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大陆构造演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大陆构造演化
显生宙以来,亚洲构造演化表现为南部冈瓦纳大陆逐渐解体和北部劳亚大陆的逐渐增生。中-新生代,欧亚大陆受东部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和南部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的双重影响。
1、晚古生代-古生代
晚古生代(1000-700Ma),东欧、西伯利亚、中朝、塔里木、印度各陆块曾经聚结在一起,组成Rodinia超级大陆的一部分。震旦纪,冈瓦纳大陆开始解体,形成了分散在古亚洲洋内的西伯利亚、东欧、华北等前寒武纪克拉通和一系列小陆块,它们是未来亚洲大陆的主要组成部分。古生代早期,诸陆块在南半球连成一个整体的巨型冈瓦纳大陆,从冈瓦纳分裂出来的北美、东欧(俄罗斯)、西伯利亚和中朝等陆块,在南半球赤道附近漂浮、增长,北半球以海洋为主。晚古生代,组成亚洲的主要陆块越过赤道向北半球移动并逐渐汇聚,形成统一的超级大陆。
(1)寒武纪
晚元古代-早寒武世,晚元古代的超级大陆解体,古亚洲洋张开。西伯利亚和东欧(波罗的,Baltic)大陆从东冈瓦纳分离,分布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普遍发育了蒸发盐沉积。
中寒武世,西伯利亚东侧打开形成了宽阔的古亚洲洋,两个板块边界为南北向,扩张脊在东部、消减带在西部。
(2)奥陶纪
在晚寒武世-早奥陶世古亚洲洋两个板块边缘、东部的扩张中心和西部的消减带位置与前一时期大致相同。
奥陶纪,东欧北缘裂解,形成乌拉尔裂谷带。奥陶纪大陆分布与寒武纪类似。东侧冈瓦纳向东运动,西伯利亚向北运动,古亚洲洋变宽。古亚洲洋东部
有一个长扩张脊,古亚洲洋岛弧与小陆块的碰撞使哈萨克斯坦微大陆增生。奥陶纪时,古特提斯洋开始张开。
(3)志留纪
志留纪,东侧冈瓦纳继续向东运动,与东欧和西伯利亚大陆间的距离不断增长,在志留纪最终达到5000km。乌拉尔裂谷带被打开形成乌拉尔古大洋。塔里木-卡拉库姆微大陆与东冈瓦纳大陆之间扩张,形成了古特提斯洋(Paleo-Tethys)。
(4)泥盆纪
早泥盆纪(400Ma),东欧、西伯利亚和冈瓦纳各大陆之间仍为大洋相隔,存在有三个洋盆,即位于西伯利亚与华北大陆之间的古亚洲洋、位于东欧与西伯利亚大陆之间的东-西乌拉尔古大洋和位于哈萨克斯坦大陆与卡拉库姆-塔里木地块之间的古特提斯洋支。另外,在塔里木-卡拉库姆微板块移动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的古特提斯洋的主体部分也逐渐打开。
(5)石炭纪
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西伯利亚和东欧大陆大规模聚敛,乌拉尔古大洋完成了闭合。西伯利亚原地顺时针旋转。古特提斯洋的东南侧,塔里木-卡拉库姆微板块和塔吉克微板块也向巨大陆方向汇聚,相继逼近俯冲带。从冈瓦纳分离出来的大陆碎片,接连不断地越过大洋,增生到北部的劳亚陆缘。石炭纪,围绕哈萨克斯坦陆块的俯冲造山作用沿着陆块周边发生。板块汇聚和板块、微陆块与岛弧碰撞的结果,导致了石炭纪的造山事件发生,形成了阿尔泰-南蒙古早海西期造山带,从阿尔泰经蒙古和外贝加尔到不列亚向东延伸。
在340-310Ma期间,西伯利亚与东欧汇聚,同时二者与哈萨克斯坦大陆也发生汇聚。直至中石炭世,哈萨克斯坦与西伯利亚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大陆。石炭纪晚期,塔里木-卡拉库姆微大陆与哈萨克斯坦和欧洲大陆碰撞,二者之间残余有准葛尔-巴尔喀什洋盆。
(6)二叠纪
在晚石炭世末期-早二叠世早期,大陆的碰撞最后形成了统一的联合大陆。因为汇聚的大陆不规则边缘不能完全接触,在大陆之间裂隙中保留有残余洋壳,形成了这一时期的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与塔里木-卡拉库姆微陆块之间的准葛尔-巴尔喀什盆地以及东欧与乌斯丘尔特地块之间的滨里海盆地。其中滨里海盆地仍存在泥盆纪洋壳。
在二叠世末期-三叠纪早期,古特提斯洋北侧洋支(准葛尔-巴尔喀什盆地)
闭合。塔里木-卡拉库姆和塔吉克微板块已经与哈萨克斯坦陆块碰撞,形成了天山冲断-褶皱带。古特提斯板块向劳亚大陆的持续汇聚作用,使增生拼贴陆块和哈萨克斯坦大陆一起,在东欧和西西伯利亚大陆之间的楔形区域内,形成了在
乌拉尔山脉、Irtysh-Zaisan带地区的海西期造山带和西西伯利亚盆地的基底。
2、中生代
华力西造山后,开始了新特提斯-古太平洋构造演化阶段。新特提斯打开是从联合大陆的东部裂开开始的,东部新特提斯带裂陷始于晚二叠世,从三叠世
开始出现大洋地壳。劳亚大陆西部与西冈瓦纳大陆之间新特提斯带的裂开一般
在晚三叠世,侏罗纪才出现真正的大洋地壳。东特提斯的演化可以概括为"冈瓦纳解体-亚洲增生"的模式。
(1)三叠纪
新特提斯的打开始于晚二叠世基梅里大陆(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帕米尔、羌塘、甜水海、中缅马苏地块)从冈瓦纳的裂离,在基梅里大陆的后面(南侧)形成了中生代新特提斯洋,新特提斯的南北两侧均为被动边缘。
随着南侧新特提斯洋的加宽,古特提斯洋壳被进一步消减到欧亚陆缘之下,古特提斯洋洋壳连同塔里木、华北大陆一同运动到劳亚陆块南缘。冲断-褶皱带发展到劳亚大陆内部,使陆块紧紧地群聚到一起,卡拉库姆-塔里木地块与劳亚陆缘之间的准葛尔-巴尔喀什盆地被全部关闭,形成准葛尔-兴安岭褶皱带,劳
亚古陆迅速向南增生。
三叠纪时期,随着超级大陆的继续挤压作用,劳亚大陆南缘,陆壳被撕裂
形成了一系列右旋走滑断裂,中哈萨克斯坦和天山山系发生变形改造而弯曲;
劳亚大陆北部发生了裂谷作用,劳亚大陆内部也以伸展为特征,在西西伯利亚
内部形成了大陆裂谷和鄂毕(Ob)泛大洋部分,溢流玄武岩大面积覆盖在西伯利
亚和楚科奇(Chukotka)等盆地;裂谷带开始沉降,形成了西西伯利亚沉积盆地。
晚三叠世,华北陆块已经与欧亚碰撞,古特提斯洋进一步关闭。欧亚内部
挤压作用终止,在同一地区伸展作用代替了造山作用。
(2)侏罗纪
侏罗纪时,古特提斯洋的绝大部分(东段、中段)相继关闭,形成了基梅里
造山带,使汇聚带早期的NE-SW向构造带被单一的近纬向俯冲带代替。
三叠纪末-侏罗纪早期,东部的羌塘、甜水海与昆仑地块碰撞,其西侧的中帕米尔、阿富汗、中伊朗等地块先后与图兰地块碰撞,古特提斯洋东段和中段
关闭,形成甘孜-松潘、甜水海和科佩特造山带(基梅里造山带),俯冲带跳跃到增生微陆块以南的新位置。古特提斯洋西段大洋宽度进一步减小,土耳其地块
等并没有与欧亚大陆发生完全碰撞,它们之间存在有狭长的黑海-里海古特提斯残余洋盆,该洋盆与新特提斯洋及地中海的海水是相同的。在基梅里大陆南侧,中生代新特提斯逐渐张开变宽。新特提斯北缘和太平洋西缘为洋壳消减带岛弧
边界。
中侏罗世,新特提斯东段羌塘地块成为欧亚板块的一部分,成为新特提斯
的北部被动陆缘,稳定沉积了大量的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在羌塘地块以南,新特提斯洋向南俯冲。侏罗纪晚期,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发生碰撞,二者之间
的洋盆关闭。羌塘地块和塔里木盆地侏罗纪末期几乎同时出现红色碎屑岩建造,气候、环境发生突变。塔里木盆地表现为侏罗系与白垩系之间区域平行不整合。
侏罗纪时,超级大陆开始开裂。劳亚大陆围绕西伯利亚内部的一个极点顺
时针旋转,北极洋的加拿大盆地开始张开。劳亚大陆东部太平洋陆缘开始伸展,形成裂陷盆地。
(3)白垩纪
白垩纪早期,亚洲北部近乎占据了今天地球的同一位置,隶属于同一个巨
型欧亚板块,构造活动集中在大陆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