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 《沁园春·长沙》 课件 (共48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象”简释

创作者的思想
感情象
作品中的客观 物象
诗人的思 想感情与 客观物象 融合形成 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 象的创造和组合 所构成的一种充 满诗意的艺术境 界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一、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从状态:
或广博,或 宏伟,或雄 峻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六 言 诗 给彭德怀同志
一九三五年十月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沁园春·长沙》意象赏析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 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 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 如果从意象美的角度去赏析这首词,对准确把 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也许能另辟一 径。
读下面所选的毛泽东的词, 谈谈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忆秦娥 娄山关
1935年2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 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 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 海,残阳如血。
念奴娇 .昆仑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 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 罪,谁人曾与评说?
词(字数)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沁水 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 咏其事,词牌相传由此得名.
沁 园 春 长 沙
预习:
1.字音:
舸( ( (
)怅( )峥嵘( )遏(
)寥廓( )(

2.词义:
怅:
峥嵘: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中流”,江水中间。“击水”,作者曾自注: “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 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 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 击三千里。”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激起的波 浪,几乎把飞快行驶的船只都阻挡住了。这里以反 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 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个“忆”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 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大意是: 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 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精神十分旺盛。面 对祖国大好河山,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 讨恶扬善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 粪土一般。
指点:
遏:
) )遒
稠: 粪土: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 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 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运,建 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1925年 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 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 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 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 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大意是: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 界,怎不激起万端思绪!广阔无垠的大地呀, 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 的问题,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读上阕,思考下列问题: 2、一个“看”字管到哪里?
读上阕,思考下列问题:
3、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 怎样的?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 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 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大意是:远望 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 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升空 展翅高飞;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 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 长。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登高》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 《红楼梦》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
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 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长亭 送别》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 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1929.10)
下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 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形象含蓄地给“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 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 界的革命青年。
百侣曾游
风华正茂
抒 情
忆往昔
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
粪土万户侯
曾记否 中流击水
反问 结 尾, 回答“ 谁主
沉浮”:投身 革命, 急流 勇进, 担负 大任.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 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 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 “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 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 “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 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 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 不用“飞”,准确地形容出鹰的矫健飞腾; 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 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独立寒秋
湘 江 北 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鱼鹰 翔击 浅长 底空
百漫 舸江 争碧 流透
读上阕,思考下列问题: 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大意是: 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 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寒秋,指深 秋有寒意。
做几个比较鉴赏练习吧?
1、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毛泽东笔下的 “湘江秋景”。(秋色)
2.毛泽东“独立寒秋” 柳宗元“独钓寒江”
3.读下面两组描写秋景的诗句,试着 说说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和中国传统 诗词中的秋景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 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 而变衰。 ——《楚辞》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 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1935.10)
写作特点
1.写乐景,抒豪情
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心情是惆怅的, 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 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 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 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 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诗人正是从 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 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 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 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

时间、地点、 特定的环境 (前三句)
写 景
“看”到的色彩远近景景 静景
绚丽的秋景图
仰视 俯瞰
动景
面对大千世界 作者思绪万端 询问苍天大地 谁主盛衰荣枯
读上阕,思考下列问题:
4、写景诗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 么?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 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 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蝶 恋 花. 答李淑一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立志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关于词的常识
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 又名“长短句”、“诗余”等。最初的 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 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 “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 “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 词题,如《沁园春 长沙》。词可以分 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
读下阕,思考下列问题:
1、上阕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 下阕回答了吗?哪些话是回答?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 稠”这两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
3、下阕中的哪个字是领字,一直管到 哪里?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大意是:就在这橘子洲上,曾经和许多革命战 友聚会、游览,度过了许多不平凡而有意义的岁月。 这里,诗人从上片独往旧地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 生活的回忆。
竞相向上、 生机勃勃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百
舸以”等壮景抒豪情
与毛泽东积极向上, 昂扬奋进的立意契 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