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练习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2023重庆南开中学期末)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水患,经过多年努力,终获成功。
他因此而被尊称为“大禹”,后接替舜成为联盟首领。
禹能够成为联盟首领得益于
()
A.世袭制
B.推选制
C.皇帝制
D.禅让制
2.【历史解释】(2023北京顺义期末)“国家”这个词是表示地缘关系的“国”与表示血缘关系的“家”的合称。
夏朝体现“国”与“家”融合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2022江苏泰州中考改编)“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作为周室的屏障。
”材料描述的是(H7102001)()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4.(2023陕西新城期中)西周时期,在周公主持下制定了一套严格贯彻宗法等级制,分别亲疏贵贱、尊卑上下的礼仪体系。
西周推行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推行分封制
B.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C.彰显西周的文明礼仪
D.拉拢诸侯为天子效命
5.(2023江苏徐州期中)西周时期,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B.西周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青铜铸造落后
D.西周经济发展失衡
6.【史料实证】(2023江西景德镇期中改编)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
这些规定反映了皇帝制度的何种特点() A.皇位世袭 B.君权神授
C.中央集权
D.皇帝独尊
7.(2022河南中考)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亭)、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又自下而上集中。
这也是秦以来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材料评论的是() A.秦朝疆域 B.秦朝制度
C.秦朝工程
D.秦朝暴政
8.(2023河南郑州九校联考)西周时,今郑州地区属于管国、东虢国等;秦朝时,属于三川郡京县等;西汉时,受到司隶部和豫州刺史部监督。
材料涉及的制度依次是() A.分封制、刺史制度、郡县制 B.禅让制、分封制、刺史制度
C.分封制、郡县制、刺史制度
D.世袭制、郡县制、刺史制度
9.西汉文帝、景帝、武帝接力实行削藩政策,诸侯王一蹶不振。
此后汉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名义上是郡国并行制,实际上是郡县单行制。
这一系列政策的实行()
A.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B.激化了诸侯与朝廷的矛盾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使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10.(2023江苏邳州期中)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社会政治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H7103001)()
A.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和巩固
B.国家领土的空前统一
C.儒家学说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D.民族关系的不断发展
二、非选择题
11.(2022湖南郴州期末)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不断演变,不断创新,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分别对应什么制度?
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周书灿《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
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二,归纳该制度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的是秦始皇创立的什么制度?①处是什么官职?
材料四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
”
——摘编自《史记》(4)根据材料四概括,当时统治者遇到了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D禹接替舜成为新的联盟首领是因为他治水有功且具有奉献精神,这种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是禅让制。
2.B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将表示地缘关系的“国”与表示血缘关系的“家”融合。
故选B。
3.B根据“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作为周室的屏障”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分封制。
4.B西周推行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周王朝的统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5.A根据“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可知,不同等级使用鼎的数量不同,这反映了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6.D根据“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可知,“朕”“制”“诏”“玺”都只能由皇帝一个人用,故体现了皇帝独尊。
7.B根据“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亭)、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又自下而上集中”可知,秦朝在地方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这属于秦朝的政治制度,故选B。
8.C“西周时,今郑州地区属于管国、东虢国等”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秦朝时,属于三川郡京县等”反映的是秦朝的郡县制;“西汉时,受到司隶部和豫州刺史部监督”反映的是西汉的刺史制度。
故选C。
9.C根据“此后汉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名义上是郡国并行制,实际上是郡县单行制”可知,这一系列政策的实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0.A根据“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和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逐渐确立并得到巩固,因此这次“社会政治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和巩固。
二、非选择题
11.(1)禅让制、世袭制。
(2)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3)中央集权制度;御史大夫。
(4)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政权;颁布“推恩令”。
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分别对应禅让制、世袭制。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回答即可。
(3)第一小问,材料三反映的是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处是御史大夫。
(4)根据材料四可知,当时统治者遇到了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政权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