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年”的具体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年”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效率的标准与实现途径
首先从理论上解释了效率的内涵应为单位时间内学生的收获大小。

看一堂课的效率高低的标准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课堂思维容量。

二是教学目标达成度。

第二,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说明。

1、宏观上,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1)教师本身要具备渊博丰富的知识,要做到居高临下。

(2)教师的专业技能、基本功要扎实。

2、微观上,教学环节的安排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导入环节非常重要,教师要精心设计,通过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每节课前10—2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部分时间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所提问题必须要有思考的价值。

(4)课堂上要让学生多动手、动脑,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5)周密安排每一个环节,珍惜每一分钟,对每个学生来讲,每分钟都有事可干,而不是浪费。

(6)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维。

如学生思考或练习时,老师进行提示、讲解。

教师应把要求集中向学生说明,然后再让学生集中思考训练。

(7)教师上课要有激情,靠教师的感染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作为青年教师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我们必须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生存。

二、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

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总是以高效率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为重要途径。

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培养一些掌握死知识的机器,而应注意培养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人格完善、有个性、具有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世纪新人。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一句话,现代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必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要实施素质教育其主要渠道在于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是如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培养更好的能力和个性品质。

我校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更新观念。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我们要清楚新课程标准下必须树立的教学观念:
1、教学与课程的整合。

以前课程与教学被分成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内
容,它规定学校“教什么”,教学是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规定学校“怎么教”,教学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的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

新课程下的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的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师即课程,学生同样是课程的有机构成。

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的实施课程方案,而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

2、师生关系的互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不只是教师表演的场所,也不只是学生训练的场所。

上课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也不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通过互动,使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

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要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同时,教学必须以人为教育对象,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在课堂教学中逐渐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把知识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主要措施。

提高教学的效率,只有先进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

要把这些观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反思。

首先,要注意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学习他人的长处。

多听一些名师讲课,多从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中探寻适合自己情况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把学来的一点一滴逐步的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这样积少成多,慢慢的就会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变的更加丰富、充实和有效。

同时,还要注意学习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大知识的外延,丰富自己的个案,更好的适应复杂的课堂,否则,面对学科的整合,不同的学生,多变的课堂,有时你会无招应对。

其次,在学习的基础上,要不断的去研究、反思、总结经验,寻找规律,挖掘出一套适合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当前,我们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途径是:听课→评课→做案例(不断循环)。

认为这条途径是行之有效的,关键是在某些重要的环节上我们还流于形式,没有拿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标准去针对性的听课和评课。

我们认为应该朝着六个方向去努力。

1、从偏重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2、从偏重关注知识的掌握转向关注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3、从偏重关注学生回答问题转向关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4、从偏重关注教科书内容的解读转向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5、从偏重单一化的教学手段转向多种媒体的科学选择和合理利用;6、从偏重结果的评价转向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们结合着这六个转变去组织备课。

再按照这个标准去听课和评课,反馈给老师,然后作案例。

经过不断的练习、反思,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会有大幅度的
提高。

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不断的要求、引导和科学的评价。

同时,充分利用教学设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另一重要手段。

例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环境,合理地利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机、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据专家测定,在个人接受信息比率中,听觉接收率为11%,而对画面传递的信息接收高出对有声信息的接收十倍左右。

因此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可以使学生在生趣盎然的教学中接收知识,又可以节约教学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面对减负,我们应该做什么?
针对《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并对中小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作出了限定。

然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一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根治,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对减负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我们着手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正确认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关系。

教学质量与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学质量是指教学效果,通常用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越好,教学质量越高。

而教学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达到的教学效果,当质量不变时,教学时间和教学效率成反比,所花的时间越长,效率越低,因此,教学质量高并不一定代表教学效率高,也许高质量是通过大量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取得的,这就成了高质量,低效率。

一般地说,在单位时间内传授知识多,培养的能力强,才是高效率,高质量。

实际上,教学效率、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学质量之间存在着下列三种关系:(1)高效率+低负担=高质量;(2)低效率+重负担=高质量;(3)低效率+重负担=低质量。

第一种模式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这正是减负的目的,第二、三种模式是目前普遍存在,而又必须要尽快改变的,因为这些既违背教育规律,又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客观评价课堂教学效率。

评价课堂教学效率的标准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应是一致的,一堂好课就应该是一堂高效率的课。

根据信息论的观点,评价课堂教学效率应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1)单位时间内输出信息量的多少。

在一节课的有效时间内依据课程标准及教材的要求输出的知识信息量越大,而且讲练得当,学生的收益就大,这节课的教学效率就高。

(2)单位时间内学生接受信息量的多少。

教师在课堂上输出的知识信息量要尽可能大,但应该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限度,根据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若教师输出信息量的70%以上被学生接受,就可以算得上是一节高效率的课。

(3)单位时间内学生收益面的大小。

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既要满足“尖子生”的求知欲,又要兼顾“中差生”的实际水平,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力争使全体学生受益,这样的课堂教学才称得上是高效率的。

3、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意味着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学目的的实施,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进度的快慢等都由教师确定,因此,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关键在教师。

教师要钻研教材,切实落实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充分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全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创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总而言之,减负的目的在于增效,只有我们广大教师更新观念,提高讲究教学效率的意识,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才能走出“低效率→重负担→低质量”的怪圈,步入“高效率→合理负担→高质量”的健康轨道,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好基础。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要素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课堂,要达到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的目的,课堂是十分关键。

不同的学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总的来说有以下要素:
1、准:即教学目标要准,针对学生要准。

具体表现为科学性、量力性和程序性。

科学性:传授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如果学生接受了错误的概念,纠正的代价是很大的。

量力性:根据不同的学生要选择不同的深度和广度,一般要面向大部分,拔尖扶差可以放在课外。

程序性:现行的知识传授体系一般是呈螺旋式上升的,新课教学的时候就讲高考题并不是一件好事。

思维方式也有程序,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发散与收敛、分析和综合在教学中都要注意有序。

2、精教学范围的界定、语言的表达、训练方案、例题作业的选择等都要精。

教学过程要精,什么时间复习、什么时间引入概念、什么时间讲重难点……,都是有讲究的。

教学取材要精,教师手上的参考资料、各种信息很多,但一定要去粗取精,做到精选、精讲。

教学训练要精,要巩固教学内容必须要有一定的训练量,但切不可“泛滥”,要针对学生的难点、弱点精练。

3、硬教学过程总体安排和组织实施必须是具体的、严格的、落实的。

掌握知识点要硬,技能训练要硬、方法指导也要硬,要条理化、明朗化、可操作。

硬必须是具体的,不让学生做不明确的事;硬必须是严格的,言必行,行必果;硬必须是落实的,不要只是“教过”,而是要“教会”。

4、活古人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我们既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又要发展学生能力,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留有学生思考的余地,始终在“教”与“学”的师生双边活动中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杜绝满堂灌。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教学内容的内部联系,要设计好每一个问题,选好每一个例子。

5、情教学应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任与尊重是人的需要中的一个层次,教师的人格与信任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驱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提高课堂效率的因素是很多的,这要靠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漫漫的体会,我们只有将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味、更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