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国家宝藏》前世今生,写五大作文话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国家宝藏》前世今生,写五大作文话题时事 2018-1-23 1275
近日,央视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热播,好评如潮。
想必许多人和小笔一样,对那一件件文物都有着“相隔千年宛如初见”般的感叹。
相比于制作的精美与用料的珍贵,更使我们震撼的,是文物所承载的中华底蕴,更是节目中展现的人情温度和民族态度。
就像于蕾导演所说:“我们想要挑选的是那些背后充满了人文精神和情怀的东西”,“最终传达给观众的,一定是我们国宝背后的故事,是节目中流露出的动人情怀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
【作文话题01·创新意识】
以《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为代表,央视文化节目遍地开花,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
但由于跟风,“诗词”和“朗读”严重
扎堆,渐渐使人审美疲劳。
所以,《国家宝藏》的出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总导演、制片人于蕾给《国家宝藏》下的定义,是“大型文博探索节目”——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节目中的创新意识,将纪录片和综艺巧妙应用,以小戏院情势讲述文物的前世此生,有着向国宝鞠躬、向匠人礼敬的谦卑姿势。
以精雕细刻的国宝精神,打开汗青、打开传统,让缄默沉静的国宝“说话”,给孤傲的匠人点赞。
堪称一曲古今交响,一次远古穿越。
“文物讲述故事,故事浸透文物,明星与戏剧形态结合,实现了文化类节目从抽象感受到具象表达的转化,可以说是真正中国式的节目创新。
”
片段速写>
其实,《国家宝藏》的火,勿宁说是国人的一种告白:富足了,向文化之心日炽,就看咱文化人有没有好东西拿出来。
曾经,我们为凭票购买的粮、油、蔬菜排队,我们为紧俏的冰箱彩电排队,眼下,我们还愿意排起长龙,只为片刻的精神享受。
从上海中国馆蜿蜒的“世博长龙”到争睹国宝的“故宫跑”,再到眼下的老少争睁《国家宝藏》,都在向我们的文化人提出挑战,国人正嗷嗷待哺呢,还有什么“宝藏”,请一一捧出……
这一次,《国家宝藏》节目组交了一张很棒的答卷,回答了一道重要课题:如何填平文化需求的巨大渴望与精神产品供给相对窘迫形成的反差——只有以苦恋的虔敬方式,才可能“让珍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辽阔年夜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如何从“宝藏”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国家宝藏”。
【作文话题02·传承与信仰】
在众多前世传奇与今生故事中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石鼓”的今生故事。
传承是什么?是几代人的坚守。
梁金生先生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
三代人,同一个信念,他们用生命去守护。
如今已69岁的梁老,退休后返聘回故宫继续文物的守护工作,每日老爷子骑着自行车往返于故宫与家,他说这是一种责任,他用七年时间盘点故宫186万余件文物,就如同当年祖父与父亲守护国宝南迁一样,是文化传承的责任。
他说,这件事,我必须做。
梁家辉也在最后说,他的女儿生长在一个多语言的环境,从小讲英文,但他不愿意女儿忘掉汉字,失去民族归属感,这是根本,这就是传承。
片段速写>
“很多人都说我们华夏民族没有信仰,可其实我们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历史,如果连这点信仰都糊涂,那我们何以为人呢?” 有时读书时也会产生疑问,我们为什么没有信仰?而“没有信仰”的我们又何以将文明延续到现在?这一句话解读了一切,不管对错与否,原来我想听到的,也就只是这个答案。
这是来自国家的自豪,更是属于我们的骄傲。
节目开场时张国立老师的一句话,“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我们有多年轻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这就是我们的信仰
【作文话题03·责任感】
在第一期节目的最后,一群年轻的故宫守护者唱起了《故宫守护队队歌》:
雕梁画栋,巧及人工
文化武英,太和乾清
体象天地,寔丽且宏
谁其守之,惟吾队士
谁其护之,惟吾队士。
《国家宝藏》不仅带火了文物,更让大家见识到了守护文物的“博物馆天团”。
这场“华山论剑”以近年活成“网红”的故宫为首,集结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网友纷
纷惊呼:原来博物馆也可以如此酷炫。
可为了组出如此豪华的局,中国博物馆在历史中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道路。
片段速写>
一首歌,满屏泪目。
它唱出千年文化的璀璨,历史的厚重使命和人们的铮铮铁骨,守护文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也许我们都曾去过故宫博物院,当时眼中只见红墙绿瓦,只觉皇室气派,只叹能工巧匠的奇思妙想。
现在更愿意去想其中人文的情怀。
对故宫志愿者与文物守护人,更怀一份敬佩之心。
现在的我们缺的是那一份对历史对文物的责任感。
【作文话题04·人文情怀】
说《国家宝藏》“超级”,当然体现在明星的“利用”和“创造”上。
用演艺明星提升节目人气,是当下几乎所有综艺节目都会选择的做法,但与很多节目一度以明星本身为聚焦点不同,该节目对明星们的“利用”恰到好处。
27位明星加盟其中,但他们不再是节目的主角,而是拥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国家宝藏的“守护人”。
节目里,明星们没有过去屏幕上常见的“杯水风波”的私人秀,他们只是普通观众的代表,在文博专家的引领下,走进博物馆的深宅大院,亲近那些普通人一生可能都无缘近距离接触的宝贵文物;同时,也走进历史的深处,以精湛的表演重现历史传说的场景,亲身体味文物背后的家国故事、文化传承。
片段速写>
经由节目的聚焦打造,节目里也诞生了一批吸引青年观众追随的“新星”。
代表中华文物典藏的九大博物馆的馆长,以及他们身后众多的文博专家,成为彰显中华历史深度与内涵的文化星辰;而众多挚爱中华文化、与文物有着不解情缘的艺术专家、普通志愿者,他们对文化传承的痴迷、专注、热情与奉献,他们生命中的“高峰体验”,一如天空中璀璨的星宿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作文话题05·历史对话】
不久前的故宫“特展”,万人争睹宋代青绿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
即便是幸运的观众,也往往需要排队5个小时,才能看上匆匆5分钟。
而电视片《国家宝藏》将你看不到的故事细细还原,一下子让国宝“活”了起来、“近”了起来。
浩荡图卷背后,隐藏着18岁画家王希孟的锦绣才华和生命迷踪,缥缈着“不会为君、什么都会”的宋徽宗对江山永固的一厢情愿,游移着媚上嫉贤、蠹食国运的佞臣蔡京才高品低的闪烁眼神……
我们不但从山重水复的缝隙张望到先人背影,更目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唯一传人仇庆年荒野寻石、陋室研磨,探索朱砂、石青、石黄等目迷五色、“千年不腐”的秘诀,还可见证中央美院的冯海涛经年累月、耐住寂寞,一重重上色复制1/10的《千里江山图》……
片段速写>
在节目中,博物馆中平日被重重保护的珍贵藏品,也不再是隔着厚重的历史帷幕、与我们的生活相距遥远的冰冷的历史化石。
通过“守护人”在节目现场演绎的传奇故事,每一件珍宝都重新焕发了鲜活的生命,那些尘封的历史扑面而来。
与这些珍贵的国家宝藏的诞生流转迁徙有过命运交叠的历代先祖,也经由戏剧化传奇的呈现,穿越历史走到观众面前,讲述每件宝藏背后隐藏着的先人们的喜忧和性情:
这一刻,北宋的天才少年王希孟正在皇家的花园里嬉闹。
10岁即被招入宫中的他,得到宋徽宗的喜爱,并在绘画上受其点拨。
然而,在他18岁完成《千里江山图》后,却因“上怒而被赐死”,霎时,他神奇地消隐于自己所绘的一片青绿山水中。
这些高妙不拘、令人叫绝的故事创意,以及视、听、演全方位融合的精心诠释,成功地将观众带入时光隧道,借由珍宝的传奇,完成与先人的对话。
/经典台词/
01.五千年的文明,延续着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告诉我们从何而来;五千年的文明,创造每一件文物都是文化,时代的印记告诉我们,将走向何处。
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
02.当一个伟大的时代来临的时候,其实有很多的小人物都在兢兢
业业的做好着自己应该做的事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把自己所承载的工作,做到最好的时候,这个时代一定是个伟大的时代。
03.每一座博物馆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宝库,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轨迹都让人为之叹服。
04.大湖之北,绝艳江城,楚文化独领风骚数百年。
我们相信,先祖祝融最终浴火而生,化为神鸟凤凰,飞登九天。
奔流不息的时间长河,终将这没一刹那,冲刷成永恒,铭刻在这里。
05.越是简单重复地做一件事情,越是难得。
06.乐有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人有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07.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
08.我们终有一死,而这些竹简也必将会腐朽,但是这些律令背后的精神,一定会绵延后世千年!
09.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0.在这个世界里,剑身金属组织树枝晶星罗棋布,宛若星盘,菱形纹褪去的黑色表面,显露银色的光芒。
我们探索着勾践剑无与伦比的浩瀚风景,也探索着先人无与伦比的智慧,这是时代进步,科技进步赋予我们的机遇,让我们能从另一个维度解读国宝,窥见历史。
/模拟考场/
让明星担纲“国宝守护人”,以小剧场形式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有着向国宝鞠躬、向匠人礼敬的谦卑姿态,有着贯通古今、求索国魂的虔敬气场。
近日,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古今交响、凝魂聚气,引发社会关注。
对于,谈谈你的看法吧!
佳作示范>
《国家宝藏》:“一眼千年”,与文化长谈
文|人民日报评论
不久前的故宫“特展”,曾经万人争睹宋代青绿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
即便是幸运的观众,也往往需要排队五个小时,才能看上匆匆五分钟。
而电视片将你看不到的故事细细还原,一下子让国宝“活”了起来、“近”了起来。
浩荡图卷背后,隐藏着十八岁画家王希孟的拿云才华和生命迷踪,缥缈着“不会为君、什么都会”的宋徽宗对江山永固的一厢情愿,游移着媚上嫉贤、蠹食国运的佞臣蔡京才高品低的闪烁眼神……
我们不但从山重水复的缝隙张望到先人背影,更目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唯一传人仇庆年荒野寻石、陋室研磨,探索朱砂、石青、石黄等目迷五色、“千年不腐”的秘诀,还可见证中央美院的冯海涛经年累月、耐住寂寞,一重重上色复制十分之一的《千里江山图》……
还有那面勒于战国、乱世流离而治世重光的乍原石鼓,重温司马光父子以生命研求石鼓文字、历史源流之“真”,还原“五代故宫人”的梁氏家族参与抗战文物南迁、与国宝生死相随,让人深信国之重器就是先人魂魄所依、煌煌汉字就是国人信仰所系;还有围绕清代“各种釉彩大瓶”,乾隆的海纳百川心胸与“问不倒”的“海归”故宫志愿者,勾连起几许神奇的默契。
随着一件件国宝的故事徐徐展开,观众纷纷留言:“忍不住泪目”“向文化传承者致敬”“为自己是中国人自信、骄傲”。
今日之中国,已经鲜有为果腹、为物质欲望而排起长队的场景;人们能以坚忍的毅力守候数小时,常常只为片刻精神享受。
从中国馆蜿蜒的“世博长龙”到争睹国宝的“故宫跑”,观者的热情令人感动。
衣食足而知礼仪,该怎么填平公众文化需求旺盛与精神产品供给相对贫乏形成的鸿沟?文化领域的耕耘,又该如何对得住绵延五千年的先人遗泽,配得上纵横九万里创造经济奇迹的大国气象?
以现代的视角、用很“燃”的方式,致力于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成为不少人的努力方向。
不久前,“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让京沪观众惊艳。
而这一策展源头是英国广播公司的一档节目。
现在,中国媒体人也在精心谋划打开历史、打开传统的独特方式,让沉默的国宝说话,给孤独的匠人点赞。
事实上,唯有通过更多这样的努力,才能“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国家宝藏》的国之重宝、《百心百匠》的民间遗珍,“一眼千年”,让人们与文化长谈,何尝不是我们这代人对文明的守候?
我们的先人顽强如石,坚韧如丝,绚烂如画,优雅如瓷,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就从我们眼前渐次“活”起来一石、一丝、一画、一瓷开始吧——铺陈的是传奇,激荡的是国魂。
(李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