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 “双百”方针实质上是在文化领域的民主化; “双百”方针的目的是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双百”方针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巩固练习
1.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不符合史实的是( A )
A. B. C. D.
2.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这是坚持文艺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其鼓舞下,科 学和文艺工作者步人了又一个春天。学术讨论空前热闹,
话剧《关汉卿》剧照
二、曲折发展——“双百”方针贯彻受挫
1.原因: (1)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影响 (2)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把学术争论说成阶级 斗争
2.文艺事业遭到摧残的表现
(1)优秀文化典籍遭破坏,国家文物遭摧残 破四旧 (旧思想、文化、风俗、习惯)
(2)优秀文艺人士遭迫害甚至迫害致死 全国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A 文学艺术欣欣向荣。文学艺术的又一个春天不包括( )
A.出现了《雷锋之歌》《青春之歌》等优秀作品 B.小说、戏剧、诗歌等争奇斗艳,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C.《白蛇传》《十五贯》等剧目在戏剧舞台上开始上演 D.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先锋的文艺流派争 相引领 风骚
3.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 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 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 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
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是指学术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特点 基本性
长期性
4.影响及成果: (1)科技领域和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作品:老舍—话剧《茶馆》;
郭沫若—历史剧《蔡文姬》; 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等。 期刊: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有18种 电影:“难忘的1959年”。 (2)大大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三、文艺的春天
1.背景: (1)文革结束后,清算“左”倾错误 (2)恢复“双百”方针 (3)80年代初开展“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 建设
2.繁荣景象 ——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艺创作欣欣向荣
(1)文学作品: 反映文革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反映改革实践、社会生活等文学作品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1)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发生变化。
(2)1956年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调动一切 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3)为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2.提出: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3.内涵: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
(2)影视作品:
(3)文化的多样化,日益走向世界。
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 争鸣”的区别? 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文化方针 内容侧重学术领域,反映学术民主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思想解放潮流 内容侧重政治统治思想,反映时代变革,影响深远.
变化: 活力初现----遭遇挫折--化。
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A)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 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D)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 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 政治主张
第20课 “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
1.什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党和政府为什么要 提出“双百” 方针?方针的贯彻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果?
2. 为什么“双百”方针后来没有坚持贯彻下去?出现 曲折年代?曲折的具体表现如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文革结束后为什么会出现文艺的春天?呈现出怎样的 繁荣景象?
(3)中外优秀作品禁演,文艺创作万马齐喑 (4)样板戏一统天下
文艺工作者下放农村劳动 文化大革命中田汉被批斗
1958年至1964年间,样板戏的前身“京剧现代戏”是 当时戏曲改革的一个主要成果,也是当时文坛的重要收 获之一。在1964年前后,江青开始插手“京剧现代 戏”,并将《沙家滨》(《芦荡火种》)、《红灯记》和 《智取威虎山》等几部有良好基础的剧作培养成自己手 中的“样板”,在“文革”中被捧上了天,作为无产阶 级文艺方向的标志,成了当时几乎惟一可以公开演出的 剧目。1976年“文革”结束后,样板戏随着江青政治 集团的垮台,受到人们的批判,否定和抛弃。
巩固练习
1.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不符合史实的是( A )
A. B. C. D.
2.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这是坚持文艺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其鼓舞下,科 学和文艺工作者步人了又一个春天。学术讨论空前热闹,
话剧《关汉卿》剧照
二、曲折发展——“双百”方针贯彻受挫
1.原因: (1)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影响 (2)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把学术争论说成阶级 斗争
2.文艺事业遭到摧残的表现
(1)优秀文化典籍遭破坏,国家文物遭摧残 破四旧 (旧思想、文化、风俗、习惯)
(2)优秀文艺人士遭迫害甚至迫害致死 全国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A 文学艺术欣欣向荣。文学艺术的又一个春天不包括( )
A.出现了《雷锋之歌》《青春之歌》等优秀作品 B.小说、戏剧、诗歌等争奇斗艳,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C.《白蛇传》《十五贯》等剧目在戏剧舞台上开始上演 D.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先锋的文艺流派争 相引领 风骚
3.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 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 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 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
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是指学术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特点 基本性
长期性
4.影响及成果: (1)科技领域和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作品:老舍—话剧《茶馆》;
郭沫若—历史剧《蔡文姬》; 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等。 期刊: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有18种 电影:“难忘的1959年”。 (2)大大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三、文艺的春天
1.背景: (1)文革结束后,清算“左”倾错误 (2)恢复“双百”方针 (3)80年代初开展“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 建设
2.繁荣景象 ——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艺创作欣欣向荣
(1)文学作品: 反映文革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反映改革实践、社会生活等文学作品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1)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发生变化。
(2)1956年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调动一切 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3)为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2.提出: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3.内涵: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
(2)影视作品:
(3)文化的多样化,日益走向世界。
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 争鸣”的区别? 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文化方针 内容侧重学术领域,反映学术民主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思想解放潮流 内容侧重政治统治思想,反映时代变革,影响深远.
变化: 活力初现----遭遇挫折--化。
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A)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 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D)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 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 政治主张
第20课 “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
1.什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党和政府为什么要 提出“双百” 方针?方针的贯彻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果?
2. 为什么“双百”方针后来没有坚持贯彻下去?出现 曲折年代?曲折的具体表现如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文革结束后为什么会出现文艺的春天?呈现出怎样的 繁荣景象?
(3)中外优秀作品禁演,文艺创作万马齐喑 (4)样板戏一统天下
文艺工作者下放农村劳动 文化大革命中田汉被批斗
1958年至1964年间,样板戏的前身“京剧现代戏”是 当时戏曲改革的一个主要成果,也是当时文坛的重要收 获之一。在1964年前后,江青开始插手“京剧现代 戏”,并将《沙家滨》(《芦荡火种》)、《红灯记》和 《智取威虎山》等几部有良好基础的剧作培养成自己手 中的“样板”,在“文革”中被捧上了天,作为无产阶 级文艺方向的标志,成了当时几乎惟一可以公开演出的 剧目。1976年“文革”结束后,样板戏随着江青政治 集团的垮台,受到人们的批判,否定和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