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改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但在操作层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如何提高它的时效性问题,本文试从教学实践中的常发现象分析着手,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它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合作学习有以下要素构成:即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以及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等。合作的动机和责任,是合作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值得倡导的学习方式。
一、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
尽管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改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但在操作层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来自教师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运用形式化
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要旨,把它当成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为合作而合作,过一会儿用一次,以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这是形式主义的表现,是一种典型的低效、无效学习。
(二)提问随意化
教师不能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而是根据主观想象随意提问。问题太容易,失去了讨论价值;问题太难,外延太大,讨论往往不着边际,结论胡诌乱扯,费时低效,降低了讨论兴趣。
(三)用时主观化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应与所给的讨论时间成正比。对于难度大有价值的问题,应多给点时间,反之则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了活动的有效性,又有效地利用了时间。实践教学中发现,一些教师怕“耽误”教学时间,急于进行下一环节教学,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学生匆匆忙忙走了过场。
(四)参与失衡化
搞好合作学习有几个重要因素,即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有效沟通和相互间对讨论同一问题的共同责任等。也就是说,好的合作小组,应该有共同的知识基础,共同的合作学习积极性,特别是能够相互信任、积极配合去完成共同的任务。但目前的情况是,小组成员间往往不是一个平等的关系,而是一个依赖的、主从的关系。即知识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成了小组的主角,甚至包办代替了一切,而学困生容易产生依赖思想,失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陪衬、附庸,形成了懒于动脑、动手的习性。还有一些同学则在交流过程中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逐渐失去自己的主见,缺乏自我意识。个别学生显露出抵触情绪和封闭倾向,教师很难时常对其给予关注,使之感受不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无法形成合作意识,以上问题导致了参与的失衡。
(五)形式固定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的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就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习兴趣。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因素限制,许多合作小组长期不改变形式,加之班额过大,有的合作讨论失去了意义,部分学生将讨论变成了玩耍、嬉戏,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低效甚至无效化。
二、改进意见
那么,如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通过对以上课堂实践问题的了解分析,我们找到了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到了问题原因,也就找到了改进办法。
(一)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为什么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这是因为它不仅是认知的需要,而且有着更广泛、更深刻地意义。儿童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从理论上说,儿童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儿童的思维彼此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不是每节课都要搞,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有的教师在这一问题上认识不清,才导致使用不当。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担心合作学习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尽量减少它的运用和时间,没有认识到学生在互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探讨出了教师课堂教学中无法预设的许多重要问题,没有认识到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这是学生发展、教学发展的根本后进。所以说,只有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大胆实践,才能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二)处理好需要与合作的关系
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使其处于一种合作的冲动之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情感。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关键是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如果提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
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只有在学生愤悱之时,个体经过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才会有交流和帮助的需要,这时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教师除了更新教学理念对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提高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水平。
一是教学设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把握教材,对课堂上所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基本的估计:哪些问题学
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筛选出具有一定难度、探讨价值、开放性的合作学习的问题。问题空间大,合作的空间相对就大。而且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才是最具探讨价值的。
二是教学时间。对课堂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特别是合作学习的用时要合理把握,时间不足和过度耗时都是不可取的。
三是监督指导。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局外人,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尽量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的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及时点拨,排除障碍。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并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的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作出最恰当的选择。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时,要及时加以指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
四是评价问题。合作讨论的结果运用应体现民主性、广泛性、检查反馈性。如果教师只安排讨论而不重视讨论结果,或者不把学生讨论结果进行科学的小结,学生就会觉得这种学习形式索然无味,因而降低学习兴趣。教师应注意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总结评价,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代表发表意见以保证对学情的最基本了解,从而有效地指导教学。
(四)合理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使成员之间具有互补性,小组之间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每个小组4——6人为宜,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但要防止活动分工的刻板化,以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培养并选择小组长。可以确定智力水平较高、表达能力较好、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做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