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南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中有“千耦其耘”“十千维耦”之类对大规模集体耕作状况的描述。
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B.生产工具简陋技术落后
C.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D.征收赋税征发徭役需要
2.孟子所说的“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与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的比喻,在后世广为流传。
由此可见,两位思想家都
A.崇尚天人合一B.主张尊重自然规律
C.追求国家统一D.具有朴素民本思想
3.据考证,南宋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
南北长,东西窄,皇宫位于城市的南端。
从皇宫北面的和宁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御街,是都城中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在御街中段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生意兴隆。
这反映了南宋时期
A.都城设计完全符合礼制要求B.“市”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
C.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纸币已成为全国流通的主币
4.清朝著名学者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记录了他的见闻,其中记载:“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
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
”
据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化观念是
A.开放的B.质朴的C.狭隘的D.世俗的
5.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科技大量传入中国。
数学中微积分的引入,使得数学研究从宏观走向微观;化学中的定性、定量分析法改变了过去满足于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描述。
这表明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
A.有利于中国科技的转型B.改变了中国对世界的认识
C.影响了中国社会的风气D.动摇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
6.孙中山在1903年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
欧美今日之不平均,他时必有大冲突,以趋剂于平均,可断言也。
然则今日吾国言改革,何故不为贫富不均计,而留此一重罪业,以待他日更衍惨境乎?”该材料可以说明孙中山当时
A.主张武力推翻清朝的统治B.积极组织政治革命斗争
C.对社会主义问题有所思考D.重视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7.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各地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B.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C.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作战D.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8.1955年拍摄的电影《深山探宝》,讲述了一群资源勘探队员的故事。
他们高歌:“哪怕重重的高山,无边的森林,哪怕滚滚的河水道路艰难,我们骄傲地高举着队旗,勇敢地走向生活,为了寻找地下的宝藏,把青春献给祖国。
”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A.经济发展战略激发群众劳动热情B.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社会共识
C.矿产资源的开采取得了重大成就D.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基本实现9.1801—1850年,英国住房压力巨大。
19世纪50年代开始,政府立法制定住房标准,市政机关直接参与住房建设经营;鼓励地产开发,通过市场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
这反映了英国
A.政府大力干预经济B.阶级对立的日渐加剧
C.加速建设福利国家D.积极应对城市化问题
10.19世纪60年代,总长度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南部地区采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地区最普遍采用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采用6英尺的轨距。
这实际上反映出当时美国
A.尚未形成成熟统一的国内市场B.铁路部门是经济增长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11.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B.希望得到农村群众支持
C.实行八小时工作日D.争取全体人民的普选权
12.下图是1960—1965年间拉丁美洲18个国家耕地分布情况,据此可知,经土地改革后的拉美国家
A.农业生产经济效率较低B.农业的生产结构单一
C.保留了殖民体制的残余D.对外经济依赖性较强
13.古希腊《荷马史诗》中记载了在远古时期,希腊人在诸神的支持下,凭借智慧最终攻克了特洛伊城。
19世纪考古学家发掘出了古特洛伊城的遗址及其在公元前12世纪遭受战争的遗迹。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古希腊人擅长用理性思维认识世界B.《荷马史诗》有一定的事实为基础
C.一切历史真相唯有通过考古来验证D.《荷马史诗》是口述历史典型代表14.在古代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
从社会史研究视角看,这主要反映了丝绸之路
A.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B.推动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发展
C.体现不同文明间的激烈碰撞D.促进各地人民物质生活更加丰富15.据下图分析,导致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出现波折的因素包括
①世界战争的爆发②经济危机的发生③国际格局的变动④生态环境的变化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3题,共55分。
1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夏国家形成于西周,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而形成的国家形态。
但是,随着宗法制日渐败坏,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
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王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中国的官僚制国家孕生于春秋,成长于战国,定型于秦汉,完善于隋唐,至明清达到极致。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边疆危机,清政府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军事压力及其近代领土的要求,而清政府对于边疆地区松散的统治,已无法克服眼前的危机。
因此,清政府只能在武力面前重新建立一个更为严密、集中、强有力的统治体制。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推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
1885年,在台湾设置行省,在澎湖设立总兵,并修筑新式炮台。
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置东三省总督巡抚,废除旗官,民事政令划一,统归于州县;军政事务归东三省总督掌管,统一军队指挥权力;并设置了许多兵备道,负责边务和对外交涉。
——摘编自张峥荣《清末治边政策的转变与近代中国的国家整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春秋战国时代背景,简析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嬗变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清末治边政策。
(12分)
1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八、十九世纪,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棉纺织品成为世界贸易的大宗商品。
为了生产廉价的棉纱和布料,欧洲人开始利用奴隶在中美洲种
植棉花,曼彻斯特的棉花进口和利物浦的奴隶贸易同时兴盛。
美国南部奴隶制种植园成为全球棉花产业最大的原料产地。
印度也从一个既能种植原棉又有高超纺织技术和销售市场的经济区域,变成了单一的种植区域。
亚洲、美洲和非洲的农业生产者被整合到全球性的棉花帝国里。
材料二
中国第一家现代化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于19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运营。
起初,这个行业发展缓慢。
到1896年,全国只有12家工厂,拥有41.2万支纱锭。
接下来出现了一个工厂建设热潮,1914年以后中国棉花生产的增长确实是世界上最快的。
到1925年,全国有118家工厂,配备有300多万支纱锭。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了65.6万吨棉线,比前几十年有了显著增长。
棉花产量大幅度增加,棉花制造业开始腾飞。
到1957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棉纱生产国,产量是英国的2.5倍。
1983年,有327万吨棉产品从大型国有棉纺织厂流出。
——以上材料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棉花帝国”?(10分)
(2)中国近代以来,棉纺织工业历经不同的发展阶段。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阶段,概括说明其棉纺织工业发展的历史原因。
(10分)
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史学界有不同的观点。
——摘编自李世安《略谈世界现代史的开端问题》等从材料中选择你赞同的一个观点或者提出一个新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
(要求:写明观点,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
天津市南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要求
Ⅰ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Ⅱ卷共3题,共55分。
16.(20分)
(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使用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瓦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法家提出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各
诸侯国变法运动的推动。
(8分)
(2)清政府为了应对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加强对新疆、东北、台湾等边疆地区的管理,使边疆行政管理体制与内地趋同,并增强了边防。
这些政策顺应了时代发
展的要求,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发展和稳定。
(12
分)
17.(20分)
(1)18—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近代欧美国家通过奴隶贸易、掠夺原料、商品倾销等手段,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开拓世界市场,建立起棉花帝国。
棉花帝国的
建立,推动了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反映了近代全球贸易的发展趋势;也
体现出西方殖民国家掠夺的残酷性,冲击了亚非拉地区传统的经济结构,给当地人
民带来巨大灾难。
(10分)
(2)(任选三个阶段,10分)
阶段:19世纪中后期,洋务运动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近代民用企业,引进西方机器生产技术。
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放宽民间办企业,实业救国热潮兴起。
阶段:民国初年,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战;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不断。
阶段:新中国成立后,采取措施恢复国民经济;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进行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
阶段: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18.(15分)评分标准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