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经济学读书笔记
【篇一:产业经济学读书笔记】
产业经济学读书笔记
第一章:导论........................................................................................................ (1)
第二章: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
础 ....................................................................................................... .. (1)
第三章:厂商理论........................................................................................................ .. (2)
第四章: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
展 (2)
第五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
济 ....................................................................................................... (3)
第六章:进入退出壁
垒 ....................................................................................................... . (4)
第七章:企业行为........................................................................................................ .. (6)
第八章:寡头垄断企业的竞争行
为 ....................................................................................................... .. 7
第九章:市场绩效........................................................................................................ .. (8)
第十章:中间性组
织 ....................................................................................................... . (10)
第十一章: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产业组
织 (11)
第十二章:产业结
构 ....................................................................................................... . (11)
第十三章:产业关
联 ....................................................................................................... . (14)
第十四章:产业布
局 ....................................................................................................... . (15)
第十五章:产业竞争力与企业竞争
力 (1)
6
第十六章:外部性与市场失
效 ....................................................................................................... .. (17)
第十七章:政府管制的经济分
析 ....................................................................................................... . (19)
第十八章:产业政
策 ....................................................................................................... . (20)
第十九章:国际贸易与产业经
济 ....................................................................................................... . (23)
第二十章:消费与产业的关
系 ....................................................................................................... .. (24)
第一章:导论
1产业经济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把具体产业做为
整体来进行研究,第二是研究产业内部企业间的关系,第三是各个
具体产业的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第一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产业发
展理论、产业布局理论和产业政策理论;第二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
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是某一具体产业或市场中生产可替代品的
企业之间的关系,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结构基本特征不是完全
垄断也非完全竞争,而是处于两种状态之间的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第三方面主要研究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研究不同产业发
展所体现出的长期趋势差异,以及因为不同产业在经济中的结构变
动对经济总体增长的影响等。

2产业是指生产同类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的厂商在同一市场上的集合,这些厂商间的相互结构关系就称为产业组织,产业组织理论是
关于自由市场经济中垄断与竞争的理论。

3产业组织理论是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
业内部企业之间竞争与垄断以及规模经济与效率的关系的考察研究,目的是探讨产业组织状况及其演变对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为维持公平合理的市场秩序和市场运行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及政策建议。

第二章: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1对于某时刻的一个厂商而言,mc和ac线是不变的是不会随产业
内厂商的数量而变化的,但是价格随产业中企业的数量的变化从而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当价格高于ac时,根据p=mc的
原则确定的产量水平上将获得超额利润,完全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
线就是整个市场的需求线,是向下倾斜的,完全竞争厂商面临的需
求线非市场需求线是水平的。

2在各种市场中,市场的整体供求线都是相同的,但是各厂商所面
临的需求线从而mr线是不同的,完全竞争市场中具体厂商的需求线
是水平的,垄断竞争市场中由于各厂商的产品有差异性,因而每一
个厂商都类似于完全垄断的厂商面临向下的需求线和mr线。

3短期和长期的曲别在于是否有厂商想进出,也可认为是否存在超
额利润,无论长短期中可以认为ac、mc不变。

4古典增长理论认为所有产业的劳动和资本都可带来同样的收益,
资源的流动认为是不重要的,结构主义观点认为资源并非在所有产
业都带来同样的收益,资源由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的产业的流动可
以促进增长。

5无论在何种市场条件下,社会最优产量也就是社会最优配置效率
产量是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时对应的产量,边际社会成
本在无外部性时就指厂商的边际成本,边际社会收益为需求线,垄
断厂商按他自己的边际收益而非边际社会收益与mc的交点决定产量。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垄断扭曲了价格机制。

第三章:厂商理论
1古典理论认为厂商是一个生产函数,厂商的行为就是最大化总利润,此理论未涉及企业内部的问题,交易成本理论重点限于研究企
业与市场的关系,委托代理理论侧重于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企
业成员之间的代理关系,产权理论强调企业内部产权界定与权利分
配对效率的影响。

第四章: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产业是指生产同类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的厂商在同一市场上的集合,这些厂商间的相互结构关系就称为产业组织,产业组织理论是
关于自由市场经济中垄断与竞争、规模经济与效率的理论。

2产业经济学的的框架是scp,s是structure是指产业中各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是厂商之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形式,此种环境包括卖者
的数量、规模分布、产品差异程度、厂商进入退出壁垒、厂商一体
化或多样化经营的程度和规模经济等。

c是conduct是厂商在市场
上为谋取更多利润及更高的市场份额而采取的战略性行为或行动,
即厂商作出决策的行为和如何实施决策的行为,包括定价行为和促
销行为等。

p是paradigm是通过一定的厂商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品种以及技术进步方面达到的状态,即厂商的经营是否增加了社会福利,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scp分析假定市场结构、厂商行为和市场绩效间存在确定的单向的
静态的因果关系,在此种范式的指导下,产业组织政策强调的是控
制市场结构坚决反垄断,禁止可导致垄断的市场结构及厂商行为,
如横向并购等。

3芝加哥学学派对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首先认为厂商行为是厂商预
期的函数,政府无须干预市场机制的动作,因为现实中出现的微弱
的垄断不过是竞争均衡实现之前的一种暂时现象,因此,政府制定
各种激进的反托拉斯政策必将导致整个经济运行效率的降低和社会
福利的损失。

其次,善于市场绩效和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结构,一些
厂商在竞争中与其他厂商相比,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从而获得高额
利润,并使厂商规模扩大,市场集中度提高,最终产生以大厂商和
高集中度为特征的市场结构,简言之是市场绩效或市场行为决定市
场结构,而非scp。

再次,关于进入壁垒,认为判断一个行业是否
具有竞争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进入壁垒是否很高,以致扼制了新
厂商加入竞争,从而损害了配置的效率。

4泰勒尔将博弈论应用于产业组织理论中,使研究的重点从重视市
场结构转向重视厂商行为。

5在市场结构理论中,长期还是短期的主要区别是在长期中会有厂
商的进入退出,如果在位厂商可获超额
利润则新厂商进入使市场供给增加,厂商面临的均衡价格下降,只到利润为0,也可以说长短期的区别在于短期中可有正或负的利润,长期中利润为0。

6
,不同市场结构的区别在于具体厂商面临的需求线不同。

厂商需求线与市场需求线不同。

8通常而言的效率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生产效率是按按最低成本提供某数量的产品,配置效率最高是指社会总剩余最大。

第五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1规模经济是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涉及是否应该允许鼓励大企业的存在,及什么是最低经济规模以及规模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目的在于保护和发挥市场机制下竞争活力的同时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2市场集中度是衡量某一产业竞争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用少数几个大厂商(通常是4、5、8个)所占有的市场份额的和表示此种衡量方法表示为crn,随产业的生命周期从产生、成熟到稳定的逐步演进企业数量从而集中度最终会趋向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又叫赫芬达尔指数也用于测量市场集中度,是所有厂商市场占有率平方的加和。

以上两个指标都是测量市场集中度的绝对指标,相对法用洛伦兹曲线与绝对平均线所围面积与绝对平均线与座标轴所围成的面积的比值表示,集中度越高,大厂商的支配力量越强从而利润率越高。

勒纳指数和tobin`s q衡量市场绩效。

2.1
3规模经济是指在投入增加的同时产出的增加比例超过投入增加的比例,说的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如果在某一区间生产1单位单一或复合产品的平均成本递减,则可以说存在规模经济,这并不仅局限于生产领域也可以扩大到销售及人员培训等,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就是垄断的产生和发展,因是按mc=mr的原则而非这p=mc的原则进行生产,所以,垄断便使价格机制受到人为的扭曲,是因为垄断厂商不是按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的原则决定产量,规模经济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在产出扩大过程中,只有产品的市场需求不存在问题,规模经济才得以实现,单一产品的规模经济是指在单一产品的生产中,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在一定范围内递减直到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达最低点,此时的产量规模称为最低经济规模
(minimum efficient scale),规模经济可以体现在单一产品上也可以
体现在
工厂水平上,在多工厂水平上的规模经济称为范围经济。

随社会分工和专业协作的发展,规模经济的重要性显示出来,追求
规模经济的行为日益渗透到各种经济活动中去。

4x非效率平均成本线是在不同产出规模上一系列可能的最低平均
成本的连线,平均成本曲线上任一点对于工厂而言是可能的,但却
不是最低成本水平,说明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管理低效和浪费现象即x 非效率,是在垄断企业的组织内部存在的现象。

表现为在各产量水
平单位产品实际平均成本高于最低的可获得的单
位平均成本。

自然垄断的传统理论假定企业能有效地购买和使用生
产要素,垄断弊端只是价格和产量的扭曲,垄断的福利损失仅限于
哈伯三角形,但实际上企业因管理上的问题往往不能有效的购买和
使用生产要素,并由此引起极大的福利损失。

垄断的低效率包括生
产的低效率和配置的低效率。

5市场绩效的衡量指标勒纳指数是衡量绩效的指标用p?mc
p表示,度量一个厂商所拥有的垄断势力的大小,在完全竞争市场
上p=mc因此勒纳指数为0,因此该指数越大则市场绩效越差,绩
效也可以用tobin`s q表示,是厂子的市场价值与资产重置成本的比率。

利润率也可以用于市场绩效。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是衡量市
场集中度的指标。

6市场组织理论中的市场结构主要是指相互竞争的厂商之间的规模
分布,市场集中度和规模是市场结构的最主要内容,也是衡量某一
市场竞争程度的重要标志,并且是决定市场绩效和效率的重要因素。

7市场集中度是衡量某一市场内厂商之间的市场份额颁布的指标,
可以反映市场竞争程度,通常由少数几个大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表示,其衡量指标有,绝对指标有前4位厂商的市场份额加总的集中
度系数,和市场上所有厂商的市场占有率的平方和的赫芬达尔-赫
希曼指数,越大则越集中,相对指标有系数和厂商规模的对数的方差。

市场集中度与企业的利润率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只有市场集
中度系数在60%以上时,集中度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性才显著。

8规模经济实现的前提条件①产品需求弹性越大,就越有可能从规
模扩张中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在产出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只有产品
市场需求不存在问题,规模经济才能得以实现,规模经济受市场需
求的约束,而需求受消费习惯、偏好、消费时尚以及价格的影响。

②规模经济是在市场份额随之扩大的情况下实现的。

9虽然垄断会使社会福利遭受损失,但是,对未来垄断利润的预期
能激励厂商开发新产品采用更用效的生产技术。

10规模在、垄断、竞争与市场绩效适度的符合专业化协作要求的
重复建设和同业竞争是市场需要的,但是过度的重复建设使经济不
能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从而制约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社会资源的配
置效率。

虽然具有某种垄断势力的厂商获得的利润比竞争厂商高,
但不是说垄断厂商总能获得超额利润,在短期,垄断厂商与竞争厂
商一样也会亏损,在长期垄断者却能获得正的超额利润,而竞争厂
商只能获得零超额利润。

垄断势力就是在边际成本上定价的能力,
虽然垄断会使社会福利受到损失,但对未来垄断利润的预期可激励
厂商开发新产品、采用有效率的生产技术。

11市场结构主要指相互竞争厂商之间的规模分布,市场集中度和规模是市场结构的主要内容,也是衡量某一市场竞争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决定某一市场绩效的重要因素。

集中度是衡量某一市场内厂商之
间市场份额分布的指标。

12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专业化分工的利益、管理效率的提高、技
术或物理规律的原因导致的费用节省、外部成本特别是运输成本的
节约、学习曲线的影响。

第六章:进入退出壁垒
第五章探讨了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之规模经济。

本章从厂商的
进入退出壁垒的角度来讨论市场结构的问题。

1进入是指一个厂商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即开始生产或提供某一特
定市场上原有产品或服务的充分替代品,从生产技术的角度看可分
为模仿式进入和创新式进入,前者主要发生于技术成熟消费者偏好
稳定的产业,后者主要发生于市场上升的时期,进入是引进新技术
进行创新的一种工具,如采用新的技术晒盐,还可以促使在位者提
高经营效率,从而为降低价格提供了基础。

衡量指标有进入率和净
进入率。

1进入壁垒是指当某一产业的在位厂商赚取超额利润时,能够阻止
新厂商进入的那些因素,分为结构性的、策略性的和技术性的,进
入壁垒对厂商数量及规模(决定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起着决定性
作用,并影响在位厂商把价格定在高于、等于还是低于边际成本的
能力,无进入壁垒就不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最基本的壁垒产生于如市场容量等的市场自身的条件。

结构性的壁垒产生于欲进入产业本身的基本牲特征,即进入某一产业时遇到的经济障碍,以及克服这些障碍所导致的成本提高,如技术、成本、消费者偏好、规模经济和市场容量等方面的障碍。

策略性的壁垒产生于在位厂商阻止新厂商进入的策略性的行为,特别是在位者可以采取行动提高结构性壁垒,或者扬言一旦进入就采取报复行为。

技术性壁垒是指在位厂商对技术的垄断。

产业进入障碍较低(餐饮业)
进入对在位者的价格利润、生产率及创新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退出是指一个厂商从原来的业务领域中退出来,衡量指标有退出率和净退出率。

退出壁垒是指当某一产业的在位厂商不能赚取正常利润而决定退出时所负担的成本,或者说是已经投资还未收回的那部分投资,即沉淀成本,形成退出壁垒的因素多种多样,经济因素主要指沉淀成本、政府干预、法律法规等都可形成退出壁垒。

制度性退出壁垒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国有企业职工的一种保护,保护其免受被解雇的风险,过度进入、总需求下降和退出壁垒共同构成了今天中国许多产业过度竞争的条件,在我国vcd机、彩电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度竞争,针对制度性壁垒和经济体制造成的过度进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如禁止新的国有企业进入某些加工工业,加强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从而硬化企业的预算约束。

3流动性壁垒是包括进入壁垒、退出壁垒和在同一产业内转移壁垒的总称,狭义上是指那些阻碍厂商从同一产业的某一细分市场转向另一细分市场时所遇到的障碍,沉淀成本是指那些一旦投入承诺了专门用途就不能收回的成本,其产生原因在于某些经济活动需要专用性资产,这些资产几乎不能用做别的用途,专用性资产的二手市场非常有限。

3贝恩的结构主义分析scp 是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结构是外生变量,由市场供给和需求方面的基本条件决定,而厂商行为仅由市场结构决定,他强调的经济壁垒有由于在位厂商的边干边学和研究开发而来的优越的生产技术而形成的成本优势,由于广告宣传而形成的消费者对在位厂商产品的偏好而形成的产品差异,规模
经济导致的大规模投资也使进入厂商的进入壁垒加大,另外在位厂
商还有可能控制专利权、特许权等重要的资源。

4进退无障碍理论,假定进入退出是完全自由的,不存在任何障碍,此假定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依此推论由于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在
位厂商必须努力降低成本,加快创新、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效率,
潜在厂商的进入在改变市场结构的同时也影响经济的绩效,所以市
场结构、厂商行为间是相互影响的。

只要市场保持进入的自由,不
存在进入退出市场的沉淀成本,潜在竞争的压力就足以迫使任何市
场结构条件下的企业都不得不采取竞争性行为,否则,就会招致进
入者的袭击,可见,进退无障碍理论中理想的竞争是可以在任何市
场结构中存在的,也就是说,无论何种市场结构中在位厂商均必须
遵循竞争性市场的价格-产量决策原则,否则,就会有效率更高的
进入者代替他。

依据进退无障碍理论政府政策不应该重视市场结构,而应该重视是
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潜在竞争压力的关键是尽可能
降低沉淀成本。

此理论的关键在于无沉淀成本否则将面临退出壁垒,进出
【篇二:经济发展理论读书笔记】
《经济发展理论》读书笔记
08级产业经济学专业张磊 108020205004
熊彼特指出,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往往通过创建新的企业
来实现,新组合意味着通过竞争消灭旧组合。

同时,新组合还意味
着对经济体系中现有的生产手段做不同的使用,利用现有的社会资
源去做新的事情,也就是把生产手段从循环流转中抽出来,并把它
们分配到新的产品或者新的工艺上。

熊彼特还发现,从投资的角度看,这种新的分配通常要通过信用来完成。

在创新理论中,熊彼特
明确了企业家的职能,认为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
条件的新组合,也就是创新。

熊彼特还区分了创新和发明,在他看来,创新是一个经济学范畴而不是技术范畴,发明(invention)是新
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discovery),而创新(innovation)则是新工具
或新方法的实施(implementation),虽然发明往往构成创新的一个
环节,但创新并不一定需要发明,而发明也只有用于生产实践之中
并且实现了商业利润才能够被算做创新。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具体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要点:
1、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

他说:“我们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

”这种变
化是那么多的重要经济现象的原因,所以,为它建立一种理论似乎
是值得的。

这种经济变化就是“创新”。

2、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

熊彼特认为,这种“革命性”变化的发生,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创新有突发性和间断性的特点,要
对经济发展进行“动态”性分析研究。

3、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

在竞争性的经济生活中,新的组合意味着
对旧组织通过竞争加以消灭。

在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创新和毁灭往往
发生在两个不同的经济实体之间,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实体的扩大,创新更多转化为一种经济实体的内部自我更新。

4、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

熊彼特认为,先有发明,后有创新;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而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

“只要发明还没有得到实际上的应用,那么在经济上就是不起作
用的。

”因为新工具或新方法的使用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作用,最重要
的含义就是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

5、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

熊彼特力图引入创新概念以便从机
制上解释经济发展。

他认为,可以把经济区分为“增长”与“发展”两
种情况。

所谓经济增长,如果是由人口和资本的增长所导致的,并
不能称作发展。

“因为它没有产生在质上是新的现象,而只有同一种
适应过程,像在自然数据中的变化一样。

”“我们所意指的发展是一
种特殊的现象,同我们在循环流转中或走向均衡的趋势中可能观察
到的完全不同。

它是流转渠道中的自发的和间断的变化,是对均衡
的干扰,它永远在改变和代替以前存在的均衡状态。

我们的发展理论,只不过是对这种现象和伴随它的过程的论述。

”所以,“我们所
说的发展,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

”这就是说,发展是经济循环
流转过程的中断,也就是实现了创新,创新是发展的本质规定。

6、“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

熊彼特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
把实现这个“新组合”为职业的人称为“企业家”。

“企业家”的核心职
能不是经营管理,而是看其是否能够执行这种“新组合”。

熊彼特说:“充当一个企业家并不是一种职业,一般说也不是一种持久的状况,
所以企业家并不形成从专门意义讲的社会阶级”。

在“创新理论”基础上,熊彼特又提出了他的“经济周期理论”。

他认为,一种“创新”在扩散过程中,能刺激大规模的投资,引起经济高涨;经济高涨导致价格下跌,一旦投资机会消失,经济便转入了衰
退。

由于“创新”的引进不是连续平稳的,而是时高时低的,这样就
产生了经济波动或“经济周期”。

熊彼特
综合了前人的观点,建立了“三种周期”的体系,认为在资本主义发
展过程中同时存在三种经济周期:第一种是长周期或称“康德拉季耶
夫周期”,每一个周期历时50年左右;第二种是中周期或称“尤格拉
周期”,每一个周期历时10年左右;第三种是所谓短周期或称“基钦
周期”,每一个周期历时约40个月左右。

当然,熊彼特承认其他周
期的存在,但认为“三种周期”的理论在分析现实情况时已经够用了。

熊彼特的理论正确地强调了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然而却低
估了科学家、发明家和普通群众在产业革命中的作用。

实际上,在
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推动社会前进的主力是不同的社会群体。


技术革命时期,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是科学家和发明家,在草根革
命时期,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则是人民大众,只有在商务革命时期,企业家才担当革命主力的角色。

熊彼特本人也承认,企业家并非一
个终身的头衔,即便是企业的创建者,也只有当他所创造的企业在
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时,他才算是一个企业家,而一旦他所创造
的企业成了因循守旧的批量生产商,他也就演变成了普通的老板或
者经理人,不再是熊彼特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家了。

另一方面,企业
家也并非是创新唯一的实施者,按照创新的本质含义,科学技术人
员的研发活动也可以算作创新,因为他们把大量的社会资源投入到
了前所未有的探索活动中,并没有重复以前的工作。

就连消费者也
可能成为创新的实施者,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消费者在消费的过
程中也创造附加价值,托夫勒因此发明了产销者(prosumer)这一词
汇来强调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价值创造职能,近来还有人提出了并行
生产(peer production)的概念来说明消费者对生产的深度参与,可
以想象,随着经济学的发展,消费者的因素在今后完全可能体现到
生产函数中。

实际上,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只有人民
才是历史
的创造者,我们姑且不去争论这一观点是否是绝对真理,但至少在
草根革命时期,这一观点比熊彼特的企业家创造历史的观点更为可取,也更符合实际情况。

【篇三:产业组织理论-读书笔记】
吉恩.泰勒尔(jean tirole)是法国籍著名经济学家,曾留学麻省理工学院,现为法国产业经济学研究所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他在博
弈论、信息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政府规制理论等领域有诸多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