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电子电路设计--模拟部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电路设计--模拟部分》
实验一:共射放大器分析与设计
1.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Multisim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2)通过使用Multisim来仿真电路,测试如图1所示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并观察静态工作
点的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3)加深对放大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参数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4)观察失真现象,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图1
2.实验步骤:
(1)请对该电路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进而判断管子的工作状态。

Ub=2.96644mV Uc=9.08733mV Ue=2.34087mV
因为Ub>Ue,Uc>Ub,所以工作在放大区。

(2)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输入电阻。

I=1.298uA U=7.692mV R=5.926KΩ
(3)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输出电阻。

I=1.298uA U=7.692mV R=5.926KΩ
(4)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5)请利用交流分析功能给出该电路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6)请分别在30Hz、1KHz、100KHz、4MHz和100MHz这5个频点利用示波器测出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并仔细观察放大倍数和相位差。

30Hz如图
输入峰峰值26.453mV 输出峰峰值38.592mV 相位差20度左右1KHz如图
输入峰峰值21.731mV 输出峰峰值213.626mV 相位差180度100KHz如图
输入峰峰值21.421mV 输出峰峰值213.181mV 相位差180度4MHz如图
输入峰峰值10.381mV 输出峰峰值104.492mV 相位差180度100MHz如图
输入峰峰值529.081uV 输出峰峰值4.525mV 相位差150度
数据分析:
由数据可以看到,频率较低时,放大倍数较小;在中间频率段放大倍数较高,并能够维持稳定;而当频率超过一定值时,放大倍数下降。

实验二:射级跟随器分析与设计
1.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Multisim来仿真电路,测试如图2所示的射随器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并观察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对输入输出特性的影响。

图2 参考电路图
2.实验步骤:
(1)请对该电路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进而判断管子的工作状态。

(2)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输入电阻。

(3)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输出电阻。

(4)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5)请利用交流分析功能给出该电路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6)用瞬态分析法分析其电压跟随器特性,随意改变负载电阻阻值,观察输出特性有何变化。

3.实验结果
(1)直流工作点分析
Ub=5.95387mv Uc=12.00000mv Ue=5.32750mv
因为Uc>Ub>Ue,发射极正偏,集电极反偏,工作在放大区。

(2)输入电阻的测量
I=420.701nA U=10mv R=23.76985kΩ
(3)输出电阻的测量
I=2.116uA U=64.448uV R=30.45747Ω(4)仪表测试幅相特性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由两图可以看出,射随器在一定频率范围内保持电压跟随特性,即电压增益为0db,同时相差为0deb。

(5)利用交流分析功能给出该电路的幅相频特性曲线。

此曲线与利用仪表测得幅相特性曲线基本相同
(6)瞬态分析
负载4.7kΩ
负载57.9kΩ
负载150kΩ
负载500kΩ
负载500Ω
负载50Ω
负载5Ω
由图可以看出,当负载电阻较大时,随着负载电阻的增大,输出电压始终保持稳定的状态。

同时输入输出曲线基本重合,差值非常小,可以看出电压跟随特性良好,基本不随负载电阻的变化而变化。

但是负载电阻较小时,输入输出曲线相差较大,主要是因为输出电阻较小,当负载电阻与输出电阻相差没有特别大的时候,会显著改变输出波形。

实验三:差动放大器分析与设计
1.实验目的:
(1)通过使用Multisim来仿真电路,测试如图3所示的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差模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2)加深对差分放大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

(3)通过仿真,体会差分放大电路对温漂的抑制作用。

图3
2.实验步骤:
(1)请对该电路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进而判断电路的工作状态。

基极b,集电极c,发射极e
Q1 -1.57431m 11.64615 -599.45847m 工作在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Q2 -1.57435m 10.59039 -599.45847m 工作在放大区
Q3 -10.67297 -599.45847m -11.28927 饱和(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Q4 -10.67297 -10.67297 -11.29163 饱和
(2)请利用软件提供的电流表测出电流源提供给差放的静态工作电流。

(3)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

输入电阻R1=U1
I1=20mV
527.148nA
=37.94kΩ
输出电阻R2=U2
I2=20mV
10.701μA
=1.869kΩ
(4)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单端出差模放大倍数。

输入电压:20mV
输出电压:120.135mV
放大倍数:6.01
(5)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6)请利用交流分析功能给出该电路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7)请利用温度扫描功能给出工作温度从0℃变化到100℃时,输出波形的变化。

*
(8)根据前面得到的静态工作点,请设计一单管共射电路,使其工作点和
图3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一样。

利用温度扫描功能,给出单管共射电路工作温度从0℃变化到100℃时,输出波形的变化,比较单管共射电路与共射差分电路的区别。

单管共射电路图及静态工作点
温度扫描
3.问题:
(1)根据直流工作点分析的结果,说明该电路的工作状态。

根据静态工作点分析结果,可得各晶体管的各极电压
基极b,集电极c,发射极e
Q1 -1.57431m 11.64615 -599.45847m 工作在放大区
Q2 -1.57435m 10.59039 -599.45847m 工作在放大区
Q3 -10.67297 -599.45847m -11.28927 饱和
Q4 -10.67297 -10.67297 -11.29163 饱和
Q1、Q2中Ube>Uon、Uce>Ube,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所以工作在放大区。

Q3、Q4发射结正偏,集电结也正偏,工作在饱和区。

(2)请画出测量电流源提供给差放的静态工作电流时,电流表在电路中的接法,并说明电流表的各项参数设置。

测量静态工作电流时电流表接法如下图所示,设置A档,同时选择“—”
符号直流测量,即可测试对应三极管(Q1)发射极工作电流。

(3)详细说明测量输入、输出电阻的方法(操作步骤),并给出其值。

输入电阻:电压表并联在电源两端,选择交流档测量输入电压。

电流表串
接在干路上测量干路电流,输入电压R1=U1
I1=20mV
527.148nA
=37.94kΩ。

输出电阻:利用戴维南等效思想,将差放电路等效为一个电压源形式的二
端口网络,该电压源的内阻即为其输出电阻R2=U2
I2=20mV
10.701μA
=1.869kΩ。

(4)详细说明测量差模放大倍数的方法(操作步骤),并给出其值。

将交流电压表并联在电源两端测量输入电压U
0=20mV,将另一电压表并联在
输出端测量输出电压U
i=120.135mV,(如下图)二者之比为放大倍数。

K=6.01
(5)详细说明两种测量幅频、相频特性曲线的方法(操作步骤),并分别画出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方法一:利用分析仪BODE PLOTTER,依次设定水平坐标(扫描频带),垂直坐标(增益刻度),使扫描范围包括我们测试需要的范围,同时使整个测试图像显示在左边框中,设置完成后即可考试仿真,利用窗口右上角的幅度,相位切换按钮即可显示出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利用标尺可以选择特定频率并获得相应幅相关系。

方法二:利用交流分析,设定输入输出点及频率扫描范围,执行分析功能,即可获得输入输出的幅相特性曲线。

所得幅频、相频特性曲线如下。

两种方法所得曲线相同。

*
(6) . 对比实验步骤(7)和(8)的结果,你有何结论?
共射差分电路温度特性:随着温度升高,曲线幅值(包括正负半周)逐渐减小;单管共射电路:随着温度升高,曲线幅值(包括正负半周)几乎不改变,但整个曲线呈现平移特性,即温度上升,曲线逐渐向下平移。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对于共射差分电路,随着温度上升,曲线不平移,而是线形发生变化(幅度减小),而对于单管共射电路,随着温度上升,曲线线形几乎不变,但位置逐渐相向平移,即同一时间点对于输出随温度上升逐渐减小。

差放的输出不论从直流分量还是交流分量看都受温度的影响小,而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出受温度影响很大。

这是因为对于差放电路而言,温度影响可以看作一对共模信号,而差模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故可以很好地抑制温度的漂移。

(8)请分析并总结仿真结论与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系统的复习了模拟电路基础相关的知识,并通过上机,进一步巩固了这些知识。

其中加深对差分放大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并通过仿真,体会差分放大电路对温漂的抑制作用。

总体而言,通过这次实验,我复习并巩固了已有的知识,整体效果感觉较好。

实验四: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
1.实验目的:
1.了解集成运放的内部结构及各部分功能、特点;
2.了解集成运放主要参数的定义,以及它们对运放性能的影响。

3.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4.掌握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各种基本运算电路的方法;
5.掌握根据具体要求设计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方法,并会计算相应
的元件参数;
6.学习使用示波器DC、AC输入方式观察波形的方法,掌握输出波
形的测量绘制方法。

2.实验步骤:
(1)按上图搭建运放电路,观测放大倍数,并通过调节反馈电阻R5来实现改变放大器的增益。

此时电路的增益为1
改变R5为KΏ
增益为5满足增益等于R5/R7
(2)调整运放的直流工作点,分析输出直流信号的幅度与参考电压的关系。

利用parameter sweep分析功能,选择VDD在0V至10V变化,分析饱和直流输出电压与VDD关系。

可以看出,输出与VDD成线性关系。

满足Uo=VDD/(R3+R4) *R3*(1+R5/R7)
(3)对电路进行温度扫描,分析其温度漂移特性如何。

利用温度扫描功能,在-50度至50度间间隔5个点对电路进行温度扫描分析
由结果可以看到,随温度的改变,电路输出几乎完全重合,说明该运放电路的温度特性非常好。

(4)应用AD817搭建积分器,微分器,射随器电路。

积分器
输入为方波则输出为三角波
微分器
当其输入为三角波的时候输出为方波。

射随器
射随器即为放大倍数为1的运算放大电路,在输出端电压相对输入端呈现很好的电压跟随特性,由波形及探针实测可以看到,输入输出电压值完全相同,但考虑到运算放大器输出特性,电路处在负反馈部分,此时输出落后输入半个周期。

(5)应用AD817搭建减法器,要求有两路信号输入,经过相减后输出,并写出
减法器输出电压的表达公式。

Uout=1
R1[R4(R2+R1)
R2+R4
V2−R2V1]=V2-V1
3.问题回答:
(1)大信号放大的特性与小信号放大特性的区别?
答:对大信号时,需要考虑运放转换速率SR,若超出运放工作速度范围,则输
出电压会出现失真,只有在范围内,输出电压才能按照线性变化,对小信号,一般不需要考虑转换速率SR的问题,即认为小信号速率,始终满足SR的要求,同时,随着频率的增大,实际转换速率也会增大,故一般大信号下运放带宽比
小信号窄。

(2)运放的重要指标有哪些?
答:开环差模增益,共模抑制比,差模输入电阻,输入失调电压及其温漂,输
入失调电流及其温漂,输入偏置电流,最大共模输入电压,最大差模输入电压,-3DB带宽,单位增益带宽,转换速率。

(3)运算放大器AD817本身的输入输出电阻是多少?对于整体运放电路,输入输出电阻如何估算?
答:查阅相关数据文档,可以找到AD817对应输入电阻为300kohm;
对整体运放电路,可以采用虚短、虚断特性估计输入电阻,即从电路输入端和
地之间看进去的等效电阻等于输入端与虚地之间看进去的等效电阻,所以信号
输入电阻等于信号输入端与放大器反相输入端间电阻的阻值。

输出电阻:对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输出电阻,可认为,若由运放输出端直接输出,输出电阻为0
(4)运放的温度漂移特性如何,并试回答原因何在?
答:由实测,对运放电路,随着温度的改变,输出电压几乎不发生变化,可以看到,运放的温度特性非常好,主要原因如下:运放输入级采用高性能差分放大电路,由电流源电路供电,输出采用互补输出级,电路中存在的负反馈结构等,这些结构都提高了电运放的温度稳定性。

(5)请分析并总结仿真结论与体会。

本次实验让我对模拟电路基础相关的知识有了回顾,并通过上机测试,进一步
巩固了这些知识。

相比而言,本次实验的内容较多,有些题目较复杂,但通过
不断的测试比较,并查阅相关参考书,都能获得较好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