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养生之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养生之道
展开全文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养之经”,关注精选好文,如果喜欢别忘记分享哟!
孔子,在中国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是中国古文化的集大成者,被后人尊崇为“孔圣人”。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不得志,历经战乱,颠沛流离。

然而在医学不发达、人均寿命30多岁的春秋战国时期,他仍活了73岁。

逆境中得享古稀之龄,这让我们不得不叹服。

今天,我们来探讨他有何保健养生之道。

想了解的朋友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食讲究
孔子主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他要求:“士志于道,而耻衣恶食者,未足与论也。

”他认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色恶不食,臭恶不食,鱼馁而肉败不食,不时饪不食,不时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在饮食上,孔子不多食,对饮食卫生、食品安全提出要求,食物必须清洁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孔子很喜欢吃姜,每餐都“不撤姜食”,生姜是极好的保健食品。

老年时主张适当把蔬菜或肉类的烹饪过程做“精细”,更有利于肠胃吸收。

2、戒贪欲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气血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认为人一生中,少壮老三个阶段,要时时警觉,年轻时,血气尚未稳定,要警觉贪色。

壮年时,血气方刚,精力旺盛,要警觉争强好胜,戒与人争斗,以免伤人伤己。

到了老年,体质已经虚弱,要警觉贪得无厌,把名利看得淡一些,不计得失,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3、仁者寿
孔子曰:“智者乐,仁者寿”,“唯仁者寿,唯德者康。

”孔子认为人的道德修养是儒家养生的最大特点。

“仁者寿”,就是具备仁德之心的人才会长寿。

因为道德高尚的人,做事问心无愧,乐于助人,没有心理负担,时常感到内心的快乐。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心情愉快能提高人的免疫力,免疫力高,生病的机率就小,寿命自然会延长,这是很有道理的。

4、乐有益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发奋忘时,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是一个逍遥自在的乐天主义者,很重视快乐对健康的有益作用,具有陶醉在自己兴趣爱好中的豁达心态,忘我投入、甚至把时间和所有烦恼都置诸脑后。

5、爱音乐
《论语·述而》记载“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天天如也。

”孔子认为高雅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的高尚情趣,并使人心悦神和,有益于身心健康。

每当听到别人唱幽雅的歌曲时,孔子必定请人再唱一遍。

孔子除了遇到丧事不唱歌之外,他几乎天天曲不离口。

他自己作曲,并把个人情感付诸琴韵之中。

他在弹琴时“神情庄重,四体通泰,目光远大,壮志凌云”,足见弹琴对孔子的身心调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孔子还亲自参加音乐教材的编写,他亲手编订了《乐经》,还经常和当时的音乐大师们探讨乐理。

编订教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洗礼和净化的过程。

6、心平和
孔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道。

中者,天下之正道。

庸者,天下之定理。

”“喜怒哀乐之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是不偏不倚,中正,无过不及。

中者天下之正道。

庸不易谓之庸,不偏离正常。

孔子在强调个人修养方面特别注重行中庸之道。

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当这些情绪未发泄时,我们的情绪就处于心平气静,中庸平稳:但有时因发生了异常的变故,人就会有情绪的变化和波动,只要是适当、有节制,不过度与激烈的发泄,就是温和平和。

孔子的中庸之道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和宽广胸襟,被世人奉为修身养生的至高境界。

人在生活和处事中做到不卑不亢,不骄不馁,
不狂喜不愠怒,不忧伤不耽乐,不仇富不安贫,不逞强不示弱,不争先不恐后,无太过无不及,不高腔不低调,不争长不论短,保持平和的心态,愉悦的心情,就能达到心理平衡,胸襟开阔,祛病驱邪,阴阳调合,气血畅通,益寿延年。

网络版权属于原创作者,如有平台转发,请署名来源:养之经
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加关注,可阅读更多精彩文章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