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文言文拓展阅读(含详细答案)
文言文《赵普》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是中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的一项重要考点。
语文网小编今天推荐的是:文言文《赵普》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这篇文言文《赵普》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赵普普少[年青时]习[熟悉]吏事,寡[缺少]学术[学问,道术],及[等到]为相,太祖常劝以[介词,用]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文言文《赵普》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C)A.普少习吏事,寡学术B.普性深沉有岸谷C.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D.臣窃以为不可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普)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答:(赵普)虽然多忌妒而刻薄,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②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答:过了些日子(赵普)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
3、描写人物,表现人物性格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上面两段文字中,描写赵普,主要运用了细节或动作描写的方法;描写王珪,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都突出地表现了他们作为忠臣忠直刚毅,不怕得罪皇帝,敢于犯颜直谏的共同特征。
4、文中主要写了两件事:刻苦读书和推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
5、刻画人物善用细节。
写专心致志地读书,描写了阖户启箧取书的细节。
一个阖字,指闭门谢客,排除一切干扰。
写太祖之怒,描写了碎裂奏牍掷地的细节。
《赵普》 阅读附答案
《赵普》阅读附答案
阅读《赵普》,完成下面题目。
(10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或短语。
(2分)
阖户启箧取书()普明日复奏其人()
普性深沉有岸谷()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小题2:翻译下列语句。
(4分)
(1)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2)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小题3:根据文意发挥想象,说说“太祖乃悟”悟出了什幺?(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关第二天严肃刚正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小题2:(1)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
(2)等到作了相,太祖常常劝他读书。
小题3:悟出内容:赵普对朕,对国家忠心耿耿;他举荐的那个人必定是有才能的;。
课外文言文《赵普》阅读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赵普》阅读附答案一、阅读古文《赵普》,完成1~5题。
(共10分)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语意用/为下面这句话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标一处)。
(1分)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分)(1)卒用其人()(2)未有其比()(3)及为相()(4)普又以其人奏()3、翻译下列句子。
(3分)跪而拾之以归:太祖常劝以读书:4、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1)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2)读书给赵普带来了的好处是:5、你喜欢赵普这个人吗?为什么(至少写两点)?(2分)参考答案:1、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2、终于、他(赵普)、等到、把3、跪着拾起撕碎的奏牍而回。
/太祖经常劝他多读书。
4、(1)普少习史事,寡学术。
(2)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5、(1)好学(2)以天下为己任(3)不顾个人安危(4)刚毅果断(立足文本,言之有理即可二、阅读古文《赵普》,完成14题。
(共12分)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赵普》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赵普》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二)阅读文言文《赵普》选段,完成9题~13题。
(13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9.语意用“/”为下面这句话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标一处)。
(1分)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1)卒用其人(2)未有其比(3)及为相(4)普又以其人奏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12.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1)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
(2)读书给赵普带来了的好处是:
13.你喜欢赵普这个人吗?为什么(至少写两点)?(2分)
答案:
9.在相位者/ 多龌龊循默
10. 略11.略
12.(1)普少习史事,寡学术。
1 (2)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1
13. 例如(1)好学(2)以天下为己任(3)不顾个人安危(4)刚毅果断……(立足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宋史·赵普传》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
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刘词辟为从事,词卒,遗表荐普于朝。
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汛鞫之获全活者众淮南平调补渭州军事判官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
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
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乾德二年,范质等三相同日罢。
中书无宰相署敕,普以为言,上曰:“卿但进敕,朕为卿署之可乎?”普曰:“此有司职尔,非帝王事也。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
一日,大雪向夜。
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
帝曰:“已约晋王矣。
”已而太宗至。
因与普计下太原。
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普尝遣亲吏诣市屋材,吏因之窃货大木,冒称普市货鬻都下。
权三司使赵玭廉得之以闻。
太祖大怒,将下制逐普,赖王溥奏解之。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
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
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淳化三年春,以老衰久病,令留守通判刘昌言奉表求致政。
七月卒,年七十一。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获全活者/众淮南平/调补渭州军事判官/B.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鞠之/获全活者/众准南平/调补渭州军事判官/C.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获全活者众/准南平/调补渭州军事判官/D.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获全活者众/淮南平/调补渭州军事判官/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表是古代奏章文体中的重要形式,遗表专指古代大臣临终前所写的章表,于卒后上奏。
文言文赵普阅读答案附翻译范本赵普文言文全文答案(九篇)
文言文赵普阅读答案附翻译范本赵普文言文全文答案(九篇)文言文赵普阅读答案附翻译范本一晏子谏齐景公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解释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
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
三:此为虚词,表屡次。
而:表转折,但是、然而。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外套。
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局部,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特别宝贵。
裘:皮衣被(pi)同“披”。
4、陛:殿堂的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舒适。
8、劳:劳累。
9、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闻:听命;辞命。
10、粟:谷子,旧时泛指谷类,此指救济粮。
11、饥寒:指饥饿严寒的人。
12、涂:通假为“途”,路上。
13、里:指里巷。
14、循:巡,巡察。
15、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6、兼岁:两年。
17、明:说明。
、欲:欲念,愿望。
19、行:实行。
20、善:好的21、乃:于是。
22、既事者:已有职业的人。
23、谏:进谏。
24、对:对答,答复。
25、与:给。
26、见:朝见。
27、所欲:愿望。
28、侧:边上。
29、堂:朝堂30、霁:雨雪停顿,天放晴。
译文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外套,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惊奇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
文言文《赵普》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言文《赵普》阅读答案附翻译文言文《赵普》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22分)开宝四年十一月,南唐主遣其弟郑王从善来朝贡。
于是始去唐号,改印文为“江南国主印”,赐诏乞呼名,从之。
先是国主以银五万两遗宰相赵普,普告于帝,帝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谢,少赂其使者可也。
”普叩头辞让,帝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勿测。
”及从善入觐,常赐外,密赉白金如遗普之数。
江南君臣闻之,皆震骇,服帝伟度。
他日,帝因出,忽幸普第。
时吴越王俶方遣使遗普书及海物十瓶列庑下,会车驾卒至,普亟出迎,弗及屏也。
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帝曰:“海物必佳。
”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
普惶恐,顿首谢曰:“臣实未尝发书,若知此,当奏闻而却之。
”帝笑曰:“但受之无害,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
”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
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
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
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
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
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
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
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开宝六年八月,普罢为河阳三城节度使。
普既出镇,上书自诉云:“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
知臣者君,愿赐昭鉴!”帝手封其书,藏之金匮。
(选自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第七·宋纪七,有删改)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弗及屏也屏退B.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说C.岂得以喜怒专之专断D.帝怒形于色表情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普告于帝普力请与之B普立于宫门非陛下之刑赏也C以天下事为己任南唐后主遣其弟郑王从善来朝贺D刑以惩恶少赂其使者可也12.下列选项中,前后两句分别能直接表现赵普为相忠实诚信和刚毅直谏的一组是(3分)A 先是国主以银五万两遗宰相赵普,普告于帝臣实预闻顾命B 会车驾卒至,普亟出迎刑赏者天下之刑赏, 非陛下之刑赏C 普叩头辞让帝竟从其请D 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唐主私下送给赵普五万两银,后南唐使者觐见太祖时,赵普秘密回赠使者同等数目的银两,这令南唐君臣无比震骇,达到了太祖“使之勿测”的`目的。
《赵普》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赵普》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基础复习】一、请在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词。
普少习(熟悉)吏事,寡(少)学术(学问),及(等到)为相,太祖常劝以(用,拿)读书。
①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自己的)第(府第,大的住宅),阖户启箧(关上门,打开书箱)取书,读之竟日(整天)。
及次日临政(处理政务),处决(处理决断)如流。
既(已经)薨,家人发(打开)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②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这里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相比,比得上)。
尝(曾经)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第二天)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③太祖怒,碎裂(把……撕碎)案牍掷地,普颜色(脸色)不变,跪而拾之以(相当于连词“而”)归。
他日补缀(补缀连结)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才)悟,卒(终于)用其人。
二、请依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
②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多嫉妒而好胜,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③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了地上。
赵普脸色不变。
跪在地上把碎奏章拾起来带回家。
【课文要点】(一)内容主旨:课文共两段,分别写了赵普“刻苦读书”和“奏荐人才”两件事,表现出他“以天下事为己任”品质。
(二)写作特点:文章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使人物性格突出,栩栩如生。
这些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分别写出了赵普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写出了赵普超人的毅力、耐心和坚定的意志;写出了赵普的.沉着镇定,为国荐才的精神。
(三)成语:手不释卷。
古代勤奋学习的读书人的故事有: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孙敬悬梁、苏秦刺股、孔子韦编三绝、李密牛角挂书。
(四)1. 课文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来。
为国刻苦读书,为国奏荐人才。
2. 你认为赵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根据是什么?赵普是一个刚正不阿、坚持不懈、勤奋刻苦,具有超强毅力和坚强意志的人。
赵普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赵普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赵普(公元922~公元992),字则平,北宋初期的杰出政治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士。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赵普》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赵普》阅读原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赵普》阅读题目1、语意用“/”为下面这句话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标一处)。
(1分)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分)(1)卒用其人( ) (2)未有其比( )(3)及为相( ) (4)普又以其人奏( )3、翻译下列句子。
(3分)跪而拾之以归:太祖常劝以读书:4、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1)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2)读书给赵普带来了的好处是:5、你喜欢赵普这个人吗?为什么(至少写两点)?(2分)《赵普》阅读答案1、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2、终于、他(赵普)、等到、把3、跪着拾起撕碎的奏牍而回。
/太祖经常劝他多读书。
4、(1)普少习史事,寡学术。
(2)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5、(1)好学(2)以天下为己任(3)不顾个人安危(4)刚毅果断……(立足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高中文言文阅读《赵普》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赵普》答案高中文言文阅读《赵普》答案「篇一」【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林嗣环《口技》)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入【乙】光绪十六年①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
见所制蜡人②,悉仿生人③,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
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余亟④叹其技之奇妙。
(清人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注释】①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
②蜡人:用蜡做成人的形象。
③生人:活人;④亟(qì):屡次,不断地。
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入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⑵不能名其一处也。
()⑶无不毕肖。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①不能指其一端②其一犬坐于前。
(《狼》)B.①凡有名者。
②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C.①往往留像于馆②求石兽于水这。
(河中石兽)D.①余亟叹其技之奇妙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5分)⑴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3分)⑵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2分)1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口技表演者或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的一项是()(2分)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B.余亟叹其技之奇妙C.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
D.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15.【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
(3分)参考答案:11.⑴夹杂⑵说出⑶相像(相似)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入12.D(A项中“其”都是代词,译为“其中”;B项中“者”都是代词,译为“”的人;C项中“于”都是介词,译为“在”D项中“之”: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代词,指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精选最新赵普文言文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赵普》阅读问题及答案赵普1、翻译全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多读书。
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
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
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里面的东西,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对人大多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
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
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
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
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拼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2、为什么太祖劝赵普读书?【普少习吏事,寡学术】赵普文言文阅读答案3、赵普如何读书的?【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4、读书后有什么效果?【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5、请列举古人苦读的例子。
【唐代李密牛角挂书;车胤和孙康囊萤映雪;汉代匡衡凿壁偷光;孔子韦编三绝;汉朝孙敬和秦朝苏秦悬梁刺股;董仲舒目不窥园】6、本文写了赵普哪两件事情?【刻苦读书和奏荐人才】7、本文长于细节描写。
请分析“阖”、“碎裂奏牍掷地”、“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阖:闭门谢客,停止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读书,可见读书决心之大以及专注认真;“碎裂奏牍掷地”:什么太祖的怒不可遏,反衬赵普的勇敢;“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什么赵普沉着、镇定、勇敢,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举荐贤才,体现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地意志。
】8、赵普为什么再三举荐?【1、此人确是人才2、以天下事为己任。
赵普独相凡十年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赵普独相凡⼗年⽂⾔⽂阅读答案及原⽂翻译赵普独相凡⼗年⽂⾔⽂阅读答案及原⽂翻译 赵普独相凡⼗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任。
尝欲除①某⼈为某官,帝不⽤;明⽇,复奏之,⼜不⽤;明⽇,更奏之。
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
帝悟,卒可②其奏,后果以称职闻。
⼜有⽴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不与。
普⼒请与之,帝怒⽈:“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刑以惩恶,赏以酬功。
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
帝⼊宫,普⽴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宴,⾬骤⾄,良久不⽌,帝怒形于⾊,左右皆震恐。
普因⾔:“外间百姓正望⾬,于⼤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百姓得⾬,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中奏技。
”帝⼤悦,终宴。
注释: 1.除:封授 2.可:同意 3.去:离开 4.骤:突然 5.震恐:惊恐 6.因:副词,于是,就 7.损:妨害、妨碍 8.供帐:供宴会⽤的帷帐、⽤具等物 9.⽿:罢了 10.终:结束 3.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法相同的⼀项是()(2分) 例句:刑以惩恶 A.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以君之⼒,曾不能损魁⽗之丘(《愚公移⼭》)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潭记》) 4.翻译下⾯的句⼦(3分) 普⽴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5.原⽂《赵普》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任”,选⽂从哪两个⽅⾯表现了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3分) 参考答案 3.C 4.赵普站在宫门外,很长时间了也不离去,皇帝最终同意(听从)了他的请求。
5.①劝说皇帝以国事为重,公正刑赏;②劝说皇帝要体恤民情,站在百姓的⽴场思考问题。
(意思对即可) 译⽂: 赵普单独担任宰相总共⼗年,处事刚毅果断,把天下事作为⾃⼰的责任.曾经想要授予某⼈担任某个官职,皇帝不任⽤;第⼆天,⼜上奏此事,(帝)仍然不任⽤;第三天,还是上奏此事.皇帝发怒,撕裂奏折扔之于地上,赵普⾯⾊如故,慢慢拾起奏折回去,粘补缝合,⼜像以前⼀样上奏.皇帝醒悟,终于同意了他的奏请,后来(那个由赵普举荐的⼈)果然以胜任本职⼯作著称.⼜有⽴了功劳应当升官的⼈,皇帝向来讨厌那个⼈,不同意升迁.赵普竭⼒请求(皇帝)给予升迁,皇帝发怒说:“我不同意(他)升官,想怎么样?”赵普说:“刑罚⽤来惩治恶⼈,奖赏⽤来酬劳⽴功者。
赵普 文言文阅读
以下是关于赵普的文言文阅读: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普少习吏事:__________
(2)家人发箧视之:__________
(3)尝奏荐某人为某官:__________
(4)他日补缀旧纸:__________
2. 翻译句子:
(1)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翻译:__________。
(2)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
翻译:__________。
(3)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翻译:__________。
3. 赵普“晚年手不释卷”体现在哪三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答:赵普“晚年手不释卷”体现在:(1)读书时间长;(2)刻苦钻研;(3)学以致用。
《宋史赵普传》阅读答案
《宋史赵普传》阅读答案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
太祖尝与语,奇之。
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
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
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
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
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
帝曰:“已约晋王矣。
”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
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
因与普计下太原。
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
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
”自是不复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有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
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赵普文言文阅读训练⑻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普与太宗排闼入告。
排:一个接一个B、一日,大雪向夜。
向:将近C、太祖侧微,普从之游。
微:地位低D、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
识:辨识⑼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表示赵普的正直有谋略的一项是()①因与普计下太原。
②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将安逃乎?③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
④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⑤太祖素恶其人……普坚以为请。
⑥且刑赏天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A、①②⑥B、②⑤⑥C、③④⑤D、①③④⑽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普在陈桥驿和太宗(晋王)及诸将一起拥护宋太祖做了皇帝,因辅佐有功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等官职。
《赵普》阅读答案
《赵普》阅读答案《赵普》阅读答案阅读答案要学会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赵普》阅读答案。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赵普1、翻译全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多读书。
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
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
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里面的东西,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对人大多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
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
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
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
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拼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2、为什么太祖劝赵普读书?【普少习吏事,寡学术】3、赵普如何读书的?【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4、读书后有什么效果?【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5、请列举古人苦读的例子。
【唐代李密牛角挂书;车胤和孙康囊萤映雪;汉代匡衡凿壁偷光;孔子韦编三绝;汉朝孙敬和秦朝苏秦悬梁刺股;董仲舒目不窥园】6、本文写了赵普哪两件事情?【刻苦读书和奏荐人才】7、本文长于细节描写。
请分析“阖”、“碎裂奏牍掷地”、“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阖:闭门谢客,停止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读书,可见读书决心之大以及专注认真;“碎裂奏牍掷地”:什么太祖的怒不可遏,反衬赵普的勇敢;“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什么赵普沉着、镇定、勇敢,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举荐贤才,体现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地意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一.1、D2、①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的时候,处理决断很快。
②太祖才醒悟,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3、手不释卷4、以天下为己任5、示例:赵普:此人是国家栋梁,我为国而荐。
太祖(把奏牍撕碎用力扔在地上)。
赵普:皇上啊,天下英才应为您而用,岂可无端……太祖:朕念你一片赤胆忠心,准奏!二.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
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说?”赵普说:“刑罪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
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
8、D9、1)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着拾起碎纸片带回家。
2)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
10、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11、1)甲: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坚持奏荐人才;乙:赵普为大臣迁官请命2)以天下事为己任,不畏权势,执著、坚定或深沉有岸谷,刚毅果断。
(三)17①,习:熟悉,精通。
②,发:打开。
③,为:担任,当。
④,明日,第二天。
18①,太祖常用读书勉励他。
②,关上门,打开书箱子,拿出书来,读一整天。
③,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拾起来拿回去。
19,一是刚毅果断,不像其他为相的龌龊循默(固执己见不团结人或做好人不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是有识人之明,且不顾个人安危,坚持举荐合适的人。
20,赵普恪尽职守,为国家延揽人才,不以太祖好恶为准,可以看出赵普的大公无私。
太祖不用,赵普仍以天下事为己任,复奏,可以看出赵普的坚毅果敢。
太祖开始不理解,最后明白了他的心意,可以看出太祖能够知错就改,也可以看出太祖欣赏他的为人品格。
四、赵普单独担任宰相总共十年,有立了功劳应当升官的人,皇帝向来讨厌那个人,不同意升迁赵普竭力请求(皇帝)给予升迁,皇帝发怒说:“我不同意(他)升官,想怎么样?”赵普说:“刑罚用来惩治恶人,奖赏用来酬劳立功者。
刑罚与奖赏,是天下人的刑罚与奖赏,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刑罚与奖赏啊,哪里能够因为喜爱或讨厌而独断!”皇帝不听,起身,赵普跟着他。
皇帝进宫,赵普站在宫门旁,许久不离开,皇帝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
四一天,(皇帝)举行盛宴,一场大雨突然袭来,很久未停。
皇帝的怒气表露在脸上,左右大臣都十分震惊害怕,赵普乘机对皇帝说:"皇宫外面的老百姓正渴盼雨水,这场大雨对您的盛宴有什么妨害呢!不过沾湿一下幕帐和乐工的衣饰罢了。
百姓盼到了雨水,个个喜笑颜开,奏乐庆祝。
正处在这个欢乐的时刻,我等请求乐官(就)在雨中献技。
"皇帝非常高兴,直到宴会结束。
赵普就是像这样随机应变,能使皇帝回心转意的。
赵普一直将一个大瓦壶放在议事厅内,朝迁内外的奏疏,赵普心里不想施行(办理)的,一定将它们放入壶中,捆些乱麻点火将其烧毁。
赵普(他)遭到世人许多毁谤和责怪,大概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赵普调出京师镇守地方后,上书皇帝道:"朝廷外面的人说我轻易地谈论皇叔开封尹,皇叔是个忠孝两全的人,怎么能够离间他和圣上的关系呢?况且(正值)昭宪皇太后重病之际,我实在是想事先得知天子遗诏。
了解我的人是圣上,请圣上明鉴!"皇帝新手封存了他的信,把它藏在金柜里。
九月,吏部侍郎兼参知政事吕余庆因病请求辞职:丁卯日,(皇帝)免除吕余庆吏部侍郎兼参兼政事的官职,让其任尚书左丞。
吕余庆是帝霸府的幕僚,赵普、李处耘都在先前被皇帝起用,吕余庆坦然面对,不把此事放在心里。
李处耘遭罪时,吕余庆正在江陵任知州,他回到朝廷时,皇帝详细向他询问处置李处耘一事,吕余庆用(恰当的)道理加以解释。
等到赵普抵触圣意,左右大臣争相倾轧他,唯独吕余庆为他说明辨白,皇帝(想惩处赵普)的心思(才)稍微缓解。
时人称吕余庆为谨厚者。
16.①朕/不与迁官②良久/ 不止(每处2分,共4分)17.①一向,向来②离开③脸色④期望,盼望(每个词1分,共4分)18.C(2分)19.①皇帝最终同意(听从)了他的请求。
②身边的人都感到惊恐(害怕)。
(“竟”“从”“左右”“震恐”各1分,共4分。
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0.①劝说皇帝以国事为重,公正刑赏;②劝说皇帝要体恤民情,站在百姓的立场思考问题。
(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共4分)五.宋太祖经常在皇宫的后园打鸟玩,一次,有几个臣子有称有急事求见,宋太祖于是就召见了。
但是召见之后,他们上奏的都是写很普通的事情。
宋太祖很不高兴,问为什么。
一个臣子回答说:“臣以为这些事情比打鸟更紧急。
”宋太祖更加生气了,顺手抄起边上摆的斧子,用斧子柄打那个人的嘴,打掉了两颗牙齿,那个人慢慢弯下腰,把牙齿捡起来,放在怀里,太祖骂他说:“你揣个牙齿,怎么还想保留证据告我还是怎么着?!”那个臣子回答说:“臣是不会去桩告陛下的,但是负责记载历史的官员,会把这件事情写进史书。
”宋太祖转而明白又高兴起来,赐那个大臣一些黄金一帛安慰他。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卒用其人(终于、最终)(2)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曾、曾经)(3)上怒,诘其故(责问、诘问)(4)自当有史官书之(写、书写、记、记载)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3分)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太祖乃悟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普又以其人奏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太祖尝弹雀于后园苛政猛于虎也解析:A.表转折,相当于“却”B.才/却、竟然C.把/因为D.在/比3.翻译下列各句。
(6分)(1)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2分)译文:赵普脸色没有改变(或“面不改色”),跪下去(或“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了家(或“拾起撕碎的奏章回了家”)。
(“颜色”译为“脸色”,1分;整体翻译顺畅,1分)(2)臣以尚急于弹雀。
(2分)译文:我认为(上奏的事)比你打鸟(或“用弹弓打鸟”)的事还要急迫(或“紧急”)。
(“以”后面补上省略成分,翻译为“认为上奏的事”,1分;“尚急于弹雀”翻译为“比你打鸟的事还要急迫”,1分)(3)汝怀齿,欲讼我耶!(2分)译文:你把牙齿放在怀里想要告我的状吗?(“怀”翻译为“把……放在怀里”,1分;翻译顺畅,1分)4.【甲】文中的赵普和【乙】文中的某臣在性格或品质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两段选文的内容简要分析。
(3分)示例一:他们遇事都镇定自若(或“沉着冷静”)(1分)。
赵普在太祖盛怒而撕碎奏章时,面不改色,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1分);某臣在太祖因盛怒而打掉他两颗牙齿时,慢慢地弯腰拾起牙齿放在怀里(1分)。
示例二:他们都能以国事为重,不顾个人安危(1分)。
赵普不顾太祖盛怒极力为国家举荐人才(1分),某臣不顾太祖盛怒劝谏太祖不要耽于游乐,要关心国事(1分)。
阅读《赵普》,完成第1—4题。
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 D )(2分)A、少习吏事学而时习之B、跪而拾之以归先帝不以臣卑鄙C、家人发箧视之发闾左谪戍渔阳D、普明日复奏其人明日,徐公来,熟视之2、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分) 译文:②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2分) 译文:3、出自第一段的成语是:手不释卷(1分)4、赵普面对“太祖怒”,四奏某人为官,而能“颜色不变”,其根本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以天下为己任(1分)三、仔细阅读上文及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6分)材料:七月卒,年七十一。
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选自《宋史•赵普传》)翻译:太祖听到这件事后感到(非常)震惊和哀悼,对身边的人说:“我做皇帝以来,常常用优厚的礼仪待他,赵普也竭尽全力忠心报效(朝廷),真是治理国家的贤臣啊,我真是非常痛惜啊!”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请你猜测一下,“卒用其人”和“七月卒”中的“卒”的意思是否相同?并说出它们的意思。
(3分)不相同。
“卒用其人”中的“卒”意为“终于、最终”;“七月卒”中的“卒”意为“死”。
②在选文中找出与材料中划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请你概括选文的内容来证明赵普确如材料中宋太祖对他的评价。
(3分)选文原句: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1分)选文概括:①为治理国家而勤奋读书;②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
(每点1分)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看,窥视)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狼)少却(退);及走,(狼)又从之。
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肉者,不如姑悬诸树而蚤(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即径归。
昧爽(拂晓,黎明)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因有所顾虑而徘徊)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革(皮)价昂,直(价值)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祸患)之,亦可笑矣。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晚了。
在他回家的路上,突然出现了一匹狼。
狼不断的窥视着屠夫担子中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
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要把狼吓跑。
狼看见了屠刀,一开始被吓了一下,往后退了几步,但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于是屠夫就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再来取肉。
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
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
屠夫就回家了。
第二天黎明,屠夫前去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于是感到非常害怕。
焦虑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只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形状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钩。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银子呢。
于是屠夫就得到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
爬上树去找鱼钩,狼的遭遇也不免太可悲了!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shàn)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shǐ)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译文有一个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
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临时住房,他就跑进去埋伏在里面。
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
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