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7年级下册数学第8章《角》单元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续学习“平行线”以及“平面图形的认识”等内容做好准备.
2.内容:本单元教材先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想象、
思考、探究、交流和发现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体验角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3.重点:角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贯穿本章的始终,理解角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是本单元的教
学重点,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事抽象与概括活动,归纳数学活动的特征,发展有条理的思考.
4.知识结构:
学情
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基本几何图形,线段、射线以及线段的比较和做法等知识,小学阶段初步认识了角及角的分类,对本章的学习有了充分的基础和准备.但学生对所学知识
可能有所遗忘,需要回忆和复习旧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知识,并及时将新旧知识建立联
系,加以对比,运用类比的思想方法从而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在学
生学习中暴露出的不会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探究性质,要及时补救.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
应注意以下问题:1.加强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2.加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让学生
多观察分析、勤动手操作、勤动脑联想,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猜测、验证、思考与交流
等教学活动,学会探索与学习,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培养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能够概括出角的两种定义、对顶角的概念.
2.通过自学、教师点拨,能够概括出余角、补角、垂直、垂线、垂足、垂线段、点到直
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用符号语言叙述余角、补角、垂直.
3.通过自学和类比的思想方法,能够归纳出角的表示方法和比较大小的方法,概括出角
平分线的概念,会用符号语言描述角的和、差关系,认识角的单位并会换算度分秒.
4.通过探究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在教师的引导下会用符号语言叙述其性质,并
会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5.通过动手操作、教师演示,能够准确画出垂线和垂线段,并在画图的过程中总结出垂
线的两条基本性质.
6.通过研读教材和整合知识,能够完成本单元的思维导图.
评价任务
1.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角,说一说哪些是静态的角,哪些是动态的角,哪些是对顶角.(针对目标1)
2.举出两对互余的角、互补的角,并说一说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针对目标2)
3.如图,∠AOB是平角,过点O作射线OE,OC,OD,OC是∠DOE的角平分线.(针对目标3)
(1)请用恰当的方式表示出图中的所有角(小于平角)?
(2)找出图中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
(3)若把∠AOE表示成几个角的和的形式,那么有几种表示方法?
(4)若把∠BOE表示成两个角的差的形式,那么有几种表示方法?
(5)若∠1=47°12′36″,∠α=47.48°
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求两个角的和.
4.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证明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并给同伴设计一道涉及余角、补角、对顶角性质的题目.(针对目标4)
5.按照下列要求完成作图:(针对目标5)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在图1中经过点P分别画出直线AB与CD 的垂线.
(2)要把水渠的水引到水池Q,从渠堤EF的什么地方开沟,水沟的长度最短?并说明理由.
6.用A4纸做一份本章的思维导图.(针对目标6)
教学规划教学
任务
课型学习内容学习活动
课时
(共_7
课时)
角的
表示
新
授
课
角的概念及
表示方法.
1.观察三个生活实例中的图片,抽象出角的图
形,发现三组图片中的共同点,讨论并试着归纳
出角的静态定义.
2.以教材“观察与思考”中的三个生活实例为数
学情境,通过观察、教师引导,共同归纳出角的
动态定义.
3.自主阅读课本第4页并完成问题串,在教师的
引导下归纳出角的四种表示方法并说出不同方法
的优势与局限,借助例1进一步巩固.
1
课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