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机-设计计算说明书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式输送机-设计计算说明书模板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设计者:BBB
学号: CCC
专业班级:机械X X X X 班
指导教师:余庆玲
完成⽇期: 2016年⽉⽇
北京交通⼤学海滨学院
⽬录
(注意:⽬录插⼊,最终⾃动⽣成如下⽬录,字体,五号宋体,⾏距1.5倍)⼀课程设计的任务……………………………………………………?
⼆电动机的选择………………………………………………………?
三传动装置的总传动⽐和分配各级传动⽐…………………………?
四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参数的计算………………………………
五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六轴的设计计算……………………………………………………
七滚动轴承的选择和计算……………………………………………
⼋键连接的选择和计算………………………………………………
九联轴器的选择………………………………………………………
⼗减速器箱体的结构设计……………………………………………
⼗⼀润滑和密封的选择…………………………………………………
⼗⼆设计总结…………………………………………………………
⼗三参考资料…………………………………………………………
⼀、课程设计的任务
1.设计⽬的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机械设计能⼒的技术基础课。
课程设计的主要⽬的是:
(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综合运⽤机械设计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知识,起到巩固、深化、融会贯通及扩展有关机械设计⽅⾯知识的作⽤,树⽴正确的设计思想。
(2)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培养学⽣分析和解决⼯程实际问题的能⼒,使学⽣掌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般设计⽅法和步骤。
(3)提⾼学⽣的有关设计能⼒,如计算能⼒、绘图能⼒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能⼒等,使学⽣熟悉设计资料(⼿册、图册等)的使⽤,掌握经验估算等机械设计的基本技能。
2.设计题⽬: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设计
已知条件:每⽇两班制⼯作,传动不逆转,有轻微冲击,输送带速度允许误差为±5%。
带式输送机已知条件如下:
3.设计任务
1.选择(由教师指定)⼀种⽅案,进⾏传动系统设计;
2.确定电动机的功率与转速,分配各级传动的传动⽐,并进⾏运动及动⼒参数计算;
3.进⾏传动零部件的强度计算,确定其主要参数;
4.对齿轮减速器进⾏结构设计,并绘制减速器装配图(零号图1张),减速器装配图俯视图⼿绘草图(2号图1张);5.校核中间轴的强度、轴承寿命、键强度;
6.绘制中间轴及中间轴⼤齿轮零件⼯作图,2号图2张。
(注:当中间轴
为齿轮轴时,可仅绘⼀张中间轴零件⼯作图即可); 7.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4.传动装置部分简图
1—电动机;2—带传动;3—圆柱直齿轮减速器;
4—联轴器;5—滚筒;6—输送带
⼆、电动机的选择
1.电动机类型的选择
按已知⼯作要求和条件选⽤Y 系列⼀般⽤途的全封闭⾃扇冷式笼型三相异步电动。
2.确定电动机输出功率P d
电动机所需的输出功率P d =P w /η
其中:Pw ----⼯作机的输⼊功率
η---由电动机⾄⼯作机的传动总效率
⼯作机的输⼊功率:
)(1000
Kw FV P W
总效率η总=η带×η4轴承×η2齿轮×η联轴器×η滚筒
查表9.1可得[4]:
η带 =0.96,η轴承=0.98,
η齿轮=0.97,η联轴器=0.99,η滚筒=0.95
η= 0.78
电动机所需的功率:
P d= P w/η= 2.24 KW
3.确定电动机转速
计算滚筒⼯作转速:
n筒=60×1000V/πD
=60×1000×0.5/3.14×400
=24r/min
按⼿册P7表1推荐的传动⽐合理范围,取圆柱齿轮传动⼆级级减速器传动⽐范围I’a=8~40。
取V带传动⽐I’1=2~4,则总传动⽐理时范围为I’a=6~24。
故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为
n’d=I’a×n筒=(16~160)×24=384~3840r/min
符合这⼀范围的同步转速有?、1000、1500、?r/min。
根据容量和转速,由有关⼿册查出有三种适⽤的电动机型号:因此有三种传⽀⽐⽅案:如指导书P15页第⼀表。
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尺⼨、重量、价格和带传动、减速器的传动⽐,由有关⼿册查出适⽤的电动机型号。
(建议:在考虑保证减速器传动⽐i
减
>14时,来确定电机同步转速)。
最终则选n=?r/min 。
4.确定电动机型号
根据所需效率、转速,由《机械设计⼿册》或指导书
选定电动机:?型号(Y系列)
数据如下: 额定功率P:3kw (额定功率应⼤于计算功率)
满载转速:n m = 960r/min (n m—电动机满载转速)
同步转速: 1000r/min
电动机轴径: ? mm
三、传动装置的总传动⽐和分配各级传动⽐
1.传动装置的总传动⽐
i
总
= n m/ n w =960 / 24 = 40
n w——⼯作机分配轴转速
2.分配各级传动⽐
(1)V带传动⽐i
带=2~4,取V带传动⽐i
带
=2
(2)∵i
×i
带
∴i
减=i
总
/i
带
=40/2=20
(3)减速器传动⽐分配原则:各级传动尺⼨协调,承载能⼒接近,两个⼤齿轮直径接近以便润滑(浸油深度)。
i
减=i
⾼
*i
低
i
⾼
——⾼速级传动⽐
i
低
——低速级传动⽐
建议取: i
⾼=(1.3~1.5)i
低
则: i
减= (1.3~1.5) i2
低
i
⾼=5.29i
低
=3.78
四、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参数的计算
(注意:这部分计算希望⼤家根据实际修改公式及表格)
1.计算各轴的转速
Ⅰ轴(⾼速级⼩齿轮轴):n
=n m/i带= 480 r/min
Ⅱ轴(中间轴):n
Ⅱ= n
Ⅰ
/ i
⾼
= 90.74 r/min
Ⅲ轴(低速级⼤齿轮轴):n
Ⅲ=n
Ⅱ
/i
低
= 24 r/min
Ⅳ轴(与Ⅲ轴通过联轴器相连的轴): n W= nⅢ= 24 r/min 2.计算各轴的输⼊功率和输出功率Ⅰ轴: P
Ⅰ⼊
=P d·η带=2.24×0.96 = 2.15 kw
P Ⅰ出= P
Ⅰ⼊
·η
轴承
= 2.15×0.99 = ? kw
Ⅱ轴: P
Ⅱ⼊= P
Ⅰ出
·η
齿轮
= ?×0.98 = 2.1 kw
P Ⅱ出= P
Ⅱ⼊
·η
轴承
= 2.08×0.99 = ? kw
Ⅲ轴: P
Ⅲ⼊= P
Ⅱ出
·η
齿轮
= ?×0.98 = ? kw
P Ⅲ出= P
Ⅲ⼊
·η
轴承
= ?×0.99 = ? kw
Ⅳ轴:
P Ⅳ⼊= P
Ⅲ出
·η
联轴器
= ?×0.99 = ? kw
P W=PⅣ出= ?×0.99 = ? kw 3.计算各轴的输⼊转矩和输出转矩公式: T=9.55×106×P/n (N·mm)
Ⅰ轴: T
Ⅰ⼊=9.55×106×P
Ⅰ⼊
/ n
Ⅰ
= ? (N·mm)
T Ⅰ出=9.55×106×P
Ⅰ出
/ n
Ⅰ
= ? (N·mm)
Ⅱ轴: T
Ⅱ⼊=9.55×106×P
Ⅱ⼊
/ n
Ⅱ
= ? (N·mm)
T Ⅱ出=9.55×106×P
Ⅱ出
/ n
Ⅱ
= ? (N·mm)
Ⅲ轴: T
Ⅲ⼊=9.55×106×P
Ⅲ⼊
/ n
Ⅲ
= ? (N·mm)
T Ⅲ出=9.55×106×P
Ⅲ出
/ n
Ⅲ
= ? (N·mm)
Ⅳ轴: T
Ⅳ⼊=9.55×106×P
Ⅳ⼊
/ n
Ⅲ
= ? (N·mm)
T W=TⅣ出=9.55×106×PⅣ出/ nⅢ= ? (N·mm) 将运动和动⼒参数计算结果进⾏整理并列于下表:
五、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1.⽪带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4.1 带轮设计要求
kW 24.2d =P ,⼩带轮的转速r/min 960m =n ,传动⽐21=i ,双班制。
4.2 带轮设计计算
1.确定输⼊功率ca P
查机械设计[2]表8-7得⼯作情况系数1.1A =K ,故
2.46kW kW 24.21.1A ca =?==K P
2.选择V 带带型
根据ca P 、m n 由机械设计[2]
图8-11选⽤A 型
3.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d1d 并验算带速v
(1)初选⼩带轮的基准直径d1d 。
由机械设计[2]表8-6和8-8,取⼩带轮的基准直径
mm 125d1=d 。
(2)验算带速v 。
按机械设计[2]式(8-13)验算带的速度
6.28m/s m/s 1000
60960
1251000
601
d1=??=
=
ππn d v
因为m/s 30m/s 5<
(3)计算⼤带轮的基准直径。
根据机械设计[2]式(8-15a ),计算⼤带轮的基准直径d2d mm 250mm 1252d1d2=?==id d
根据机械设计[2]表8-9圆整为250mm 。
4.确定V 带的中⼼距a 和基准长度d L
(1)根据机械设计[2]式(8-20),初定中⼼距mm 5000=a ;
(2)由机械设计[2]式(8-22)计算带所需的基准长度
2
d1d2d2d10d04)()(22a d d d d a L -+
++≈π
mm 7.1596mm ]500
4)125250()125250(25002[2
=?-++?+?=π
由机械设计[2]表8-2选带的基准长度mm 1550d =L 。
(3)按机械设计[2]式(8-23)计算实际中⼼距a 。
mm 7.434mm )2
7
.159********(2
d0
d 0≈-+
=-+
≈L L a a
中⼼距的变化范围435-546 5.验算⼩带轮上的包⾓1α
οοο
ο
ο
ο
1204.163500
3.57)125250(1803.57)
(180d1d21≥≈--=--≈a
d d α
6.计算带的根数z
(1)计算单根V 带的额定功率r P 。
由mm 125d1=d 和r/min 9601=n ,查机械设计[2]表8-4的kW 37.10=P 。
根据
r/min 9601=n ,21=i 和A 型带,查机械设计[2]表8-5得kW 11.00=?P 。
查机械设计[2]表
8-6的96.0α=K ,表8-2的03.1=L K ,于是
kW 39.198.096.0)11.037.1()(L α0r r =??+=+=K K P P P
(2)计算V 带的根数z
77.139
.146
.2r ca ===
P P z 取2根。
7.计算单根V 带的初拉⼒的最⼩值min 0)(F
由机械设计[2]表8-3的A 型带的单位长度质量kg/m 1.0=q 所以
161.14N
N ]28.6105.028
.6296.046
.2)96.05.2(500[)5.2(500
)(22αca
αmin 0=?+-?
=+-=qv zv
K P K F
8.计算压轴⼒
N 80.637N 2
4
.163sin
14.161222
sin
)(2)(1
min 0min p =??==αF z F
4.3带轮设计参数汇总
表4-1带轮数据汇总
带轮分度圆直径/
mm
带型带数中⼼距/mm
基准长度/mm ⼩带轮 125 A
2
500
1550
⼤带轮
250
2.⾼速级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功率2.15kw ⼩齿轮转速n 1=480 i=5.29 ⼯作寿命52560h
1.材料选择由表10-1选择⼩齿轮材料为40Gr (调质)齿⾯硬度280HBS ⼤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齿⾯硬度240HBS
2.选⼩齿轮齿数Z 1=24 ⼤齿轮Z 2=iZ 1=127 初选螺旋⾓β=14°,压⼒⾓α=20°。
Фd=1 ⼆.按齿⾯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⑴由式(10-24)试算⼩齿轮分度圆直径。
即
d 1t ≥√
2KHtT1?d
u+1u
(
ZHZEZεZβ
[eH]
)2
3
1确定公式中各参数值①试选载荷系数K Ht =1.3
②由图10-20查取区域系数Z H =2.5
③由式(10-21)计算解除疲劳强度⽤重合度系数Z ε
αt =arctan (tan αn /cos β)=20.562°
αat1=arcos[Z 1cos αt /(Z 1+2ha *ncos β)]=29.974° αat2=arcos[Z 2cos αt /(Z 2+2ha *ncos β)]=22.75°εα=[Z 1(tan αat1-tan αt ′)+Z 2(tan αat2-tan αt ′)]/2π=1.931 εβ=ΦdZ 1tan β/π=1.905
Zε=√4?εα
3?(1?εβ)+εβ/εα
2=0.553
由式(10 -23)可得螺旋⾓系数Z
β
Zβ=√cosβ=0.985
u=Z1/Z2=5.29 K Ht=1.3 Z H=2.5 Z E=189.8MP a
计算接触疲劳许⽤应⼒[eH]
由图10-25d查得⼩齿轮和⼤齿轮接触疲劳极限分别为eHlim1=600MP a eHlim2=550MP a
N1=60n1JL h=60x480x1x52560h=1.514x109
N2=N1/u=1.822x109/5.29=2.861x108
由图10-23查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K HN1=0.90 K HN2=0.95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由式(10-14)得
[eH]1=K HN1eHlim1/S=540MP a
[eH]2=K HN2eHlim2/S=523MP a
取[eH]1和[eH]2中较⼩者作为该齿轮副接触疲劳许⽤应⼒,即
[eH]=[eH]2=523MP an
⑴试计算⼩齿轮分度圆直径
d1t≥√2KHtT1
d u+1
u
(ZHZEZεZβ
[e]
)
2
3
=31.846mm
调整⼩齿轮分度圆直径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
①圆周速度v
v=πd1t n1/60x1000=0.8m/s
②齿宽b
b= b=?d d1t=31.846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K H
①由表10-2查得使⽤系数K
A
=1.25
②根据v=1.49m/s,7级精度。
由图10-8查得动载系数K
V
=1.04
③齿轮的圆周⼒
F
t1=2T
1
/d
1t
=2.69x103N
K
A F
t1
/b=105.58N/mm<100N/mm
查表10-3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 H α=1.2
④由表10-4⽤插值法查得7级精度。
⼩齿轮相对志诚⾮对称布
置时,得齿间载荷分布系数K H β=1.417 由此,得到实际载荷系数
K H =K A K V K H αK H β=2.211
1. 由式(10-12)可得按实际载荷系数算得分度圆直径
d 1= d 1t √KH/KHt 3=39.191mm 及相应齿轮模数 m=d 1/z 1=1.633mm 2.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⑴按式(10-7)计算模数,即z 12
M nt ≥√
2kftt1YεYβcos2β
dz 1
2(
YFaYSa
[eF ]
)3
确定公式中的各参考值①试选K Ft =1.3
②由式(10-18)计算弯曲疲劳强度⽤重合度系数Y εβb =arctan (tan βcos αt )=13.140° εαv =εα/cos 2βb =2.036 Y ε=0.25+0.75/εαv =0.618
由式(10-19)可得Y β=1-εββ
120°=0.778 ③计算(
YFaYSa
[eF ]
)由图10-17查得齿形系数Y Fa1=2.64 Y Fa2=2.18 由图10-18查得应⼒修正系数Y Sa1=1.58 Y Sa2=1.78
由图10-24c 查得⼩齿轮和⼤齿轮的齿根弯曲疲劳极限分别为eFlim1=500MP a eFlim2=380MP a
由图10-22查得疲劳寿命系数K FN1=0.85 K FN2=0.88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s=1.4 由式(10-14)得
[eF ]1=KF N1eFlim1/s=334.62MP a
[eF ]2=KF N2eFlim2/s=263.08MP a
Y Fa1Y Sa1/[eF ]1=0.0125 Y Fa2Y Sa2/[eF ]2=0.0174 因为⼤齿轮的Y Fa Y Sa /[eF ]⼤于⼩齿轮,所以
Y Fa Y Sa/[eF]=0.0174
⑵计算模数
M nt≥√2kftt1YεYβcos2β
dz12(YFaYSa
[eF]
)
3=1.15mm 调整齿轮模数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数据准备
①圆周速度v
d1=Z1m t/cosβ=28.445mm
v=πd1t n1/60x1000=0. 455
②齿宽b b=Φdd1=28.445mm
③宽⾼⽐b/h h=(2ha*+c*)m t=2.588mm
b/h=10.99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K F
由v=0.455m/s 7级精度由图10-8查得动载荷系数k v=1.03
由F
t1=2T
1
/d
1
=3.007x103N
K
A F
t1
/b=105.74N/mm>100N/mm
由表10-3查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 Fa=1.2
由表10-4⽤插值法查得K H
β=1.417 于是K F
β
=1.34
则载荷系数为K F=K A K V K F
αK F
β
=1.672
由式(10-13)可按实际载荷算得模数为m=m t√3=1.25mm
对此计算结果,由齿⾯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法⾯模数m n⼤于按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从满⾜弯矩疲劳强度出发,从标准中应就近选择m=2 为同时满⾜接触疲劳强度,需按接触疲劳算得d1=39.191mm来计算⼩齿轮齿数。
即z1=d1cosβ/m n=19.5,取z1=20,则⼤齿轮Z2=uZ1=105.8使两齿轮互质。
取Z2=105
3.⼏何尺⼨计算
计算中⼼距a=(z1+z2)mn
2cosβ
=129.86
分度圆直径d1=Z1m/cosβ=41.27mm
d2=Z2m/cosβ=216.71mm
计算分锥⾓β=arctan((z1+z2)mn
2a
)=14.305°
计算齿轮宽度b=?d d1 =42mm
取b1=47mm b2=42mm
所以Z1=20,Z2=105,m=2mm,压⼒⾓α=20°分锥⾓β=14.305°齿宽b1=47mm ,b2=42mm,⼩齿轮选40Gr(调质),⼤齿轮选45钢(调质)7级精度
3.低速级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功率2.08kw ⼩齿轮转速n1=90.74 i=3.78 ⼯作寿命52560h
1.材料选择由表10-1选择⼩齿轮材料为40Gr(调质)齿⾯硬度280HBS⼤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齿⾯硬度240HBS
2.选⼩齿轮齿数Z1=26 ⼤齿轮Z2=iZ1=99
初选螺旋⾓β=14°,压⼒⾓α=20°。
Фd=1
⼆.按齿⾯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⑴由式(10-24)试算⼩齿轮分度圆直径。
即
d1t≥√2KHtT1
d u+1
u
(ZHZEZεZβ
[eH]
)
2
3
1确定公式中各参数值
④试选载荷系数K Ht=1.3
⑤由图10-20查取区域系数Z H=2.5
⑥由式(10-21)计算解除疲劳强度⽤重合度系数Zε
αt=arctan(tanαn/cosβ)=20.562°
αat1=arcos[Z1cosαt/(Z1+2ha*ncosβ)]=29.023°
αat2=arcos[Z2cosαt/(Z2+2ha*ncosβ)]=23.322°
ε
α
=[Z1(tanαat1-tanαt′)+Z2(tanαat2-tanαt′)]/2π=1.626
ε
β
=ΦdZ1tanβ/π=2.063
Zε=√4?εα
3?(1?εβ)+εβ/εα
2=0.654
由式(10 -23)可得螺旋⾓系数Z
β
Zβ=√
u=Z1/Z2=3.78 K Ht=1.3 Z H=2.5 Z E=189.8MP a
计算接触疲劳许⽤应⼒[eH]
由图10-25d查得⼩齿轮和⼤齿轮接触疲劳极限分别为eHlim1=600MP a eHlim2=550MP a N1=60n1JL h=60x480x1x52560h=2.822x107
N2=N1/u=1.822x109/5.29=7.446x106
由图10-23查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K HN1=1.14 K HN2=1.5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由式(10-14)得
[eH]1=K HN1eHlim1/S=684MP a
[eH]2=K HN2eHlim2/S=825MP a
取[eH]1和[eH]2中较⼩者作为该齿轮副接触疲劳许⽤应⼒,即[eH]=[eH]2=684MP an ⑵试计算⼩齿轮分度圆直径
d1t≥√2KHtT1
d u+1
u
(ZHZEZεZβ
[e]
)
2
3
=50.018mm
调整⼩齿轮分度圆直径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
③圆周速度v
v=πd1t n1/60x1000=0.25m/s
④齿宽b
b= b=?d d1t=50.018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K H
⑤由表10-2查得使⽤系数K
A
=1.25
⑥根据v=1.49m/s,7级精度。
由图10-8查得动载系数K
V
=1.02
⑦齿轮的圆周⼒
F
t1=2T
1
/d
1t
=8.255x103N
K
A F
t1
/b=198036N/mm<100N/mm
查表10-3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 H
α
=1.2
⑧由表10-4⽤插值法查得7级精度。
⼩齿轮相对志诚⾮对称布
置时,得齿间载荷分布系数K H
β
=1.420
由此,得到实际载荷系数
K H=K A K V K HαK Hβ=2.173
4.由式(10-12)可得按实际载荷系数算得分度圆直径
d1= d1t√KH/KHt
3=61.734mm
及相应齿轮模数m=d1/z1=2.303mm
5.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⑶按式(10-7)计算模数,即z 12
M nt ≥√
2kftt1YεYβcos2β
dz 1
2(
YFaYSa
[eF ]
)3
确定公式中的各参考值④试选K Ft =1.3
⑤由式(10-18)计算弯曲疲劳强度⽤重合度系数Y εβb =arctan (tan βcos αt )=13.140° εαv =εα/cos 2βb =1.715 Y ε=0.25+0.75/εαv =0.687
由式(10-19)可得Y β=1-εββ
120°=0.76 ⑥计算(
YFaYSa
[eF ]
)由图10-17查得齿形系数Y Fa1=2.63 Y Fa2=2.19 由图10-18查得应⼒修正系数Y Sa1=1.60 Y Sa2=1.80
由图10-24c 查得⼩齿轮和⼤齿轮的齿根弯曲疲劳极限分别为eFlim1=500MP a eFlim2=380MP a
由图10-22查得疲劳寿命系数K FN1=0.87 K FN2=0.89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s=1.4 由式(10-14)得
[eF ]1=KF N1eFlim1/s=310.71MP a
[eF ]2=KF N2eFlim2/s=241.57MP a
Y Fa1Y Sa1/[eF ]1=0.0135 Y Fa2Y Sa2/[eF ]2=0.0163 因为⼤齿轮的Y Fa Y Sa /[eF ]⼤于⼩齿轮,所以 Y Fa Y Sa /[eF ]=0.0163
⑷计算模数
M nt ≥√
2kftt1YεYβcos2β
dz 1
2(
YFaYSa
[eF ]
)3
=1.876mm 调整齿轮模数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数据准备
①圆周速度v
d 1=Z 1m t /cos β=50.26mm v=πd 1t n 1/60x1000=0.237 ②齿宽b b=Φdd 1=50.26mm
③宽⾼⽐b/h h=(2ha*+c*)m t=4.221mm
b/h=11.90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K F
由v=0.237m/s 7级精度由图10-8查得动载荷系数k v=1.02
由F
t1=2T
1
/d
1
=8.543x103N
K
A F
t1
/b=212.47N/mm>100N/mm
由表10-3查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 Fa=1.2
由表10-4⽤插值法查得K H
β=1.419于是K F
β
=1.34
则载荷系数为K F=K A K V K F
αK F
β
=2.05
由式(10-13)可按实际载荷算得模数为m=m t√KF/KFt
3=2.184mm 对此计算结果,由齿⾯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法⾯模数m n⼤于按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从满⾜弯矩疲劳强度出发,从标准中应就近选择m=2 为同时满⾜接触疲劳强度,需按接触疲劳算得d1=39.191mm来计算⼩齿轮齿数。
即
z1=d1cosβ/m n=29.95,取z1=30,则⼤齿轮Z2=uZ1=113.4使两齿轮互质。
取Z2=113
6.⼏何尺⼨计算
计算中⼼距a=(z1+z2)mn
2cosβ
=148
分度圆直径d1=Z1m/cosβ=62.09mm
d2=Z2m/cosβ=233.90mm
计算分锥⾓β=arctan((z1+z2)mn
2a
)=14.935°
计算齿轮宽度b=?d d1 =63mm
取b1=67mm b2=62mm
所以Z1=30,Z2=113,m=2mm,压⼒⾓α=20°分锥⾓β=14.935°齿宽b1=67mm ,b2=62mm,⼩齿轮选40Gr(调质),⼤齿轮选45钢(调质)7级精度
六、轴的设计计算
轴⼆
T2=2.147X105 N/m n2=90.74r/min p2=2.08kw
1选取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根据表15-3取A0=112于是
d min=A0√P3/n3
3=31.82mm
2轴的结构设计
⑴拟定轴上零件装配⽅案
⑵根据轴向定位的要求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为初步选择滚动轴承。
选⽤⾓接触对轴承参照⼯作要求并根据d I-II=35mm。
由表12.2中初步选取7207AC,其尺⼨为dxDxT=35x72x17.故d I-II=d
Ⅴ-Ⅵ=35mm
轴承右端内圈采⽤套筒定位所以轴的II-III段Ⅳ-Ⅴ段为⾮定位轴肩
d II-III=d IV-V=39mm
⑶已知齿轮轮毂宽为42mm。
为使套筒端⾯可靠地压紧齿轮。
此轴段应略短
于轮毂宽。
取l II-III=40mm。
轮毂宽为67mm。
为使套筒端⾯可靠地压紧齿
轮。
此轴段应略短于轮毂宽。
取l
Ⅳ-Ⅴ
=65mm两齿轮间端采⽤轴肩定位。
轴间⾼度h=(2~3)R。
由轴径d=39mm查15-2,得R=1.6mm。
故取h=4mm,则轴环处直径d III-IV=47mm,轴环宽b≥1.4h 取l III-IV=12mm
⑷根据表4-1由直齿斜齿中⼼距a=148可算得机座壁厚为e=8mm
齿轮端⾯与内机壁距离为Δ2 =12mm。
即⼤齿轮与内机壁线距离Δ2=12mm 考虑箱体铸造误差。
在确定滚动轴承位置时。
应距箱体内壁有⼀段距离,取其值为?3=4.已知轴承宽度T=17mm。
则
L I-II=L V-VI=T+?3+Δ2+(62-60)=35mm
内极壁线之间的距离可以确定L
内=2Δ2+l II-III+ l
Ⅳ-Ⅴ
+b+4
轴上零件周向定位
齿轮,半联轴器均为采⽤平链连接,按d II-III由表6-1查得平链截⾯bxh=12x8键槽采⽤链槽铣⼑加⼯。
长为36 因为IV-V段与II-III 段轴等粗所以截⾯相同取IV-V段键长为63.同时为保证齿轮与配合有良好对中性。
选取齿轮轮毂与轴配合为H7/h6。
确定轴上圆⾓和倒⾓尺⼨
轴三
T3=7.715X105 N/m n2=24r/min p2=1.94kw
1选取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根据表15-3取A0=112于是
d min=A0√P3/n3
3=47.56mm
输出轴的最⼩值径处安装联轴器。
则应考虑与联轴器孔径配合。
并同时选出联轴器型号。
联轴器计算转矩T ca=K A T2 转矩变化⼩,取K A=1.5则
T ca=1158N*m
按照计算转矩T ca应⼩于联轴器公称转矩的条件。
查表13-2.选⽤LX3型弹性柱销联轴器,其公称转矩N*mm。
主动端半联轴的孔径d1=48取d=48mm
半联轴器长度L=112.半联轴器与轴配合的毂孔长度L1=84mm
2轴的结构设计
⑸拟定轴上零件装配⽅案
⑹根据轴向定位的要求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为满⾜半联轴器轴向定位I-III轴段右应制出⼀段轴间,故取II-III段的直径d II-III=2(0.07~0.1)d+d=51.3~54左端⽤轴端挡固定位。
d II-III=52mm。
按轴端直径取挡圈直径D=55。
半联轴器与轴配合的毂孔长度L1=84为保证轴端挡圈只压在半联轴器上则l=82
初步选择滚动轴承。
选⽤⾓接触对轴承参照⼯作要求并根据d II-III=52mm。
由表12.2中初步选取7211AC,其尺⼨为dxDxT=55x100x21.故d
Ⅲ-Ⅳ=d
Ⅶ-Ⅷ
=55mm
轴承右端内圈采⽤轴间进⾏轴向定位。
查表12.2可得轴d
Ⅵ-Ⅶ
≈64mm
⑺取安装齿轮处的轴段Ⅳ-Ⅴ段直径d=57mm。
齿轮左端与左轴承之间采⽤套
筒定位。
已知齿轮轮毂宽为62mm。
为使套筒端⾯可靠地压紧齿轮。
此轴
段应略短于轮毂宽。
取l
Ⅳ-Ⅴ
=60mm。
齿轮右端采⽤轴肩定位。
轴间⾼度h=(2~3)R。
由轴径d=68mm查15-2,得R=2mm。
故取h=6mm,则轴环
处直径d
Ⅴ-Ⅵ=69mm,轴环宽b≥1.4h 取l
Ⅴ-Ⅵ
=12mm
⑻轴承端盖总宽度为20mm。
选取嵌⼊式轴承端盖。
根据轴承端盖及便于添
加润滑油的要求。
取端盖外端与联轴器右端⾯间距离l=30,故取l
Ⅱ-Ⅲ
=50。
根据表4-1由直齿斜齿中⼼距a=148可算得机座壁厚为e=8mm
齿轮端⾯与内机壁距离为Δ2=12mm。
即⼤齿轮与内机壁线距离Δ2=12mm 考虑箱体铸造误差。
在确定滚动轴承位置时。
应距箱体内壁有⼀段距离,取其值为?3=4.已知轴承宽度T=21mm。
则
LⅢ-Ⅳ=T+?3+Δ2+(62-60)=39mm
LⅥ-Ⅶ=L内-(Δ2+lⅣ-Ⅴ+b+2)+?3=63mm
轴上零件周向定位
齿轮,半联轴器均为采⽤平链连接,按d
Ⅳ-Ⅴ
由表6-1查得平链截⾯bxh=16x10键槽采⽤链槽铣⼑加⼯。
长为56.同时为保证齿轮与配合有良好对中性。
选取齿轮轮毂与轴配合为H7/h6。
同样,半联轴器采⽤平链14x9x80.半联轴器与轴配合为H7/k6.滚动轴承与轴周向定位由过度配合保证。
选轴直径尺⼨公差为m6.
确定轴上圆⾓和倒⾓尺⼨
轴⼀
T3=7.715X105 N/m n2=24r/min p2=1.94kw
1选取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根据表15-3取A0=112于是
d min=A0√P3/n3
3=47.56mm
2轴的结构设计
⑴拟定轴上零件装配⽅案
⑵根据轴向定位的要求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为满⾜半联轴器轴向定位I-III轴段右应制出⼀段轴间,故取II-III段的直径d II-III=2(0.07~0.1)d+d=2.34~24左端⽤轴端挡固定位。
d II-III=24mm。
初步选择滚动轴承。
选⽤⾓接触对轴承参照⼯作要求并根据d II-III=24mm。
由表12.2中初步选取7206AC,其尺⼨为dxDxT=30x62x16.故d
Ⅲ-Ⅳ=d
Ⅶ-Ⅷ
=16mm
轴承右端内圈采⽤轴间进⾏轴向定位。
查表12.2可得轴d
Ⅵ-Ⅶ
≈36mm
⑶取安装齿轮处的轴段Ⅳ-Ⅴ段直径d=32mm。
齿轮左端与左轴承之间采⽤套
筒定位。
已知齿轮轮毂宽为47mm。
为使套筒端⾯可靠地压紧齿轮。
此轴
段应略短于轮毂宽。
取l
Ⅳ-Ⅴ
=45mm。
齿轮右端采⽤轴肩定位。
轴间⾼度h=(2~3)R。
由轴径d=38mm查15-2,得R=1.6mm。
故取h=3mm,则轴
环处直径d
Ⅴ-Ⅵ=38mm,轴环宽b≥1.4h 取l
Ⅴ-Ⅵ
=12mm
⑷轴承端盖总宽度为20mm。
选取嵌⼊式轴承端盖。
根据轴承端盖及便于添
加润滑油的要求。
取端盖外端与联轴器右端⾯间距离l=30,故取l
Ⅱ-Ⅲ
=50。
根据表4-1由直齿斜齿中⼼距a=129可算得机座壁厚为e=8mm
齿轮端⾯与内机壁距离为Δ2 =12mm。
即⼤齿轮与内机壁线距离Δ2=12mm 考虑箱体铸造误差。
在确定滚动轴承位置时。
应距箱体内壁有⼀段距离,取其值为?3=4.已知轴承宽度T=16mm。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