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复习研讨会发言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复习策略谈
------内江市高2012届高三二轮复习研讨会发言稿
隆昌一中化学组邓建友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化学知识的基础,它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如果复习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
因此,我们在即将开始的第二轮复习中仍须切实注意这一内容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灵活运用。
下面谈谈在这方面复习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研究考纲明确要求
据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00多个,考纲中列出的有一百来个,可以说这些构成了学科的主干知识,这些主干知识又可概括为:
三大规律:①质量守恒定律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③元素周期律
四条原理:①勒沙特列原理②盐类水解的原理③原电池原理④电解原理
五个相互关系:①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②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③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④以ⅠA和ⅦA族为例,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⑤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在关系。
由于理科综合试题篇幅的限制,在测试中反映的是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有些知识点时考,时不考,所以复习时并没有热点与不热点之分,因此,我们对于考纲要求的知识点要全面、不留盲点地复习.不厚此薄彼,注重知识覆盖面,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带领自己的学生在高考中取胜。
二.研究高考试题注重实效
高考题是专家深思熟虑的题目,所以高考复习中最好的资料就是高考题。
研究、使用好这些高考题,既能使教师明确高考动向、指导学生备考,也能训练学生的思维、避免题海、减轻学生负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实效性。
现结合上表将近三年四川高考题中所牵涉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主要知识点加以分析,并对今年高考做大胆预测。
1.由于物质结构理论在中学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在历年高考中出现频率达100%。
试题从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三者的关系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在第II卷中往往也有一道综合性试题,如09年的第6题、第10题、第27题;10
年的第8题、第26题;11年的第7题、第8题、第26题等从不同角度考查原子结构、晶体结构,以及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结合。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仍将是今年高考的重点、热点。
2.物质的量及其相关概念在历年高考题中出现频率也达100%。
近年来考查的知识点有:①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粒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等的关系,但从近三年来看在选择题中有所弱化。
只在10年第7题才出现过;估计今年要考到的可能很大。
3.电解质溶液在近三年试题中出现频率为100%。
主要考查: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如09年的第12题;②酸碱中和;③溶液的酸碱性及溶液PH,如11年的第9题④盐类的水解,⑤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及计算,如10年第10题;⑥离子共存,如09年的第8题;此类题突出对能力的考查,今年应对盐类的水解的考查引起重视,因盐类水解常与弱电解质的电离、酸碱中和滴定、溶液的pH、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知识融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4.电化学部分主要考查:①原电池、电解池的原理及电极反应式;②判断电极材料或电解质种类;③判断电极产物及有关实验现象,如09年的第27题、10年的第27题和11年的第29题。
电化学主要包括原电池和电解池,09、10、11连续三年都对电解原理进行了重点考查。
根据高考的变化趋势,今年应把重点放在“原电池”上,特别注意燃料电池和新型电池。
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09年的第6题和11年的第29第一小问都曾出现过,预计今年的试题仍会涉及,但应把重点放在“燃烧热”和“中和热”,并能用热化学方程式来表示“燃烧热”和“中和热”,有关“中和热”的实验测定也是重点。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在每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达到100%。
每次都出现在选择题的第13题主要考查:①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③勒夏特列原理及应用,④等效平衡的应用,⑤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有关化学平衡的试题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用数学方法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因此此类试题应注重能力培养。
7.饱和溶液及胶体在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没有出现,考试大纲中又删去“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简单计算”的内容。
从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看,这部分内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重点放在对各种分散系概念的理解和胶体的性质。
8.化学反应主要包括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主要考查点有: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如09年第6题、11年第10题均考查离子共存,而10年第9题则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这两个考点历来都是高考的热点。
9.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的全过程,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近三年高考试题中该知识点考查都在放在第二卷进行的。
在09年26题的第2小问,第27题的第5小问。
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应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进行计算的复习。
(附表)近三年四川高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各知识点的命题统计情况
三.研究课本夯实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有些师生往往抛开课本,热衷于资料,这种脱离课本的复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课本是知识和方法的重要载体,也是产生高考题的主要来源,即使是综合题,也是基础题的组合、加工和发展,离开课本的复习必然是无源之本。
多年来高考质量分析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答题中的一些失误,并非是缺乏灵活的思维和敏锐的感觉,而恰恰是因为对考纲中规定的基础知识还存在某些欠缺,甚至有所偏差所至。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在教材中用简明、精辟的语言高度地概括出来,绝大多数用特殊的颜色
标出。
我们需要准确理解其含义,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的概念、性质,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仔细比较、认真琢磨。
例如原子质量、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质量数、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与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一物质等概念。
只有对这些易混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夯实基础,才能发挥课本在高考复习中的基础和示范作用。
研究课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抠准概念。
要切实弄懂概念中的一些字和词的含义。
例如:电解质的概念为:"在水溶液中
或熔化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
”就要抠准“或”、“化合物”等字词;醇的概念为:“烃基与链烃基相连的化合物”,要抠准“链”字;化学平衡对概念也要逐字逐句剖析,归纳提炼出其内涵的四大要素:①一定条件,②可逆反应,③V正=V逆,④组分含量不变。
不能忽略概念中的数量词,否则,就会失去原来的含义。
如“一个”、“几个”、“一种”、“全部”、“任何”、“多种”、“一部分”、“少数”、“多数”等等。
例如: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烃基:烃失去1个氢原子后剩余的原子团;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
不可忽视概念中的注释语。
化学概念中的注语的形式是加括号,如,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融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做合金。
有些概念"形"近而"意"不同,例如"芳香烃"、"碳水化合物"、"酸式盐"、"焰色反应"、“高分子化合物”。
对这些概念不能只从字面去理解,芳香烃不一定具有香味;碳水化合物的组成不一定都是C m(H2O)n;酸式盐的水溶液不一定呈酸性;焰色反应并不是化学反应;高分子化合物不是纯净物。
必须通过类比的方法加以比较和区分。
2.记熟模型
晶体模型离子晶体:NaCl晶体、CsCl 晶体;分子晶体:干冰;原子晶体:金刚石、二氧化硅;混合晶体:石墨
结构模型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烯是平面结构;乙炔是直线型结构;苯环是平面结构;
甲醛是平面结构
原电池原理Cu-Zn原电池,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钢铁的电化腐蚀
电解原理电解CuCl2 、NaCl 溶液、精练铜、电镀池
只有将这些模型、例子烂熟于心,在知识的迁移过程中,才能起作用。
3.利用知识小卡片使知识过手
在高三后期复习中,很多学生会将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忘记。
为了巩固这方面的知识,只是一谓的强调学生看书,多数学生会觉得书上知识“打开书就了然,关上书就茫然”。
而且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容易走神,也把握不好重难点,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我校在高三复习中,将高考中的常考考点各和基础知识设计成小卡片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教师在每节课中利用五分钟时间对答案。
这既克服纯看书的枯燥性,又让学生参与了动手让知识真正过到了手。
4.减少失误,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每年都有相当多学生因审题不慎,表达不清,化学用语不规范而失分,造成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平时养成的不良习惯未得到纠正,缺乏规范化训练。
常见错误有:
(1)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离子反应方程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子式和结构简式要混淆;
(2)多元弱酸电离、多元弱酸根离子水解:一步写成和不写可逆符号;
(3)量器书写时不注明规格,滴定管书写时不注明酸式、碱式,容量瓶不注明容积大小;
(4)第VIII族、第IV A族等错写成VIIIA、第6主族等;
(5)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状态,△H单位“kJ/mol”、放热为“—”、吸热为“+”不写;
(6)书写电子式时,共价化合物忘了未成对电子,离子化合物中的阴离子与原子团离子忘了加中
括号;
(7)方程式少条件、少写水、错写化学式、未配平等;
(8)有机分子结构式中有几个苯环看不清楚,误认为六边形一定是苯环;
(9)有机物分子式中少写H、多写O、少写C(反应物、产物不一致)等。
四.总结联想形成网络
化学的知识比较零碎。
如果光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
在二轮复习中中,将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的概念,通过归纳、总结可形成各自的小系统。
由于概念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交织起来构成一个大的网络系统。
在这种网络系统中,各概念的特点、地位及与其它各概念的关系就比较清晰地显示出来,使复习者“茅塞顿开”。
例如,结合元素周期律,以物质“结构性质用途
制法”为思路,形成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羧酸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的衍变和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到有机物的种类实在繁多。
所以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
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
五.反思纠错针对性强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高度重视外,还要要求学生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哪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不断与自己的思维定势作斗争,要求学生对自己的错题归类,找出错误的知识点。
作为教师,也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随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既要弄清楚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寻找教学中的最佳突破口和切入点,既要知道高考考什么?也要知道学生缺什么?才能确定我们教师教什么?
六.集体备课形成合力
在二轮复习中,我校没有订统一的资料。
而高三复习备考中,题量大、信息多。
如果老师们备课还停留在各自为阵、孤军作战的话,往往有些“寡不敌众”。
我们高三化学组在教研组长的安排下,将二轮复习分为了几个不同专题,每个教师负责去整理一个或几个专题。
整理好后交给组长审查和修改。
最后装订成一本书发给学生。
虽然这样做会感到工程浩大,但针对性很强,在选题过程促使了教师快速的成长和对高考的题型的把握。
在平常教学中,每周二第二节课都安排一个教师上随堂课,全体高三教师都必参加,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课后讨论问题,研究教情和学情,群策群力,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考试,形成合力。
总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复习要讲究方法。
针对化学各类知识的特点,将所学知识进行浓缩、收敛、精炼、放大、升华、迁移,利用联系、比较、归纳、推理等多种方法进行复习,以良好的心态正视高考,相信2012年6月,定是我们大丰收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