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综合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中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
1.如图是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图,杠杆AB 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3AB BO =,配重的重力为120牛,重力为500牛的健身者通过细绳在B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 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85牛,在B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 2时,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60牛。
已知122:3:F F =,杠杆AB 和细绳的质量及所有摩擦均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50牛时,健身者在
B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160牛 B .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90牛时,健身者在B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120牛
C .健身者在B 点施加400牛竖直向下的拉力时,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35牛
D .配重刚好被匀速拉起时,健身者在B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540牛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配重在地面上保持静止状态时,它受到的绳子的拉力为
N F G F =-
由图知动滑轮上有2段绳子承担物重,因此杠杆A 点受到的拉力
N 22A F F G G F G +⨯=-=+动动()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
A B F OA F OB ⋅=⋅
即
N 2B G F G OA F OB ⨯-+⨯=⨯⎡⎤⎣⎦动()
因为
3AB BO =
所以
2AO BO =
则
N 221B G F G F ⨯-+⨯=⨯⎡⎤⎣⎦动()
即
N 42B F G F G ⨯-=+动()
当压力为85N 时
14120N -85N 2F G =⨯+动()
当压力为60N 时
24120N -60N 2F G =⨯+动()
因为
122:3:F F =
所以
124120N -85N 24120N -60N 223
G F F G ⨯+=⨯=+动动()() 解得
30N G =动
A .当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50N 时,
B 点向下的拉力为
N 424120N -50N 230N =340N B F G F G ⨯-=⨯⨯=++动()()
故A 错误;
B .当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90N 时,B 点向下的拉力为
N 424120N -90N 230N =180N B F G F G ⨯-=⨯⨯=++动()()
故B 错误;
C .健身者在B 点施加400N 竖直向下的拉力时,根据
N 42B F G F G ⨯-=+动()
可得
N 400N 4120N 230N F =⨯-+⨯()
解得
N 35N F =
故C 正确;
D .配重刚好被拉起,即它对地面的压力为0,根据
N 42B F G F G ⨯-=+动()
可得
4120N -0N 230N =540N >500N B F ⨯+⨯=()
因为人的最大拉力等于体重500N ,因此配重不可能匀速拉起,故D 错误。
故选C 。
2.生活中,小华发现有如图甲所示的水龙头,很难徒手拧开,但用如图乙所示的钥匙,安装并旋转钥匙就能正常出水(如图丙所示).下列有关这把钥匙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减小阻力臂
B.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减小阻力
C.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减小动力臂
D.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减小动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安装并旋转钥匙,阻力臂不变,阻力不变,动力臂变大,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可知,动力变小,故选D。
3.如图甲是制作面团的情景,把竹竿的一端固定在绳扣中,人骑在另一端施加一个向下的大小为F的力,面团被不断挤压后变得更有韧性,图乙为压面团原理图.关于压面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面团对杆的作用力方向向下
B.面团对杆的作用力大小等于F
C.面团被压扁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D.A点向下移动的距离小于B点向下移动的距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杆对面团的作用力向下,面团对杆的作用力向上,故A错误;
B.由于面团B点到支点C的距离小于A点到C的距离,根据杠杆定律F1L1=F2L2,可知面团对杆的作用力大于F,故B错误;
C.面团被压扁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故C正确;
D.C为支点,A点向下移动的距离大于B点向下移动的距离,故D错误;
故选C。
4.如图所示,一根均匀木尺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一端伸出桌面的外面,伸到桌面外面的
部分长度是木尺长的1
4
,在木尺末端的B点加一个作用力F,当力F=3N时,木尺的另一端
A开始向上翘起,那么木尺受到的重力为()
A.3N B.9N C.1N D.2N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直尺长为l,如图所示:
从图示可以看出:杠杆的支点为O,动力
F=3N
动力臂
OB=1 4 l
阻力为直尺的重力G,阻力臂
CO=1
2
l-
1
4
l=
1
4
l
由杠杆平衡的条件得
F×OB=G×OC
3N×1
4
l= G×
1
4
l G=3N
故选A。
5.有一平衡的不等臂杠杆,下面哪种情况下杠杆仍能平衡:()
A.使动力、阻力的大小减少相同的数值B.使动力、阻力的大小增加相同的数值C.使动力臂、阻力臂增加相同的长度D.使动力、阻力的大小增加相同的倍数【答案】D
【解析】
【详解】
不等臂杠杆平衡时,满足F1l1=F2l2,l1≠l2,F1≠F2。
A.使动力、阻力的大小减少相同的数值F时,由Fl1≠Fl2可知,
(F1−F)l1≠(F2−F)l2,
故A不符合;
B.使动力、阻力的大小增加相同的数值F时,由Fl1≠Fl2可知,
(F1+F)l1≠(F2+F)l2,
故B不符合;
C.使动力臂、阻力臂增加相同的长度L时,由F1L≠F2L可知,
F1(L+l1)≠F2(L+l2),
故C不符合;
D.使动力、阻力的大小增加相同的倍数时,由F1l1=F2l2可知,
nF1×l1=nF2×l2,
故D正确。
故选D。
6.小明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将手中的5个钩码挂成了如图所示的情况,则()
A.由图可以得到杠杆平衡条件为F1L1=F2L2
B.小明在F1和F2的下方各再挂一个钩码杠杆仍能平衡
C.小明取下F1下的一个钩码并将F2的钩码取下杠杆仍能平衡
D.小明取下F2下的钩码并将F3的钩码向右移至20cm处杠杆仍能平衡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假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
F1=2G,F2=G,F3=2G
各力力臂为
L1=20,L2=10,L3=15
F1L1=2G⨯20=40G
F2L2=G⨯10=10G
F3L3=2G⨯15=30G
杠杆平衡的条件为
F1L1=F2L2+F3L3
故A不符合题意;
B.在F1和F2的下方各再挂一个钩码后
F1L1=3G⨯20=60G
F2L2=2G⨯10=20G
F3L3=2G⨯15=30G
F1L1>F2L2+F3L3
杠杆失去平衡,故B不符合题意;
C.取下F1下的一个钩码并将F2的钩码取下后
F1L1=G⨯20=20G
F2L2=0
F3L3=2G⨯15=30G
F1L1<F2L2+F3L3
杠杆失去平衡,故C不符合题意;
D.取下F2下的钩码并将F3的钩码向右移至20cm处后
F1L1=2G⨯20=40G
F2L2=0
F3L3=2G⨯20=40G
F1L1=F2L2+F3L3
杠杆重新平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如图所示,用轻质材料制成的吊桥搭在河对岸.一个人从桥的左端匀速走到桥的右端,桥面始终是水平的,不计吊桥和绳的重力,人从吊桥左端出发时开始计时.则人在吊桥上行走过程中,吊桥右端所受地面支持力F与人行走时间t的关系图像是( )
A.B.C.D.
【答案】B
【解析】
【详解】
吊桥相当于一个杠杆,以吊桥的左端为支点,人从吊桥左端出发,匀速走到桥的右端,杠杆受到人的压力(阻力)等于人的重力,动力臂为
OA=L,
杠杆受到物体的压力(阻力)
F ′=
G ,
阻力臂为
OB =vt ,
因为杠杆平衡,所以满足
F ×OA =F ′×OB =
G ×vt ,
即:
F ×L =
G ×vt , Gvt F L
= 由此可知,当t =0时,F =0.当t 增大时,F 变大,F 与人行走时间t 是正比例关系,故图象B 正确,符合题意为答案.
8.如图杠杆AOB 用细线悬挂起来,分别在A 、B 两端分别挂上质量为1m 、2m 的重物时,杠杆平衡,此时AO 恰好处于水平位置,AO BO =,不计杠杆重力,则1m 、2m 的关系为
A .12m m >
B .12m m =
C .12m m <
D .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详解】 杠杆示意图如下: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1122F L F L =可知,
1122G L G L =
1122m gL m gL =
即1122m L m L =
因为力与相应的力臂成反比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力臂12L L >,所以物体的重力
12G G <,即12m m <,故选C 。
9.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列操作中能让杠杆继续保持平衡的是( )
A .将左边的钩码去掉二个并保持位置不变,同时将右边钩码向左移二格
B .在左右两边钩码的下方各加一个钩码,位置保持不变
C .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去掉一个,位置保持不变
D .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均向外移动一格
【答案】A
【解析】
【详解】
设杠杆的一个小格是1cm ,一个钩码的重是1N ;
A .将左边的钩码去掉二个并保持位置不变,同时将右边钩码向左移二格,(4-2)N ×3cm =3N ×(4-2)cm ,杠杆仍然平衡,故A 符合题意;
B .在左右两边钩码的下方各加一个钩码,位置保持不变,由(4+1)N ×3cm <(3+1)N ×4cm 得,杠杆的右端下沉,故B 不符合题意;
C .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去掉一个,位置保持不变,由(4-1)N ×3cm >(3-1)N ×4cm 得,杠杆的左端下沉,故C 不符合题意;
D .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均向外移动一格,由4N ×(3+1)cm >3N ×(4+1)cm 得,杠杆的左端下沉,故D 不符合题意。
10.如图所示为建筑工地上常用的吊装工具,物体M 为重5000N 的配重,杠杆AB 的支点为O ,已知OA ∶OB =1∶2,滑轮下面挂有建筑材料P ,每个滑轮重100N ,工人体重为700N ,杠杆与绳的自重、滑轮组摩擦均不计,当工人用300N 的力竖直向下以1m/s 的速度匀速拉动绳子时( )
A .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400N
B .建筑材料P 重为600N
C .建筑材料P 上升的速度为3m/s
D .物体M 对地而的压力为4400N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当工人用300N 的力竖直向下拉绳子时,绳子对工人会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其大小也为300N ,此时人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 、竖直向上的拉力F 、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 支,由力的平衡条件知道
F +F 支=G
即
F 支=G-F =700N-300N=400N
由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工人对地面的压力
F 压=F 支=400N
故A 正确;
B .由图知道,绳子的有效段数是n =2,且滑轮组摩擦均不计,由()12F G G =
+物
动知道,建筑材料P 的重力
G =2F-G 动 =2×300N-100N=500N
故B 错误;
C .因为物重由2段绳子承担,所以,建筑材料P 上升的速度 11=1m/s=0.5m/s 22
v v =⨯绳 故C 错误;
D .以定滑轮为研究对象,定滑轮受向下的重力、3段绳子向下的拉力、杆对定滑轮向上的拉力,由力的平衡条件知道
F A ′=3F +
G 定 =3×300N+100N=1000N
杠杆对定滑轮的拉力和定滑轮对杠杆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即
F A =F ′A =1000N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
F A ×OA =F B ×OB
又因为OA :OB =1:2,所以 A B
1000=5N 00N 2F OA OA F OB OA
⨯⨯== 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杠杆对物体M 的拉力等于物体M 对杠杆的拉力,即
F B ′=F B =500N
物体M 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上的拉力,则物体M 受到的支持力为
F M 支持 =
G M -F B ′=5000N-500N=4500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M 对地面的压力
F M 压=F M 支持=4500N
故D 错误。
故选A 。
11.在一个长3米的跷跷板(支点在木板中点)的两端分别放置两个木箱,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1=30kg ,m 2=20kg ,为了使跷跷板在水平位置平衡,以下做法可行的是( )
A .把m 1向右移动0.5米
B .把m 2向左移动0.5米
C .把m 1向右移动0.2米
D .把m 2向左移动0.3米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跷跷板的支点在木板中点,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木板左边受到的压力比右边大,为了使跷跷板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将m 1向右移,则m 2的力臂不变为1.5m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
1122m gl m gl '=
代入数据可得m 1向右移后的力臂
221120kg 1.5m 1m 30kg
m gl l m g ⨯'=== m 1的力臂由1.5m 变为1m ,为了使跷跷板在水平位置平衡,把m 1向右移动0.5米,所以BCD 项错误,A 项正确。
故选A 。
12.如图所示,小明用一可绕O 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将挂在杠杆下的重物提高。
他用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 使杠杆由竖直位置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此杠杆( )
A .一直是省力的
B .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
C .一直是费力的
D .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图可知动力F 的力臂l 1始终保持不变,物体的重力G 始终大小不变,在杠杆从竖直位置向水平位置转动的过程中,重力的力臂l 2逐渐增大,在l 2<l 1之前杠杆是省力杠杆,在l 2>l 1之后,杠杆变为费力杠杆,故选B 。
13.如图,粗细均匀木棒AB 长为1m ,水平放置在O 、O '两个支点上.已知AO 、O'B 长度均为0.25m 。
若把B 端竖直向上稍微抬起一点距离,至少需要用力40N ;则木棒的重力为( )
A .160N
B .120N
C .80N
D .4ON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木棒AB 的重心在C 点,抬起B 端时的支点为O ,由于AO =0.25m ,则抬B 端的力的力臂
OB =AB −AO =1m−0.25m =0.75m
木棒AB 的重心距离支点的距离,即重力的力臂 111m 0.25m 0.25m 22
OC O C AB AO '=
-⨯-=== 木棒平衡,则有 F ×OB =G ×OC
木棒的重力 40N 0.75m =120N 0.25m
F OB
G OC ⨯⨯=
= 故B 正确。
故选B 。
14.如图所示,一块厚度很薄、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分别用一竖直向上的动力F 1、F 2作用在水泥板一端的中间,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
A .F 1>F 2,因为甲中的动力臂长
B .F 1<F 2,因为乙中的阻力臂长
C .F 1>F 2,因为乙中的阻力臂短
D .F 1=F 2,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把水泥板看做一个杠杆,抬起一端,则另一端为支点;由于水泥板是一个厚度、密度都均匀的物体,所以,其重力的作用点在其中心上,此时动力F 克服的是水泥板的重力,即此时的阻力臂等于动力臂的一半;在此基础上,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确定F 1与F 2的大小关系。
【详解】
两次抬起水泥板时的情况如图所示: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动力克服的都是水泥板的重力,对于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其重心都在其几何中心上,所以两图中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依据Fl Gl =阻动可得,
12
l F G G l ==阻动, 所以,前后两次所用的力相同,即12F F =,故ABC 都错误,D 正确。
【点睛】
本题作为考查杠杆平衡条件应用的一道经典例题,很容易让学生在第一印象中选错,一定要仔细分析,重点记忆!
15.如图所示,两个等高的托盘秤甲、乙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木条AB 重24N ,A 、B 是木条两端,O 、C 是木条上的两个点,AO=B0,AC=OC .A 端放在托盘秤甲上,B 端放在托盘秤乙上,托盘秤甲的示数是6N .现移动托盘秤甲,让C 点放在托盘秤甲上.此时托盘秤乙的示数是( )
A .8N
B .12N
C .16N
D .18N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做双支点的题目时,求左边的力应以右边支点为支点,求右边的力应以左边支点为支点;本题A 端放在托盘秤甲上,以B 点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先表示出木条重心D 到B 的距离,当C 点放在托盘秤甲上C 为支点,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计算托盘秤乙的示数.
【详解】
设木条重心在D 点,当A 端放在托盘秤甲上,B 端放在托盘秤乙上时,以B 端为支点,托盘秤甲的示数是6N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托盘秤对木条A 端的支持力为6N ,如图所示:
由杠杆平衡条件有:FA AB G BD ⨯=⨯,即:624N AB N BD ⨯=⨯,所以:
4AB BD =,14
BD AB =
,当C 点放在托盘秤甲上时,仍以C 为支点,此时托盘秤乙对木条B 处的支持力为FB ,
因为AO BO AC OC ==,,所以32CO OD BD BC BD CD BD ====,,,由杠杆平衡条件有:FB BC G CD ⨯=⨯,即:3242FB BD N BD ⨯=⨯,所以:FB=16N ,则托盘秤乙的示数为16N .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关键正确找到力臂,难点是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出木条重心的位置.
16.如图所示,小凯用拉力F 提着重为G 的物体匀速缓慢上升h ,下列关于杠杆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拉力F 所做的总功为Fh
B .杠杆的机械效率是Gh /Fh ×100%
C .若把悬挂点从A 点移至B 点,把同一物体匀速缓慢提升相同的高度,拉力的大小与原来相同
D .若把悬挂点从A 点移至B 点,把同一物体匀速缓慢提升相同的高度,拉力所做的总功与原来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重为G 的物体匀速缓慢上升h ,总功应为拉力F 与力的方向上的位移s 的乘积,由图可知
s>h
则总功
W Fs Fh =>
故A 项错误;
B .物体重力做的功为有用功是
W Gh =有
而拉力做的功大于Fh ,故B 项错误;
C .悬挂点从A 点移至B 点,阻力臂增大,根据公式1122Fl F l =,阻力不变,阻力臂增大,动力臂不变则动力增大即拉力F 变大,故C 项错误;
D .把悬挂点从A 点移至B 点,把同一物体匀速缓慢提升相同的高度,理想状态下,没有额外功,所以拉力所做的总功与原来相同,故D 项正确。
故选D 。
17.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所用钩码完全相同。
下列做法中能使杠杆再次平衡的是
A .分别在两边钩码下再增加一个相同钩码
B .左边减少1个钩码,右边减少2个钩码
C .两边钩码均向支点移动相同的距离
D .左边钩码向左移1.5cm ,右边钩码向右移1cm
【答案】D
【解析】
【详解】
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 ,左边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为3l ,因为杠杆正处于水平平衡,所以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233G l G l ⨯=⨯右,
解得2l l =右,即右边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为2l ;
A .若分别在两边钩码下再增加一个相同钩码,则
3342G l G l ⨯≠⨯,
此时杠杆不再平衡,不符合题意;
B .若左边减少1个钩码,右边减少2个钩码,则
32G l G l ⨯≠⨯ ,
此时杠杆不再平衡,不符合题意;
C .若两边的钩码均向支点移动相同的距离l ,则
223G l G l ⨯≠⨯,
此时杠杆不再平衡,不符合题意;
D.若左边钩码向左移1.5cm,右边钩码向右移1cm,则
2(3 1.5)3(21)
G l G l
⨯+=⨯+,
此时杠杆平衡,符合题意。
18.如图所示为建筑工地上常用的吊装工具,物体M是重5000N的配重,杠杆AB的支点为O,已知长度OA∶OB=1∶2,滑轮下面挂有建筑材料P,每个滑轮重100N,工人体重为700N,杠杆与绳的自重、滑轮组摩擦均不计。
当工人用300N的力竖直向下以1m/s的速度匀速拉动绳子时()
A.建筑材料P上升的速度为3m/s B.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为5000N
C.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400N D.建筑材料P的重力为600N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物重由2段绳子承担,建筑材料P上升的速度
v=1
2
v绳=
1
2
×1m/s=0.5m/s
故A错误;
B.定滑轮受向下的重力、3段绳子向下的拉力、杠杆对定滑轮向上的拉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F A′=3F+G定=3×300N+100N=1000N
杠杆对定滑轮的拉力和定滑轮对杠杆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即
F A= F A′=1000N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A×OA=F B×OB,且OA:OB=1:2,所以
F B=F A×OA
OB
=1000N×
2
OA
OA
=500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杠杆对物体M的拉力等于物体M对杠杆的拉力,即
F B′=F B=500N
物体M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上的拉力,则物体M受到的支持力为
F M支持=
G M− F B′=5000N−500N=4500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
F M压=F M支持=4500N
故B错误;
C.当工人用300N的力竖直向下拉绳子时,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绳子对工人会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其大小也为300N,此时人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拉力F、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支,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F支=G,则
F支=G−F=700N−300N=400N
因为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工人对地面的压力
F压=F支=400N
故C正确;
D.由图可知n=2,且滑轮组摩擦均不计,由F=1
2
(G+G动)可得,建筑材料P重
G=2F−G动=2×300N−100N=500N
故D错误。
故选C。
19.如图,轻质杠杆可绕O点转动(不计摩擦).A处挂着一重为80N、底面积为500cm2的物体G.在B点施加一个垂直于杆的动力F使杠杆水平平衡,且物体G对地面的压强为1000Pa,OB=3OA.则B点的拉力F的大小为
A.50N B.30N C.10N D.90N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地面对物体G的支持力
2
1000Pa0.05m50N
F F ps
===⨯=
压
支
物体G对杠杆的拉力
A 80N50N30N
F G F
=-=-=
支
已知
OB=3OA,
由杠杆平衡的条件A F F OB OA ⨯=⨯可得: A 1=30N =10N 3
F OA F OB ⨯=
⨯. 故选C .
20.小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挂钩码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杆上A 、B 、C 、D 的位置如图所示,当A 点挂4个钩码时,下列操作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是( )
A .
B 点挂5个钩码
B .
C 点挂4个钩码 C .
D 点挂1个钩码
D .D 点挂2个钩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每个钩码重力为F ,每个小格长度为L ,则O 点左侧力与力臂的积为
4F ×3L =12FL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A .若
B 点挂5个钩码时,杠杆右侧力与力臂的积为
5F ×2L =10FL <12FL 杠杆不能平衡,故A 错误;
B .若
C 点挂4个钩码时,杠杆右侧力与力臂的积为
4F ×4L =16FL >12FL
杠杆不能平衡,故B 错误;
C .若
D 点挂1个钩码时,杠杆右侧力与力臂的积为
F ×6L =6FL <12FL
杠杆不能平衡,故C 错误;
D .若D 点挂2个钩码时,杠杆右侧力与力臂的积为
2F ×6L =12FL =12FL
杠杆能平衡,故D 正确。
故选D
二、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
21.如甲图所示,小球从竖直放置的弹簧上方一定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落,从a处开始接触弹簧,压缩至c处时弹簧最短.从a至c处的过程中,小球在b处速度最大.小球的速度v和弹簧被压缩的长度△L之间的关系如乙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从a至c处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所受重力始终大于弹簧的弹力
B.小球的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小球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D.小球的动能一直减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
在小球向下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小球受竖直向上的弹簧的弹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在ab 段,重力大于弹力,合力向下,小球速度越来越大;随着弹簧压缩量的增大,弹力逐渐增大,在b处弹力与重力相等,小球的速度达到最大;小球再向下运动(bc段),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小球速度减小;故A错误;小球从a至c的过程中,高度一直减小,小球的重力势能一直在减小,故B错误;小球下落压缩弹簧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则小球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故C正确;由图乙可知,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则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D错误;故应选C.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它做了功
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
C.用手从地面提起水桶,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
D.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做了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已经不存在了,推力对它没有做功,A错误;
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是竖直向上的,水桶在竖直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即水桶在拉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那么手的拉力对水桶没有做功,B 错误;
C.用手从地面提起水桶,手的拉力是向上的,水桶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C正确;
D.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汽车在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那么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没有做功,D错误。
故选C。
23.跳绳是大家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小明的质量为 50 kg,每次跳起高度约为 6 cm(人整体上升,如图所示),一分钟跳 100 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上起跳过程中小明的动能持续增大B.下落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保持不变C.小明跳一次克服重力做功约 3J D.小明在这一分钟内跳绳的功率约为 50W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向上起跳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小明的动能减小,故A错误;
B. 下落过程中小明的高度减小,质量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故B错误;
C. 小明的重力为:
G=mg=50kg×10N/kg=500N,
小明跳一次克服重力做功:
W=Gh=500N×0.06m=30J,
故C错误;
D. 小明在这一分钟内跳绳的功率:
P=W
t
总=
30J100
60s
⨯
=50W,
故D正确。
故选D。
24.如图所示,动滑轮的质量为m,所挂重物的质量为M,重物在时间t内被提升的高度为h,不计绳重及摩擦,则()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M M m
+
B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2M
M m
+
C .拉力F 的功率为Mgh
t
D .拉力F 的功率为()2M m gh
t
+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
W G h Mgh ==物有用
总功为
()()W G G h M m gh =+=+总物动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W Mgh M
W M m gh M m
η==
+=
+总
有用
故A 正确,B 错误; CD .拉力F 的功率为
()M m gh
W P t t
+==
总总 故CD 错误。
故选A 。
25.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
B .木块第1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C .木块两次的动能一样多
D .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木块两次都是作匀速直线运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
因木板受到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两次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所以两次木块受到的拉力相等,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次木块运动的速度较大,而木块的质量不变,所以第一次木块具有的动能多,故C选项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拉力作用下,木块两次运动的距离不同,所以木块两次所做的功不同,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26.举重比赛要求运动员将杠铃举过头顶后,在空中至少静止3秒钟,在这3秒钟内
()
A.杠铃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运动员在用力向上支持杠铃,因此他对杠铃做了功
D.杠铃对运动员的压力和人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要抓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从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判断两个力是平衡力,还是相互作用力;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详解】
A.杠铃受到的重力和对它的支持力符号二力平衡的条件,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因为做功需要对物体施力,并且在力的方向上需要移动距离,而运动员向上支持杠铃,但没有发生位移,故C错误;
D.杠铃对运动员的压力和人对它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27.一个超级惊险项目——18米长悬崖秋千惊现重庆某公园!小明被缆绳拉到6层楼的高度,释放后自由摆动冲向峡谷(如图所示),伴随着人们的惊呼声,秋千越荡越低。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