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中各种地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树立科学自然观。
【重点难点】
1、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2、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和世界降水的分布。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
1、创设情景:
复习: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包括哪两个要素呢?引入学习。
2、自探目标:
(1)气温如何来测定?
(2)世界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3)降水是怎样形成的?有几种降水类型?
(4)世界降水有什么分布规律?
(5)气候资料如何表示?
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一)合作内容:
合作一:气温的含义和气温差异产生的影响
1、气温是指,常用。
2、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合作二:理解等温线定义,并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规律
1、等温线就是。
2、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试着总结规律:
(1)总的来看;
(2)观察北半球10℃等温线,总结;
(3)根据北半球20℃等温线在海陆交界处出现弯曲,总结。
3、北半球陆地气温最高月是,最低月;南半球则反之。
4、北半球海洋气温最高月是,最低月;南半球则反之。
5、海陆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合作三:掌握降雨的条件,降雨的类型
1、一般认为,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
2、降水主要有三种类型:、、。
3、降水的分布:
(1) 附近降水多;地区降水少;
(2)回归线穿过地区大陆岸降水多,大陆岸降水少;
(3)中纬度地区,地区降水多,地区降水少;
(4)山地的迎风坡降水,背风坡降水。
4、世界的雨极是亚洲的,形成雨极的原因是:。
(二)教师巡视指导
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
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前后。
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年变化。
北半球一年中大陆上月气温最高,月最低;海洋上月气温最高,月最低。
2、等温线越稀疏,说明温差越;等温线越密集,说明温差越。
3、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海洋,冬季陆地气温海洋。
4、在山地,气温随着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
例:A地海拔720米,气温是28、8℃,B地的海拔是1520米,问:B地的气温是。
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一)教师小结,知识梳理
(二)检测反馈
1、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最可能出现在()
A、正午12点
B、午后2点
C、午后1点
D、午后3点
2、下列关于气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温是指大气的冷热状况
B、一年之中,世界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七月,南
半球出现在一月
C、气温的观察者通常是看百叶箱中的温度计
D、一个地方气温年较差是指该地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3、下列关于降水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各月湿润,雨量较多。
B、回归线两侧和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C、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D、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较多
4、如图所示,箭头表示从海洋过来的气流运动方向。
完成下列连线题
A、背风坡降水多
B、迎风坡降水少
5、A,B两地,降水出现在___地。
我们把受地形阻挡,在___造成较多的降
水称为地形雨。
6、小结: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表现在___降水多,___降水少。
学情分析
世界气温分布图比较抽象,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逻辑分析能力较差,因此,读图时可能产生一定的难度;其次,教材编排上没有先讲地球的运动,学生对理解纬度因素对气温的影响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气温分布规律的原因不宜解释过深,尽量联系生活实际。
效果分析
教学目标达成,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90%以上的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对重点难点能够熟练掌握,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训练检测效果好。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课本P71-77。
内容包括“气温”、“世界气温的分布”、“主要降水类型”、“世界降水的分布”和“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五部分,是气候和降水的基本知识,为学习本章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以及后面各章节分区地理气候特征的描述,提供必备的知识,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都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同步训练
一、综合题:
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地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月,B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______月。
(2)就南、北半球而言,A地在______半球,B地在______半球。
(3)A、B两地的气候资料与北京市气候特点相符的是_____地。
从A、B两地的降水月份分配看,雨季相对集中的是_____地。
2、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部分)”和“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部分)”,回答问题。
(1)由图中等温线的变化可推测,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地的气温在______℃以上,B地的气温在______℃以下。
(3)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B地的气温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 ℃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该地______
_____________,联系一下世界地形图,该地主要地形区为_____________。
(5)图中C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月,D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__月。
(6)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_________洲。
3、下图为世界某区域7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区域位于(南、北)半球,判断的依据是。
(2)如果甲、乙位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上,那么甲应该位于上,判断的依据是。
4、根据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读出7~12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填在表中。
月份123456789101112
(
2)根据表中1~6月的气温和降水量,补充完整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答案:(1)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28
25
22
18
12
6
降水量/毫
米
10
30
52
130
124
90
(2)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图文材料的转换能力,(1)是根据图读出数值,(2)是根据数值绘制图,只要认真读图绘图就可以。
点评:考查气候资料图的绘制和判读
温度/℃ 5 8 13 15 18 23 降水量/毫
米
75
92
89
60
58
43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教材的处理和重难点的把握等做得比较好,由于本课比较枯燥且理论性较强,所以本课主要采用的是小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组内和组间交流中学会自评和评价他人。
重点知识例如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的判读,重点讲解分析步骤,之后让学生通过做题进行练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地位,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失败之处:在细节处理上把握不够准确,由于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大部分难以考虑全面,做题目就相对比较困难。
课堂时间把握不好,拖了1分钟。
课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知道气温的概念和测定方法;了解等温线概念和特点;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找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紧张高效的去阅读课文和图,利用知识迁移,加强读图方面的引导,挖掘地图中隐含的地图信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能力,实现图文转换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气温测定而得到的气温分布规律等一系列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通过联系家乡实际,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和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