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15.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上册《15.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二年级语文上册《15.大禹治水》的内容,
聚焦部编版教材的第三节和第四节。
这两节内容主要描述了大禹如何
通过智慧与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成功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
2. 培养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大禹治水的精神。
3. 教育学生树立克服困难,勇于担当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疏导”、“三过家门
而不入”等。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的奉献
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PPT展示洪水泛滥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洪水的认识,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过程:1分钟展示,3分钟学生发言。
2. 朗读课文: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
过程:5分钟。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描述,进行详细
讲解。
过程:5分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疏导”和“三过家门而不入”造句。
过程:5分钟。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大禹治水的精神,
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过程:10分钟。
过程:3分钟。
六、板书设计
1. 大禹治水的过程
2. 关键词语:疏导、三过家门而不入
3. 大禹治水的精神品质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用“疏导”和“三过家门而不入”造句。
答案示例:洪水来临时,我们要学会疏导,让洪水顺利通过。
大禹治水时,三次路过家门,但为了百姓的安全,他三过家门而不入。
2. 拓展作业:了解我国历史上其他治水英雄,如李冰、郑国渠等,对比他们的治水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大禹治水的故事有了深入理解,但部
分学生在造句环节仍存在困难,今后需加强此类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水利工程,了解治水英雄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特别关注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故事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我聚焦在课文的第三节和第四节,这部分内容具体、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大禹治水的伟大精神。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我明确指出教学难点在于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疏导”、“三过家门而不入”。
这些词语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情景和实践操作来加深理解。
而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通过故事体会大禹的奉献精神,这是本节课的核心价值所在。
三、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
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大禹治水的精神解决现实问题。
这一环节是我认为非常关键的,因为它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补充和说明: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实践情景引入作为重点,旨在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和应用知识。
例如,我会提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如果你们遇到了学校附近的河流污染问题,你们会如何解决?”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疏导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以此来联系大禹治水的精神。
四、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方面,我强调了造句和了解其他治水英雄的拓展作业。
这是为了巩固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并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补充和说明:
在作业设计上,我特别注意了作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设计造句作业时,我会给出一些提示,帮助学生构思句子,如“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大禹,你会怎样用疏导的方法来解决一个难题?”这样的题目不仅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对于拓展作业,我会推荐一些简单易懂的资料或视频,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进行学习,这样既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特别强调了造句环节中学生的困难,以及未来教学中的改进方向。
补充和说明:
在课后反思中,我会深入思考如何在课堂上更好地引导学生,特别是在造句这样的语言表达训练中,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例如,我可能会在下一节课中增加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帮助,共同完成造句任务。
对于拓展延伸,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反馈,设计更多与治水相关的课外活动,如参观水利工程、邀请水利专家讲座等,这样既能够巩固课堂所学,又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在讲解《大禹治水》时,我会注意用生动的语言和变化的语调来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讲述大禹治水的过程时,我会用激昂的语气来
表达大禹的决心和勇气,而在解释关键词语时,我会放慢语速,清晰
发音,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听懂。
二、时间分配
三、课堂提问
在提问时,我会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启发性,鼓励学生思考并表
达自己的观点。
我会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在他们回答问题时
给予积极的反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情景导入
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我会利用多媒体工具,如PPT展示
洪水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洪水的威力。
通过提问和讨论,自然地
导入到大禹治水的故事,使学生在情景中学习。
教案反思:
一、课堂互动
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情景导入和实践讨论环节表现活跃,但在例题讲解时互动较少。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设计更多互动性
强的活动,如在讲解关键词语时,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的
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学生理解
尽管我在讲解时已经尽量用简单的语言,但仍有一些学生对关键
词语的理解存在困难。
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生动的例子和
实物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作业反馈
从作业完成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在造句时仍显得吃力。
我会在下
节课中,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供更多造句的技巧和指导。
四、教学拓展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发现学生对其他治水英雄的故事表现出浓厚
的兴趣。
未来,我将继续拓展教学内容,引入更多相关的历史故事和
现实案例,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课后提升:
一、选择题
1. 大禹治水的故事发生在我国的哪个时期?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
答案:A
A. 堵塞
B. 疏导
C. 挖掘
D. 加固堤坝
答案:B
二、填空题
1. 大禹治水时,他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为了专心治理洪水,
他_________。
答案:三过家门而不入
2. 在《大禹治水》的故事中,大禹通过_________的方法成功治
理了洪水。
答案:疏导
三、简答题
1. 请简要描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答案:大禹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英雄,他在夏朝时期带领人民治
理洪水。
他采取疏导的方法,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成功治理了
洪水,使百姓安居乐业。
2. 请谈谈你从大禹治水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品质?
答案:从大禹治水的故事中,我学到了勇于担当、无私奉献、
坚持不懈的品质。
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像大禹一样,积极应对,
努力克服。
四、实践题
答案示例:我会先查找污染源,然后与相关部门沟通,提出整
改措施。
同时,组织同学们参与清理河道、植树造林等活动,共同保
护河流环境。
2. 请了解一位我国历史上的治水英雄(除大禹外),并简要介绍
他的事迹。
答案示例:李冰,战国时期的水利专家,他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成功治理了成都平原的水患,使当地百姓受益至今。
一、学生反应
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大禹治水》的故事表现出浓厚
的兴趣。
他们在课堂讨论和情景导入环节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活跃。
然而,在造句和拓展练习中,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吃力,需要更多的引
导和鼓励。
二、教学效果
整体来看,学生对大禹治水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够较好
地把握关键词语“疏导”和“三过家门而不入”。
通过实践题的练习,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存在不足
1. 在课堂互动方面,我发现例题讲解时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今后需要增加更多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 部分学生在造句和拓展练习中存在困难,说明我在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和引导还不够充分。
1. 针对课堂互动不足的问题,我将在下次教学中增加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对于学生在造句和拓展练习中的困难,我将在课后进行针对性辅导,并在下一节课中增加相关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将引入更多与治水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现实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知识视野。
4. 不断反思和优化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