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假设的教育管理理论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性假设的教育管理理论发展
人类对人性的研究和诠释,一直贯穿着人类发展史。
英国哲学家休谟
指出:“任何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与人性本身都会或多或少存有着某
种关联。
无论与人性的间隔有多远,最终任何科学研究都会借助这样
那样的形式,回归到人性中来。
[1]”在教育管理领域,以人为本
的观点始终制约着教育的现代性发展及改革的定位和推动。
教育工作
者应深入分析和掌握教育管理理论与人性假设之间存有的关联,理解
到人性假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对教育管理理论应用存有的影响,
进而形成更为系统的教育管理理论认知,为新时期学校教育管理的理
论革新及实践奠定基础。
一、教育管理视角下的人性假设
人性即人类的本质属性,在实践活动中往往代指人类能够区别其他植物、动物等实物的,隶属于人类特有的本质。
人性假设与人性观紧密
相连,指的是人类在人性科学理论研究过程中,针对人类共有行为模
式和本质特性的界定,其同样也是人类对自身属性和本质的判定和认
知表现。
1957年,麦格雷戈在《企业中人的方面》一文中,首次
对人性假设实行概念界定,1965年,沙因发表了《组织心理学》,以管理学为研究视角,重新界定了人性假设,并提出人性假设是管理
实践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人属性的看法、基本认知,以及以此为基础
所采取的管理手段[2]。
从本质来说,教育管理从属于管理范畴,
应该遵从沙因所提出的此种理论,而教育管理中的人性假设,则是教
育管理者对人属性的看法和基本认知,并以此为基础所采取的管理手段。
二、人性假设与教育管理理论的相关性
1.人性假设是教育管理的出发点。
人性假设以人为基本分析单位,
相对于其他管理,教育管理模式虽以人为主体,从属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但是其不但作用于人身还直接影响人心。
教育管理活动的客体即
使包含空间、人、物、财、信息以即时间等,并以人为其主体。
虽然
物、财、信息、时间和空间等的客观存有可作为管理客体,但介于人
的主观能动性,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可将并非管理客体的实物转化成
管理客体。
此外,物、财、信息、时间和空间等,之所以能够转化成
管理客体,也是依靠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借助实践活动,人类将
原本非管理客体的元素转化成管理客体。
教育管理的主体和客体,均
包含人的因素,教育管理的系统化运作本身就是以人才培养为目标,
所以,教育管理的核心定位为人。
由此可见,教育管理中所涉及的各
类关系,归根结底也是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并非单纯的管理和被
管理的关系[3]。
既然教育管理以人为对象和管理目的,教育管理
的本质则可归结为服务人、培养人,其所实行的各类模式均需要以人
性假设为前提,所以也决定了教育管理中需要以人性假设中的如何看
待人、如何理解人、如何对待人作为教育逻辑出发点及理论形成的前提。
2.人性假设制约教育管理理论的应用。
对于管理理论中的教育管理
理论,在实践操作时需要分析管理中人的因素,即何为管理中的人性。
以管理要求为基础实行人性管理的探讨,则终将回归到对人性的教育
和管理。
即使按照管理学范畴,在教育管理理论运作下,人性假设所
面对的教育管理包含教育管理的观点、体制、机构、法规、政策、规范、机制、活动、方法、过程、行为等,基于人性假设的教育管理模
式和管理主体有所不同,在价值观和哲学范畴的出发点及基本指导思
想也是有所区别的,但任何教育管理行为的管理手段、理念、方法的
选择依据,都需要以对人性的基本理解和评判为标准,进而对学生的
行为和思想等实行协调、控制、指挥、引导等,教育管理理论即以此
为基础,经过提炼和研磨而建构起来的模式和理论[4]。
由此可见,人性假设是教育管理理论的前提,在某种水准上,教育模式和理论受
人性假设的影响和支配。
3.人性假设与教育管理理论相伴相生。
学生的实践行为是教育管理
系统活动的基本构成,教育管理系统对学生的教育意义需要借助相关
活动实行体现。
一般情况下,教育管理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大多离不
开人的因素,而教育管理理论始终以人的行为及表现作为研究对象。
现实生活中,人的行为需要一定观点和特定需要作为驱动,对学生行
为的教育和管理不但需要研究其行为动机,还需要分析管理者本身的
主观能动性[5]。
由此能够看出,教育管理所应对的人的需求及人
性本身并无认可上的区别,同样是人本性的着重体现,基于管理主体
对客体实行管理的需要,人性假设被引入并成为协调教育管理主客体
之间关系的思想依据。
所以,人性假设的动态发展与教育管理者之间
的关系改进,还有双方地位的动态变化都是同步实行的[6]。
由此
可推断,人性假设是教育管理模式论证和持续改进模式实行人性引导
的基础,而对人性问题的准确解决,从理论逻辑层面则是教育管理体
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三、四种假设模式下我国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向
按照《组织心理学》的设定,可将人性假设划分为“经济人”人性假设、“社会人”人性假设、“自我实现的人”人性假设以及“复杂人”人性假设四种类型。
在不同类型的影响下,我国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
趋向存有明显的差别。
1.“经济人”约束下本土特色教育的萌芽。
“经济人”人性假设以
麦格雷戈所提出的“X”理论为前提,将人单纯的看做只求报酬,追
求经济效益的自然人,并承认人的利己本性。
基于此种人性假设出台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等的行政管理理论和马克斯韦伯所
提出的官僚制理论相继对教育理论造成不同水准的影响。
在“经济人”人性假设的影响下,我国教育管理理论原本的研究范式仍处于起步阶段,范式意识不强,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较为薄弱的问题更为突出。
“经济人”人性假设制约下,我国教育管理理论应该以完成教育管理
组织的预定目标为教育重点,以教学任务为工作核心,而教师和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化需求就容易被忽视。
按照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理
论和我国长期以来的官僚主义作风,在管理机制方面,学校组织明显
存有的上下级分割和权责的严格划分,则使得教育管理理论更具有片
面性,研究者各自为政,研究结果对实践的指导性作用则难以确定。
但值得肯定的是,此阶段教育管理理论所研究的管理方法开始重视管
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并以制度作为奖惩、约束、监督被管
理者的基本手段。
虽然不同层级的研究者其研究视角的宽窄度不同,
从而导致学科定性和学科体系架构很难取得较大突破,不过在借鉴西
方教育领导、校本管理方式和理论后,我国具有本土性的特色教育模
式和教育理念开始萌芽,并尝试在实践中运行。
2.“社会人”影响下教育组织人际关系的优化。
“社会人”的人性
假设方式以补充“泰勒制”忽视人类心理、人类作用、社会需要等问
题为诞生基础。
“社会人”以实践管理中建立较为和谐友爱的人际关
系为前提,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提及了管理公平、民主等管理伦理问题。
在完善“社会人”理论的过程中,梅奥等人使用人际关系理论,
对现有的教育管理模式和理论实行对应性补充,并提出教育管理者应
该将注意力从努力完成教育任务方面,转移到关心和满足被教育者需
要方面。
此种理论与我国教育管理当前所提出的人本位思想以及以学
生的需要为培养主体的观点不谋而合,“社会人”的人性假设方式要
求下教育管理模式所提出的建议,一是教育管理者不能只注重控制、
指挥、组织和计划等方面的问题,还需要注重教师职工之间的关系,
培养职工的整体感和归属感;二是重视集体奖励而并非个人奖励;三
是教育管理人员应该良好的发挥上下级之间的承上启下作用,即时向
上级反映和呼吁,倾听下级职工心声,并提倡职工参加到管理工作中。
以上三种建议固然对协调教育者相互之间的关系,强化教育团队建设
具有一定的辅助,但是相对于我国教育管理理论当前注重的问题,如
学校治理结构需要从零散性向系统性过度,“社会人”所提倡的教育
形式和教育观点更具有历史局限性[8]。
3.“自我实现人”推动下教学相长模式的建立。
“自我实现人”起
源于人际关系理论,并具有人力资源理论的属性。
“自我实现人”人
性假设依托于阿吉里斯“不成熟—成熟”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人”的“Y”理论。
在此项假设中,好逸恶劳并非人
类天性,只有充分发掘人类潜力,人类的自我实现水平才能充分发挥
出来。
“自我实现人”理论继承了前两者的优势,并以“社会人”作
为延伸基础,在延续“社会人”所提的人类具有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的基础上,重视对个体潜力的挖掘,自我实现方面则需要教师充分发
掘出学生的需要,而校园文化和人文色彩,则决定了人力资源理论相
对于其他理论更符合教育管理实践,但是以现代化企业的运作标准来看,学校管理更要求被管理者服从教学目标,所以,我国教育改革实
践当前所倡导的促动个体成员和组织机构之间的互动沟通、关系协调,重视激发教育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重视个人在学习或教育中
实行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等要求,与“自我实现人”人性假设在此阶
段的观点吻合度极高,可作为我国教育管理理论现阶段实行自我更新
的原则。
此外,在壮大现有教师团队思维的趋势下,我国教育管理所
使用的“重视教职工学习、教育自主性,参与学校决策或共同计划”
等措施和方法,与“自我实现人”人性假设所提出的要求相比,更重
视学生成长和教育目标的统一,侧重于努力协调教职员工和学校组织
目标利益,所以更符合我国教改需求,也更具有执行价值。
4.“复杂人”引导下的教育权变管理。
相对于前三种人性假设方式,“复杂人”的人性假设更符合教育系统当前的权变管理需要。
从人性
复杂性特征角度出发,沙因创设了“复杂人”人性假设方式。
同期,
洛希和莫尔斯提出了与“复杂人”观点一致的“超Y”理论。
此理论
实际上是对前三种的总结和糅合,在一定范畴可补充前三种所存有的
不足。
“复杂人”理论表示,任何教育组织都是开放性的社会技术系统,教育管理者需要维持此系统的完整性和正常运作,就需要持续更
新现有资源,使之能够适合外界需要。
当前我国教育管理理论提出
“让出课堂”、“与学生平等、民主对话”的要求,按照“复杂人”
人性假设的要求,我国所使用的管理和教育模式的改革,还需要考虑
到运作系统的开放性和稳定性要求,可尝试使用因地制宜的方式,对
现有组织架构形式实行完善和调整。
总来说之,学校本身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所包含的人、技术、结构、任务等子系统相互之间,存有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的关系。
从学
校外界环境角度来看,当前我国教育管理理论尚未对此方面实行界定
和分析,所以,建议学校可尝试从系统权变视角出发,调整工作计划、学校目标和管理方式,将此阶段的教育理论研究集中在实践方面。
根
据人性假设理论,学校教育管理可实行以下两个方面的改革:一是推动教育管理主体从单一主体转变为多元主体,让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多元主体能够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中;二是推动教育管理从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向学术管理模式,避免学校管理出现集权问题。
学校领导应从人性化管理视角出发,增加与教育管理方式的交融,并按照现有的校园情况,完善对教育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措施、手段、理念、功能、职能、人员素质要求等方面的锻炼和培训,以丰富教育管理理论的内容。
人性假设的教育管理理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