃.始就学乃.重修岳阳楼 D.自以为
..大有所益全石以为
..底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向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2)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22.下列对上述选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诸生”在太学学习,那里师资雄厚,书籍丰富,但还有的人”业不精,德不成”,是因为学习不够专一。
B.【丙】文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乙】文中的吕蒙学有所成,就是因为听从了孙权的劝告,从书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C.【丁】文板桥刻苦自学,由浅入深,积极探求,喜欢诵读默背达到了“当食忘箸”的痴迷程度。
D.【甲】文宋濂以“太学诸生”为例,对”东阳马生”进行了劝勉,言辞恳切,发人深省:【乙】文用对话表现人物,孙权善劝,吕蒙听劝,言简意丰,富于情味;【丁】文先抑后扬,夹叙夹议,揭示了刻苦自学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六)(2019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题)文言文比较阅读(12分)
【甲】孙权劝学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
23.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分)
(1)及.鲁肃过寻阳()(2)未穷.青之技()
24.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2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26.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七)(广东省深圳市2019年中考题)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9 分)
【甲】孙权劝学
【乙】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王肃传》)
2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 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2)及.鲁肃过寻阳
(3)即更.刮目相待(4)有人从.学者
2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9. 【甲】【乙】两文中吕蒙和从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孙权和董遇是如何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的?
(八)(2021北京中考)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共8分)
【甲】孙权劝学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始就.学一蹴而就.就.事论事功成名就.
B.结友而别.别.来无恙久别.重逢依依惜别.
C.无以致.远勤劳致.富闲情逸致.学以致.用
D.意与日去.去.国怀乡相去.甚远去.粗取精
3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了解一些历史事件。
理解:孙权认为吕蒙阅读面窄,建议他在学习经学之外,还要学点历史。
【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兄长怎么这么晚才知道这件事呢!
理解:鲁肃很晚才知道吕蒙有管理才干,吕蒙对此感到很失望。
【丙】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理解:“才”“学”“志”关系紧密,“才”要依靠学习来增长,而学习的效果则与“志”有关。
32.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4分)
材料一:初,遇①善治《老子》。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 (取材于《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 材料二: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③十一二。
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取材于秦观《〈精骑集〉序》) 注:①[遇]指董遇,东汉学者。
②[惩艾]惩治,惩戒。
③[囊时]从前。
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障碍,如吕蒙所提“①”,跟随董遇学习的人所说“②”,都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这需要人们立志勤学来解决。
而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警惕“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秦观“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二”的经历,则进一步提醒人们③。
(九)(2021湖南怀化中考)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16分)
【甲】孙权劝学
【乙】金溪①民方仲永,世隶②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③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④理⑤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⑥宾⑦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⑧仲永环谒⑨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⑩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⑪众人矣。
”(选自《王文公文集》)注:①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
②隶:属于。
③收:取,团结。
④文:文采,⑤理:道理。
⑥稍稍:渐渐。
⑦宾客:把……当作宾客。
⑧扳:通“攀”,牵,引。
⑨环谒:四处拜访,⑩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年),⑪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3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②忽啼求之.
B.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或以.钱币乞之
C. ①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②其.真无马邪
D.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4.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3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鲁肃过浔阳(2)卿今者才略
..
(3)父异.焉(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7. 吕蒙和方仲永的故事引人深思,请结合自身学习经历谈一谈你受到的启发。
【答案】
1.A 这道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A.治:研究。
故选A。
2.A 这道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义的理解。
A.两人都解释为:用、拿;
B.于是、就/表示判断,是;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指元方;
D.表示顺承关系/表示转折关系;
故选A。
3.C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表述有误,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对话)描写。
故选C。
4.(1)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
(2)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
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1)重难点词语有: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以为,认为。
益,好处。
(2)重难点词语有:今者,如今,现在。
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5.B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B.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故选B。
6.B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A.副词,另外/名词,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B.名词,早晨/名词,早晨;
C.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按照;
D.助词,无意义/助词,的;
故选B。
7.①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②儿子读书像这样入迷,为什么不由着他呢?
本题考查点句子翻译。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本题重点词有:
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以为:认为。
益:好处。
②如此:像这样。
曷:同“何”,为什么。
听:听任。
为:做。
8.D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D.有误,根据“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可知,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王冕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参考译文
乙文:王冕是诸暨县的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晚上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
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王冕仍是这样。
王冕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去,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这件事,对此感到很诧异,将他收作学生,王冕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通的儒生。
9.D 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较判断各项字词释义,辨别正误。
D“遂”为“于是”。
10.B 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
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11.A 仔细阅读文段,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再分析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有关语句,比较判断正误。
A错,孙权并没有要求吕蒙钻研经书。
12.(1)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推托。
(2)(这)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
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辞”“何异”“斯”“织”,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13.鲁肃对吕蒙的夸奖(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和吕蒙结友而别(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4.对……说了解听从听说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见”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15.B 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
B项中“但”皆是“只”的意思。
16.你说你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敌人城防已经修好,援兵必定到来,我们将不能夺取(皖城)。
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务”“孰”“若”“备”“外”“图”,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17.甲文:①鲁肃的惊叹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学有所成;②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乙文:①吕蒙推荐的甘宁身先士卒,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善荐人才;②“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印证了吕蒙“外援必至”、“不移时可拔”的论断,侧面衬托出他的战略眼光,料事如神。
③孙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侧面表现出吕蒙的才略过人。
注意题中的答点提示“侧面描写”,根据所学所记了解什么是“侧面描写”,即不直接描写对像,而以写他物来衬托描写对象。
阅读两文,梳理内容,找到“侧面描写”的内容分析其作用。
18.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句意为: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愤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所以其停顿为: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
1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
遗:赠,指接济;
②句意: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
假:借;
③句意: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④句意:有的时候面对客人没有听到他们的话。
或:有时。
20.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不同,其:代词,他的/其:表反问语气,难道;
B.不同,而:表修饰关系/而:表转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