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琉璃特点浅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琉璃特点浅谈
琉璃,关于它的美丽故事有太多太多:传说中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这里的五色石就是琉璃。
《西游记》中沙僧因打破一只珍贵的琉璃盏而被贬下天庭。
在古代,神秘的夜光壁与夜明珠,据考证也是指琉璃。
今天笔者就和朋友们浅谈一下光彩夺目的琉璃。
在上古传说中,天空裂开了一个洞,女蜗为了拯救天下生灵,于是决心补天。
她从汾河里捞起了许多五色石头,把坚硬的五色石用烈火烧熔,然后用色彩缤纷的熔浆将天上的窟窿补上,挽救了这场灾难。
这里的五色石,就是琉璃的别名,五色玉。
虽然这是一则传说故事,但是却道出了琉璃的制作原理:通过熔炼石头,冷凝以后便形成了晶莹剔透的琉璃。
那么在古代的中国,是谁最先炼制出了琉璃呢?据考究,古代琉璃的发明者应该是善于炼金,炼丹的道士。
在一次无意间的炼制中,道士们将富含二氧化硅的石英和铜,铬等致色元素一起投入了燃烧着烈火的丹炉中,出炉冷凝以后,炉底便出现了五光十色的琉璃。
成语“点石成金”最初所指的便是道士们利用矿石炼制出金银的故事。
展开剩余81%
汉代乳钉纹琉璃环
在琉璃发展史中,最先掌握琉璃制造技术的应该是古埃及人和西亚人。
古代中国通过与穿梭在西亚与中国之间的游牧民族贸易,将神秘的琉璃制品源源不断的输入到中国。
通过元素分析得出结论,西方的琉璃制品属于钠钙玻璃,而中国本土的琉璃制品属于铅钡玻璃。
原因在于,古代中国崇尚玉器的温润,因此在琉璃中加入了钡元素,使琉璃呈现半透明的类似于玉的质地。
例如西汉时期的南越王墓里出土的一对琉璃壁,就是在追求玉的温润质感。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琉璃壁
我们所熟知的“战国蜻蜓眼”虽然流行于战国时期,但是它最初却不是中国本土的琉璃制品,而是埃及与西亚地区的琉璃制品,它的元素成分属于钠钙玻璃。
相对于古埃及在公元前10世纪已经流行的“蜻蜓眼”珠,中国在战国到汉代流行的“蜻蜓眼”珠,要晚了5个世纪左右。
当时的“蜻蜓眼”珠由埃及通过早期游牧民族的自由贸易,流传到战国时期的中国,并大受欢迎,而后被中国的技工运用自己的古代琉璃技术进行生产。
战国晚期的“蜻蜓眼”珠的化学成分与春秋末期的珠子有很大的变化,已经是以氧化铅和氧化钡作为助溶剂的铅钡玻璃制品。
这是中国当时特有的一种加工配方,自此,中国技工不仅可以仿制“蜻蜓眼”珠,而且还可以创造出新的品种。
(对于战国蜻蜓眼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笔者的上一篇文章:随侯珠 | 战国蜻蜓眼浅谈)
战国蜻蜓眼
先秦和汉代是古代琉璃出现成熟制品的年代,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此时的制造工具大多以铁质为主。
琉璃的色彩也转为以浅绿色为主。
在汉代,工匠们已经有意识的使用钴元素,以形成器件的蓝色和深蓝色。
相对于同时期的其他文明,这种染色剂的使用还是比较早的。
在以“举孝廉”为社会晋升通道的汉代,社会流行厚葬之风,人们相信轮回,因此能够“金蝉脱壳”的蝉便大受欢迎,琉璃蝉作为能重生的高洁纯净的象征,在汉代十分常见。
汉代浅绿色琉璃蝉
从早期为了追求仿玉效果所产生的不透明的琉璃,到了汉代,已经有一部分琉璃制品变得晶莹剔透了。
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笔者推测,应该是汉代张赛出使西域,打通了玉石之路,使得人们对于和田玉的需求得到了大量的补充,因而在琉璃方面,人们不再追求玉
质感,从而开始追求晶莹剔透的通透之感。
汉代深蓝色蜻蜓眼
汉代浅蓝色琉璃耳珰
汉代浅蓝色琉璃环
唐代是一个强大而开放的朝代,唐代对于异族文化是接受和包容的,这种政治态度也反映在了琉璃上。
唐代由于文化包容,因此佛教与伊斯兰教十分兴盛。
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许多唐代琉璃器具,其图案都是强烈的伊斯兰风格,而许多琉璃器具也被用于佛教,作为存放佛教舍利子的容器。
由于茶文化在唐代逐渐兴起,因此在唐代出现了最早的以琉璃为材质的茶盏。
唐代最早的琉璃茶盏
唐代出土伊斯兰风格琉璃器具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当时的瓷器制作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因此与陶瓷近似的工艺品,琉璃,在整个宋代并没有取得更大的进步,只是沿袭着唐代的琉璃工艺缓慢前行。
《宋史五行志》中记载:绍熙元年,里巷妇女以琉璃为首饰。
这说明琉璃在当时已经属于市民阶层的寻常物件,寻常百姓的妇人们喜欢以琉璃作为钗饰。
宋代琉璃簪
关于元明清时期的琉璃,就不得不提及一个地方,琉璃厂。
琉璃厂是元明清三个朝代都在此制作琉璃的地方。
元代琉璃发展缓慢,这一时期,反倒是低温陶釉琉璃在建筑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低温陶釉琉璃,就是俗称的琉璃瓦。
元朝统治者将琉璃瓦引入到了皇家建筑中,因此琉璃厂最开始是为皇室建筑烧制琉璃瓦的地方。
随着明朝的建立,草民出身的明代统治者为了光复汉室的荣光,琉璃作为传统的王室礼器,在明朝向着“仿汉代”的方向发展。
明代对于古代传统的古法高铅透明琉璃的恢复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在清代,急于将自己树立为汉正统的康熙大帝,他在自己制定的满汉交融的国策里,特别的加入了对琉璃这一汉皇室独有的技艺的关注。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批量的琉璃仿青铜器的器型,来确立统治者的“君权神授”。
清代仿青铜器型琉璃制品
康熙时期的琉璃制品古朴简洁,已经能够生产水晶玻璃,洒金玻璃和套色玻璃。
乾隆时期的玻璃器型华丽精美,是清代琉璃生产的极盛时期。
当时已经可以生产金星玻璃,缠丝玻璃和三四种颜色的套色玻璃。
清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琉璃制品便是“古月轩”的鼻烟壶,缠丝玻璃瓶等。
到了嘉庆以后,清宫玻璃开始走下坡路,玻璃颜色浑浊,器型不正。
随着清朝政府的式微,曾经辉煌的琉璃传统渐渐被世人遗忘,而普通的玻璃制品逐渐成为人们普遍的选择。
清代套色鼻烟壶
清代仿青花瓷鼻烟壶
清代仿蜜蜡鼻烟壶
清代仿绿松石,仿青金石琉璃鼻烟壶
清代琉璃鼻烟壶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