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以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首先,让学生好学、乐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创设情境,让每个孩子都能踊跃参与,产生好学、乐学的情趣。以前的传统学习模式,老师强求学生机械积累,常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厌倦、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如今的学生知识面广、视野开阔、对问题总爱刨根问底。在语文课上,教师宜多采用一些激励性语言,不断地刺激学生学习。如:“你想知道故事内容吗?你还有更好的说法吗?你想读一读吗?你觉得能比某某读得更好吗?哟!你想得比别人更周到呢!”等等。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的兴趣,慢慢形成习惯。一句话,没有兴趣,学习习惯就是无从谈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创设机会,实施愉快教学,营造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寓教于乐。
其二、让学生做好课外链接
让学生做好课外链接主要是做好预习和学会运用工具书。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是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地接受。
在预习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预习中,学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难的字词,能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获得新的理解认识,会比老师的讲解记得更深刻。这是素质教育要求“授之以渔”的体现,为促使学生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不懂的字词,能自觉地查一查工具书,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经常带好《新华字典》、《汉语词典》等一类常用的工具书。并对工具书产生兴趣,养成这种好习惯应用于日常。比如,讨论一些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得不出答案时,不必去请教老师,到相关的工具书里查找出来,学生就会对工具书的巨大威力感兴趣。
其三、让学生学习时勤于动笔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平时读书时,让学生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边动笔。会让学生的收获变得“稳固”。看书时,教会学生动笔,可以用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开始时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选择,选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片断。之后,可以是批注,在
自己的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简单,都要记录,坚持数日就养成习惯了。要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开头时可以非常简单,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文章。关键是培养习惯。日记、随笔都行。
其四、让学生广泛涉猎、学有所思
语文素养的提升仅靠课堂是有限的,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对小学生来说很有必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毋庸置疑,语文教学就应当激发学生博览群书的兴趣。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实践活动,是形成阅读能力十分重要的方面。培养学生养成经常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广泛涉猎这种习惯也尤其重要。然而,学习如同耕种,不能只耕耘不讲收获。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是一种学习效果的反馈,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时检查,才能知道有那些收获,问题何在。以便及时“消化”所学。若是忽略这一点,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败笔。
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现在有些学生往往因为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