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商品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期间费用及减值损失过高导致企业资源的减少。
2.资产资本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权益乘数总体过低造成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和现金回收
率过低导致企业资产获现能力差。
3.上市公司方面存在的问题:市盈率过高导致企业整体价值被高估。
1.铜业公司需要降低期间费用,就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费用管理制度,按制度规定控制费用支出。
一、管理费用的控制管理费用是对生产经营活动从事监督和提供服务所发生的费用,与产品的制造成本不同,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1)管理费用中的大部分为固定费用,从成本责任的角度看,不属于完全可控成本;(2)各项管理费用大都受企业管理方针和决定的影响,职工个人对此没有太多的约束力,不像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可以通过所耗数量和工时的多少加以制约。
由于具有这些特点,对管理费用就不能跟制造成本那样从“价差”和“量差”进行控制,而应采用下列的方法。
1、预算控制企业应对某一时期可能发生的管理费用事先做出预算,然后按预算控制支出。
制定管理费用预算时,应与整个企业业务和盈利计划相配合。
为便于费用支出的控制,还需遵循以下原则:(1)各项费用应依权责确定归属,使任何一项费用都有某部门或人员负责;(2)将管理费用分为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用两类,分别制定预算。
管理费用中仍有一些项目会随销售收入的变动成正比例地同时增减,对这些项目,可按销货净额的一定比例确定;(3)编制预算时可按过去的历史资料,考虑将来可能的变化加以调整。
2、审核控制预算编制之后,控制的执行则要依赖各项开支的审批核准。
审批核准的依据是预算额。
审批核准的权限,划归各责任部门。
负责审批核准的部门应随时注意预算限额,不能超过。
如有超预算开支的,必须事先报上级部门单独审批核准。
3、流程控制公司完全可以通过制定招标、询价等规范的流程制度去降低企业发生的众多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二、财务费用的控制财务费用是企业筹资活动形成的,控制财务费用应联系筹资的数额,分析财务费用的发生是否合理、有效。
因此,财务费用的控制应结合资金成本的控制来研究。
三、销售费用的控制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都属于期间成本,但销售费用具有一些与管理费用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销售费用具有较多的变动项目。
例如,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委托代销手续费、销售服务费等等,这些费用项目随销售量的大小而变化。
从成本控制的角度看,可以将其与销售量结合起来,按不同销售规模控制开支的大小,使费用控制的界限更为清晰。
(2)销售费用可与销售贡献相配比。
由于销售费用是因销售产品(商品)而发生的费用,一般发生于销售部门的业务范围内,所以较适宜将其与销售收入直接挂钩,以销售贡献衡量销售费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借以激励有关人员降低费用,节省开支。
对于
销售费用的控制,同样应当运用预算控制和审核控制,此外还可以采用利益贡献报表。
1、预算控制销售费用的预算控制原则与方法,大致与管理费用相同,但更应注重其中的变动项目。
2、审核控制销售费用的审核控制,与管理费用相同,也是在费用开支之前,由有关负责人审查批准并经常核对总额是否突破预算。
3、利益贡献报表将销售机构的销售费用与取得的销售收入相比较,可以表达其对企业利益的贡献。
通过努力扩大了销售额,降低了销售费用,那么销售机构的贡献就大;反之则小。
为了鼓励销售机构多做贡献,还可以事先规定贡献额、销售收入、销售费用几项指标之间的比例,作为奖惩的标准。
利益贡献报表就是反映销售机构贡献大小的一种内部报表,通过它可以反映出利益贡献的有关情况。
一是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该办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从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清理、处置等方面,细化责任,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如《审计署郑州特派办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审计署郑州特派办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审计署郑州特派办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使用管理办法》等,并对重要内容和环节做出了详细规定,确保了有章可循,切实做到运用制度进行管理。
二是建立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使资产清查工作步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轨道。
为更好的掌握本办的资产结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保证资产的有效使用,该办加强对资产的日常管理,健全资产的入账手续,做到账帐相符,账实相符,不断完善台账,保管账,出入账。
另外还建立了“三查”制度。
一是定期清查制度。
每年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对,主要是以业务处室为单位,由该办资产管理员与处室资产管理员结合完成;二是重点抽查制度。
该办财务部门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对资产使用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核对,做到账、卡、物相符;三是离任核查制度。
对资产使用人离任时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物在”,防止资产流失。
三是加强资产购置、处置的科学化管理意识。
该办实现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与政府采购相衔接,与会计核算相沟通的管理模式,财务人员充分发挥领导的参谋助手作用,在编制年度预算过程中,对资产的购置做出全盘的考虑。
资产管理、采购人员在基础设施建设、车辆购置、设备购置、大批办公用品购置环节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自觉接受规范监管。
四是加快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资产动态管理。
目前该办已经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信息已输入电脑,并实现了固定资产网上申报,通过计算机单位的管理人员可以在同一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操作,并与办财务人员实现了共享。
五是加大培训力度,增强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整体素质。
该办建立了人员素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上岗前要接受岗前培训,定期参加业务知识更新培训。
随着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必须学会使用操作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达不到要求坚决不上岗。
在业务培训的同时,该办还注重对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负债经营是在促使企业效益最大化,而不是为了借新债还旧债,造成企业财务状况的恶性循环。
因此,公司应做好以下具体工作:第一,通过合理分析,确定资金的需要量。
认真确定投人产出比是筹集资金的重要步骤。
公司在确定资金需要量时,不仅要注意产品的生产规模,而且要注意产品的销售趋势,搞好市场调查与预测,以防止盲目生产造成资金积压。
第二,要周密研究投资方向,提高投资使用效果。
资金的使用范围和项目,应避免分散,应该投入到重点产品生产中去,还要认真考虑投入多少才能起到发展生产的作用,生产出来的产品又能为公司赢得多少利润以及偿还能力,等等。
第三,公司在筹措资金时,要认真选择负债资金的来源,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成本。
不同的资金来源,其资金成本不同。
因此,在选择资金来源时,要考虑筹集资金的渠道和方式,这是控制资金成本的保证。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公司在赊销产品的同时,向卖方提供了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无偿使用的资金,对卖方有极大的吸引力,也不断把产品推向市场。
但是,要注意在充分发挥应收账款功能的同时尽量加速账款的收回。
公司为了扩大销售而产生应收账款,意味着公司不能及时收回货款而要为客户垫付一定的资金,公司的应收账款越多,为客户支付的资金越多,付出的代价越高,所以尽可能降低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成本。
通过账龄分析调整企业的信用政策,努力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效率。
对策之四:规范公司分配行为,切实回报投资者。
我国证券市场中,对上市公司的分配行为规范较少,以致上市公司一方面利用配股与增发股票圈钱,另一方面不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以前,我国上市公司不分配比例很高,即使分配,给投资者的回报也太少。
1999年中国股市全部上市公司利润只有800亿元,当年分红只有100亿元,而印花税和佣金就达900亿元之巨。
这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这种状况在2000年虽有较大改善,但一方面分配少量现金,另一方面高价配股圈钱的行为大量发生。
从理论上说,公司分配政策应由公司根据其投资机会的收益率与资金成本确定,但许多公司以高于正常市盈率的水平配股而同时又无很好的投资项目,这将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构成极大冲击。
因此,对上市公司分配行为也有必要纳入监管与规范的范围。
对策之五:试办股票期货,建立做空机制。
没有做空机制,是证券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居高不下和步步推升的重要原因。
因此,建立双向投资机制是恢复市盈率正常水平最核心的措施。
我国正在进行股票期货的设计论证,尽早推出股票期货,建立股市的做空机制,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股市只能升不能降的局面,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市盈率水平高企不下的局面。
对策之一: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上市公司质量较好,但不容置疑的是我国上市公司也良莠不齐,许多上市公司质量令人担忧。
沪深市场中,ST、PT公司所占比例过大,亏损公司数量虽然在2000年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绝对数量仍然不少,反映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但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已从90年代中期平均10%以上下降到1999年的平均7%左右。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令人担忧。
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上市过度包装,推荐制度的行政化审批以及没有建立退市机制。
可喜的是,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已充分认识到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
性,已采取措施对上市公司的过度包装问题进行严厉打击,并从2000年3月起改革股票发行体制,由传统审批制向市场化方向和核准制过渡,同时发布上市公司退市规则,这些手段将更加有助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质量。
上市公司质量提高的标志是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和公司可持续成长率的上升,这是恢复市盈率水平正常化的最重要的措施。
对策之二:强化信息披露,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
我国证券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较高是显性的,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操纵利润指标,粉饰财务报表,突击购并重组,主营业务利润亏损而投资收益比重过大等现象十分突出,隐性的市盈率水平要远高于显性的市盈率水平。
这种隐性的高市盈率很难引起投资者的足够重视,其危险程度将更大。
众所周知,我国上市公司为了争取配股再融资资格,对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及税后利润进行了明显的操纵,以致出现净资产收益率的“10%现象”。
现在,配股融资条件放宽,也很难保证不再出现操纵净资产收益率的“6%现象”。
操纵利润指标,粉饰财务报表,突击购并重组,主营业务利润低而投资收益比重大等现象,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这对中国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不利影响。
因此,中国证监会采取以强制信息披露为核心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但这方面的规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规范公司分配行为,切实回报投资者。
我国证券市场中,对上市公司的分配行为规范较少,以致上市公司一方面利用配股与增发股票圈钱,另一方面不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从理论上说,公司分配政策应由公司根据其投资机会的收益率与资金成本确定,但许多公司以高于正常市盈率的水平配股而同时又无很好的投资项目,这将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构成极大冲击。
因此,对上市公司分配行为也有必要纳入监管与规范的范围。
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上市公司质量较好,但不容置疑的是我国上市公司也良莠不齐,许多上市公司质量令人担忧。
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上市过度包装,推荐制度的行政化审批以及没有建立退市机制。
上市公司质量提高的标志是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和公司可持续成长率的上升,这是恢复市盈率水平正常化的最重要的措施。
强化信息披露,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
我国证券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较高是显性的,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操纵利润指标,粉饰财务报表,突击购并重组,主营业务利润亏损而投资收益比重过大等现象十分突出,隐性的市盈率水平要远高于显性的市盈率水平。
这种隐性的高市盈率很难引起投资者的足够重视,其危险程度将更大。
众所周知,我国上市公司为了争取配股再融资资格,对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及税后利润进行了明显的操纵,以致出现净资产收益率的“10%现象”。
现在,配股融资条件放宽,也很难保证不再出现操纵净资产收益率的“6%现象”。
操纵利润指标,粉饰财务报表,突击购并重组,主营业务利润低而投资收益比重大等现象,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这对中国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不利影响。
因此,中国证监会采取以强制信息披露为核心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但这方面的规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策之四:规范公司分配行为,切实回报投资者。
我国证券市场中,对上市公司的分配行为规范较少,以致上市公司一方面利用配股与增发股票圈钱,另一方面不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但一方面分配少量现金,另一方面高价配股圈钱的行为大量发生。
从理论上说,公司分配政策应由公司根据其投资机会的收益率与资金成本确定,但许多公司以高于正常市盈率的水平配股而同时又无很好的投资项目,这将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构成极大冲击。
因此,对上市公司分配行为也有必要纳入监管与规范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