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辨析题
教育学辨析题汇总
教育学辨析题汇总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4)13.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教了几十年书,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2013-2014.1 (4)3.有的老师说:“只要有专业知识,就能上好课,何必还要学习教育学。
”2013-2014.2,2016-2017.1 (4)1.把几十个年龄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的学生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班集体。
2013-2014.2 (4)8、教育从一产生起就具有阶级性。
2014-2015.1 (5)14.现代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分化。
2015-2016.1 (5)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 (5)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5)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两大教育思潮 (5)4、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
(5)5、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真正平等。
(5)6、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及了教育,扩大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因而已经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均等。
(5)7、教育学实际上就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汇编。
(5)9、《论语》中提出了“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部较为完善的教育学论著。
(6)10、教育现象也可以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6)11、教育不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早在人类出现之前,自觉的教育、指导和学习就已经普遍地存在于动物界。
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以后,人类只不过继承和改进了动物界业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使其获得了一些新的性质而已。
(6)12、学校教育就是文化教育。
(6)第二章教育的功能 (7)1、教育只有正向的功能,没有负向的功能; (7)一、教育与个体发展 (7)1.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2012-2013.2 (7)2. 德国法学家卡尔·威特八九岁时已能运用六国语言,并通晓数理化学科,九岁考入莱比锡大学,十四岁获得博士学位。
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D);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B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D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C.教育内容、教育形式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5.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B )。
A.模仿性B.目的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6.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 )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7.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
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8.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D )。
A.普通教育B.职业教育C.高等教育D.学前教育9.“官守学业”、“学在官府”体现了教育的( D )。
A.强迫性B.民主性C.基础性D.阶级性10.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B )。
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11.学校教育产生于(B )。
教育学辨析题集
辨析题1、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答:错。
就教育的最一般意义而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但作为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广义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从古至今,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是学校教育的唯一职能。
答:错。
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具体体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内容、对象、方法等各个方面。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尤其是18-19世纪期间,随着大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确立和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相形之下,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则变得隐蔽起来,这些变化明显地表现在普及义务教育制的实现及近代学制的形成上。
3、学校教育制度只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答:错。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不仅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受到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受到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4、义务教育已经在世界各国完全普及。
答:错。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自19世纪中叶,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以后,义务教育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现代世界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国家提出了年限不等的普及义务教育目标。
5、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日趋分化。
答:错。
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
教育学考试 辨析题
辨析题二、辨析题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1)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2)引导性,需要在老师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3)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
2、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同时,也就发展了他们的智力。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他们知识的掌握。
学生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既是人类知识长期积累和整理的成果,又是人类智力和智慧的结晶,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人类知识的方法。
对学生来说,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智力运用的过程。
只有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原理和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并善于把它创造性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实际中去,才能逐步发展自己的智力,形成自己的创造才能。
(2)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他们的智力发展。
因为人们的智力同样是人们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只有那些智力发展好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才强;学习效力才高;而智力发展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中则有较多的困难。
可见,发展学生的智力是顺利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特别是在迅猛发展的现代,教学内容迅速增多,程度不断提高,难度不断加大,尤其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3、教学就是教育。
这个观点是不科学的。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和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教育学原理辨析题
1、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这些观点是错误的。
(1)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可以有教育实践,他们都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2)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意义都十分重大。
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教育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孔子是一位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他不仅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而且还善于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孔子总结了很多教育理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是他总结教学经验以后提出来的教学理沦。
这些理论反过来直接指导了教育教学实践。
因此,真正重视教育实践的人,是不应也不会轻视教育理论的。
2、教育只能适应青少年发展而不能促进其发展。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受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必须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不同。
(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5)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但这种适应正是为了促进其发展,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
适应是为了发展,发展是最终目的。
题目中只见适应不见发展,是错误的。
3、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可以成为歌唱家、科学家、诗人。
教育学原理辨析题
以下是一些教育学原理的辨析题5道: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问题、探讨教育本质和规律的学科,它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2.教育学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最佳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虽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寻找一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最佳方法”,而是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过程,其核心是“人文精神”。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注重人的情感、思想和价值的培养。
因此,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过程,其核心是“人文精神”。
4.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教育学研究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同时也关注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传递文化、塑造社会规范、促进经济发展等,而育人的功能则包括促进个体发展、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等。
因此,教育学的任务之一就是研究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
5.教育是一种“生产”,学生是“产品”,而考试成绩是衡量“产品质量”的标准。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不是一种“生产”,不能把学生简单地看作“产品”。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关注其内在需求、个性和潜力,而不是简单地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产品质量”。
以上是一些教育学原理的辨析题,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学辨析题大全
1.动物界也有教育。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活动。
动物界的所谓“教育”,像老猫教幼猫捕鼠等只是基于生存需要的本能活动,它们是无意识的。
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有意识和有目的的社会活动。
如课堂教学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
(3)因此,动物界没有教育,题干说法错误。
2.参观博物馆是一种教育活动。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参观博物馆是属于广义的教育。
所谓广义的教育是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参观博物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能够拓宽知识、影响品德发展等。
(3)因此,参观博物馆是一种广义的教育,题干说法是正确的。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只有文字产生后,才有可能建立起专门进行教育、组织教学的主要场所——学校,才会出现专门从事教育和根据文献资料传授知识的人——教师。
文字的出现和学校的产生是有直接联系的。
而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是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
(3)综上所述,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4.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的。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这是高尔顿的观点,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
它片面夸大了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环境和学校教育的作用,特别是主观能动性在其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3)综上所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5.人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这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属于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
片面夸大了外部力量对人的作用,忽视了遗传素质,特别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3)综上所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6.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教育必须被动地迁就儿童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的和特点。
1.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辨析题简答题与材料题
辨析题(每题8分)151. 教育民主化就是教师与学生地位平等。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即教育要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这意味着要对社会弱势群体学生给予特殊照顾;其次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指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最后是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等。
概言之,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152. 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一般来说,生产力发达地区或良好的社会生活条件,可以加速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进程;相反,不良的社会生活条件,可以阻碍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进程。
153. 教育目的是国家制定的,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没有直接的联系。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教育目的是国家制定的,和教师的教学有着一定的联系。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最高层次的概念,教学目标要依据教育目的制定。
教育目的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目标日积月累地得以实现,才会实现教育目的。
154. 教育目的不等于培养目标。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工作总方针,但它不能代替各级各类学校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即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
教育目的是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对象提出的,两者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155. 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的表现:(1)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教育学原理 辨析题
1.动物界也存在与人类本质上相同的教育现象。
错:这是“生物起源论”的观点,把人类教育等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从根本上否认的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1. “一两遗传胜过两吨教育”错。
这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和物质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遗传素质固然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物质前提,但它仅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能否变为现实性,还要靠后天的环境、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错。
这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着重要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程度和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和性质。
但是,环境仅仅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而不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3.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会任意地使他们加以改变,或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或是乞、小偷错。
这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
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但是,教育并不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要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同时也离不开遗传、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1.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错。
这是传统的知识本位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观。
新课程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角色发生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知识拥有者转变为合作学习者;由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由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习者、研究者。
1.课程资源就是指教材错。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教材无疑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课程资源绝不仅仅是教材,也绝不仅仅限于学校内部。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
• 材料3:
下面是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的论述:
荀子说:“干越夷貉之子,生长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 也。”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 教育。” 康德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 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教育家洛克说:“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 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没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 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教育之故。” 问: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上述说法中的不尽科学之处,并分析教 育对人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材料分析题
• 材料1:
尼克∙胡哲于1982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天生没有四肢,成长过 程中不仅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挑战还要与自卑孤独作战,在学校、老师和 父母的帮助下学会应付自身的不足,并开始独立做事,适应生存环境, 开始热爱生活、从事伟大的事情,七年级时,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处理 各种事情,中学毕业后,继续学习深造,获得会计与财务策划双学士学 位。19岁开始以演讲和自身经历鼓舞他人,2005年被授予"澳大利亚年 度青年”称号,现在足迹遍布世界,与千万人分享他的故事与经历。 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与作用。 要点提示: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个体潜在发展可能 转化为现实的决定性因素。 遗传素质是发展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是人身心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 条件。 总之;四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教育启示。 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 简述《学记》中主要教育思想。 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简述我国的教育目的基本点。 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 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简述学制发展趋势。 简述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主要实施策略。
教育学原理选择题+辨析题+简答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5.(2017年上半年中学真题)在教育史上,重视实 科教育,主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教育为完满 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C)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杜威
6.(2016年上半年中学真题)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理论 基础是(B) A.素质教育理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创新教育理论 D.生活教育理论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7.(2017年上半年中学真题)在教育史上,重视实 科教育,主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C)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杜威
8.(2012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在教育调研中,为获 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专门调查, 属于(D )
3.(2014年上半年中学真题)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 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 的论属于(B)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集体本位论
D.阶层本位论
4.(2017年上半年/2012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在教 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 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A)
A.顺序性
B.阶段性
C.连续性
D.差异性
5.(2015年上半年中学真题)“唯上智与下愚不 移”“生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 一理论?(B)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儿童学理论
6.(2016年上半年中学真题)如果让6个月的婴儿走路, 不断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习高等数 学,也难以成功。这说明(A)
教育学常考辨析题汇总
教育学常考辨析题汇总教育学常考辨析题汇总1.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2.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第一,教育是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这表明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第二,教育培养人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进行的。
这表明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有本质区别。
第三,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第一,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第二,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第三,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第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4.赫尔巴特与杜威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提出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杜威: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提出现代教育的新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一定的教育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是由那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的,而且教育的发展变革也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变革。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和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教育的领导权直接关系到教育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一个国家的教育领导权受政治的控制。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谁能接受教育,接受教育到什么程度,是由这一社会形态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6.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它不能起决定作用,因为教育不能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更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发展的动力。
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否则,将夸大教育的作用,导致“教育万能论”的错误。
教育学原理的辨析题
教育学原理的辨析题
摘要:
一、教育学原理的概念与作用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教育学原理的辨析题类型及特点
四、教育学原理辨析题的解答方法与技巧
五、教育学原理辨析题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正文:
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其作用在于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促进教育实践的发展。
独立形态教育学是在教育学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旨在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学原理的辨析题类型包括事实辨析题、概念辨析题、理论辨析题等。
其中,事实辨析题主要考察对教育现象的认知,概念辨析题主要考察对教育学概念的理解,理论辨析题主要考察对教育学理论的掌握。
这类题目特点是注重对教育学基本知识的考察,要求回答者具有扎实的教育学理论基础。
解答教育学原理辨析题的方法与技巧包括:1.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2.分析题目所涉及的概念、理论和事实;3.运用教育学原理进行解答;4.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5.结合实际教育实践进行论述。
教育学原理辨析题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教育学原理的辨析题
教育学原理的辨析题
(原创版)
目录
1.教育学原理的重要性
2.教育学原理的辨析题类型
3.辨析题的解答方法
4.结论
正文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核心内容,它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原则和方法等,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在教育学原理的学习中,辨析题是一种重要的题型,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的辨析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概念辨析题、原理辨析题、方法辨析题等。
概念辨析题主要考查对教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如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的等;原理辨析题主要考查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等;方法辨析题主要考查对教育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如教育观察法、教育实验法等。
对于辨析题的解答,首先要明确题目的要求,如概念辨析题要求对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原理辨析题要求对相关原理进行阐述,方法辨析题要求对相关方法进行介绍。
其次,要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进行分析,找出正确和错误的地方,并给出理由。
最后,要进行总结,概括答案。
例如,有一道概念辨析题:教育学是什么?答案可以这样组织: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不仅研究教育的理论问题,也研究教育的实践问题。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既有理论性,也有实践性。
总之,教育学原理的辨析题是考查我们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
度的重要题型。
教育学辨析题集
辨析题1、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答:错。
就教育的最一般意义而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但作为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广义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从古至今,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是学校教育的唯一职能。
答:错。
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具体体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内容、对象、方法等各个方面。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尤其是18-19世纪期间,随着大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确立和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相形之下,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则变得隐蔽起来,这些变化明显地表现在普及义务教育制的实现及近代学制的形成上。
3、学校教育制度只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答:错。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不仅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受到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受到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4、义务教育已经在世界各国完全普及。
答:错。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自19世纪中叶,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以后,义务教育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现代世界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国家提出了年限不等的普及义务教育目标。
5、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日趋分化。
答:错。
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
教育学原理辨析题
辨析题原理1.动物界存在着大猫教小猫抓老鼠,大鸭教小鸭游泳的现象,说明动物界存在教育。
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动物在养护幼仔方面虽然与人类抚育后代有些相似,但动物的活动只是一种本能的活动,是一种程序化的反射活动。
人类的活动是自知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将改造世界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从而产生教育活动。
无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认为在动物界也有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2.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学两条基本的矛盾或关系。
这种表述是正确的。
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既能促进人的发展,又要受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教育要更好地培养人,首先要了解人,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又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必然与其他社会现象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存在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3.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种表述是正确的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通过对人的培养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从而不断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4.文化教育学仍然没有脱离思辨的模式。
这种表述是正确的文化教育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在对赫尔巴特教育学批判的基础之上产生的。
代表人物是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主要观点:(1)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因此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历史。
(2)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过程是一种文化历史过程。
(3)教育研究要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
(4)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格。
(5)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是“陶冶”和“唤醒”。
文化教育学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它的思辨气息很浓,在许多问题的论述上具有很强的哲学色彩,这就决定他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从而限制了它在实践中的应用。
另外,它一味地夸大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视其客观规律的存在,也是它的许多理论缺乏彻底性。
因此,可以看出文化教育学仍然带有思辨的模式。
教育学辨析题
一、观点辨析题1、《论语》中提出了“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部较为完善的教育学论著。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论语》中虽然有众多对教育的论述,但是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但这种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在前教育学阶段,虽然对教育活动的论述已经不少,但是在论述教育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形象的比喻和简单形式逻辑的推理上,即使有些论述比较深刻,也显得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理论论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2、教育现象也可以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不正确。
所谓教育现象,指的是存在于社会中的有关教育活动的一种客观实在。
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都能被人们意识到,因为教育现象是存在于社会客观现实之中,但是这些教育现象有时和其他社会现象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人们并没有把它当作是教育现象。
既然不把它当作是教育现象,就谈不上将它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而且教育现象即使被意识到,也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都是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因为现代教育学更关注的是现代社会的教育,更关注的是教育的现代特性。
3、教育不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早在人类出现之前,自觉的教育、指导和学习就已经普遍地存在于动物界。
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以后,人类只不过继承和改进了动物界业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使其获得了一些新的性质而已。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虽然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类似教育行为之间的相似性,但其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把动物为适应环境、求得生存而进行的本能性活动作为人的教育的基础,把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单地、机械地还原为生物现象,忽视了人的教育与动物的本能性生物行为之间客观存在的本质区别,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4、甲说:“教育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乙说:“教育就是为了学生个体的发展!”你认为呢?这两种说法都不完全正确。
教育学辨析题总结(2篇)
教育学辨析题总结1、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错误,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____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由此可知,教育史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2、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活动的都是教育。
错误。
并不是能够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3、义务教育普遍向高等教育延伸。
错误。
____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4、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错误,负强化是加强某种适当行为,惩罚是制止某种不当行为,这是两者主要区别。
惟考虑到惩罚的目的时,奖励的目的只有积极性的一面,而惩罚的目的除了制止某种不当行为的消极目的之外,另外带有使受惩罚者知错能改的积极目的。
在教育上使用惩罚时,只有在积极的目的下,使之符合负强化的原理,惩罚才会产生教育价值。
5、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正确,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再生产的重要内容与主要手段,教育史科学知识和技能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通过劳6、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教的方法。
错误,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工作方式,因此,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7、只要有教育,就有教育学。
错误,先有教育后有教育学。
教育学是人类社会和实践活动发展到一起历史阶级的产物,在原始社会,只有教育活动,而没有教育学这门科学。
8、论语是世界上最早专门用于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错误,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著作。
9、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错误,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多开展课外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动力的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再生产,教育促进现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这些观点是错误的。
(1)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可以有教育实践,他们都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2)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意义都十分重大。
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教育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孔子是一位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他不仅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而且还善于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孔子总结了很多教育理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是他总结教学经验以后提出来的教学理沦。
这些理论反过来直接指导了教育教学实践。
因此,真正重视教育实践的人,是不应也不会轻视教育理论的。
2、教育只能适应青少年发展而不能促进其发展。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受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必须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不同。
(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5)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但这种适应正是为了促进其发展,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
适应是为了发展,发展是最终目的。
题目中只见适应不见发展,是错误的。
3、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可以成为歌唱家、科学家、诗人。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环境,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表现在:
(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4)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学校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主导作用。
但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对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发挥也是有条件的,低估遗传、环境的影响和作用而片面夸大教育的作用是不正确的。
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成熟、教育与个体实践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教育幽默艺术就是讲故事、说笑话、引学生发笑。
所谓教育幽默艺术,是指将幽默运用于学科教育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学生会心的微笑中提高学科素质教育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
教育幽默艺术既要有幽默的一般特点——机智性和娱乐性,又要有其特殊的规定性——教育性。
一般说来,幽默艺术的技巧方法主要有如下一些。
1、巧用修辞法2、婉曲释义法3、成语变用法4、有意曲解法5、自我调侃法此外还可通过讲故事、用谚语、借题发挥等方法获得幽默的效果,除语言幽默以外,还有体态语言的幽默。
幽默艺术是高雅、健康的艺术,教育幽默艺术是教学的手段而并非目的,教育幽默要服从教学活动的需要,不能为了幽默而幽默。
如果脱离开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不考虑接受对象的个性、性别、文化程度等,一味的调笑逗乐,插科打诨,教育幽默就会进入误区。
5、全面发展、五育并举就是平均主义
所谓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含有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
具体包含哪些方面,现在并无统一意见。
不过,从实际看来,多数人通常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根据专制时代和共和时代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成为制定民国元年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
蔡元培认为“五育”不可偏废,其中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偏于现象世界之观念,为隶属于政治之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以追求实体世界之观念为目的,为超轶政治之教育。
根据当时流行的德、智、体三育的说法,蔡元培认为上述“五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平均主义是:要求平均分享一切社会财富的思想。
6、动物界中也有教育现象,比如老鹰教雏鹰学飞行和学觅食。
这样看来,人的教育在本质上其实是与动物的教育相同的。
这种论断正确吗?请用教育的劳动起源理论对此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这一论断是错误的。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生产劳动使人从动物界分离出来。
人类的劳动与动物的本能完全不同:人类劳动的根本标志是制造工具,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行为,是一种社会性活动。
人类劳动不是对自然界的消极被动适应,而是积极的改造。
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条件,教育正是在人类长期的劳动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老鹰教雏鹰学飞行和学觅食是动物基于生存和繁衍的本能而产生的,是一种生物行为。
它与人类有目的、有意识、自觉的社会性活动的教育不能等同。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动物界的哺育、“传授”行为并不是教育。
1、一位教师在讲“再生动物”时,告诉学生蚯蚓分成两段后还能活,所以蚯蚓是再生动物……这时,一个学生举手问到:“老师,如果把它分成三段呢,它还能活吗?”面对学生的问题,老师傻眼了。
请问这位教师缺乏的是哪方面知识?请用教师专业化素养的理论进行分析。
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变化要求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教师只限于自己以前所学或所教的那部分知识!恐怕就会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茫然不知所措,而使课堂教学陷于被动状态。
所以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这桶水不是一桶永远不变的死水,而是永远流动的活水。
要想在瞬间判断学生说法的正误或解决学生的问题,没有广博的知识不行。
实验证明,学生的年级越高!教师的威信越是取决于其专业知识的水平!也只有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上“粘”住学生
2、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教师以身立教的杰出典范,他不仅倡导了“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身教人者教己”,而且身体力行,鞠躬尽瘁。
请根据教师劳动特点及专业化素质理论分析教师应怎样“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它是由教师劳动所具有的示范性特点所决定的。
教师榜样作为一种具体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的教育力量,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特殊作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
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十分重视“为人师表”,他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国唐代教育家韩愈则进一步指出教师应“以身立教”。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教师以身立教的杰出典范,他不仅倡导了“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身教人者教己”,而且身体力行,鞠躬尽瘁。
教师“以身立教”,“为人师表”,首先,表现在履行教师的义务方面,教师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努力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教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说过:“抑为学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矣。
”子贡解释孔子的话说:“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仁也。
人且智,夫子既圣矣。
”再次,教师要协调好人际关系,搞好团结协作。
在现代的学校中,教育新一代决非个人能够完成,需要许多教师的合作,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合作,教师如果不注意协调好人际关系,可能会导致教育的失败或者存在缺陷。
最后,教师应具有文明的言行风度。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言行举止要注意风度,注意讲究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