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TONGJI UNIVERSITY
^
《站场与枢纽》
项目设计报告
项目名称K站比例尺图
?
成员
学院(系)
专业交通运输
完成日期2010年12月 19日&
、
'
第一章 原始资料分析及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 1. 列流图如下:
乙
甲
10+20+4+3
10+20+4+310+20+4+3
10+20+4+3
2.确定车站配置图
/
1)车站类型的确定 双线横列式
2)区段站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
机务段、货场、车辆段位于站对右,站修所位与站对并 第二章 各项设备的设计和计算 1. 各项设备数量的确定 1)到发线数量
列车换算对数:10×+20×1+4×2+3×2=39(对)
$
设置6条到发线 2)客运设备设计
上、下行各1条到发线;由于一次上下车最大旅客数为600人,应设置地道 3)机车走行线
机车线的数量及其设置位置,可参阅教科书。
每昼夜机车经过机车走行线的次数:20+4+3+20+4+3+2+2=58>36 应设置1条机车走行线 4)机待线
;
在站对左位置,即无机务段一端,采用尽头式,有效长为45m 5)机车出入段线
机车每昼夜出入段次数:10+20+4×2+3×2+10+20+4×2+3×2+2×2+2×2×2=100>60
应设置出、入段线各1条 6)调车线
上行、下行、本站作业车停留线、其它车辆停留线各1条 设置4条调车线 7)牵出线 (
有调列车每昼夜经牵出线调车次数:4+3+4+3+4+3+4+3=28>7 设置2条牵出线:左右两端各1条 2. 咽喉设计
1 )按照平行进路的要求设计道岔
右端:列车到、列车发、调车[或列车到(发)、机车出段、调车]
左端:列车到、列车发、机车出(入)段、调车[或列车到(发)、机车出段、调车]
2)在满足平等进路要求的基础上,绘制详图,到发线、调车线符合要求 4)检查必要的平行作业是否得到保证,渡线道岔的布置有无多余,修改后计算坐标 【
5)计算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和车站全长 ①确定线间距离
旅列+直通+区段+摘挂
车场间及牵出线与其相邻线间距为m
站内正线通行超限货物列车,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线路隔开布置,线间距未加宽
②确定道岔辙叉号码及相邻道岔中心间的距离
按书中要求确定各道岔号数
查表确定相邻道岔中心间的距离
③确定警冲标、出站信号机的位置
|
查表确定警冲标至道岔中心的距离
查表确定出站信号机的位置,考虑辙叉号码、线路间距、曲线半径、道岔的顺向或逆向、有无轨道绝缘及信号机的基本宽度(380mm)等因素
④确定个别线路连接尺寸
平行错移,查表求解坐标值
⑤计算车站咽喉的长度
左端:
右端:
⑦确定车站全长
L 全=l
左咽
+l
效
+l
右咽
=++850=<1950符合要求
3. 车站比例尺平面图(比例尺1:1000)
见附图(略去中部直线部分)
第三章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
1. 车站通过能力计算(到发线、咽喉及车站最终通过能力)
(1)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利用率计算法)
?
3)计算到发线总占用时间
T=n
中t
中
+ n`
中
t`
中
+n
解
t
解
+n
机
t
机
+Σt
固
+Σt
其他
=2184
任务书中没有提及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在此省去4)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
K=(T-Σt
固)/(1440M-Σt
固
)(1-r
空
)
K1=
K2=
}
5)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
N ⅰ=n
ⅰ
/K
分别按方向别到发场别计算
]
到发线Ⅱ的通过能力:+++=列
全站到发线的通过能力:+=列(2)车站咽喉通过能力的计算
1)绘制咽喉区道岔分组图(详见附图)
3)按方向别计算咽喉道岔组的通过能力
A方向货物列车发车能力:N货发A=+=
N接=+=列
N发=+=列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次计算未对B端咽喉进行计算,但根据一般同类型车站的情况来看,咽喉区的受控点主要在机务段一端,因此,这样的求解方法是可以接受的,结果也是可以采信的。
第四章总结
1、存在不足和缺憾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在实践中查找出了自己在课程学习上的欠缺,在不断地发现错误、改天错误的过程中,此次设计得以逐渐改善,最终成型。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再去改正。
(1)线路有效长计算时,只考虑了不超规定,在仍可以节省的情况下,
尚有部分进一步减少用地的余地;
(2)到发场Ⅰ和到发场Ⅱ的利用率和之间的差值还有进一步减小的可能。
今后的学习中,努力达到最优化的设计和安排。
2、得到的体会和心得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特别是进行区段站的设计,我对区段站的认识和理解运用有了很大的提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有机会把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收获很多。
(1)能够较为全面的掌握设计区段站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在课程教学中,
我只注重了理论的学习和知识点的识记,却没有将之与实践结合起
来,这也是后来课程设计遇到诸多障碍和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通
过一次次的审核、修正,我终于能够较好地协调各个设计要素间的
关系,圆满完成这次设计;
(2)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一直处于书本上理论分析的内
容得以付诸实践;
(3)在向老师请教中,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学到了不少好的方法,形成
了良好的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实践出真知,感谢老师的指导,感谢同学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