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 知识点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溶解现象》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一.溶解与乳化
1.泥土以细小固体颗粒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悬浊液
2.食用油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
3.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4.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⑴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如:水
⑵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KMnO4溶液紫红色,含Fe2+溶液浅绿色,含Fe3+溶液黄色,含Cu2+溶液蓝色
5.乳化:乳化剂(洗洁精、肥皂)作用下,油以小液滴形式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汽油去除油脂的原理是溶解]
二.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氢氧化钠(NaOH)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
2.硝酸铵(NH4NO3)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3.氯化钠(NaCl)溶于水,温度不变
三.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1.水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低于0℃)、沸点升高(高于100℃)
2.某些水溶液具有导电性,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示例:稀硫酸能导电,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H+和SO42-;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Na+和Cl-
[蔗糖溶液不能导电:蔗糖以分子形式分散在水中;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
6.2 溶液组成的表示
一.溶液的组成
1.溶液组成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溶解溶质的物质称为溶剂,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汽油、酒精也可作溶剂
1.溶质质量分数
计算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根据溶解度计算:S÷(100+S),S越大,值越大
2.溶液配制
⑴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⑵仪器: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⑶操作注意
①称固体时,注意遵循左物右码。
[若颠倒,实际称量= 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②量水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量取量多,俯视量取量少] ③溶解不可用量筒 3.溶液稀释
含义:向溶液中加水,使浓溶液变成稀溶液 ⑴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计算方法:①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②加入水的质量 = 稀溶液质量 - 浓溶液质量 ⑵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6.3 溶解性
一.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1.溶质的性质。
示例: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
2.溶剂的性质。
示例:碘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
3.温度。
多数物质,温度越高,溶解性越强;氢氧化钙相反,温度越高,溶解性越弱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2.判断方法
⑴若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溶质,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⑵若溶液底部没有未溶解的溶质,该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溶液,进一步确认的方法是加溶质,观察是否溶解 3.转化方法(除氢氧化钙)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三.溶解度
1.概念
一定温度下,物质在100g 溶剂(通常溶剂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需溶解的质量 例题:20℃,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⑴20℃,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36÷(100+36)=26.5%
⑵20℃,将15g 氯化钠加入到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65g 20℃,将20g 氯化钠加入到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氯化钠的饱和溶液68g 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20℃)
S<0.01g 0.01g ≦S<1g 1g ≦S<10g S ≧10g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3.溶解度曲线
⑴溶解度曲线的规律
①加水 ②升温
①加溶质 ②蒸发 ③降温
①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大幅度升高,如硝酸钾 ②少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小幅度升高,如氯化钠 ③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⑵ 溶解度曲线中“点”的含义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②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③曲线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⑶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判断不同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比较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③解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问题 ④确定物质结晶的方法
⑤判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 4.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⑴气体的性质。
示例:氢气难溶于水,二氧化碳 ⑵温度(成反比)。
示例:喝了冰汽水后会打嗝 ⑶压强(成正比)。
示例:打开汽水瓶盖,会有二氧化碳逸出 四.结晶
1.概念:一定条件下,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称为结晶
2.方法
⑴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硝酸钾溶液 饱和溶液 硝酸钾析出
⑵蒸发结晶
氯化钠溶液 饱和溶液
氯化钠析出 注:
①结晶方法的选择: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大幅度降低的物质宜选择降温结晶;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小幅度降低的物质宜选择蒸发结晶 ②物质的提纯:KNO 3(NaCl ):溶解、降温结晶、过滤;NaCl (KNO 3):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五.蒸发
1.仪器:铁架台、玻璃棒(作用: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滴飞溅)、漏斗、酒精灯
2.操作要求:
⑴蒸发皿中的液体量不宜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降温 降温 蒸发 蒸发
⑵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⑶加热到蒸发皿中析出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温将液体蒸干
⑷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小心地放在石棉网上
六.粗盐提纯
1.含义: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
2.步骤:溶解、过滤、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