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地区XX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幸福是什么培优教案鲁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是什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出现的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来创造。

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自己出声读全文,思考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

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2。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中事件的起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书:挖小水井)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

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

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处。


五、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查字典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1.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别人喝.)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幸福是什么?)
3.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板书)
三、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下列问题。

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请你朗读课文后说说。

说后再回答:这些体会是怎么得到的?(通过劳动得到的。

)
四、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说说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处。

)
五、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自己思考.
2.小组讨论.
3.大家讨论得出:本文告诉我们幸福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从而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
六、谈谈你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七、总结深化。

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

我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尝到幸福和快乐.
粗心大意的我
我经常梳着马尾辫,皮肤挺白的,长相平凡,鼻梁两边还有些淡淡的雀斑,坐在班级里,我并不显眼。

要说我最大的特点,那肯定是马虎。

写字的时候落字、丢字是常事;考试的时候,觉得自己都会,可是成绩出来就被扣了两分,结果发现自己读题的时候将“选出不对的”读成了“选出对的”;早上上学,出了门才想起没有带水杯……为了这个马虎劲儿,我也不知挨了妈妈和老师多少批评,我也很苦恼,可就是改不了,上次我就遭遇了一次大教训。

那次我要代表学校参加一个知识竞赛。

赛前,老师就把入场证发到了我们手里,嘱咐大家去的时候要带好证,不然是进不去考场的。

当天晚上,我早早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一起来,我就开始收拾竞赛的用品,结果就是没找到入场证。

我顿时慌了神,床上、书桌里、客厅里翻了个遍,还是没有。

我急出了一身汗,硬着头皮跟妈妈说我的入场证丢了。

妈妈无奈地看了我一眼,只好跟我一起找。

家里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我急得眼泪不由自主地淌下来。

妈妈说:“现在还早,我们赶紧出门,先去学校,去教室找找。

”于是,我和妈妈匆忙赶到学校,我三步两步冲进教室,刚走到我的座位上,就看见那入场证安安静静躺在我的课桌上。

我真是又高兴又生气.
那次我赶上了竞赛,结束后,妈妈严肃地批评了我,让我以后把事情都记在本上,上学前、放学前都检查一遍才能走。

唉,这就是粗心大意的我.我到底什么时候才能不那么马虎呢?
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1。

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一趟,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

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饿死了。

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
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范读课文。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

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江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3.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5。

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观赏了桂林漓江的水,谁来说说漓江水有哪些特点?课文中
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

课文除了正面描写了漓江水的特点,还运用了怎样的描写?
3。

漓江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畅所欲言)
五、作业
1。

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

背诵第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及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谁还记得漓江水有哪些特点?
2、指名背诵第2自然段.
二、回忆学习方法
1、上节课,我们怎样学习漓江的水的内容?
2、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
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朗读比赛。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
(围绕教学目标,读写结合。

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三、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

这幅画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板书:美如画)
3。

生齐读最后一节.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
四、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

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

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2。

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总起:甲天下
桂林山水分述: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第20课《古诗两首》复习检测
一、选择(说法正确的画上“√”,错误的画上“×”)
1.“辞”:左右结构,部首是“舌”,音序是“S”.()
2.“孟":上下结构,部首是“子”,音序是“M”。

( )
3。

“君”: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口”,音序是“J"。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凡( )孟()告()
帆()猛()浩( )
唯( ) 辞( )陵()
惟( ) 欲()凌()
三、请仿写词语。

碧空 ________花 ________柳 ________云
________天 ________草
四、填空。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均为________诗。

A送别 B叙事 C抒情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所写,他在黄鹤楼送的一位故人是________。

“黄鹤楼"在________________,“之”字的意思是________。

这位故人要去的地方是__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送元二使安西》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写的诗。

“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最能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之情。

五、判断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错的打“×”。

1。

李白是唐朝诗人。

()
2。

黄鹤楼在今湖南长沙。

()
3。

“故人”是指故乡、家乡的客人。

()
4.《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宋朝的王维。

()
六、写出带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1。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__________ 尽:__________ 唯: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尽:__________________ 故人: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1.× 2.√ 3。

×
二、平凡姓孟告诉唯独船帆猛烈浩荡惟恐辞职陵墓欲望凌晨
三、碧空红花青柳白云蓝天绿草
四、1.A 2.唐李白孟浩然湖北武汉去,到广陵
诗人在黄鹤楼送友人孟浩然到广陵对好友依依惜别 3. 唐王维
出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五、1。

√ 2。

× 3.× 4.×
六、1. 孤:单独。

尽:消失。

唯:只。

句意:这一艘船孤孤单单地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在天边流淌.2. 更尽:再饮完。

故人:老朋友。

句意:请你再饮下这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当你向西出了阳关,就再也碰不到知己的老朋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