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流体力学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流体⼒学练习题
⼀、选择题
1、连续介质假设意味着 B 。
(A)流体分⼦互相紧连;(B)流体的物理量是连续函数;
(C)流体分⼦间有间隙;(D)流体不可压缩
2、静⽌流体_A_剪切应⼒。
(A)不能承受;(B)可以承受;
(C)能承受很⼩的;(D)具有粘性是可承受
3、温度升⾼时,空⽓的粘度 B 。
(A)变⼩;(B)变⼤;(C)不变;(D)可能变⼤也可能变⼩
4、流体的粘性与流体的D ⽆关。
(A)分⼦的内聚⼒;(B)分⼦的动量交换;(C)温度;(D)速度梯度5、在常温下,⽔的密度为 D kg/m3。
(A)1 ;(B)10 ;(C)100;(D)1000
6⽔的体积弹性模量A 空⽓的体积弹性模量。
(A)⼤于;(B)近似等于;(C)⼩于;(D)可能⼤于也可能⼩于
7、 C 的流体称为理想流体。
(A)速度很⼩;(B)速度很⼤;(C)忽略粘性⼒;(D )密度不变
8、D的流体称为不可压缩流体。
(A)速度很⼩;(B)速度很⼤;(C)忽略粘性⼒;(D)密度不变
9、与⽜顿内摩擦定律直接有关系的因素是B
(A)切应⼒和压强;(B)切应⼒和剪切变形速率;
(C)切应⼒和剪切变形;(D )切应⼒和速度。
10、⽔的粘性随温度升⾼⽽B
(A)增⼤;(B)减⼩;(C)不变;(D)不确定
11、⽓体的粘性随温度的升⾼⽽A
(A)增⼤;(B)减⼩;(C)不变;(D)不确定。
12、理想流体的特征是C
(A)粘度是常数;(B)不可压缩;(C)⽆粘性;(D)符合pV=RT。
13、以下关于流体粘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粘性是流体的固有属性;
(B)粘性是在运动状态下流体具有抵抗剪切变形速率能⼒的量度;
(C)流体的粘性具有传递运动和阻滞运动的双重作⽤;
(D)流体的粘性随温度的升⾼⽽增⼤。
14、按连续介质的概念,流体质点是指D
(A)流体的分⼦;(B)流体内的固体颗粒;(C)⽆⼤⼩的⼏何点;
(D)⼏何尺⼨同流动空间相⽐是极⼩量,⼜含有⼤量分⼦的微元体。
15、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的主要区别在于( A )。
(A)是否考虑粘滞性;(B)是否考虑易流动性;
(C)是否考虑重⼒特性;(D)是否考虑惯性
16、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可认为其密度在流场中(D )
(A)随压强增加⽽增加;(B)随压强减⼩⽽增加
(C)随体积增加⽽减⼩;(D )与压强变化⽆关
17、液体与⽓体都是流体,它们在静⽌时不能承受( C )0
(A)重⼒;(B)压⼒;(C)剪切⼒;(D)表⾯张⼒
18、下列流体的作⽤⼒中,不属于质量⼒的是(B )o
(A)电磁⼒;(B)粘性内摩擦⼒;(C)重⼒;(D)惯性⼒
19、在连续介质假设下,流体的物理量( D )o
(A)只是时间的连续函数;(B)只是空间坐标的连续函数;
(C)与时间⽆关;(D )是空间坐标及时间的连续函数
20、⽤⼀块平板挡⽔,平板形⼼的淹深为h e,压⼒中⼼的淹深为h D,则h c A h D o (A)⼤于;(B)⼩于;(C)等于;(D)可能⼤于也可能⼩于
21、静⽌流体的点压强值与B⽆关。
(A)位置;(B)⽅向;(C)流体种类;(D)重⼒加速度
22、油的密度为800kg/m3,油处于静⽌状态,油⾯与⼤⽓接触,则油⾯下0.5m 处的表压强为D kPa。
(A) 0.8 ; (B) 0.5; (C) 0.4; ( D) 3.9
23、压⼒体内_D
(A )必定充满液体;(B)肯定不会有液体;
(C)⾄少部分有液体;(D)可能有液体,也可能⽆液体
24、已知⼤⽓压p a=105 Pa,如果某点的真空度为0.49 X O5 Pa,则该点的绝对压强为
A Pa。
(A) 51X103; (B) 149丸03; (C) 1.5 105; (D) 1.05 105
25、静⽌液体中存在A
(A)压应⼒;(B)压应⼒和拉应⼒;
(C)压应⼒和切应⼒;(D)压应⼒、切应⼒和拉应⼒;
26、相对压强的起量点是C
(A)绝对真空;(B) 1个标准⼤⽓压;(C)当地⼤⽓压;(D)液⾯压强。
27、绝对压强p abs、相对压强p、真空值p v、当地⼤⽓压强p a之间的关系是C
(A) p abs=p+p v ;(B) p=p abs+p a ;
(C) p v=p a—p abs ; ( D) p=p v
28、垂直放置的矩形挡⽔平板,深为3m,静⽔总压⼒P的作⽤点到⽔⾯的距离y D为C
(A) 1.25m ; ( B) 1.5m ;(C) 2.0m (D) 2.5m。
29、液体在相对平衡时,等压⾯也可能是⽔平⾯,例如,装载液体的敞⼝容器作
(B )。
(A)等加速⽔平运动;(B)匀速直线⽔平运动
(C)等减速⽔平运动;(D )等⾓速旋转运动
30、相对静⽌(平衡)流体中的等压⾯(A )。
(A)既可是平⾯,也可是曲⾯;(B) ⼀定是平⾯
(C) ⼀定是⽔平⾯;(D)—定是曲⾯
31、流体静⼒学的基本⽅程p=p0+ gh ( D )。
(A)只适⽤于液体;(B)只适⽤于理想流体
(C)只适⽤于粘性流体;(D )对理想流体和粘性流体均适⽤
32、静⽌液体中同⼀点各⽅向的压强( A )
(A)数值相等;(B)数值不等;
(C)仅⽔平⽅向数值相等;(D)铅直⽅向数值最⼤
33、图⽰容器内有⼀放⽔孔,孔⼝设有⾯积为A的阀门ab,容器内⽔深为h, 阀门所受静⽔总压⼒为(B )
(A)0.5 丫hA ( B) 丫hA (C) 0.5 丫孤;(D) 丫hA
i
Io
h
T
34、图⽰为两种液体盛于容器中、且密度p>p,则A、B两测压管中的液⾯必为(B )
(A) B管⾼于A管;(B) A管⾼于B管;(C) AB两管同⾼;(D)不确定
35、欧拉法研究—D的变化情况。
(A)每个质点的速度;(B)每个质点的轨迹;
(C)每个空间点的流速;(D )每个空间点的质点轨迹
36、应⽤总流的伯努利⽅程时,两截⾯之间⼀D—
(A)必须都是急变流;(B)必须都是缓变流;
(C)不能出现急变流;(D )可以出现急变流
37、⽔从⼀个⽔池经⼀条管道流出⼤⽓,应对程较J这两个截⾯应⽤伯努利⽅
好。
(A)管道的⼊⼝和出⼝;(B)⽔池⾯和管道⼊⼝;
(C)⽔池⾯和管道出⼝;(D)管道内任意两截⾯
38、在定常管流中,如果两个截⾯的直径⽐为d i/d2 = 2,则这两个截⾯上的雷诺数之⽐Re i/Re2 = _C—。
(A)2 ;(B)4 ;(C)1/2;(D)1/4
39、定常流动中, B 。
(A)加速度为零;(B)流动参数不随时间⽽变;
(C)流动参数随时间⽽变;(D)速度为常数
40、在—A_流动中,流线和迹线重合。
(A)定常;(B )⾮定常;(C)不可压缩;(D)⽆粘
41、控制体是C o
(A)包含⼀定质量的系统;(B)位置和形状都变化的空间体;
(C)固定的空间体;(D)形状不变、位置移动的空间体
42、在定常管流中,如果两个截⾯的直径⽐为d i/d2 = 3,则这两个截⾯上的速度之⽐V i/ V2 = D o (A) 3 ;(B)1/3 ;(C)9;(D)1/9
43、⽂丘⾥管⽤于测量_D— o
(A)点速度;(B)压强;(C)密度;(D)流量
44、应⽤动量⽅程求流体对固体壁⾯的作⽤⼒时,进、出⼝截⾯上的压强应使⽤
B_ o
(A)绝对压强;(B)相对压强;(C)⼤⽓压;(D)真空度
45、流量为Q,速度为V的射流冲击⼀块与流向垂直的平板,则平板受到的冲击⼒为 C o
(A)QV ;(B)QV2;(C) p QV (D) p QV
46、沿程损失系数⼊的量纲(单位)为—D_ o
(A)m ;(B)m/s ;(C)m2/s ;(D)⽆量纲
47、圆管流动中,层流的临界雷诺数等于A o
(A)2320 ;(B)400;(C)1200 ;(D)50000
48、层流中,沿程损失与速度的A次⽅成正⽐。
(A) 1 ; (B) 1.5 ; (C) 1.75 ; (D) 2
49、管道⾯积突然扩⼤的局部损失h j = D 。
(A)(V i2 -V22)/ 2g ;(B)( V i2 + V22)/ 2g ;
(C) (V i + V2) 2 / 2g ; (D) (V i -V2) 2 / 2g
50、虹吸管最⾼处的压强_C—⼤⽓压。
(A)> (B) = ( C) < ( D) >
51、恒定流是B
(A )流动随时间按⼀定规律变化;
(B)流场中任意空间点上的运动要素不随时间变化;
(C)各过流断⾯的速度分布相同;
(D)各过流断⾯的压⼒分布相同;
51、⼀元流动是D
(A)均匀流;(B )速度分布按直线变化;(C)压⼒分布按直线变化;
(D)运动参数是⼀个空间坐标和时间变量的函数。
52、均匀流是B
(A)当地加速度为零;(B)迁移加速度为零;
(C)向⼼加速度为零;(D )合加速度为零。
53、定常流变直径管,直径d1=320mm,d2=160mm,流速V1 = 1.5m/s,V2为: C
(A) 3m/s ; (B) 4m/s ; (C) 6m/s ; (D) 9m/s。
2
54、伯诺⾥⽅程中Z ——表⽰A
2g
(A )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机械能;(B)单位质量液体具有的机械能;
(C)体积液体具有的机械能;(D)通过过流断⾯液体所具有的总机械能。
55、⽔平放置的渐扩管,如果忽略⽔头损失,断⾯形⼼点的压强有以下关系C
(A) p1>p2 ; (B) p1=p2 ; (C) p1
56、粘性流体总⽔头线的变化规律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