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素质评价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素质评价方案
第一篇:小学美术素质评价方案
小学美术学科学生素质等级评价方案
一、评价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要求我们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教学体系,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要求。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堂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的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强化评价的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积极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评价目的
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以及不足的地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像创造能力。
三、评价的方法
1、基础知识以书面文字,随堂抽测为主。
低年级以命题画形式出现。
2、基本能力:通过口头和动手相结合,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根据《标准》的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学生依照年龄分成三个年龄断,即低年级(一二年级)、中年级(三四年级)、高年级(五六年级)。
然后结合本校的实际,从“学习态度(40%)”、“基础知识(10%)”、“基本技能(50%)”、“个性发展(10%)”四个方面总结评价学生成绩。
评价总分为110分,“个性发展”作为加分。
3、评价分四个等级:A 90分以上(优秀)B 75—89分(良好)
C 60—74(及格)
D 60分以下(待合格)
四、具体操作:
(一)学习态度
1、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2、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勤奋踏实,认真有耐心。
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3、积极参加各种美术活动,按时完成各种美术创作。
4、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综合能力
低年级
1、认识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能够运用多种工具进行简单表现。
2、认识红、黄、蓝、绿、橙、紫等常用颜色,掌握平涂等着色方法。
3、能够以添画、写生画、记忆画、想象画等形式表现熟悉的生活。
4、能够利用简便的材料,运用撕、剪、折、染、粘贴等方法,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
5、能够用平面材料贴画,了解从实物拓印的表现形式。
6、了解对称图形和不对称纹样的知识,能作简单的练习。
7、能够运用揉、团、搓、捏、结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
中年级
1、欣赏与儿童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2、学习线描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写生练习。
3、掌握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能够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
4、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通过记忆画和想象画,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
5、了解简单的纸版画的制作过程制,并能进行简单的纸版画创作。
6、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
7、能够选用简便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设计制作。
高年级
1、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能够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进行评述。
2、了解立体物的透视现象。
3、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
4、了解色彩对比和冷暖的知识,能够进行色彩练习和表现。
5、能够进行中国画的临摹。
6、了解浅显的人物比例知识和面部表情的画法。
7、了解重复、渐变的平面构成知识,能够作简单的练习。
8、能够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
9、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儿歌、故事或学生作文作插图。
10、能够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美术组
第二篇:美术学科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五、六年级美术学科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评价原则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由基础知识、造型表现、想象创新、欣赏评述、期末命题、学习态度六个方面组成的评价体系,做到课课有成绩,并以平时成绩为主的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学生的整体美术素质。
基础知识25%
是否能掌握浅显的造型知识和美感规律;是否理解“节奏美感”;是否了解认识中国画的常用工具、画家、作品及基本表现方法;是否掌握了传统与现代设计基础知识为依据。
造型表现
考察学生运用明暗知识表现立体、掌握取景方法、运用复杂的色彩知识淡彩描绘景物;创作插图、临写较难的中国画的能力;运用色彩知识、掌握色彩方法的熟练程度。
工艺制作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美术字的掌握情况、运用雕塑知识的能力以及平面构成的设计、制作能力。
想象创新20%
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较高的形象思维能力、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多彩的想象能力。
欣赏评述20%
学生在认识能力、感悟能力上比中年级学生都强。
考察学生能不能欣赏中外优秀美术、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并能表达自己的感
受,能不能欣赏认识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内容、多种表现为依据。
期末命题35%
考察学生是否在美术探究和创新兴趣方面得到培养、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熏陶,能否用不同视觉观察感知,充分体验审美对象、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能大胆尝试运用所学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表现与创造美术作品,主动展示个性。
通过期末的命题,综合的评价学生本学期整体美术素质的提高。
学习态度20%
积极参与体验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目标明确、主动活跃,具有合作精神,有全局意识,体验乐趣,陶冶情操、轻松愉快、勇于进取、克服困难、耐心细致、、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生关系融洽、生生合作、和谐民主、平等互动、互相尊重。
思维空间开放好,能主动、积极提出问题,发表不同见解。
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问题。
2013-1-6
第三篇:小学体育素质评价方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学生素质等级评价方案
为了完善体育课程结构体系,推动新课改的实施及深化,增进学生健康体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开创体育教育教学新局面,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新《体育与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定本评定方案。
一、评价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的为指导,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健康的成长,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表现和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引导发展学生潜能,张扬个性。
激励教师不断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进新体育课程的建设。
二、评价方案目的
鼓励学生积极上进,提高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发展能力,提高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习惯,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三、评价方法
评价包括学习过程积累、体能与技能、两部分,即学生成绩=过程积累分(40分))+体能与技能(60分)=100分。
1、学习过程积累40分
主要包括:出勤情况;课堂活动表现。
(1)、出勤情况10分
以每节课教师或体育委员的考勤为准,无故缺课每年累计达10课时定为体育课成绩不合格;出满勤、不迟到、不缺课、不早退的学生得满分;旷课1次扣1分,缺课1节扣0.5分,迟到、早退课4次扣1分。
(2)课堂活动表现30分
学习态度10分:喜爱体育活动,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课外活动。
合作精神10分:具有集体荣誉感,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情意表现5分:根据体育活动表现出来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会动脑、会学习有创新精神。
回答问题5分:课堂上积极踊跃地发言,认真、准确,每次得1分。
课堂活动表现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小组长组织,进行小组互评;教师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个别学生的成绩适当调整,最终确定每位学生的量化分数。
以上是对学习过程积累部分内容及赋分的阐述,40分是最后的折合分,学期末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体委和小组长对平时各项成绩的记载和对每位学生的印象评定出每位学生的平时成绩。
2、测试部分60分
主要包括体能与技能两方面(1)、体能测试30分
小学体能测试共2项,每项10分。
测试项目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目标的所学内容而定。
体能测试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参考量化表查成绩,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评定。
(2)、技能测试30分
小学技能测试共2项,每项15分。
测试项目根据不同年级、不同
水平目标的所学内容而定。
四、学生成绩表述
将平时积累、体能、技能分数统计得出学生成绩,采用四级评定制予以表述。
A(90分以上)、B(76-~89)、C(60~75)和D (60分以下)四个等级。
不及格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如果有进步可以再给一次机会重新测试,重新评价。
学生体育全面考核后,教师在学生的自评、互评基础上,评出学生的成绩等第。
美术组
第四篇:改进评价方案提高学生素质_美术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的实践与研究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却忽视或忽略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使得美术教学评价相对滞后。
加上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美术评价更容易步入误区。
误区一:(主观评价)教师认为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课堂上,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便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或优或合或待),打上“优”的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打上“待”的心里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压抑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长此以往造成迷惑厌学情绪。
误区二:(传统评价)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
同时评价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误区三:(单一评价)教师除了只重视作业评价外,对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一画定成绩”的做法。
即让学生临摹一幅画,然后给出一个成绩,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
基于上述,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甚为重要,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符合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的要求。
本课题构建了“课堂——课外——期末”三者结合的评价体系,与广大美术教师共同探讨。
一、建立课堂教学的“全程式”评价。
所谓“全程式”评价,即是把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表现、构想创意、课堂作业作全面评价。
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学校教学方式,针对《标准》美术评价的多维性和多级性要求,建立“全程式”评价,可将整一堂课划分三个阶段,多次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反馈。
初始阶段:(兴趣评价)美术课教学内容新、美、趣,描绘手段十分广泛,大部分客观事物都可以成为表现的对象,具有比其他造型艺术更广阔的表现题材领域。
在美术课的初始阶段,高度地评价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热情,有助于学生将主动参与意识贯穿教学始终。
如教学《三原色》一课中,学生对两种颜色调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情景很感兴趣,很想动手调一调。
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热情报以肯定,表扬并保护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动手尝试。
这么一来,学生主体性体验越来越强烈,主体意识越得以增强,从而使其向教学内容的深入方向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自觉性。
深入阶段:(创意评价)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已转化为创造性思维。
学生是活生生的,他们的想象丰富而有童趣——想象整个世界都是童话的:太阳会笑,植物会哭,猫和老鼠是好朋友……美术课当中,特别是设计课中,学生的想象更能得以发挥。
如:《设计一双新鞋子》有的学生说要设计可以照明的夜光鞋,有的要设计装上轮子的溜冰鞋,还有音乐鞋、疗伤鞋、美容鞋、鞋形房、鞋形车等等,种类繁多,五彩斑澜。
又如,《我为祖国造大桥》,众多的学生除了以绘画形式表现外,还采用泥塑、折纸、搭积
木的方法来造桥,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富于幻想的创造思维,教师就应十分尊重,而必须充分肯定其具有合理、创新因素的部分,哪怕那一部分是极其细微的,也必须充分肯定,甚至有时可以“过分”肯定。
终结阶段:(结果评价)一堂课的终结阶段这里主要是作业评价阶段。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审美尺度,从作品中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把它作为衡量好差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落实,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增强。
为探索美术作业的有效评价途径,我们把评价职责落实在师生双方。
1、确立评价标准。
根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理解儿童的眼高手低。
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水平与生活经验,不从艺术性考虑,更不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
在学生参与评价时,教师要与其达成共识:
(1)、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
(2)、评价标准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
(3)、允许大家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获得成功。
2、采用多种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
学生根据自己的画讲讲构思及画中图例,以上述标准衡量自己,让学生学会省促进发展。
(2)、师生共评。
教师选择技法、形象感、创意各有千秋的作业,让学生先评价对方的作品,将个人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教师在一旁因势利导:你认为他好为好?你认为他有没有创意……
(3)、作品展评。
将同学的作品都展示在黑板上,优劣比较,一目了然,让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优点。
同时,将不理想的作品让学生修改,力求完美。
(4)作业批改。
这一形式不能因为课堂上的讲评而简化,这样会令未能在课堂中展示作业的学生觉得得不到关注,令无力修正的学生得不到指导,教师应利用这一时机,用铅笔圈点加简短评语的方法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评价。
二、建立课外活动的“全面化”评价。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美术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学生能在自由的空间中进行各种美术活动。
根据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特性,将学生在此间的美术活动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方面,是十分有价值的。
它能追踪确定每个学生的美术活动表现,而且能准确评价学生在许多情境中的表现。
要建立课外活动的全面化评价,可采取以下方式:
方式一:活动记录。
评价并非是一次性的、可完成的任务,而是对每个学生在相当时期内成长、发展进行追踪的过程。
活动记录即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行为和美术表现作叙事式的描述,特别是课外的实践和综合性探索活动。
明白学生的兴趣爱好,建立具体的活动档案,作为评价的一个指标。
由于记录易受教师个人观点、情趣、品味的影响,因而采用此法要遵循下列三项准则:
1、叙述要清晰,呈现学生美术活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评论简短贴切。
2、为每个学生建立活动档案,每天只为3-——5个学生作记录或由小组长、课代表记录。
3、每次课前与相关学生交谈,让其了解教师对他的课外活动评价,鼓励学生回应。
方式二:代表作展览。
大多数专业艺术家都有代表作品,艺术家的代表作品集中体现了其艺术才能和艺术造诣。
我们在课外活动中就可以开设一个美术长廊,以展示学生的代表作。
这么一来,就可显示学生个人的绘画才能,证明他的进步和成长,更能以丰富的信息,准确地、系统地表现个人的成绩。
1、途径有三条:
(1)、学生个人自选代表作品,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挑选出能代表自己的最佳作品。
(2)、由教师根据一定的标准从学生作品中选。
(3)、由学生组成评选小组对参选作品评分。
2、代表作品展览优点:
(1)、为学生美术成绩的进步提供了十分具体的有代表的证据,鼓励学生健康发展。
(2)、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认识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方式三:参加比赛。
参加比赛是中高段学生美术的一项重要的课外活动。
现今,各级各类美术比赛征稿通知纷至踏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参加比赛,并将其取得的成绩也作为美术教学评价的一个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美术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健全了教学评价的机制。
三、建立期末成绩的综合性评定。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说明:学校美术教学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现行的美术课本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划分成绘画、工艺、欣赏三个部分,从整体上发挥合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新标准》也把美术评价分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由此可见,在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中,假如教师单凭主观印象或一次绘画考试而确定学生的成绩,显然是不合理的。
因此,教学中应改进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方法,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方式。
1、基础知识
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是系统地、循序渐进地进行的,低年级学生由于理解能力差,感知觉比较笼统,也不精。
因此低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评价以学生是否认识大自然中基本色彩,是否理解用基本形概括和表现物象的造型方法;是否能在观察自然中感受美;是否了解单独纹样和二方连续的知识为依据。
使基础知识的难度降低,学生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对相对枯燥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没有畏惧心理,以利下一步学习。
【范文网】
相对低年级来说,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清晰的感知觉,但不精确,
有意注意开始占优势。
思维特点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
基础知识的评价应以:是否了解掌握浅显的色彩知识;是否了解点、线、面的运用,并能写生;是否从中感受到韵律和节奏的美感以及生活之美、现实之美;是否了解并掌握了四方连续知识为依据。
可采用试卷形式考查,如对第八册的基础知识可出以下试题:
1、在十二色轮中,()是暖色,()是冷色。
2、画朝霞应用()色,画月夜应用()色。
3、()叫透视现象。
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
4、()叫构图。
绘画构图的首要问题是处理好()关系。
高年级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都有所提高和发展,对“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模仿力创造力得到提高。
考察评价以:是否能掌握浅显的造型知识和美感规律;是否理解“节奏美感”;是否了解认识中国画的常用工具、画家、作品及基本表现方法;是否掌握了传统与现代设计基础知识为依据。
2、造型表现
低年级学生由于在生理上腕骨和指骨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小肌肉群不发达,手部小动作精确性较差,心理上感知觉不精确,“时、空”观念模糊。
我们不能用高年级和成人的眼光来考察评价他们笔下的形象,而应该立足于低年级学生特点,从考察学生:是否能用绘画用具认识和描绘各种基本形并运用平面形的组合表现景和物;是否能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表现自己熟悉的人和物为依据出发,考察学生造型表现成绩。
中年级学生心理、生理发育比低年级学生成熟,主要是考察学生掌握透视现象、线描写生、色彩知识、画物体的结构比例和用水彩画、中国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和制作简单的纸版画的能力。
工艺制作方面考察学生设计二方连续、适合纹样的能力以及选用简单材料、用多种方法制作立体模型、运用纸工雕塑方法设计制作作品的能力。
高年级学生在中年级学生的基础上提高要求,绘画方面以考察学生:运用明暗知识表现立体、掌握取景方法、运用复杂的色彩知识淡彩描绘景物;创作插图、临写较难的中国画的能力;运用色彩知识、掌握色彩方法的熟练程度。
工艺制作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美术字的掌握情况、运用雕塑知识的能力以及平面构成的设计、制作能力。
3、想象创新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幼儿期间向儿童期发展中。
注意保持时间短,不集中,不稳定,认识能力有限。
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还不能注意到形体的结构和比例关系。
对喜爱的东西,观察的仔细、清晰,其余则十分模糊,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
对于他们成绩的评价不能象考察中、高年级学生那样进行。
评价成绩应建立在以上特点之上,考察学生以:是否能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是否初步具有创造想象和创新性,感受祖国的可爱和生活的幸福。
中年级学生具备了比较细致深入地观察事物与描绘事物的能力,并能感知抽象的立体和空间特征,能精细地描绘对象,观察仔细,创新性想象十分丰富。
他们的成绩评价主要从考察:是否具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细致的观察能力,是否具有独特的想象力和创新性为出发点。
高年级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比中年级学生要更进一步,他们的感受能力很强,有耐心。
在观察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积极性、主动性。
进行课业评价时要从:是否具有较高的形象思维能力、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多彩的想象能力入手综合评价,才能比较准确地得出结论。
4、欣赏评述
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欣赏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由于年龄差异,欣赏能力的考察评价也应有所区别,低年级学生由于认知能力低,理解能力差,考察以启发对美术的兴趣、提高欣赏儿童优秀作品的能力为目标。
中年级学生认知、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在欣赏能力上要求以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