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制备和电泳
胶体制备和电泳实验
实验三十胶体制备和电泳实验1、实验目的:①掌握电泳法测定ξ电位的原理;②测定Fe(OH)3溶胶的ζ电位的技术。
2、实验原理:在胶体溶液中,分散在介质中的微粒由于自身的电离或表面吸附其它粒子而形成带一定电荷的胶粒,同时在胶粒附近的介质中必然分布有与胶粒表面电荷相反而电荷数量相同的反离子,形成一个扩散双电层。
在外电场作用下,荷电的胶粒携带其周围一定厚度的吸附层向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在荷电胶粒吸附层的外界面与介质之间相对运动的边界处相对于均匀介质电势产生一电势,该电势称为电动电势,也称ζ电势。
它随吸附层内离子浓度、电荷性质的改变而变化。
ζ电势与胶体的稳定性有密切的关系,ζ电势的绝对值越大,表明胶粒荷电越多,胶粒间斥力越大,胶粒越稳定,本实验采用电泳法测量胶体的ζ电势,在外电场作用下,通过测定胶体在介质溶液中的相对移动,采用胶体界面移动法计算该胶体的ζ电势。
所用装置(电泳管)如下图所示:本实验采用电泳法测量胶体的ζ电势,在外电场作用下,通过测定胶体在介质溶液中的相对移动,采用胶体界面移动法计算该胶体的ζ电势。
当带电的胶粒在外电场作用下迁移时,若胶粒的电荷为q,电极间的电位梯度为E,则胶粒受到的静电场力为:F1 = Eq胶粒在介质中运动受到的阻力按斯托克斯定律为:F2=Kπηr uK——为与粒子形状有关的常数,对球状为5.4×1010V2S2kg-1m-1, 对棒状粒子为3.6×1010V2S2kg-1m-1;η——为介质黏度(PaS);r ——为胶粒半径(m);u ——为胶粒相对移动速率(ms-1)。
若胶粒运动速率u恒定,则有F1=F2,即qE=kπηr u (1)根据静电学原理ζ=q/εr (2)(2)带入(1)得:u=ζεE/Kπη(3)利用界面移动法测量时,若测出时间t(s)时胶体界面移动距离S(m),两铂电极间电位差Φ(v)和电极间的距离L(m),则有E=Φ/L,u=S/t (4)代入(3)式,得:S=(ζΦε/4πηL)t (5)作S-t图,由直线斜率和已知得ε和η,可求ζ电势。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数据处理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一、胶体的制备1.1 实验目的通过制备胶体,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常见胶体制备方法。
1.2 实验原理胶体是由微粒子或分子组成的混合物,其粒径在1nm~1000nm之间。
常见的胶体制备方法有溶剂置换法、凝聚法、共沉淀法等。
本实验采用溶剂置换法制备聚苯乙烯(PS)胶体。
苯乙烯(St)在水中不溶,在甲苯中可溶。
将St加入水中后,利用超声波使其分散均匀,再加入甲苯,使St逐渐从水相转移到甲苯相中,形成PS微粒子。
1.3 实验步骤(1)将10mL去离子水放入干净干燥的锥形瓶中;(2)称取0.5g St放入锥形瓶中;(3)用超声波处理10min;(4)向锥形瓶中加入15mL甲苯;(5)摇晃均匀后静置约30min;(6)取出上层甲苯,得到PS胶体。
1.4 实验结果制备的PS胶体呈乳白色悬浮液,无明显沉淀。
二、电泳实验2.1 实验目的通过电泳实验,了解胶体的电性质和粒径分布情况,掌握常见电泳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2.2 实验原理在外电场作用下,胶体微粒子会向相反方向移动。
根据Stokes定律,微粒子的运动速度与其半径成反比。
在一定电场强度下,不同大小的微粒子会有不同的运动速度。
通过测量微粒子运动距离和时间,可计算出微粒子的半径大小。
本实验采用间接法测量PS胶体微粒子半径。
首先将PS胶体样品注入毛细管内,在两端施加高压形成等效于一个平行板电容器的结构。
然后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测量微粒子移动距离和时间,并计算出微粒子半径。
2.3 实验步骤(1)将0.5mL PS胶体样品注入毛细管内;(2)在两端施加高压(+10kV和-10kV);(3)记录微粒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运动轨迹;(4)利用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微粒子移动距离和时间,并计算出微粒子半径。
2.4 实验结果图1为PS胶体微粒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运动轨迹。
图1 PS胶体微粒子运动轨迹根据图1可得,微粒子的运动速度随着半径大小的增加而减小。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误差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误差胶体的制备胶体是一种由微观粒子组成的分散体系,其中粒子的大小在1纳米到1微米之间。
胶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溶剂法和凝聚法。
一、溶剂法溶剂法是指将固体物质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方法分散在溶液中,形成胶体。
常见的方法包括:1. 电解法:将金属电解成离子后,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微小颗粒。
2. 沉淀法:将一种化合物加入到反应液中,产生沉淀后通过过滤、洗涤等步骤得到胶体。
3. 胶凝法:将高分子物质加入到溶液中,通过强烈搅拌形成胶态物质。
二、凝聚法凝聚法是指通过凝聚作用使原本分散在介质中的颗粒聚集起来形成胶体。
常见的方法包括:1. 溢价共沉淀:将两种相互不溶的离子共同加入到反应液中,发生共沉淀作用后得到胶体。
2. 真空蒸发:将含有高分子物质的溶液放在真空条件下蒸发,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
3. 气相凝聚: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蒸发后在惰性气体氛围中冷却,形成胶态物质。
电泳实验误差电泳是一种通过电场作用使带电粒子移动的实验方法。
在进行电泳实验时,可能会出现以下误差:一、环境误差1. 温度变化:温度变化会影响样品的迁移速率和电荷密度等因素,从而影响到实验结果。
2. 湿度变化:湿度变化会导致试剂的浓度和pH值等参数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实验结果。
二、设备误差1. 电场不均匀:如果电场不均匀,则样品在迁移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从而影响到实验结果。
2. 电极污染:如果电极表面存在污染物,则可能导致样品在迁移过程中受到阻碍或偏移方向,从而影响到实验结果。
三、操作误差1. 样品准备不当:如果样品准备不当,如样品浓度不均匀、存在杂质等,则可能影响到实验结果。
2. 电泳时间不足:如果电泳时间不足,则可能导致样品未完全分离,从而影响到实验结果。
综上所述,为了减少电泳实验误差,需要在实验前做好样品准备和设备检查工作,并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控制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
同时,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操作规范,确保电泳时间充足。
实验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
和它们的ζ电势大小有关。所以无论制备哪种胶体,通常都
胶 体
需要先了解有关胶体的ζ电势。
的 制
在同一外电场(电压为V)和同一温度下,胶粒移动的速
备 和
率(即电泳速率)U与ζ电势的大小有关。二者之间有下关系:
电 泳
在线答疑:
(l/V)U
大 学
通
式中,η为介质的黏度,l为两极间距离,ε为介质的 用
化
介电常数。
大
78.3 操作步骤
学
通
1. 纯化氢氧化铁溶胶的制备
用 化
用量筒量取65 mL,已备氢氧化铁溶液,加热至接近沸
学 实
腾,可得棕色溶胶,备用。放入渗析袋中扎好口,置于有蒸
验 技
馏水的烧杯中每10 min换一次水至检不出Cl-与Fe3+为止。
术
2. 测定电泳速度U和电位梯度
5/12
a. 电泳仪应事先用铬酸洗液洗涤清洁,以除去管壁上
通 用
液的物质?
化 学
答:测ζ电势时,ζ电势对辅助液的成分敏感,只有 实
验
控制辅助液的电导率与待测溶胶的电导率相等才能保证辅 技
术
助液的移动速度与溶胶相等,可以避免因界面处电场强度
12/12
突变造成两壁界面移动、速度不等产生的界面模糊。
选择作为辅助液的物质的条件是1.应为无色物质或与 胶 体
溶胶色差大;2.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迁移速度应大致相等;3.
的 制
备
两者不发生反应;4.电导率大致相等;5、辅助液的比重要 和
电
小。
泳
在线答疑:
通
用
(3)Fe(OH)3胶粒带何种符号的电荷?为什么它会
化 学
带此种符号的电荷?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一、胶体的制备胶体是一种由微小颗粒组成的分散环境,颗粒大小通常在1-100nm之间,它们可以稳定地分散在介质中,而不会沉淀或凝聚。
胶体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因此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生物学、医学、能源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胶体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溶胶-凝胶法、还原法、共沉淀法、化学合成法、生物合成法等。
其中较为常用的是溶胶-凝胶法和还原法。
1.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经典的胶体制备方法,它利用化学溶胶,在水溶液中形成胶体。
该方法将适当比例的金属离子加入到含有淀粉或硅酸盐的溶液中,待溶液经富含结晶核的热处理后,胶体颗粒就由小分子“自发”组合而成。
溶胶-凝胶法的优点是能够生成形态各异、形状均匀的纳米颗粒,而且制备过程简单、容易控制。
但是,它的缺点是需要长时间的制备过程,而且得到的胶体产品往往体积较大,不便于应用。
2. 还原法还原法是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纳米颗粒,它是制备淀粉、碳酸钙、氧化铁等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
还原法包括两种方法:化学还原法和光化学还原法。
化学还原法是指使用还原剂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颗粒,还原剂可以是还原气体、还原液、还原固体等。
一般来说,还原剂中的草酸、吡啶、乙醇等有机化合物能够促进金属离子的还原,并促进纳米颗粒的形成。
光化学还原法利用光辐射,将光子能量转化为激励能量,使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具有选择性、非常容易控制颗粒大小和形状,但是光化学还原法需要特殊的光源和光敏剂,成本较高。
二、电泳电泳是利用电场力驱动胶体颗粒在液体介质中移动和分离的一种方法。
它是胶体科学中的基础实验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分析、生物分离、纳米加工等领域。
在电泳过程中,一定电场在带电胶体粒子间建立电张力差,粒子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由电泳迁移运动向一定方向移动,最终在电极上沉积形成定向结构。
在电泳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控制电场力电场力对电泳效果非常关键,过小的电场力无法推动颗粒移动,而过大的电场力则会导致颗粒粘聚或沉淀,因此需要精确调整电场力以获得最佳电泳效果。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其粒子大小介于溶液中的分子和悬浮液中的颗粒之间。
胶体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溶胶-凝胶法、乳化法、胶体溶胶法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电泳实验探究胶体的制备以及其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胶体溶液、导电性容器、电极、电源、电阻器、示波器等。
2. 实验方法:a. 将胶体溶液注入导电性容器中,保证容器内无气泡。
b. 将电极插入容器中,确保电极与胶体溶液接触良好。
c. 连接电源、电阻器和示波器,调节电压和频率。
d. 观察并记录胶体颗粒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和讨论: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胶体溶液进行实验观察。
首先,我们注入胶体溶液并确保容器内无气泡,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接下来,我们插入电极并调节电源、电阻器和示波器,以便观察胶体颗粒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胶体颗粒会在电场中产生电泳现象,即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胶体颗粒会向电极移动。
这是因为在电场中,胶体颗粒表面带有电荷,根据电荷的性质,胶体颗粒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从而发生移动。
我们还观察到,胶体颗粒的移动速度与电场强度和胶体颗粒的大小有关。
当电场强度增加时,胶体颗粒的移动速度也会增加。
而胶体颗粒的大小对移动速度的影响较为复杂,一般来说,较小的胶体颗粒移动速度较快,较大的胶体颗粒移动速度较慢。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胶体的制备和胶体颗粒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
胶体的制备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条件,以获得所需的胶体溶液。
而胶体颗粒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则与胶体颗粒的电荷性质、电场强度和颗粒大小等因素密切相关。
总结: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是研究胶体性质和应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了解胶体颗粒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进一步探究胶体的特性。
胶体的制备方法多样,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电泳实验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直观、可观测的手段,帮助我们研究胶体的运动行为。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详解]
四、仪器药品1.仪器直流稳压电源1台;万用电炉1台;电泳管1只;电导率仪1台;直流电压表1台;秒表1块;铂电极2只;锥形瓶(250mL)1只;烧杯(800、250、100mL)各1个,超级恒温槽1台;容量瓶(100mL)1只。
2.药品火棉胶;FeCl3(10%)溶液;KCNS(1%)溶液;AgNO3(1%)溶液;稀HCl溶液。
五、实验步骤1.Fe(OH)3溶胶的制备及纯化(1)半透膜的制备在一个内壁洁净、干燥的250mL锥形瓶中,加入约10mL火棉胶液,小心转动锥形瓶,使火棉胶液粘附在锥形瓶内壁上形成均匀薄层,倾出多余的火棉胶于回收瓶中。
此时锥形瓶仍需倒置,并不断旋转,待剩余的火棉胶流尽,使瓶中的乙醚蒸发至已闻不出气味为止(此时用手轻触火棉胶膜,已不粘手)。
然后再往瓶中注满水,(若乙醚未蒸发完全,加水过早,则半透膜发白)浸泡10min。
倒出瓶中的水,小心用手分开膜与瓶壁之间隙。
慢慢注水于夹层中,使膜脱离瓶壁,轻轻取出,在膜袋中注入水,观察有否漏洞,如有小漏洞,可将此洞周围擦干,用玻璃棒蘸沾火棉胶补之。
制好的半透膜不用时,要浸放在蒸馏水中。
(2)用水解法制备Fe(OH)3溶胶在250mL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加热至沸,慢慢滴入5mL(10%)FeCl3溶液,并不断搅拌,加毕继续保持沸腾5min,即可得到红棕色的Fe(OH)3溶胶,其结构式可表示为{m[Fe(OH)3]nFeO+(n-x)Cl-}x+xCl-。
在胶体体系中存在过量的H+、Cl-等离子需要除去。
(3)用热渗析法纯化Fe(OH)3溶胶将制得的40mLFe(OH)3溶胶,注入半透膜内用线拴住袋口,置于800mL的清洁烧杯中,杯中加蒸馏水约300mL,维持温度在60℃左右,进行渗析。
每30min换一次蒸馏水,2h后取出1mL渗析水,分别用1%AgNO3及1%KCNS溶液检查是否存在Cl-及Fe3+,如果仍存在,应继续换水渗析,直到检查不出为止,将纯化过的Fe(OH)3溶胶移入一清洁干燥的100mL小烧杯中待用。
胶体的制备与电泳实验报告
胶体的制备与电泳实验报告胶体的制备与电泳实验报告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由微小的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
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因此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胶体的制备方法以及电泳实验的原理和应用。
一、胶体的制备方法胶体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溶胶-凝胶法、乳化法、共沉淀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且简单的方法。
它通过控制溶胶的凝胶过程来制备胶体。
溶胶-凝胶法的制备步骤如下:首先,将所需的物质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形成溶胶。
然后,通过加热或加入适当的试剂,使溶胶逐渐凝胶,形成胶体。
最后,将胶体分离和纯化,得到所需的胶体产品。
二、电泳实验的原理电泳是一种利用电场作用于带电粒子的运动现象。
在电泳实验中,通过在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场,使带电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相应的电极移动。
电泳实验的原理可以用库仑定律来解释。
根据库仑定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与电荷量成正比,与电场强度成正比,与带电粒子的大小和形状无关。
因此,在电场中,带电粒子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从而发生运动。
三、电泳实验的应用电泳实验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方法。
它通过将带电粒子在凝胶介质中的迁移速度差异来实现分离。
凝胶电泳可以用于DNA分离和检测。
通过将DNA样品加入凝胶孔道中,施加电场,DNA片段会根据其大小和电荷迁移速度的差异在凝胶中分离出来。
通过观察凝胶中的DNA迁移距离,可以确定DNA片段的大小和浓度。
此外,电泳还可以用于纳米颗粒的分离和纯化。
通过在电场中施加电泳力,可以控制颗粒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颗粒的分离和纯化。
总结胶体的制备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它可以通过溶胶-凝胶法等方法来实现。
电泳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它利用电场力作用于带电粒子的运动来实现分离和纯化。
电泳实验在DNA分离和纳米颗粒纯化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胶体的制备方法和电泳实验的原理和应用,可以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
胶体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数据处理的更新
胶体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数据处理的更新胶体制备和电泳实验是在领域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它们可以用于材料科学、纳米技术、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本文将深入探讨胶体制备和电泳实验的基本原理、步骤以及更新的数据处理方法。
我也会分享我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胶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步骤1. 胶体的定义和特性胶体是一种介于分子和颗粒之间的物质,其特点是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分散性。
胶体由两个或多个物质组成,其中一种物质为连续相,被称为分散体;另一种物质呈悬浮于分散体中的微粒,被称为分散相。
2. 胶体制备的方法胶体制备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溶剂法、凝胶法、胶束法、乳化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应用需求。
以胶束法为例,它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在分散体系中形成胶束结构,实现微粒的分散。
3. 胶体制备的步骤胶体制备的一般步骤包括原料准备、溶液制备、分散剂添加、激发剂添加、反应控制等。
具体步骤需要根据不同的方法和实验需求进行调整。
二、胶体制备的更新研究方法1. 纳米颗粒合成方法的改进传统的胶体制备方法在纳米颗粒合成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合成速度慢、粒径分布不均匀等。
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改进方法,如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水热法等,以提高合成效率和粒径控制能力。
2. 纳米材料表面修饰的进展纳米颗粒的表面性质对其性能和应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改善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分散性以及与其他体系的相互作用能力,研究者们开展了大量的表面修饰研究。
常用的表面修饰方法包括功能化修饰、包覆修饰等。
三、电泳实验报告数据处理的更新1. 传统的电泳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传统的电泳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主要基于电泳带谱分析,通过计算移动距离、电荷量和电场强度等参数来获取样品的性质和浓度等信息。
常用的方法有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等。
然而,传统方法存在数据分析复杂、操作繁琐等问题。
2. 新的电泳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的发展,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新的电泳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流程图
我们先把50g的FeCl3—6H2O 溶解在500m L的离子化水。
接下来,我们将把25g的NaOH 溶解在500mL的离子化水中,从而混合起来。
现在,这里是有趣的部分——我们将咬下两个解决方案,并给他们一
个很好的刺激。
当我们混合起来时,我们应当开始看到一种令人毛骨
悚然的红褐色的颜色形成,表明我们的合金氢氧化铁的诞生。
请记住,伙计们,保持激动的动作强劲以确保我们的合奏结果是顶端和制服。
我们来试试看魔法的出现!
一旦我们准备好合金的氢氧化铁,我们可以继续电泳实验。
我们得让凝胶混合焦糖粉和缓冲溶液并加热它直到焦糖溶解。
然后我们把凝
胶倒进盘子里让它固化当凝胶全部装好后,我们小心地将合金的氢氧化铁装入井中。
之后,我们把凝胶弹入电泳室并开启电源。
负电荷颗粒会向正电荷端移动,我们可以看到它们是如何移动的。
酷,对不对?
通过实施电泳实验,可以对合金铁氢氧化粒子的尺寸和电属性进行综
合分析。
通过精确测量粒子迁移和相应迁移到电极的时间,可以确定
它们的电泳运动能力,从而便利了解它们的大小和电荷特性。
获得的
数据是阐明各种利用中共聚粒子行为的一个关键工具,包括但不限于
药物交付系统和环境补救工作。
简而言之,合成合金氢氧化铁和随后
的电泳实验,对这一重要的合金物质的特性和行为产生了宝贵的洞察力。
胶体的电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泳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观察和记录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
3. 分析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带电性质。
二、实验原理电泳实验是利用电场力使带电粒子在溶液中移动的一种实验方法。
在电场作用下,带正电荷的粒子会向阴极移动,带负电荷的粒子会向阳极移动。
通过观察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可以判断其带电性质。
三、实验器材与药品1. 实验器材:直流电源、电极、胶体溶液、烧杯、玻璃棒、计时器、U型管等。
2. 实验药品:Fe(OH)3胶体、NaCl溶液、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Fe(OH)3胶体溶液: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2. 准备NaCl溶液:配制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
3. 将U型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入Fe(OH)3胶体溶液至距离管口5.0cm处。
4. 用滴管沿U型管壁缓慢注入NaCl溶液,使U型管两端明显分层,形成清晰的液面。
5. 将电极插入U型管两端,连接直流电源。
6. 开启电源,观察Fe(OH)3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并记录时间。
7. 关闭电源,观察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停止情况。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1. 在开启电源后,Fe(OH)3胶体粒子开始向阳极方向移动,出现明显的液面差。
2. 随着时间的推移,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逐渐减慢,最终停止运动。
3. 在关闭电源后,胶体粒子不再发生运动。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Fe(OH)3胶体粒子在电场中带正电荷,向阳极方向移动。
2. 电泳实验中,NaCl溶液的作用是形成电场,使胶体粒子发生移动。
3. 在实验过程中,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电场强度、粒子大小、介质粘度等。
4. 实验结果表明,Fe(OH)3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速度与时间呈正相关,即运动速度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慢。
七、实验结论1. 通过电泳实验,成功观察到Fe(OH)3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
胶体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
胶体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研究胶体制备和电泳方法。
实验设备及实验材料:除雾滴装置、高压恒温加热装置、电泳装置及必要耗材剩余所有药品;
实验内容:
1.准备胶体。
在恒温恒压的容器中,通入水溶液、乳化剂、稳定剂和可溶性乳化剂,以形成混合胶体,然后使用纱布过滤器将胶体过滤出来,使之变得清晰透明。
2.准备电泳溶胶。
分别将高中低离子表面活性物质加入实验溶胶中,搅拌10分钟后液力学比表(VBT)与标准比较。
3.胶体电泳。
使用电泳装置以2.5-5kV/cm的电压梯度实施电泳,在20-200μL/min 的流速范围内可以调节,记录调节后的实验结果。
胶体制备结果表明,实验室经过过滤的胶体的清晰度达到90%以上,并且胶体中乳化剂的含量不超过2.0%。
电泳实验中,当流速调至20μL/min时,离子表面活性的吸附比例为65%,当流速调至100μL/min时,离子表面活性的吸附比例为93%,当流速调至200μL/min时,离子表面活性的吸附比例为98%。
结论:
1.胶体准备结果表明,胶体清晰度可以达到90%以上,将提供有效的条件以加速药物的蒸发。
2.通过电泳实验,不同流速下离子表面活性物质的吸附变化情况得出,低离子表面活性物质具有更好的吸附能力,达到98%。
因此,该方法可以优化胶体制备实验。
胶体参考资料的制备与性质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一.实验目的1.了解胶体制备,渗析,电泳和凝聚等性质2.学习胶体的制备,性质实验的演示技能3.学会使用直流稳压电源。
二.实验原理将三氯化铁滴入沸水中,三价铁立即发生水解,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FeCl3 +H2O ===Fe(OH)3 +HCl由于胶体微粒的直径较大,能够对光发生散射,使每一个胶粒成为一个发光体,当强光照射时,会形成一条光路。
其次,胶粒一般带有电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会向电极,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加深。
若与相反的电荷作用时,电荷被中和,胶体微粒会凝聚成较大的颗粒而发生聚沉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烧杯、蒸发皿、U形管、玻棒,酒精灯、量筒、滴管、直流电源、钢笔式电筒、石棉网、玻璃纸、导线、细线,火柴饱和氯化铁,2mol/l氯化钠溶液、0.001mol/l亚铁氰化钾、0.001mol/l铁氰化钾、0.01mol/l 硫酸铝、0.01mool/l硝酸钾、5%硝酸银、1%明胶溶液、甲基橙、蒸馏水、尿素五.注意事项:【板书设计】一.实验目的1.了解胶体制备,渗析,电泳和凝聚等性质2.学习胶体的制备,性质实验的演示技能3.学会使用直流稳压电源。
二.实验原理将三氯化铁滴入沸水中,三价铁立即发生水解,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FeCl3 +H2O ===Fe(OH)3 +HCl由于胶体微粒的直径较大,能够对光发生散射,使每一个胶粒成为一个发光体,当强光照射时,会形成一条光路。
其次,胶粒一般带有电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会向电极,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加深。
若与相反的电荷作用时,电荷被中和,胶体微粒会凝聚成较大的颗粒而发生聚沉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烧杯、蒸发皿、U形管、玻棒,酒精灯、量筒、滴管、直流电源、钢笔式电筒、石棉网、玻璃纸、导线、细线,火柴饱和氯化铁,2mol/l氯化钠溶液、0.001mol/l亚铁氰化钾、0.001mol/l铁氰化钾、0.01mol/l 硫酸铝、0.01mool/l硝酸钾、5%硝酸银、1%明胶溶液、甲基橙、蒸馏水、尿素1.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烧杯+75ml蒸馏水(加热煮沸)----1ml饱和氯化铁(逐滴)------溶液为深红褐色(煮沸)2.胶体性质(1)丁达尔现象盛有胶体的烧杯置于黑暗处----电筒照射-----观察胶体溶液---记录现象(3)电泳U形管+胶体+2g尿素---轮流加入0.01mol/l硝酸钾----插入电极---通直流电---观察现象(4)凝聚1号试管+ 胶体3ml+1ml2mol/l氯化钠---观察现象2号试管+ 胶体3ml+1ml 0.01mol/l硫酸铝---观察现象3号试管+ 胶体3ml+1ml 0.001mol/l铁氰化钾---观察现象(5)胶体的保护如实验4,先分别加入1ml 1%明胶---振荡—分别加入1ml同浓度氯化钠、硫酸铝、铁氰化钾—观察现象五.注意事项。
实验78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
实验78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胶体的制备是指将微小颗粒(直径一般在1纳米至1微米之间)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稳定的胶体系统。
不同于普通的溶液,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因此具有吸附、解吸、折射、散射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生物、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实验介绍两种制备胶体的方法:凝胶法和化学沉淀法,以及使用电泳技术对胶体进行运移的方法。
一、凝胶法制备胶体凝胶法是一种较为简单而有效的制备胶体的方法。
凝胶法制备的胶体是由溶液中的物质形成长链或网状的凝胶结构,使微小颗粒分散其中成为胶体系统。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胶体制备。
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高分子物质溶解在水或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
2. 将一定剂量的交联剂或共聚剂添加到溶液中,调节pH值和温度使其凝胶。
3. 添加微小颗粒悬浮液,搅拌均匀。
经过一定时间的凝胶反应,就可以制得胶体。
二、化学沉淀法制备胶体化学沉淀法是指在化学反应条件下,通过沉淀作用使微小颗粒分散到均匀体积中,并形成胶体系统。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无机物的胶体制备。
1. 将金属盐(如AgNO3、AuCl3)加入含有还原剂的溶液中,搅拌均匀。
2. 在适当的pH值和温度下,还原剂还原金属催化剂的离子,产生微小颗粒,并形成胶体。
3. 对于多种物质的复合胶体,只需加入所需的离子和还原剂,通过化学反应制备。
三、电泳技术的胶体运移电泳技术利用电场作用,将胶体中的微小颗粒向电极方向运移,可以使胶体的颗粒尺寸和形态得到控制,是一种重要的微观尺度的运输技术。
1. 取一定量的胶体溶液,注入电泳仪器内。
2. 设置合适的电泳条件,产生正、负电极场。
3. 经过特定时间的电泳运移,胶体颗粒向电极方向运移,并被分离。
总之,胶体的制备和电泳技术是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中重要的实验手段和研究工具。
利用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异质性和尺寸分布的胶体系统,进一步用于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
实验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
第一页,课件共12页
78.2 实验原理
几乎所有胶体系的颗粒都带电荷。在外电场中,这些荷电的 胶粒与分散介质间会发生相对运动,若分散介质不动,胶粒会向 正极(胶粒带负电)或负极(胶粒带正电)移动,称为电泳。
胶粒荷电的来源可能是本身电离、吸附离子或与分散介质 (非水介质)摩擦生电,荷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的电势差,称 为ζ电势。显然,胶粒在电场在移动速度和ζ电势的有关。所以, ζ电势也称为电动电势。溶胶的聚结不稳定性和它们的ζ电势大 小有关。所以无论制备哪种胶体,通常都需要先了解有关胶体的 ζ电势。
d. 把正负极接于30~50 V直流电源上,按下电键, 开始记时,记下界面的位置。每隔10 min记录一次。
e. 测完后,关闭电源,用铜丝量出两极间的距离。( 不是水平距离)共量3~5次,取平均值。
第五页,课件共12页
78.4 注意事项
(1)溶胶净化要彻底,否则将影响电泳速度。 (2)辅助液电导率必须与溶胶电导率相等。 (3)掌握好装电泳管技术,必须做到辅助液与溶胶 的界面分明。
第八页,课件共12页
(2)如果电泳仪事先没洗净,管壁上残留微量电解质, 对电泳测量结果将有什么影响?
答:可能会影响溶胶的电位,甚至使溶胶凝聚。
第九页,课件共12页
(3)Fe(OH)3胶粒带何种符号的电荷?为什么它会带此 种符号的电荷?
答:Fe(OH)3溶胶胶粒带正电荷;因为Fe(OH)3溶胶胶粒
后,由 u= l ′ /t 求出,故
式中l , l ′ ,t,u 均可由实验测出:水的η 值可由手册查得 ,水的ε 值则按下计算得到
F ·m-1
第三页,课件共12页
78.3 操作步骤
1. 纯化氢氧化铁溶胶的制备 用量筒量取65 mL,已备氢氧化铁溶液,加热至接近沸腾
2.14胶体制备和电泳实验十四胶体制备和电泳摘要胶体中电泳现象及
实验十四 胶体制备和电泳1. 摘要胶体中电泳现象及其实验装置的研究相对来说起步较晚。
有文献可查的实验装置是 1937年,A .Tselius 设计的一套较精密的界面移动法电泳装置[1],主要用于蛋白质的研究,对于肉眼不能观察的界面移动,他采用条纹摄影技术跟踪,其工作为界面移动法奠定了基础,关于界面移动法的详细讨论,可参见L.G .Longsworth 编辑的专著[2]。
测量溶胶的ζ 电位是通过测定在两铂电极间外加一定直流电场(约100V 左右),胶体溶液与辅助溶液间可见界面在单位时间内的移动距离。
据公式通过观察时间t 内电泳仪中溶胶与辅助液的界面在电场作用下移动距离即泳动速度u 求ζ。
实验进行时,两电极上有气泡析出(发生电解),会导致辅助溶液电导率发生变化和扰动界面,影响实验结果。
可以将辅助溶液与电极用盐桥隔开或将铂电极改用电化学上的可逆电极[2][3]。
关键词:电泳 动电电位 Fe(OH)3溶胶 半透膜 2. 装置3. 预习提问(1) 什么叫胶体的电泳现象?与电渗有何异同处?(2) 溶胶盍电电位是什么含义?能否直接测得?有哪些方法可测? (3) 胶体聚沉有哪些条件?(4) 电泳公式各量含义及其单位?电泳仪能否测反离子移动速度? (5) 影响胶体电泳测定的因素有哪些? 4. 操作图2.14.1 电泳仪图2.14.2 半透膜热渗析(2.14.1)5.数据处理(1)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室温大气压ε= η= E= l = G胶= G辅=①按公式计算电们梯度及电泳速度。
②由液体的介电常数(0~45︒C):l nεt=4.474268-4.54420⨯10-3t,粘度等计算ζ电位。
(2)文献值:氢氧化铁溶胶ζ= +0.044V,硫化亚砷溶胶ζ= -0.032V,学生测值误差要求:±0.005V6.点评(1)实验关键①用2~5%FeCl3溶液水解制备Fe(OH)3溶胶时,FeCl3溶液应逐滴加入到沸腾的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加完后根据情况可适当延长煮沸时间,制得的溶胶不能长时间存放,若底部有沉淀物应除去。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误差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误差胶体是由微粒子悬浮于一个连续介质中所组成的复合系统。
它具有多种重要的应用,如生物学、药学、化学工程以及物理学等。
因此,胶体制备和研究是当前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制备胶体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溶剂沉淀法、胶体凝聚法、微乳液法和共沉淀法等。
在制备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避免因实验条件不确定而导致的误差。
首先,选择合适的胶体制备方法。
根据要制备的胶体的性质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例如,若要制备导电性胶体,则可以采用电沉积法或电化学沉积法。
其次,要控制好胶体粒子的尺寸和形态。
粒子的尺寸和形态对于胶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所以,在制备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反应条件,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使得粒子的分散度、尺寸和形态符合要求。
然后,要注意实验设备的清洁和操作规范。
胶体制备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一些实验设备,如磁力搅拌器、离心机、超声波仪等。
在使用这些设备之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清洁和消毒,确保实验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也要注意规范操作,避免误操作导致的误差。
最后,要进行严格的实验控制和数据记录。
为了避免误差的产生,需要进行严格的实验控制和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循规定的步骤和操作流程,保证实验条件的统一。
在数据记录中,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实验条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浓度等信息,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泳是一种利用电场作用于带电粒子的运动行为,将带电的微粒子分别移动到电极附近,并在电极表面上形成沉积层的方法。
电泳分离技术在生物医学、环境污染、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电泳实验中,误差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电泳溶液的制备。
电泳溶液的制备需要控制好浓度、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以确保泳动电荷、电泳速度和分离效率等参数的准确性。
其次是电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电泳实验中,良好的电场均匀性和稳定性是确保分离效果和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体制备和电泳
一、实验目的
1、采用水解凝聚法制备Fe(OH)3溶胶;
2、用电泳法测定Fe(OH)3溶胶带电性质及其电动电位。
二、实验原理
胶体制备常用分散法和凝聚法。
本实验是用水解凝聚法制备Fe(OH)3溶胶。
刚制成的溶胶常含有其它杂质,必须纯化。
本实验采用半透膜渗析法,利用胶体与其它物质的分散程度的差异而分离。
为了加快渗析速度,可用热渗析和电渗析方法。
由于胶粒表面电离或吸附离子而带电荷,在胶粒周围形成带等量异电荷的溶剂化层。
溶剂化层界面与介质内部形成的电位差称电动电势或ζ电势。
它是胶粒特征的重要物理量,其数值与胶体性质,介质及溶胶浓度有关。
胶体的ζ电势表达式为: DE
u
πηζ4=
式中:ζ——介质粘度(泊); u ——相对移动速度(厘米/秒); D ——介质常数;
E ——电位梯度(绝对静电单位/厘米)。
由测定界面移动的电泳法: ()
vtD
sl
πηζ43002
= 式中:s ——时间t 内胶体和辅助液界面移动距离(厘米); l ——两电极间距离(厘米); v ——电极间电位差(伏特);
300——将伏特换算成绝对静电单位的比例系数。
本实验的测定条件是溶胶与辅助液的电导率必须相等。
三、仪器与药品
电泳仪 1套 稳压电源 1套 停表 1个
铂电极 1根 10%FeCl 3溶液 火棉胶 稀盐酸 烧杯等。
四、实验步骤
1、3)(OH Fe 溶胶的制备:在250 ml 烧杯中,盛蒸馏水100 ml ,加热至沸,在搅拌条件下滴加10%3FeCl 10 ml ,再煮沸 2 min ,即得3)(OH Fe 棕色溶胶。
2、胶体溶液的纯化:
半透膜的制备:在100 ml 干燥的短颈锥形瓶中,倒入几 ml 火棉胶,小心转动,形成均匀的薄膜,倒置流尽火棉胶,并让溶剂挥发至不粘手,然后在瓶口剥开一部分膜,从膜壁注入水,使膜与壁分离,取出成型的膜袋。
溶胶的渗析:将制得的3)(OH Fe 溶胶倒入半透膜中,用线栓住袋口,放入60~70℃的水中渗析,常换水,直至水中不能检出-Cl 或+3Fe 。
3、3)(OH Fe 溶胶的ζ电位测定:洗净电泳管,用滴管注入净化后的3)(OH Fe 溶胶,关闭活塞,用蒸馏水和辅助液依次洗净电泳管上部三次,然后装入辅助液(电导率与溶胶相等的HCl )至支管口。
两边插入电极并安装好仪器。
调节工作电压为120V ~150V 。
打开活塞开始计时,准确记录界面移动0.5cm ,1cm ,1.5cm ,2cm 所需的时间。
测定完毕关闭电源,用线测量两电极间的距离l ,计算ζ电势。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由胶体在电泳时的移动方向,确定胶粒所带电荷。
2、由在时间t 内界面移动的距离s 值,求出s/t ,并取平均值(或作s ~t 图,求出斜率)计算ζ电势。
3、求ζ时,η和D 值均用水的相应值代替。
水的介电常数D =80—0.4(T —293),T —实验绝对温度。
水的粘度
六、思考题
1、写出3)(OH Fe 胶团的结构式,并解释其电荷性质。
2、电泳时辅助液的选择应根据哪些条件? 参考文献
[1] 应礼文等,化学教育,1980,(3):35
[2] 广西师范大学等编,《基础物理化学实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