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翻译简史》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35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
《中西翻译简史》读书报告
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张芳
2009年10月,由谢天振等人合著的《中西翻译简史》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本书将中西翻译史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然后按时间顺序、从历史、宗教、语言、文化、价值、交流等方面对中西方翻译史的发展状况对比陈述,使本书的整体内容清晰而又全面。
本文从主要内容,整体优点和不足三个方面对《中西翻译简史》一书进行陈述。
一、主要内容
在《中西翻译简史》一书中,作者采用对比研究的形式,以时间为横轴,从多方面对中西方翻译历史展开陈述,同时,又对比研究了两者存在的异同。
全书共十五章,涉及的内容系统全面,不仅对中西翻译史的宗教翻译阶段、文学翻译阶段和非文学翻译阶段进行客观陈述,又对各个发展阶段的重大翻译事件、主要代表人物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本书内容可以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指出了本书所采用的研究视角、翻译产生的原因、中西翻译发展与宗教典籍翻译、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关系以及对中西翻译史的发展进行时间划分。
其中西方翻译史的文学阶段又被分为早期文学翻译、启蒙时期文学翻译、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翻译和现代主义时期的文学翻译。
第二部分着重叙述了中西方翻译史在宗教文献翻译阶段的发展。
作者指出中国的佛教典籍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发展的三个阶段。
作者对中国各阶段所涉及的翻译家、使用的翻译方式和译经的特点和西方的译家译论进行详细的叙述。
并且作者对《圣经》的中译发展进行了梳理。
第三部分对中国和西方的科技文献翻译作了论述。
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科技翻译和中世纪阿拉伯文献翻译。
然后作者同样介绍了我国的科技文献翻译,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的科技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和清末民初的科技翻译。
第四部分侧重阐述中西翻译活动对中西各民族语言形成的作用。
作者介绍了翻译对近代欧洲各国民族语的形成对中国文化造成的影响。
比如:翻译对古英语时期、中古英语时期和近代英语时期的影响;古代的佛教典籍翻译对中国现代语言与文学的影响以及对文学语言方面所奠定的基础;明末清初的翻译促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
第五部分论述了中西翻译对民族语的产生所造成的影响。
本部分首先解释了翻译对英语、德语、法语的产生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然后从佛教经典的翻译、明末清初的翻译以及文学翻译第三个方面介绍了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六部分主要阐述了中西文学翻译活动的作用。
作者主要指出欧洲各国在不同时期对古希腊典籍的翻译、我国在三个重要时期对西方社科经典的翻译、西方对中国不同时代文化典籍的翻译以及我国新时期以来对西方现代派文学、通俗文学和世界文学经典名著的翻译对文化传递和交流所起的价值和作用。
第七部分系统的梳理了中西方翻译史的发展历程、西方翻译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未来翻译事业发展的展望。
二、整体优点
1.中西结合,视为整体。
本书将中、西方翻译史成功地结
合在一起,把二者视为整体,以探索二者发展的共同的发展规律,在传播知识方面发挥的共同作用以及在传递外来的社会文化价值方面扮演同样的角色;同时又把他们当作两个各具特色,独立发展的民族之间的交流活动,以此来发现宗教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中西方两地民族特性的差异等。
2.内容丰富、主次分明。
本书从不同历史时期和多个角度对中西方的翻译史以及翻译在各种相关领域的发展进行描述。
首先,从宏观角度分别对中西翻译史进行了阶段划分,并简要介绍了译界学者的不同划分观点;其次,本书结合中、西翻译史不同阶段的特点,从多个视角对宗教典籍翻译、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三大类展开陈述;然后,概论了中西方翻译的各种重要思想和理论;最后,总结了翻译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
3.编排新颖,章节细致。
本书的编排与同类数目的编写不同,因为本书以时间为顺序,采用了中西方翻译交叉对比的形式对中西方翻译进行历时的梳理和共时的比较,这是一次新的、有意义的尝试。
并且本书以时间为主线,从多视角对中西宗教典籍翻译、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这三大类进行了细致地阐释,使得章节内容细致明了。
4.专业性极强。
《中西翻译简史》是应 MTI 课程设置的需求编写而成的系列教材之一,所以本书不仅详细地介绍了中西翻译史的发展历程,还全面的介绍了翻译技能,学习者可以从中了解到职业化翻译培训的程序和内容并领会和掌握翻译的基础知识,拓宽学习者的知识面。
5.具有很强的理论型。
传统的翻译史书通常倾向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各个时期的翻译事件、主要代表人物及翻译思想。
而本书以时间为顺序、从中西翻译史上的重要角色切入,通过历史、宗教、语言、文化、价值、交流等方面对翻译理论分篇章展开“平行叙述”。
如此安排既充分体现了此书的理论型,又使全书逻辑构架更加健全合理,内容上也更加完整充实。
三、不足之处
本书中体现出的新启示、新视角、新价值观念和新模式对我国的翻译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遗憾的是,本书也还存在着一些小问题。
一是由于本书从多角度多侧面论述翻译史及相关知识,这就不免使得翻译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复出现,如《圣经》的翻译,会在不同的章节中多次出现。
二是本书具体章节在内部结构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异,不是很统一。
如全书共十五章,其中有一些章节无导言;而第十章(第一节除外)和第十一章最后均设“小结”。
四、总结
《中西翻译简史》把中西方翻译史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来对中西翻译思想及理论作清楚简明的梳理。
此书内容丰富,主次分明、章节清晰、专业性强,使读者能够从宏观角度加深对中西翻译发展规律和本质的认识,并发现了中西翻译史的各种异同之处。
因此,本书是一本具有指导意义的翻译史书。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