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九年级化学教材部分实验的改进实例-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九年级化学教材部分实验的改进实例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第三部分课程内容》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习和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和
科学探究方法,离不开实验活动。

”做好实验,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学生学习好化学知识与技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人是一直处在教学一线的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做大量实验,有时较为成功,有时不令人满意,就随时思考、亲自动手,以改进实验。

本人不断向同行学习,坚持学习各种纸质的、电子的化学文献,随时收集、整理有关九年级化学实验改进的内容,试用后筛选出较简单实用的改进实验。

经多年积累,现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教材的单元、课题为序综述如下,供教学一线的九年级化学教师参考、研讨。

因积累的时间很长、文献的辗转引用等,其中部分改进的原创者有误或缺如,请指正。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一单元课题2,上册12、13页探究实验]
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比较。

教材是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

此操作学生不易掌握好,火柴有的中间、两端都变黑了,甚至燃起来,有的中间、两端都不黑。

有人改进为:用直的细铁丝或细铜丝平放在火焰上接近灯芯处,约1秒后取
出。

可明显地看到金属丝在外焰的部分发红,内焰及焰心部分较暗,从而推断出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

现象明显,操作容易。

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以引燃蜡烛。

教材是用火柴点燃白烟,由于白烟易摇摆飘散,点火时往往火柴离烛芯很近才能成功,学生会误认为是烛芯被直接点燃,说服力不强。

对此,辽宁省调兵山市第三中学的张艳萍、王崇庆老师改进为:蜡烛熄灭后,马上在其上方罩上一个螺旋铜丝圈,白烟顺着该圈上升,这时在圈的上方点燃白烟,现象明显,说服力很强。

教材用火柴点燃白烟,由于从吹灭蜡烛到划燃火柴的时间较长,有时又不能一次划燃火柴,白烟往往已散尽,蜡烛很难重新燃烧。

对此,有人改进为:熄灭蜡烛前将打火机并排靠在蜡烛旁,吹灭蜡烛的同时按下打火机,即刻点燃白烟,引燃蜡烛。

效果明显。

本人对此实验作了如下改进:选粗蜡烛、长灯芯、大火焰,右手用镊子夹住一根直径约为0.2厘米、长约10厘米的金属管或玻璃导管,将下端接触燃烧很旺的蜡烛的灯芯,管倾斜向上,等约15秒上端管口飘出白烟,左手用打火机点燃,管口持续出现一个小火焰。

现象很明显。

二、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二单元课题2,上册33页]
因教材中没有相应实验,学生不能直观感知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有人增设了一个实验:取两瓶氧气,分别正放、倒放在铁架台上,用两根带火星的木条同时实验。

观察到带火星木条都会复燃,不同的是,正放的那瓶氧气可以连续试验十多次,而倒
放的那瓶氧气只能试验三五次。

分析得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三、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二单元课题2,上册34页实验2-4]
铁丝的选材,本人抽下废旧石棉网上的铁丝,用砂纸打磨除锈,若极细就将4~5根绕成一根,若较粗就只用一根,在粗金
属丝(如燃烧匙的柄)上绕成螺旋状。

有人不拴小木条,把螺旋状铁丝在无水酒精中蘸一下,立即点燃,立即伸入氧气瓶中。

现象明显。

有人改用市场上卖的洗锅碗用的钢丝球(本身就薄且卷曲),剪成一小团。

不必蘸无水酒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然后伸入氧气瓶中,会看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现象非常明显。

四、分子运动现象──氨分子的扩散[三单元课题1,上册
49页探究实验]
教材用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

氨水的用量较大、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

对此,有人改为微型实验:用小烧杯代替大烧杯,用滤纸剪成小花形、用细铁丝串成一花束、插到一小块泡沫塑料上固定,向滤纸滴上酚酞试液,用小贝壳、瓶盖、装药片的空铝塑板等代替小烧杯,内滴入浓氨水,可看到小花由白变红。

现象明显,也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同时把实验微型化,节省了药品,不会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

有人改进为:先在一张滤纸上用无色酚酞试液画上一只小动
物(小猫、小狗、蝴蝶等),把滤纸用窄胶带粘在大烧杯侧壁下部,向一个瓶盖注入浓氨水,将烧杯倒扣在瓶盖上,能较快看到滤纸上出现一只清晰的、红色的小动物。

现象明显,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对化学的良好感情。

五、氢气燃烧[四单元课题1,上册79页实验4-5]
氢气火焰的淡蓝色很浅,白天不易看到,部分学生不觉得它在燃。

有人在火焰后用黑色纸板衬托,稍明显。

本人用小片餐巾纸放在管口,学生明显看到纸被点燃,对氢气在燃烧确信无疑。

氢气验纯后试管内本生有余焰,但是余焰不易被观察到。

为了让学生确信试管中有余焰,天津市杨村第二中学的任培文、杨士祥老师增加如下操作:验纯后立即把试管口朝上、稍微倾斜浸没在水槽中,水进入试管,剩余氢气被排出,在试管口可看到氢气继续燃烧的火焰,现象明显。

教材是在带尖嘴玻璃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由于玻璃中钠离子的缘故火焰呈黄色,看不到淡蓝色火焰,易给学生造成错觉。

可将玻璃尖嘴导管改成金属针管(如气门针、注射针头),点燃氢气呈淡蓝色火焰。

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五单元课题1,上册92页探究实验]
可增做实验:取下火柴头2-3个放入试管中,在橡皮塞的导管上拴紧气球或塑料袋,用塞子塞紧试管,放在天平上称量。

取下试管,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使火柴头在试管内燃烧,气球
先膨胀,冷却后收缩。

燃烧结束后放回天平左盘,天平仍然平衡,表明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以上有关人教版2012年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1~5单元部分实验的改进,定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请各位专家、老师指正,以期更为完善,更有利于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