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装置裂解单元仿真实训课程有效教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03教育研究
乙烯装置裂解单元仿真实训课程有效教学研究
文/周艳青
摘要:从学习情感激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五位一体”教学组织模式三个维度出发,阐述了乙烯装置裂解单元仿真实训课程有效教学过程的实施方法。
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乙烯装置裂解单元仿真实训课程取得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乙烯装置;仿真实训;学习情感;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有效教学
乙烯装置是石油化工生产有机原料的基础,是石油化工的龙头,它的规模、产量、技术,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
因而在石油化工类专业群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开展相关实训课程对于从业人员就业和行业发展都将起到促进作用。
通过《乙烯装置仿真实训》课程的学习,主要达到以下四方面能力培养目标:能按操作规程进行开车操作;掌握各个主要工艺参数的调控技巧,能将各工艺参数调节至正常指标范围;掌握串级控制、比例控制和分程控制等复杂控制的操作方法;能够运用化工原理、反应原理、分离原理和有机化工生产技术等理论知识分析仿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做到“工学结合”。
然而,本门课程在我系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中给定的学时数为60学时,可谓“时间短,任务重”,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有效教学尤为重要。
经过多年教学研究,本门课程的教学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开展,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习情感激发
“情感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学习情感激发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并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采用兴趣迁移和激发成功欲望的策略。
我们使用的《乙烯装置仿真实训》教学软件系兰州石化公司大乙烯装置DCS控制系统的培训版,软件操控难度较大,操作步骤多,工艺参数多,参数控制指标高,比较容易失分。
学生在屡战屡败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挫败感,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根据现在大学生对电脑游戏都比较熟且比较感兴趣,我们让学生将仿真生产过程视为游戏,进行兴趣迁移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同时将仿真生产操作成绩的得分分为四关:第一关60分,第二关70分,第三关80分,第四关90分,这样学生通过一关以后,他们会迫不及待地使出浑身解数去攻克下一关。
这种通关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提高对自己的期望,与简单的登录成绩分数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这个合理与不合理的界限,应该从是否符合教学目的来制订。
从原则上说,凡是有利于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能够收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安排,就是合理的。
本课程教学内容由于受学时数所限只学习裂解单元的冷态开车过程,主要包括工艺流程介绍、开车前准备、裂解炉的点火升温、过热蒸汽备用状态、急冷系统的开车、连接急冷部分(当急冷系统具备接收裂解气状态时)、投油操作、急冷接收裂解气后的调整。
教学计划中对每一部分内容都进行了较为合理的学时分配(见下表)。
乙烯装置裂解单元仿真实训课程教学计划
5月21日1~6讲解并示范裂解装置开车过程
5月22日1~6开车前准备
5月23日1~6裂解炉的点火升温、过热蒸汽备用状态
5月24日1~6裂解气急冷和油冷系统的开车
5月27日1~6裂解气急冷和油冷系统的开车
5月28日1~6连接急冷部分、投油操作
5月30日1~6接受裂解气后的调整
5月31日1~6接受裂解气后的调整
6月19日1~6裂解流程的冷态开车考试
日期节次实践教学项目
5月20日1~6讲解裂解流程并熟悉工艺流程
但是,合理的教学安排在这门课程中并不是按照教学计划中的学时分配一项一项地独立开展教学。
我们知道乙烯装置生产过程是连续进行的,我们不可能抛开前面的步骤去练习后面的步骤,也不可能只练习前面的步骤而不管后面的步骤,任何一次冷态开车过程的进行,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全过程,否则会出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做了一个星期,他只做到过热蒸汽备用状态;或者有的学生两个星期的课程学完了,他只做完投油操作,最后一步急冷接收裂解气后的调整干脆没做过,更谈不上会不会对参数进行调节了。
而我们知道裂解单元的开车过程前面的操作当然重要,但是最后一步是关键,接收裂解气后各个参数都会出现波动,只有掌握参数的调节方法,才能使装置平稳运行。
鉴于以上经验,我们将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法则概括为“突破学时分配限制以贯通联调为目标”。
这里需要强调,“突破学时分配限制以贯通联调为目标”指的是每一次课(6学时)都将各个环节练习一次,完成一次完整的开车过程,但是每一个环节10次课所用学时数的总和与教学计划还是基本相当的。
三、“五位一体”的教学组织
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组织的成败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
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创建了“教—学—做—论—评”五位一体的教学组织模式。
“教”什么?怎么“教”?“教什么”,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定等,是对教学内容的理性思考;“怎么教”,指选择什么方法来实施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侧重于材料的呈现和组织形式。
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化工单元仿真实训、有机化工生产工艺等选修课程,已经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及仿真操作基础。
而乙烯装置仿真实训操作步骤大多300多步,工艺参数100多个,所以,教师教的内容就要有选择性,要选择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和示范操作。
关于关键操作注意事项及关键参数调节方法参见
26--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4-03教育研究
按体能分班教学
文/江宇
摘要:中学生入学时的体育基础相差较大,体质状况也各不相同,教学中易产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相矛盾的现象。
根据这一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应采取按体能分层次教学,从分班教学的准备工作,教学内容和分班教学的优点着重介绍体育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体育课;分班;教学
多少年来,我们的教学形式是在性别分组的前提下,按自然小组进行的,其分组的特点是固定性。
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学生基本固定,其小组成员在一个教学单元或一节课的活动中基本上是不变的;二是在同一教材系类学习中多是整组进行交换的,学生练习的内容、难度、要求及进度是一致的。
然而,目前中学生入学时体育基础相差较大,体质状况也各不相同,这样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我个人认为,还是实行按体能分层次进行教学较好。
一、分班教学的准备工作
新生进校后,可以把同一个年级的体育课排在一起上,分为男生一个班,女生一个班。
体育成绩好的男女混合为一个班,安排三个教师上课,分班前进行身体素质检测,通过目测和体质评定,来确定分班的情况。
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而确定的。
在学习和研究大纲领会其精神实质的前提下,结合各班组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男生班:可以多练习一些球类、武术等激烈的练习。
女生班:可以加入一些技巧、健美等柔韧性的练习。
混合班: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组织校篮球队、田径队等,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三、分班教学的优点
这种组织形式由于根据不同的对象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教师的课题目标缩小了,因而促进了教师钻研的劲头,同时也有利于组织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学质量提高较快。
这种教学也有利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在练习中互相影响与帮助,达到提高运动技能和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对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也起到了增强体质和学习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努力上进的学习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了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
由于每节课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素质发展了,不但达标,而且对技术与技能的提高也起到了良好的渗透效果。
我认为,有效的教育组织形式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切合实际,从而胜利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
•编辑李艳霞
文献。
“学”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工艺流程、裂解炉的结构、精馏塔温度、压力等参数的控制原理等,这些内容在先修课程都已涉及,现在就是要把这些知识应用到仿真生产过程中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条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解决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是中心。
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解决问题,就要查阅资料、与同学交流(即“论”)、向老师请教(“教”“论”“评”),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综上所述,“教—学—做—论—评”这五个方面都至关重要,又不能孤立存在,因而称作“五位一体”的教学组织模式,“做”是“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的中心。
这种“五位一体”的教学组织模式凌而不乱,能够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得课堂教学组织有效进行。
通过学习情感激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五位一体”的教学组织模式,乙烯装置裂解单元仿真实训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有效教学研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小建.论学习情感的评价及培养[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04):121-124.
[2]卢曾贤.学习情感的培养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4(05):53-54.
[3]林于萍.课堂情景中调动学生学习情感的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36):325-327.
[4]司有和.早期诱发方法谈(二):迁移兴趣[J].家庭教育,1996(02):13.
[5]王馨,李康.论学科间的兴趣迁移[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S1):126-128.
[6]陆莉娜.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J].教学与研究,1983(05):5-6.
[7]马祥麟.石油化工装置仿真实训:高职高专系列教材.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01.
[8]梁靖云.关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6):11-13.
[9]李彦峰,周先进,曾建国.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建构[J].教育探索,2009(04):57-58.
[10]肖川.“教什么”和“怎么教”[J].教育科学研究,2007(03):60.
[11]周艳青,袁科道,赵立祥.乙烯裂解单元集散控制系统(DCS)仿真培训中有关工艺参数调控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04):254-255.
(作者单位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学工程系)•编辑李艳霞
27--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