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书法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书法的知识
一、基础书法常识
1、书法是指以中国特有的文房四宝为工具表情达意的一门艺术。
2、书法的发展简史: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4、五指执笔法:擫(yè)、押、钩、格、抵。
5、书法造字时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
6、选笔原则:尖、健、圆、齐。
7、写字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头正、肩平、腰直、足安。
8、五书体: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9、天下第一、二、三行书分别是:《兰亭序》(王羲之)《祭侄文稿》(颜真卿)《黄州寒食帖》(苏轼)。
10、圣书是指:能使自身得到休养的书。
11、我国最早的书法作品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出师颂》。
12、执笔原则:虚而宽。
13、墨色五种:浓、淡、干、枯、湿。
14、用笔的方法有:中锋和侧锋,藏锋和露锋,提和按,节奏,笔势。
15、清乾隆年间的“三希堂”所藏“三希”是指:《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中秋帖》(王献之)《伯远帖》(王珣)。
16、书法作品常见的副式有11种:尺牍、手卷、中堂、条幅、对联、斗方、横幅、册页、屏风、匾额和扇面。
17、书法临写和摹写各有的三种方法:
临写:对临、背临、意临;摹写:双钩、单钩、满摹。
18、“草圣”——张芝,
“书圣”——王羲之,
“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书法上的“初唐四杰”——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19、书法史上的书论有:秦李斯《论用笔》,汉卫恒《四体书势》,东晋卫夫人《笔阵图》,王羲之《提笔阵图后》《书论》,五代隋智永《永字八法》,唐欧阳询《三十六法》,孙过庭《书谱》,张怀瓘《书议》《书信》《书断》,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宋苏轼《论书》《东坡题跋》,米芾《书史》,姜夔《续书谱》,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二、常见书法家及其朝代、代表书体、代表作
1、李斯——秦代——一篆书——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2、张芝——东汉——草书——《八月帖》《终年帖》
3、钟繇——三国时期曹魏——楷书之祖——《宣示帖》
4、卫夫人——东晋——隶书(为王羲之启蒙老师)
5、王羲之——东晋——小楷、行书、草书——《乐毅论》《黄庭经》(小楷)《兰亭序》《快雪时晴帖》(行书)《丧乱帖》《十七帖》《初月帖》(行草书)等。
6、王献之——东晋——小楷、行书、草书——《洛神赋十三行》(小楷)《中秋帖》《鸭头帖》(行草书)等
7、王珣——东晋——行书、草书——《伯远帖》(行草书)
注:王献之乃为王羲之之子,王珣乃为王羲之之侄
8、智永——五代陈国至隋朝——草书,楷书——《真草千字文》(真书为楷书)
9、欧阳询——隋唐——楷书,行草书——《九成宫碑》《虞恭公碑》《皇甫诞君碑》《化度寺碑》《兰亭记》(《兰亭记》为欧阳询楷书作品)《张翰帖》《仲尼梦奠帖》《千字文》等。
10、虞世南——隋唐——楷书、行书——《孔子庙堂碑》《临兰亭序》
11、褚遂良——唐——楷书——《雁塔圣教序》
12、孙过庭——唐——草书——《书谱》
13、颜真卿——唐——楷书、行书——《颜勤礼碑》《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祭侄文稿》
14、柳公权——唐——楷书、行书——《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蒙诏帖》
《王献之送梨帖跋》等
15、苏轼——宋——行书——《前赤壁赋》《黄州寒食帖》《归去来兮辞》
16、黄庭坚——宋——草书——《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
17、米芾——宋——行书、草书——《蜀素帖》《研山铭》
18、蔡襄——宋——楷、行书——《脚气帖》
19、赵孟頫——宋元——楷书、行书、草书——《胆巴碑》《龙门颂》《千字文》《洛神赋》《汲黯传》《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
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
20、董其昌——明——楷书、行书——《路马湖记》
21、文徵明——明——小楷、行草书——《归去来兮》《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老子列传》行书《千字文》《滕王阁序》草书《赤壁赋》
22、唐寅——明——行书——《落花诗集》
23、祝枝山——明——草书——《滕王阁序并诗》《草书千字文》《草书赤壁赋》
24、王铎——明清——行草书——《拟山园法帖》《琅华馆帖》
25、邓石如——清——篆书、隶书——《篆书朱熹四斋铭》《篆书白氏草堂记》《隶书文心雕龙轴》
26、吴昌硕——清——篆书、行书——《临石鼓文》《临散氏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