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20200618105401)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高考语文复:古典诗歌鉴赏练题一、赏析意象作用练前提示:意象是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

赏析意象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造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②写人: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③抒情:感发兴寄,表达情感。

④结构:或为线索,或为中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注XXX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XXX。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XXX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通过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同时,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衫XXX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注: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时XXX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

②绯衫:大红色官服。

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

③梅:梅雨季节。

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首联用“绯衫”“老身”自嘲,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未获提拔重用的苦闷之情。

中间两联借绯衫依旧感慨职位依旧,为职位长期得不到升迁而苦恼。

尾联“欲弃空箱似少恩”借旧衣不可弃,暗喻旧臣不宜疏远,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皇上提拔重用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XXX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XXX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XXX城头过。

其二一别XXX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XXX酒人。

答案:这两首诗都以“楼”为主要意象。

完整版)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

完整版)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

完整版)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赴XXXXXX占示家人XXX在被清政府流放充军新疆时,与妻子离别时所作的这首清诗,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在首联中表面上是说自己力量微薄担当重任早感疲惫,衰弱的体质和平庸的才干不堪大用,实际上与XXX的“不才明主弃”相似,都是正话反说。

颔联对仗工整、灵活。

既用“以”字的实词义(“做”或“从事”)表达思想内容,又借它的虚词义来与“之”字构成对仗,文字功力深厚。

XXX”和“XXX”,表达了XXX对君王的感激与顺从。

自己犯罪却只是被贬,这是君主的恩赐,他觉得自己正好去当一个XXX。

在尾联中,XXX被贬边疆,临出发之前,却给老伴开玩笑地讲古人的故事,让她吟诵旧诗来送送自己,这是戏言,苦涩之中显出诙谐和豁达。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感激、顺从、豁达和幽默感。

C。

末联抒发了诗人的心情。

上句借用了西晋XXX的典故,表达了对故园和退隐的思念;下句则引用春秋时期XXX 的典故,表达了对自己留居长安无谓和不宜迟归隐的痛感。

D。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

特别是颔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

南归之雁和东篱之菊,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但诗人通过运用典故和氛围的渲染,将其融入到思乡归隐的情绪之中,给人以丰富的暗示。

全诗意境雄浑而壮丽,风格沉郁而豪放。

15.本诗的XXX过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将仰观的景物描写得十分细致。

残星和长笛分别代表目见和耳闻,雁阵和人倚楼则取动态和静态之分。

诗人借用这些景物,交织出秋夜将晓的情景,高楼笛声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

颔联情景交融,富有艺术感染力。

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情感更为细腻和内敛。

诗人通过描写景物,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而《登高》则更为豪放和慷慨,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抱负。

本词起句描写了凄风冷露之中古人坟墓成耕田之景,写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词人的黍离之悲,而“开函关,掩函关”则代指朝代的更替,写出了时间的悠长。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得题目、(7分)念奴娇黄庭坚①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

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

客有孙彦立,善吹笛。

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

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

②金荷:以金制成得荷叶杯。

③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

④醽醁(línglù):酒名。

⑤老子:作者自指。

⑥霜竹: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明净,山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这就是采用了____表现手法。

(2分)(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就是她豪迈乐观精神得生动写照。

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就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得。

(5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得作品,从全诗瞧,说说本诗得主旨、(4分)(2)读第二、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怎样得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得感情?(4分)三、阅读下面得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贫交行杜甫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注】管鲍:管仲与鲍叔牙。

《杜诗镜铨》引用王嗣奭(shì)得话说,此诗“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

请就本诗得主要表现手法与抒发得情感写一段赏析文字、四、阅读下面得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测试考核试卷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测试考核试卷
6.《满江红》是辛弃疾的词作。()
7. “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8.《赤壁怀古》是苏轼的诗歌作品。()
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李白的诗句。()
10.《古文观止》是一部收录了唐宋八大家文章的文集。()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结合一首你熟悉的唐代诗歌,分析其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10分)
A.王维
B.杜牧
C.柳宗元
D.韩愈
16.下列哪个成语出自《诗经》?()
A.不可救药
B.狐假虎威
C.指鹿为马
D.投桃报李
17.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哪首诗?()
A.杜牧《山行》
B.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C.王之涣《登鹳雀楼》
D.李商隐《无题》
18.下列哪项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诗句?()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下列哪些是《古文观止》中的文章?()
A.《岳阳楼记》
B.《醉翁亭记》
C.《出师表》
D.《滕王阁序》
18.以下哪些诗人被合称为“小李杜”?()
A.李商隐
B.杜牧
C.李白
D.杜甫
19.下列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2.请比较李白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的风格差异,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说明。(10分)
3.请阐述宋词在表达情感和艺术形式上与唐诗的主要区别。(10分)
4.请从古典诗词鉴赏的角度,谈谈如何品味和理解一首诗的意境与情感。(10分)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题练习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题练习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题练习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有时也称为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狭义的表现手法等方面。

(一)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象征等手法。

春晓曲温庭筠家临长信①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

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注】①长信:本指长信宫,汉长乐宫殿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庭筠诗词中有很多为闺中女子代言的作品,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女子的生活。

B.诗中用“油壁车”“金犊”“流苏帐”等词,正面描写诗中人的生活豪奢。

C.“暖犹睡”“闲不扫”写出春困的慵懒,“衰桃一树”表现出来的是容颜憔悴。

D.诗中并没有出现人物,但在密集的意象中,女子的形象鲜明,语言秾丽绮艳。

15.这首闺怨诗是如何表现女子的春愁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①[金]元好问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

明月高楼燕市②酒,梅花人日草堂诗。

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

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

[注]①诗写于1247年。

1243年元好问应元邀请,出使燕京,与张纬文相聚,是冬,离京回忻州。

元好问,金末至元朝时期诗人,金亡后不仕。

张纬,字纬文,号愚斋,诗人好友。

②燕市,燕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直抒胸臆,既表达出收到老友书信后暂且可以缓解愁怀的且惊且喜心态,又感慨自己华年已逝,深沉而抑郁地倾诉作者满怀的离情别思。

B.颔联写昔日与好友在燕京的短暂欢聚,如今在梅花绽放的人日里诗人独自吟诵杜甫的诗篇,通过今昔的对比,具体地写出了二人之间山川难隔的高情厚谊。

C.颈联写随着时间推移,世态流变,青年男女穿红戴绿一片欢乐景象。

既是诗人对自己生活情景的描述,更是诗人自宽自慰豁达洒脱心静的流露。

D.全诗虚实结合以诗人主观视角的转换来描述和抒怀,首联起笔扣题写对友人的怀思,中间两联追忆当年景象,尾联抒写发自肺腑的真情。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试题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试题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试题及答案鉴赏表现手法8.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1)解说本诗第一、二句所象征的内容。

(2)简析全诗的主要艺术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龙潭夜坐王守仁①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

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

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

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1)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

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8.答案(1)得第者有所凭恃,特承恩宠,春风得意,前程似锦,平步青云。

(2)手法:诗全用比拟。

思想情感:诗中暗寓自己生不逢时的悲慨,又不卑不亢,毫无胁肩谄笑的媚态,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自己才识的自信。

9.答案(1)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

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

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

(2)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

①衬托手法。

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

(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2020届高三语文专项综合演练《古诗鉴赏》表达技巧高考试题

2020届高三语文专项综合演练《古诗鉴赏》表达技巧高考试题

《古诗鉴赏》1.( 2020·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③。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顾思秦原。

【注】①周朴 (?~ 878):字太朴,吴兴 (今属浙江 )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忧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波折。

你以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办理情形关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2.( 2020·浙江卷)阅读下边这首词,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往来。

满目荒芜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以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傍晚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暮秋雨。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分析】此题考察“表达技巧”的能力。

画线句在全词的结尾,以写景来抒怀,其表现手法常常是以景结情;再看这两句特点,一问一答,因此答案为“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

再看最后一句“深山夕照暮秋雨” ,全句写景,却没有一个动词,与“枯藤老树昏鸦”的表现手法同样,属于名词(意象)叠加,将无穷的深情隐含于无言的光景中间,含婉深致,回味无穷。

【答案】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加强了全诗的抒怀成效;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宛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难过之情。

3.( 2020·安徽卷)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琅玡溪①[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旅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时期。

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

②槎( 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略木桥。

请从虚实联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高考语文鉴赏古诗中的表现手法模拟试题范本1份

高考语文鉴赏古诗中的表现手法模拟试题范本1份

高考语文鉴赏古诗中的表现手法模拟试题范本1份高考语文鉴赏古诗中的表现手法模拟试题 1课案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客意元好问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了了:了然,清楚。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解析:注意分析出诗人之所见(实)与所思(虚)及其表达作用。

答案:虚实结合(以虚写实)。

诗中第一句是“实”,是诗人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后三句是“虚”,写想象中仿佛看见了回乡的路,看见儿女们在山间眺望,听到了他们在计算归期。

拓展了诗歌意境,使“客意”表现得更加含蓄而深沉。

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题目。

苏幕遮周邦彦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写相思的古诗词中有一种常用的写法:以想象对方思念的情境来表达自身柔肠似断的思念。

这首词有这种写法吗?试作分析。

解析:本题题干已明确点明写法——想象,命题人既然这么问,自然是有这种写法的。

下片最后三句明显就是词人的想象。

答案:有“五月渔郎相忆否?”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是从友人角度落笔;在这盛夏五月的时节,我的在故乡一起钓鱼的朋友们,你们是否想念我?我可非常想念你们,在梦中划着小船,和你们一起畅游芙蓉浦中。

这样,更突出了词人的.乡愁。

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__,浮生①长恨飘蓬②。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①浮生:一生。

古人语“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

②飘蓬:飘浮无定之意。

有人认为下阕中的“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与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分析二者的相同之处。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当堂练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当堂练
15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6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 代称。
17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 特点?请简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 特点是借景抒情(明手法)。诗人借助对 “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 色的描写,(阐运用)赋予客观景物以浓 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 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析效果)
诗歌鉴赏之
表现手法
1
提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巧、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手法”等几种称 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 楚,不要被迷惑。
典型表现手法:
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抑扬结合、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 用典、对写法、反衬、白描、 细节描写、起兴、绘形绘色等。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26
赏析这首词上阕所运用的主要手法。
运用了对比手法,(1分)用 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 才能平庸却封侯作对比,突 出了李广的悲剧命运(2分) 作者以李广自比,表达了心 中的愤愤不平。(1分)
27
试题传真:09年诗歌鉴赏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18
寓情于景
渔家傲
【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9
滁洲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用具体的事物象征某种抽 象的概念或思想,如《青 松》中的“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用青松的 坚韧不拔象征人的坚强不 屈。
将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 一起进行比较。突出作者 的思想感情和态度。如《 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 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 突出主体形象或情感的表 现,如《静夜思》中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通过描写明亮的月光 和寒冷的霜地,烘托出作 者思乡的孤独和凄凉。
03
02
夸张
拟人
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性或 情感,以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 征、程度或数量等,来突出表现 事物的本质或加强表现效果。例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 河落九天”中,通过夸张手法, 描绘了瀑布的壮观和气势磅礴。
04 借代
用某一事物的名称或特点来代替另 一个事物,以突出表现事物的特征 或形象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练习 题》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修辞手法 • 表达技巧 • 语言风格 • 思想内容
01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01
比喻
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 ,以此来说明或描述某一事物。 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流”中,将明月比喻为明镜,形 象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明亮和清 澈。
增强表达效果。
象征
02
用具体的事物代表或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思想,增强表达的深刻
性和含蓄性。
寓言
03
通过讲述故事或虚构的人物来表达作者的观点或思想,使表达
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感染:语言质朴无华,贴近生活,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 含蓄蕴藉:诗人借助比喻、象征等手法,使诗歌含义深远,耐人寻味,表达出丰富的情感与思想。 • 雄浑豪放:诗人以开阔的胸襟、昂扬的气势,抒发出对时代、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语言刚健有力。 • 幽婉深邃:诗人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情感抒发,使诗歌意境深远,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 平实质朴:诗人以平实的语言,直接描绘生活,展现出真实的情感与思想,令人感到亲切自然。 • 绚丽华美:诗人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华丽的词藻,使诗歌语言富有艺术感染力。 • 幽默诙谐:诗人以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抒发对人生、社会的独特思考,引人入胜。 • 悖论反讽:诗人运用相反的词语或表达方式,构成矛盾的意象或语句,以达到讽刺、批评或揭示真相的效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1.这首宋诗《暮春即事》通过动静相生的手法描写了读书人专心研读的情景。

诗中描写了麻雀慢行的影子映落在书桌上、杨花轻轻飘入砚池等动态景象,以此来映衬“闲坐小窗读周易”的静态景象。

这样的动静结合,以静意观动景,表现了环境的宁谧和读书的投入,达到了忘我境界。

2.这首唐诗《早寒有怀》通过描写黄昏江景的迷茫,烘托出作者心境的迷茫。

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上天色阴暗,已至黄昏。

作者于迷茫的黄昏江景中寄寓了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

3.这首诗《台城》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借古讽今。

诗人身处晚唐,回顾六朝旧事,借吊古城之名,抒发了对时事的感伤情绪。

诗中写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些景象都在借古讽今,表达出诗人对当时时局的感慨。

4.这首宋词《蝶恋花·旅月怀人》通过描写月色、乌鹊、故人、梅花笛、蟋蟀、芭蕉等景象,表达了词人思念远方的情感。

词中写月去疏帘才几尺,XXX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XXX,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遮掩窗儿黑。

这些景象都在表达词人思念远方的情感。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解析:本题需要分析词人在描写离别、乡愁时所用的表现手法。

答案:①借景抒情。

词人通过描绘烟柳、淡云、孤雁、XXX等景物,来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和乡愁之情。

②运用比兴手法。

如“浮生长恨飘蓬”,将人生比喻为一片漂泊不定的蓬草,表达了词人对于人生的不安和无奈。

③运用排比手法。

如“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通过排比的方式,把词人的心情表现得更加深刻。

④运用拟人手法。

如“酒醒人静奈愁浓”,将愁情拟人,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悲凉和痛苦。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
的表达方式(含答案)
唐代:XXX
新秋瑞霭晚云收,洞庭初见月如钩。

半夜钟声到客舍,沉湎不知夜已半。

注】秬秸:一种谷子。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解析:本诗以洞庭湖秋景为背景,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颔联中,第一句写景,描绘了秋天晚上的瑞霭和月亮;第二句写情,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心情。

在写景的同时,把情感融入了景中,形
成一种景中情的艺术效果。

答案:诗歌颔联巧妙地融合了景与情,以洞庭湖秋景为背景,
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把情感融入其中,
形成一种景中情的艺术效果。

本词通过描写松竹、翠萝、江山等景物,营造出寒冷、萧
瑟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之情。

上片写出幽径无人、
独自芳香,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心态和寻找知音的渴望。


片则通过“共梅花语”、“寻芳侣”、“香在无心处”等语句,突出了兰花高洁、坚贞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理想追求的执着和坚守。

整首词通过借物抒怀的手法,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中,达到了情、景、理三者融为一体的艺术效果。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带答案)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带答案)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带答案)本份练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诗词填空、诗词解析、古代诗词赏析和诗词鉴赏题。

以下是每个部分的题目和答案:诗词填空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2.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黄昏酒醒处,却道奈何?诗词解析1. 脱句。

「纵是晴天白日,山花不会为谁而开。

」是对世事无常的反思。

2. 脱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是《青玉案·元夕》中的句子。

3. 脱作者。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话描绘了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

4. 脱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当筵宴罢琵琶歇,乐思极妙不可别。

不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凉别骸听已久,却下笔、泪翻乱,却把笳头扣碎花。

」这首诗是李白创作的《琵琶行》。

古代诗词赏析1.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坐而论道斜阳晚,舟弄月明碧泠泠。

风抛树叶天苍苍,人间月世水茫茫。

诗词鉴赏题1.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的主题和意境。

2. 解释「若"不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中的不辞意思。

3. 这首诗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是表达了什么样的形象?4. 展开解释「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中的意象和感情。

以上是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的完整版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训练: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训练: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阅读:表现手法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登裴秀才迪小台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闲”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变式提问)你怎样理解诗中的“闲”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浦·春水张炎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

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

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

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

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

前度刘郎[注]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注]前度刘郎:指去而复返的人。

唐代刘禹锡《再游玄都观》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波暖绿粼粼”等三句,用绿波、归燕和苏堤的意象描绘了春日西湖阳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景象。

B.“鱼没浪痕圆”一句将鱼潜入水中时的轻盈姿态刻画得入木三分,笔调轻松写意,描写细致传神。

C.“茂林觞咏”句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语句,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喜爱和归隐山林的愿望。

D.全词从咏西湖春水起,以追怀往日春游水滨结,感情由欢快渐渐转为悲伤,情景交融,精妙绝伦。

3.如何理解“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这样写有什么巧妙之处?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安顺道中陈荣昌①征车连日入山行,颇觉山中不世情。

深树有禽学人语,穷檐将马代牛耕。

石升屋上都为瓦,垱②立峰尖便近城。

最好郊原新雨后,沿途不断是蛙声。

【注】①陈荣昌,字筱圃,号虚斋,云南昆明人。

光绪九年(1883)进士,授编修,督学贵州,迁山东提学使。

①垱(dàng):小土堤。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颇觉”一词有厌倦世俗之意,体现诗人对山间景物的喜爱之情。

B.颔联“禽学人语”“马代牛耕”描绘山林景象,尽显作者归隐之志。

诗词鉴赏艺术手法习题与答案

诗词鉴赏艺术手法习题与答案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 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 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4、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歌刻画了梅花的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 的思想感情?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简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答案 ⑴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花的 坚毅耐寒;⑵对比,与混芳尘的桃花 对比,显示梅的高洁守志;⑶托物言 志(象征),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作者 的理想追求。
3、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注:答出两种手法以上,取其答得较好的一种给分。要点 完整,可得满分;但错别字较多,有明显语病的,扣1分。
1、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1)这首诗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2)把过去“ 战士还家尽锦衣”、“宫 女如花满春殿” 的热闹、繁华景象与现在 “惟有鹧鸪飞” 的凄凉景象进行对比,形 成强烈反差。 (3)抒发了诗人昔盛今衰的历史感慨。
7、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对比,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与 眼前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 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 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作者吊古伤 今的无限感慨。
8、
兰溪棹歌 戴叔伦

[数学高考卷]高考第轮复习---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附答案(一)

[数学高考卷]高考第轮复习---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附答案(一)

[数学高考卷]高考第轮复习---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附答案(一)数学高考卷中有一部分是古典诗词鉴赏,这是考查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而作为一项文学功底的技能,诗词鉴赏需要多方面的掌握,其中表现手法的识别更是关键。

下面我们将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出发,给大家提供一些练习题附答案,以帮助大家进行复习。

一、寓情于景题目一:请举例说明《将进酒》中寓情于景的手法。

答案:《将进酒》是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充满了浓郁的酒文化色彩。

诗中借景寓情,可以引起读者对李白豪迈、豁达、乐观的性格品质的敬佩。

比如,“银鸭(自制鸭形银器)肯劝诗,劝我早上酒一杯。

”此句中,“银鸭”代表敬酒器,象征着友情和欢乐,表现出充满豪迈和奔放的诗人心境。

二、对比题目二:请举例说明《静夜思》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答案:《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诗人在月色的映衬下,感叹人生苦短、美好事物不长久的情感。

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加深了读者对人生短暂、物极必反的深刻理解。

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句通过明暗、高低、冷暖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思想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人生短暂和物极必反的深刻含义。

三、拟人题目三:请举例说明《登高》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答案: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五言绝句。

在诗中,杜甫通过生动的拟人手法,让抽象的山水情感化为具体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比如,诗中写道:“临别赠言黄鹤楼,烟柳画桥,年华虚度,谁说青春不再。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通过把山峰、波涛比拟为生物,诗人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四、象征题目四:请举例说明《长恨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答案:《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性古体诗。

诗中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女主人公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连为一体,表现了作者对逝去的唐朝的悲痛和不舍。

比如,诗中写道:“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困鼠鸣虚壁 , 饥鸟啄废田。似闻人语乱 , 县吏已催钱。
注:①墟落:村落一
(1)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请简述。 (3、分 )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十、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 送魏二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请简析 (5 分 )
王昌龄
醉别江 楼橘柚香 , 江风 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 , 愁听清猿梦里长。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
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 , 并作简要分析。( 5 分)
八、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 完成下面( 1)( 2)题。( 6 分)
送柴侍御丹阳送韦参军
王昌龄严维
流水通波接武冈 , 丹阳郭里送行舟 , 送君不觉有离伤。一别心知两地秋。
青山一道同云雨 , 日晚江南望江北 , 明月何曾是两乡。寒鸦飞尽水悠悠。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 , 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 看取眉头鬓上。
隔浦人家渔火外 ,满江愁思笛声中。云开休望飞鸿影 ,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①严滩 :即严陵滩 , 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 , 故名。②真山民:
真名不详 , 宋末进士 , 宋亡归隐。
(1)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2)首联一个“孤”字领起全诗。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
翻手为云覆手雨 , 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 , 此道今人弃如土。 【注】管鲍:管仲与鲍叔牙。 《杜诗镜铨》 引用王嗣奭 ( shì)的话说 , 此诗“作‘行’, 止此四句 , 语短而恨长 , 亦 唐人所绝少者”。 请就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情感写一段赏析文字。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 , 然后回答问题。( 7 分) 减字木兰花·竞渡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念奴娇
7 分)
黄庭坚① 八月十七日 , 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 , 过张宽夫园待月。 偶有名酒 , 因以金荷②酌众客。 客有孙彦立 , 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 , 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 , 净秋空 , 山染修眉新绿。桂影 ③扶疏 , 谁便道 , 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 天, 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落 , 为谁偏照醽醁④? 年少从我追游 , 晚凉幽径 , 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 , 家万里 , 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⑤ 平生 , 江南江北 , 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 , 坐来声喷霜竹⑥。
黄裳 红旗高举 , 欢声震地 ,
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 , 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 ,
直破烟波远远回。 衔得锦标第一归。
(1)这首词用了多种修辞方法 , 分析其中一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3 分)
(2)这首词是怎样描写“竞渡”场面的?请简要分析。(
4 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 然后回答问题( 7 分)
(1)从体裁角度看 , 这两首诗都是 ____;从题材角度看 , 这两首诗都是 ____。( 2 分)
(2)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 并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4 分)
九、阅读下面一首诗 , 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
乱后
(金 )辛愿 兵去人归日 , 花开雪霁天。川原荒宿草 , 墟落①动新烟。
了____ 表现手法。( 2 分)
(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 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
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
5 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 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 , 瓢弃樽无绿 ,
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 , 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 ,
[注释 ]①黄庭坚 (1045 -1105), 字鲁直 , 自号山谷道人。诗与苏轼并称“苏黄” 秦观齐名。但多次遭贬 , 最后死于西南贬所。 ②金荷:以金制成的荷叶杯。
, 词与 ③桂影:
相传月中有桂树 , 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④醽醁 (línglù):酒名。⑤老子:作者自指。⑥霜
竹: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 , 秋空明净 , 山染新绿 , 后想象嫦娥驾月 , 这是采用
君”为《楚辞 ?九歌》篇名 , 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1)“广泽生明月 , 苍山夹乱流” 是晚唐诗中的名句 , 请从动、静角度分析这两句诗的
表达效果。( 3 分)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请作简要分析。( 4 分)
六、阅读下面的宋诗 , 然后回答问题。( 7 分)
泊舟严滩①
真山民②
天色微茫入暝钟 ,严陵滩上系孤蓬。水禽与我共明月 ,芦叶同谁吟晚风。
(5 分)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 , 然后回答问题。( 7 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 , 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 , 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 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 , 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___时刻的景色 , 均以荷与 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 分)
楚江怀古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 , 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 , 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 , 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 , 竟夕自悲秋。
注释:( 1)唐宣宗大中初年 , 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 , 贬为龙阳(今湖南汉
寿)县尉 , 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 , 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2)云中君:云神。“云中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 , 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 , 青山万里一孤舟。
⑴两首送别诗 都写了猿声 , 请简要说明二者在对猿声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4 分)
⑵第一首诗中的“江风引雨入舟凉”与第二首诗中的“青山万里一孤舟”都写得景中有情。
请对此分别作简要赏析。( 4 分)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 然后回答问题。( 10 分) 西江月
急雪舞回风。 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 忧愁无聊 , 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 》同一时期的作品 , 从全诗看 , 说说本诗的主旨。( 4 分) (2)读第二、三两联 , 任选一联 , 分析作者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 ,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 情?(4 分)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 , 按照要求 , 完成赏析。( 5 分) 贫交行 杜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