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大系统。
社会的诸系统之间、系统的诸要素之间呈现出复杂的矛盾关系。
马克思主义将对立统一规律运用于社会研究,形成了社会矛盾研究方法,为认识和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探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一、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
(一)社会矛盾的普遍性
人类社会充满矛盾,社会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社会矛盾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内部以及各个领域之间都存在矛盾。
社会矛盾贯穿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
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社会矛盾系统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开始的。
(三)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
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矛盾,这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天真的想法;关于社会主义“可以找到矛盾”的说法,是辩证法不彻底的说法。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和谐是指各种社会矛盾的双方处于相互助益而不是相互折损的状态。
二、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社会矛盾普遍存在,但每一社会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研究社会矛盾必须注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一)注重研究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
不同领域的特殊矛盾构成某一门科学的特殊研究对象,例如哲学
研究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的矛盾;经济学研究价值与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投入与产出、生产与
消费等的矛盾。
(二)注重研究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过程。
(三)注重研究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
在社会矛盾系统中,各种社会矛盾和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发展是不平衡的,其地位和作用于也是不相同的。
(四)注重研究矛盾性质和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
社会生活中复杂多样的矛盾,按其性质和斗争形式不同,区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三、利益分析和阶级阶层分析方法
(一)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方法
追求物质利益,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原始动因。
马克思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每一既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方法要求人们科学分析各个社会主体思想行为背后的利益动因,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利益关联,分析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倾向、利益关切和利益诉求,分析不同社会利益集团(群众)的形成过程、经济地位、政治主张、力量对比以及变化趋势;科学研究建立和完善利益评判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补偿机制,有效解决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
(二)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方法
利益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突出地表现为阶级矛盾。
列宁指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
(三)阶层矛盾与阶层分析方法
阶层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同一阶级内部按照不同的经济地位和相关标准划分成的社会群体。
第四章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使社会展现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这一过程的内容、实质和规律,为我们具体研究社会历史现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一、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一)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人的认识也是一过程。
恩格斯说:“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
”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即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
坚持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历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联系和区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阶段的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
(一)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师。
”这些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历史活动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这是因为;第一,“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
第二,历史是一个合力。
历史“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
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
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
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
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
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
自然界的发展是自发的、盲目的、无意识的;社会发展则是自觉的、有意识的。
(三)社会历史过程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
主体选择性与客观规律性经统一,就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
人们只有把握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统一性。
三、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法
(一)历史主义的方法
认识社会历史,离不开现代人的眼光。
历史的真实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的真实。
二是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的真实。
(二)科学预见的方法
对未来的预测、关注和把握,是人的自由的有意识活动的表现。
科学预见之所以可能,在于社会历史过程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
(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马克思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行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
”
第五章社会主体研究言法
社会历史过程是通过社会历史主体的活动实现的。
研究社会历史过程,必须研究社会历史主体的作用,把“现实的人”作为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一、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一)“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社会是由“现实的人”构成的,社会发展过程是“现实的人”的活动过程。
“现实的人”是处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
“现实的人”的活动构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内容。
(二)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
人的社会历史活动作为“现实的人”的社会历史活动,首先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活动”。
(三)人的生存状态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尺度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内容。
人的生存状态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尺度。
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社会中的人。
人只有在社会之中并通过社会才能存在和发展。
社会共同体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表现。
社会共同体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社会共同体具有不同的性质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共同体,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社会共同体都能促进个人的发展。
社会进步是社会共同体的虚假性逐步消除和真实性不断实现的过程。
(三)“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
“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性发展。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每一社会个体和群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都有其作用。
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肯定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但并不抹杀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普通个人作为人民群众的一员,发挥其创造历史的作用。
对历史进程发挥比较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能够推动或阻碍、加速或延缓历史进程,局部地改变历史面貌。
杰出人物是代表现金阶级、阶层、集团的利益,能够反映时代要求并在历史发展中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人物。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阶级分析的方法。
在阶级社会中,历史人物都是一定阶级的社会成员,都处于一定的阶级地位。
历史分析的方法。
历史人物都是时代的产物。
辩证分析的方法。
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多面体。
评价历史人物,既要看到其主要方面,又要看到其次要方面;既要看到其前半生,又要看到其后半生;既要看到其长处,又要看到其短处。
不要简单化,脸谱化,不要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社会是由人们的实践活动建构起来的。
社会现象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既有客观实施性,又包含着价值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要求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把事实与价值、科学认知与价值评价有机地统一起来。
一、真理与价值
(一)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与价值
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并且永远具有自然性的一面。
但人的活动又与自然界的运动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它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也就是说,是一种追求价值的活动。
所以,社会现象作为人们有意识的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乃是具有主观性的“自觉意志和特殊目的”同具有客观性的因果关系的统一,也就是价值和事实的统一。
(二)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
人类对社会现象的及其规律的认识,属于人类的自我认识,经历了神话的、经验的或日常意识的科学的几个阶段。
随着科学研究和人的理性发展,科学认知被具体化为一套由怀疑到形成问题,通过观察、
实验和分析论证,最后解答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科学的社会认知所要追求的是揭示社会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包含对社会价值属性和社会运动方向的把握。
(三)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
人们认识社会现象,不仅要了解社会“是什么”,更重要的在于指出社会“应当”怎么样,即确定社会合理的价值向度,从而指导人们进行合理的实践,促使社会向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方向转化。
评价是人们把握价值的观念活动。
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其经济运动的规律,首先坚持科学的严谨态度,同时又坚持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价值立场。
(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人类社会的客观性和价值性不是分立的,而是融合在一起的。
社会科学研究所要达到的“正确”,不是单纯认知意义上的真假、对错。
社会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在于“人的尺度”或“人的目的的尺度”,往往因人而异,人们各有自己的利益和目的。
二、社会认知的方法和途径
(一)社会认知的特点
与对自然界的认知相比,社会认知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它同人们的利益直接有关;在阶级社会则人们的社会地位与立场相关。
(二)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
作为社会科学方法的观察,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有意识地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
社会观察主要不是在实验室中,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
(三)社会认知的概括与综合
对社会现实的观察、描述,形成了对特定对象的经验性知识。
借助概念进行的抽象、概括,必须舍弃许多现象的、偶然的方面,这样才能使对象的普通本质呈现出来。
作为社会认知方法的分析与综合,是社会分化与整合在人们意识和思维中的体现与自觉。
社会科学的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不只是关于对象的“实验性”研究和“描述性”把握,还包括了“批判性”研究和“规范性”把握。
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一)社会进步的评价
这里说的社会评价,是指社会科学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评估、判定、把握。
首先要以事实为根据,按照社会事实即事件本身展开的逻辑,对这些事件已形成或可能形成的社会作用进行评价。
社会评价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和形式,但从根本上说是关于社会“进步”与否的评价。
(二)社会生产力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人类是靠自己的能力,特别是社会生产能力而生存和发展的。
社会生产力是可以测量或衡量的客观力量,是“最硬”的社会事实。
(三)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人类文明不仅源于工具的发明,而且源于人的生命意识和对生命的重视。
“以人为本”是人民利益标准的时代表达,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
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七章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研究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创立了世界历史理论。
学习和掌握世界历史理论,确立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对于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各种重大关系,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一)哲学视野中的“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不是一个历史编撰学的概念,而是一个哲学历史观的概念,它揭示的是各个国家和民族进入全面的相互交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时代,结合成为一个经济、政治、文化有机联系的世界性系统整体的历史事实。
(二)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
历史开始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由近代工业和国际贸易引发的。
世界历史是人类物质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普遍化、世界化发展的产物。
世界历史时代就是各个民族和国家普遍交往的时代,是新的生产方式和
交往方式在全球扩展的时代。
(三)“世界历史”的两重性
在世界历史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不仅仍具有民族性,而且具有了世界性,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辩证统一。
在世界历史条件下,落后国家一方面在相互交往中吸收现金国家的成果,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这些国家由于资金、经验和管理人才的缺乏,并处在国际分工体系的下游,又受到发达国家的剥削,限制和干涉,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合理发展。
在世界历史条件下,一方面,世界性普遍交往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升了人们的能力,使得人们的选择活动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为个人称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个人愈来愈受到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力量的支配,称为生产和交往的必然性的奴隶。
在世界历史条件下,一方面,通过向世界范围的扩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虽然获得相当程度的缓解,表现出了一定的生命力,但另一方面,其向全世界扩张的过程中又聚集着世界性的反对力量。
二、经济全球化及其内在矛盾
(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到目前为止,世界历史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一,以英国为首的欧洲资本主义文明中心对其他文明中心的侵蚀、扩张以及英国霸权地位和单一中心的确立。
其二,资本主义中心由英国向美国转移。
其三,两极对立的冷战格局结束,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形成看参与全球发展进程的活动主体多极化的局面。
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包括资金、人员、商品,信息等全球性流动和经济活动国际合作的全球性展开。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之一,是经济发展的整体相关性。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之二,是经济发展的多极主体性。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之三,是地区性组织和世界性组织的作用日益突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和斗争出现了新的形式和新的变化。
(三)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矛盾
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全球性展开的新阶段,也是市场经济固有矛盾在世界范围的放大和普遍化。
经济全球形成了全球性市场,为各种生产要素和各种资源的全球性流动和合理配置,为科学经济成果的世界性和广泛应用、为先进管理经验和现代交往规范的世界性扩散和借鉴提供了可能并且日益转变为现实,从而使得科学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了人类财富总量的迅速增长。
但是,经济全球化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矛盾。
三、世界历史结论的方法论意义
(一)以世界眼光关照当代社会发展
市场经济的全球性扩展,使各个国家都处于世界范围的开放和竞争之中,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应用使得产业结构,生产组织方式,管理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计算机网络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根本个i阿扁了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只是增长方式,使得每个人都能够直接面对人类文明的全部成果,实现个体与类的双向互动;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全球性问题”和全球性风险也需要全球合作才能解决;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积极开放、参与国际合作、融合世界潮流成为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正确理解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
全球化与民族化的矛盾,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
西方发达国家在历史上对落后民族的侵略和掠夺,使得落后民族内部必然产生维持原有民族特色的动力。
(三)正确理解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首先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统一性与其在不同民族国家哪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的关系,不能将二者割裂和对立起来。
其次是世界性交往中交往原则和规范的统一性与各自利益诉求之间的差异性的关系。
再次是人类发展方向的统一性和各民族国家发展阶段的差异性。
(四)正确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科学把握世界历史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不能离开对资本主义
与社会主义矛盾的研究。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复杂、长期的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革命率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国家发生,是世界历史时代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长期共存,相互竞争、相互较量,表现了世界历史过程的极端复杂性。
社会主义作为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事业,共产主义作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形态,其发展道理必然是曲折多样的,其前景必然是光明灿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