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质量较差,而且相当一部分是问题学生,多数是在层层选拔中被淘汰后到我校就读的。
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校学生不仅在学习上成绩欠佳,而且在思想上对自己要求也不严,礼仪素养较差。
所以,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是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为表示尊重、敬意、友好而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对个人来讲,礼仪是一个人道德水平、思想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讲,礼仪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中职生的言行举止,构建和谐文明校园,有重要的作用。
一、对中职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礼仪文化的需要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
礼仪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完善人格的一种重要手段。
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荀子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这些精辟的论述从不同的角度深刻地揭示出礼义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时至今日,我们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熏陶和规范。
礼仪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礼仪教育肩负着选择、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它一方面要把优秀的中华民族美德转化为青少年一代的素质结构,另一方面,又在此基础上,形成崭新的时代美德。
对职校生进行礼仪教育,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礼仪文化,形成时代美德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当代社会对人才礼仪素养的要求
社会的快速发展,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礼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礼仪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意识到不注重礼仪的危机性。
只有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才会被认为是符合社会要求的人,要成为真正的社会人,接受礼仪教育是必要的。
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在当前就业竞争形势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对人才选择异常残酷,用人单位愈来愈重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考察。
学历文凭固然重要,但其他如能力、道德观念、礼仪修养、团队精神等也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条件。
据媒体报道,在人才求职招聘会上,常常是温文尔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彬彬有礼的学生更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聘用。
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加强对中职生的礼仪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和文明素质,更有助于他们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之中。
(三)中职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需要
礼仪教育能提高中职生的道德水平。
礼仪作为人类的精神文明现象,属于道德的范畴。
我国古人早就提出“德诚于中,礼形于外”,德与礼互相依托、相辅相成。
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
礼仪要求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互相尊重、诚恳和善、待人和气、仪表端庄,而这些都源于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让中职生通过礼仪教育深刻体会到礼仪的内涵,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交往中自觉地、轻松地接受礼仪的熏陶,强化道德观念,从而提高道德水平。
礼仪教育能增强中职生的交往能力。
在现代生活中,交往越来越频繁,而礼仪是人们交往规范的集中体现,任何社会的交往活动都离不开礼仪。
人类越进步,日常生活越社会化,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
不懂礼仪就难以进行人际交往。
由此,礼仪是人们交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学生毕业后即走向社会,如果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则很难有所作为。
开展礼仪教育,让学生了解礼仪知识,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是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礼仪教育能塑造中职生良好的个人形象。
个人形象,是一个人仪表、仪态、言谈等方面的综合,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人生态度。
礼仪在上述诸方面都有详尽的规范。
中职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较强的成长阶段,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期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礼仪修养,在社会上展现出个人的风采。
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又不拘小节,有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有些学生甚至认为不拘小节、不修边幅是潇洒的表现。
礼仪教育就是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从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仪容仪态入手,通过学习讨论、观察思考和模拟训练,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学习思考和展现自我的过程中,认识到什么是当代学生美好的精神面貌和个人形象,什么是有悖于礼仪和社会公德的个人形象,从而达到矫正不良习性、展示良好个人形象的目的。
二、对中职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礼仪应成为中职生的必修课
礼仪教育,可以培养一种理解、宽容、谦虚、诚恳的待人态度;一种是非分明、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做人品行,一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谈吐文雅、风度翩翩的行为举止。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礼仪方面的知识有迫切需求,因此,礼仪应该成为每个中职生的必修课,而且应该是学生在校前期完成的教学任务,因为良好的个人形象形成是需要一个养成过程
(二)重视教师礼仪素养的示范作用
教师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是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
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无形中都可能为他们所效仿。
教师符合礼仪要求的行为举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育着每一个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作用“首先是教师品格的熏陶,行为的教育,然后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礼仪恰恰是教师把这种“首先”和“然后”连接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
任何时候教师都应按照礼仪的规范和标准行事,把礼仪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作为教师塑造自我形象的目标,在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示范榜样。
(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礼仪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主要靠人们的自觉来维持,同时也靠社会舆论来监督。
换句话说,礼仪是以“自律”为特征的。
但“自律”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通过“他律”逐步获得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礼仪规范的同时,应制定和完善必要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将礼仪要求纳入其中,如制定包括礼仪内容在内的职校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加强监督和反馈,将礼仪表现作为学校各类评优的一个内容等。
这对于规范职校生自身行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逐步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南开学校的创始人严修就非常重视礼仪教育,并使其制度化,他制定的《容止格言》要求学生“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必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躁、勿暴、勿殆;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基本的仪表举止做起,加强礼仪修养。
(四)营造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培养礼仪修养的过程中,环境的影响作用非常显著,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干净、整洁而优美的环境中,人们的不文明行为有很大转变。
因此,形成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对于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文明礼仪修养是十分必要的。
在校园内,应大力提倡文明言行,如通过墙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传播礼仪知识,反对一切不文明礼貌现象。
对学生关注的礼仪问题,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失礼言行,对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可以组织召开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以文艺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多样化、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加强礼仪修养,形成良好的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整合
从根本上说,礼仪教育是一项牵涉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个人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共同努力。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指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
高尚的道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
”礼仪作为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该从小抓起。
为此,家庭教育要彻底转变重智轻德的观念,家长要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为孩子营造充满文明礼仪气息的家庭氛围。
社会作为礼仪教育的大课堂,要大力宣传必要的礼仪知识,把礼仪作为有关文化活动的重要主题。
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
总之,只要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相互配合,必定能取得三位一体的整体化教育效应,我们的学生也必定能成为具有技能专长、特色突出、礼仪形象良好的社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