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规范-隧道监控量测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监控量测规范-隧道监控量测规范
隧道监控量测要点分析摘要:为确保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和结构的长期稳定性,本文结合向莆铁路某隧道施工状况,重点阐述了Ⅴ类围岩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阶段的监控量测,为二衬施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safety,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long-term stability of structure of the tunnel project,combin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condition of a tunnel construction of Xiangtang-Putian Railway,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 of V-type surrounding rock by three-step and seven-step excavation method in construction phase to provide important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econd lining construction.
关键词: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处理、反馈;预警值Key words:tunnel project;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data analysis,processing and feedback;warning value
1 监控量测目的
把量测结果反映到设计施工中的目的,首先是确认施工的安全性,其次是提高工程的经济性。
现场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复合式衬砌设计、施工的核心技术。
通过施工
现场监控量测监视围岩变化,掌握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的力学状态和稳定程度,确保施工安全。
为确定二次衬砌和仰拱施作时机,了解和掌握围岩变化规律,评价和修改支护参数及施工方法。
为最终稳定时间等提供信息依据,并为以后设计、施工积累资料。
因本隧道开挖断面大,必须加强围岩及支护的施工监控量测工作,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其目的是:
1.1 提供监控设计的依据和信息。
掌握围岩力学形态的变化和规律,掌握支护的工作状态。
1.2 指导施工,预报险情。
作出工程预报,确立施工对策,做到监视险情、安全施工。
1.3 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围岩变形收敛的准确时间和最大变形量,为隧道二次衬砌的施工时间提供一个科学依据。
2 监控量测人员及设备配备
根据股司工(2011)103号《关于加强隧道工程监控量测管理工作的通知》及股司工(2011)110号《关于隧道施工组织管理的强制性规定》相关规定配备人员及设备。
2.1 由向莆铁路项目经理部组建专门监控量测队,负责洋门隧道、梨壁山隧道、南洋隧道及南洋二号隧道施工的监控量测。
2.2 监控量测队在项目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不得从事与监控量测无关的其它工作。
2.3 根据项目规模,设置监控量测队长1名,下设2个监测小组(洋门隧道和梨壁山隧道为第1小组,人员配置3人;南洋隧
道和南洋二号隧道为第2小组,人员配置3人),每个监测小组至少一名具有测量工证书的专业量测人员。
2.4 监控量测小组配备精密水准仪、全站仪、收敛计、高空作业车等监控量测作业所需设备。
3 监控量测工作内容及量测方法
3.1 监控量测的工作内容
①监控量测项目包括必测项目与选测项目。
必测项目有: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地表沉降(隧道浅埋段);选测项目为:围岩压力、围岩位移、钢架内力、锚杆轴力等,本标段。
②拱顶下沉、净空变化测点应在距开挖面2m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应保证爆破后24h内或下一次爆破前测读初次读数。
拱顶下沉测点与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净空变化测点每个断面至少布置2对。
量测断面间距III级围岩为30-50m、IV级围岩不得大于10m、V级围岩不得大于5m。
③隧道浅埋段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为5-50m,根据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进行确定;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m,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隧道埋深与隧道开挖宽度之和。
④对于选测项目,监控量测断面与测点按照设计与业主要求进行布置。
⑤监控量测测点的测试频率应根据围岩和支护的位移速率及
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确定,并应符合《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的要求。
⑥洞内监控量测点测点的加工与埋设。
洞内观测点,统一采用40cm长Φ22螺纹钢,在端头处焊接三角形挂钩,便于准确测量。
样式如图1。
拱顶下沉量测及净空变化量测的测线布置示意图(全断面开挖、上下台阶开挖、三台阶七步开挖及双侧壁开挖)如图2。
3.2 监控量测方法重点阐述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方法:
3.2.1 水准仪测拱顶下沉。
在地表稳定处设一固定点并引入高程,即采用可水准仪(挂钢尺)或全站仪进行拱顶下沉的观测,本隧道采用水准仪(挂钢尺)进行拱顶下沉观测。
3.2.2 收敛仪测隧道周边相对位移
①隧道开挖后,围岩向坑道方向的位移是围岩动态的最显著表现,最能反映出围岩的稳定性。
因此对周边位移的量测是最直接、最直观、最有意义、最经济的量测项目。
本隧道周边位移采用电子收敛仪量测其中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移值,来反映围岩的动态。
监控量测在马街隧道中的应用【摘要】监控量测是隧道新奥法施工的三大支柱之一,本文以成武高速的马街隧道的监控量测为例,简介了隧道监控量测的理论依据,对隧道量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回归分析,并及时的给出分析结果和建议,为保证隧道
施工安全、调整围岩支护参数和确定合理的二次衬砌施工时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新奥法;监控量测;理论依据;依据
1、原理
1.1 周边收敛
目前长用的仪器为机械式的收敛计和数显式的收敛计。
测试中读得初始读数为X0;间隔时间t后,用同样的方法可读得t时刻的值Xt,则t时刻的周边收敛值Ut即为两次读数之差。
即Ut=L0-Lt+Xt1-Xt0 式中:
L0 ―初始时刻所用的尺孔刻度值。
Lt ―t时刻时所用的尺孔刻度值。
Xt ―t时刻量测时的读数值。
Xt1 ―t时刻时经温度修正后的读数值,Xt1=Xt+εt
Xt0 ―初始时刻经温度修正后的读数值,Xt0 = X0+εt0
X0 ―初始时刻读数值εt ―温度修正值;εt=�(T0-T)L
α―钢尺线膨胀系数;T0―鉴定钢尺的标准温度,T0=20℃T ―每次测量时的平均气温;L ―钢尺长度
1.2 拱顶下沉
常用仪器为精密水准仪或全站仪,第一次读数后视点读数为A1,前视读数为B1;第二次后视点读数为A2,前视点读数为B2。
拱顶变为计算如下:
差值计算法:钢尺和标尺均倒立,即要求读数均上大下小。
后视读数差A=A2-A1,前视读数差B=B2-B1,拱顶下沉值为:C=A-B 若C0 拱顶下沉,C0 拱顶上移。
2、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述
武都西隧道位于武都区黑坝里北侧上没水山山体内,该隧道设计为分离式岩质隧道。
CW18合同段右线起点里程桩号为YK85+720,终点里程桩号为YK87+612,隧道洞长1892m。
右线平面线形为半径R=2800的圆曲线。
右线设计纵坡坡度-2.22%。
CW18合同段左线起点里程桩号为ZK85+690,终点里程桩号为ZK87+573,隧道洞长1883m。
左线平面线形为半径R=2800的圆曲线。
左线设计纵坡坡度-2.27%。
2.2 应用实例
从图1、2、3、4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周边收敛还是拱顶下沉在局部会有较大的突变,但总体来说,最后都是收敛的,说明围岩的变形是可控的,是收敛的,没必要进行支护参数的修改。
3、结论
监控量测是施工安全的保障的必要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要求进行此项工作,并将结果做系统处理后及时反馈指导工作。
根据新奥法的基本原理,在隧道施工中对围岩实时监控量测其目的在于掌握围岩的动态,对围岩稳定性作出评价;为确定支护的
形式、支护参数和支护时间提供依据;了解支护结构的受力大小和应力分布;评价支护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为施工提供指导,以确保施工运营的安全并防止地表下沉。
因此实施隧道信息化动态施工控制,既能达到安全快速施工,又能节省工程造价的目的,且具有如下重要的意义:
(1)通过施工和环境监测进行信息反馈及预测预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指导现场施工,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和工程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在施工过程中对前进的开挖工作面附近围岩的岩石性质、状态进行目测,掌握围岩动态,以及围岩的施工力学性能,了解支护结构在不同情况是的受力状态和应力分布,及时改进支护,对围岩稳定性,安全性作出评价来指导现场施工。
(2)验证支护结构型式、支护参数的合理性,对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及其安全性作出评价及建议,为确定二次支护时间提供依据为修改变更设计、调整施工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有效地避免坍方等工程事,为本地区后续的类似工程积累宝贵经验和提供科学资料。
【参考文献】
[1]李晓红.隧道新奥法及其量测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秦之富,唐健.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及应用[J].公路交通技术,2006(4).
[3]华开成,张显达.马街隧道监控量测报告.
作者简介:张显达(1987―),男,长安大学公路学院硕士研究生。
华开成(1986―),男,长安大学公路学院硕士研究生。
隧道监控量测计划方案
宁波象山港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
第二合同段
隧道监控量测和地质超前预报方案
湖南工大联智桥隧技术有限公司
驻宁波象山港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第2合同段隧道监测组
二OO九年十一月十五日
目录
一、量测的任务和目的 (2)
二、量测项目及方法 (2)
三、量测仪器 (6)
四、测点布设 (6)
五、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13
六、量测的管理 (14)
七、TSP203超前地质探测............................................................
16
八、施工综合地质超前预报...........................................................
18
一、量测的任务和目的
四脚岙隧道、角洞岙隧道、栎斜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基于新奥法理念进行的,现场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现场量测信息分析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为及时修正设计、施工支护参数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工作以期达到以下目的:
(1)掌握围岩和支护系统的力学动态,便于日常施工管理;
(2)对量测数据分析处理,进行信息反馈,对已开挖、支护段的围岩力学状态进行评价,对有险情段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对下步施工参数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隧道采用信息化手段施工;
(3)根据量测动态曲线,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优化施工方案;(4)为同类工程施工积累经验资料。
二、量测项目及方法
根据四脚岙隧道、角洞岙隧道、栎斜隧道设计特点、围岩条件(Ⅲ、
IV、V级围岩)、支护类型(复合式衬砌)和采用的施工方法,按照设计要求和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结合本单位自有的量测仪器,选定本隧道的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频率见表2.1。
(1)必测项目:工程地质和现状的观察、周边收敛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锚杆内力及抗拔力;
(2)选测项目:钢支撑及喷层表面应力、二次衬砌及中墙衬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和裂缝量测。
表2.1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频率
图2.1 监控量测工艺流程框图
工艺说明:
⑴根据设计要求,在各要求位置埋入量测标志,并对其原始状态进行量测,记录其各原始指标。
⑵由现场专职技术人员记录每一个掌子面的岩性,包括围岩类别、构造(层理、产状、走向),特别是岩性变化之处。
⑶初期支护施作后,按设计要求埋入相应数量和种类的量测标志,观察并记录初支状况的变化及量测标志的变化。
⑷绘出各标志点的位移.时间曲线。
⑸量测情况趋于稳定,可逐步减少观察频率,直至取消观测,安排相应工序施工。
⑹变化反常的,及时反馈设计,修正支护参数,加强支护,继续观测,直至变化进入正常程序。
各种量测方法叙述如下:(1)工程地质及现状的观察◆开挖后地质观察
①围岩种类,断面位置和状态,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性,节理裂隙填充物的性质和状态等。
核对围岩分级,并绘制地质素描图。
②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拱顶有无剥落现象。
③是否有涌水、
涌水量的大小、位置和压力。
◆开挖后初期支护观察
①有无锚杆被拉断或垫板陷入围岩内部的现象。
②喷砼是否产生裂隙或剥离,要特别注意喷砼是否发生剪切破坏。
③钢拱架有无被压屈现象。
④是否有鼓底现象。
⑤锚杆注浆和喷射砼量是否达到施工规定的要求。
观察中发现的异常现象,要详细记录发现时间、距开挖工作面距离以及附近各量测点的各项量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利用分析结果,修改设计、指导施工。
(2)周边收敛量测
该项量测主要是用于围岩稳定性
判别及位移反分析,贯穿隧道施工过程,为调整初支参数和二衬时间提供依据。
量测仪器利用国产数显JSS30A型收敛仪。
周边收敛量测仪器结构示意图见图2.2。
(3)拱顶下沉量测
拱顶下沉量测与周边收敛量测在同一断面内进行。
仪器采用精密水平仪、钢尺和测杆,测点布置见图4.2。
(4)地表下沉量测
围岩稳定性的判别以及位移反分析,应用于浅埋隧道整个的施工过程中,为二次衬砌的施设提供依据,并为预测围岩变形提供参数。
量测断面布置及观测频率详见表2.1。
(5)锚杆内力及抗拔力量测
根据锚杆所承受的拉力,判断锚杆布置是否合理,了解围岩内部应力的分布情况;检查锚杆抗拔能力,检查锚杆砂浆饱满程度。
量测断面布置及观测频率详见表2.1。
(6)钢支撑及喷层表面应力量测
围岩稳定性及初期支护的可靠性分析,用于整个隧道的施工过程中,为二次衬砌的施设提供依据,并为预测和反馈提供参数。
量测断面布置及观测频率详见表2.1。
(7)二次衬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缝量测
为了掌握二次衬砌的内力变化发展规律,根据设计、规范及施工单位相关要求,对二次衬砌的典型断面进行应力和表面应力量测。
量测断面布置及观测频率详见表2.1。
三、量测仪器
根据确定的量测项目和量测方法,所需的量测仪器见表3.1。
量测仪器使用前进行严格标定。
表3.1量测仪器一览表
四、测点布设
⑴施工时,结合本隧道实际地质情况实施必要的现场监控,当地质情况较好,且位移量较少时可增加量测断面间距;在施工初期阶段,或地质较差时,或位移量及变形速度较大时,应适当增加量测断面及量测频率。
⑵测点设置应可靠,并应妥善保护,量测仪器使用前应严格标定。
⑶各量测项目应尽可能布置在同一断面,量测点应尽可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以便量测数据的分析及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经验。
i.
地表下沉量测
布置在洞口浅埋地段。
在Ⅴ级围岩地段,当隧道埋置深度小于30米时,属于浅埋隧道;在Ⅳ级围岩地处,当隧道埋置深度小于15米时,属于浅埋隧道。
观测断面纵向间距约5~50米,每个洞口设一个断面,中线每5~20m一个测点。
在观测前,注意仪器的校正、观测点及基点的设置工作,在观测过程中作好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
地表沉降观测点
图4.1 测点布置断面示意图
表4.1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桩号表4.1.1 四脚岙隧道
表4.1.2 栎斜隧道
表4.1.3 角洞岙隧道
ii.
拱顶下沉、周边位移量测
在进行洞室开挖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洞室周边位移变形监控量测,洞室周边位移量测断面在Ⅴ级围岩地段纵向间距15~20米左右设置一处,在Ⅳ级围岩地段纵向间距20~40米左右设置一处,在Ⅲ级围岩地段纵向间距40~50米左右设置一处。
表4.2 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量测断面里程桩号表
4.2.1 四脚岙隧道
4.2.1 四脚岙隧道
4.2.2 栎斜隧道
4.2.3 角洞岙隧道
图4.2 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量测测点、测线布置示意图
iii.
测点布置要点
1. 洞内量测测点的安设应能保证初读数在爆破后24小时内或下次爆破前完成,并测
读初次读数。
2. 洞内量测测点均安设在距开挖工作面2m范围内,并精心保护,不受下次爆破破坏。
3. 各项位移量测的测点,一般布置在同一断面内,测点统一在一起,测设结果能相
互印证,协同分析与应用。
4. 水平收敛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除按表2.1执行外,还应参照下表4.3的频率。
表4.3 水平收敛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
五、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将量测数据及时输入计算机系统,并进行:
1、根据现场量测数据及时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曲线的时间坐标轴下应注明施工工序以及
开挖面离量测断面的距离;
2、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应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以推算最终位移和位移变
化规律。
采用回归分析时,可在下列函数中选择:
(1)对数函数。
U=alg(1+t)、U=a+b/lg(1+t);(2) 指数函数。
U=ae-b/t 、U=a(1-e-b/t)
(3) 双曲线函数。
U=t/(a+bt)、U=a[1-1/(1+bt)2] 其中:U-位移值(mm);
a、b-回归常数;
t-初读数后的时间(d)。
位移(mm)
时间(d)
位移(mm)
反常曲线
时间(d)
正常曲线
图5.1 位移-时间曲线图
3、当位移.时间曲线中出现反常的急骤现象时,如出现图中反常现象(如图5.1),表明此
时的围岩.支护系统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应加强监视。
在监测过程中,若发现净空位移量过大或收敛速度无稳定趋势时,应进行施
工处理,或停止洞内开挖,或对结构采取补强措施:
①增加喷混凝土厚度,或加长加密锚杆,或加挂更密更粗的钢筋网;②通过反分析校核二次衬砌强度后提前施作二次衬砌;③提前施作仰拱。
4、隧道周边允许相对位移值见下表:
表5.1隧道周边允许相对位移值(%)
注:a.洞周相对位移值:指实测位移值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或拱顶下沉位移实测值与隧道宽度之比。
b.脆性围岩取表中较小值,塑性围岩取表中较大值。
c.当位移速度无明显下降,而相对位移已经接近表中规定的允许值上限时,或喷射混凝土表
面出现明显的裂隙时,必须立即采取补强措施,并在后续施工中改变施工方法和支护衬砌参数。
5.二次模筑衬砌施工时间
二次衬砌原则上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并同时达到下列三项标准时进行:(1)、隧道周边水平收敛速度小于0.2mm/d;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小于0. 1mm/d。
(2)、隧道周边水平收敛速度,以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
(3)、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90%以上。
但是,当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围岩变化无收敛趋势时,必须采取有效补强措施,使围岩.初期支护体系有一定的安全系数,然后立即施作二次衬砌,二次衬砌参数适当加强。
六、量测的管理
①在施工现场成立7人量测小组,成员由熟悉监控量测工作的专业人员组成,见下表6.1,
负责测点埋设、日常量测和数据处理工作,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表6.1量测小组成员表
②现场监控量测按量测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它施工环节紧密配合,不得中断工作。
测得的数据要及时计算并报告量测结果,
以便实现信息管理,及时指导施工。
③各预埋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不得任意撤换和破坏。
量测记录要正规,资料要齐全,计算要准确,并为竣工文件积累资料。
④监测的动态管理。
为了尽早地了解到隧道围岩最终稳定时的位移值,以便提前采取施工措施确保最终位移值在允许范围之内,我们将在各断面理论计算分析和持续量测的前提下选择距开挖工作面1B和2B的量测断面为管理地段,建立该地段的管理基准和管理水平。
施工中,将管理地段上的管理基准分成若干等级范围,将允许值的三分之二作为警告值,允许值的三分之一作为基准值,将允许值和警告值之间称为警告范围。
实测值入此范围,则需商讨和采取施工对策,预防最终值超限;警告值和基准值之间称为注意范围,当实测值在基准值以下时,说明隧道和围岩是稳定的。
具体做法见图6.1。
七、TSP203超前地质探测
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专门为隧道和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研制开发,是一套目前在该领域的先进设备,它为方便快捷的预报掌子面前方100~200m范围内的地质情况,为隧道工程以及变更施工工艺提供依据。
这将大大减少隧道施工带来的危险性,减少人员和机械损伤,同时也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
⑴TSP工作原理
与其它反射地震波方法一样,TSP采用弹性波回声测量原理。
地震波在指定的震源点(通常在隧道的左边墙或右边墙,大约24个炮点布成一条直线)用小药量(50~100g)激发产生。
地震波在岩石中以球面波形式传播。
当地震波遇到岩石物性界面(即波阻抗差异界面,例如断层、岩石破碎带和岩性变化等)时,一部分地震信号反射回来,一部分信号折射进入前方介质。
反射的地震信号将被
高灵敏度的地震检波器接收。
反射信号的旅行时间和反射界面的距离成正比,与波速成反比,通过速度扫描和反演成像来推测掌子面前方地质隐患。
图1. TSP203系统的方法原理和工作布置示意图
图7.1 TSP203超前地质预报原理
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现场布置及测试过程由一系列炮点、两个三维接收传感器(X、Y、Z方向)、接收机及数据处理系统组成(见图7.1)。
⑵现场工作情况
TSP检测掌子面的里程桩号为隧道施工技术人员和物探技术人员现场核定,三分量传感器布设的地点为物探资料解释成果的相对参考零点。
该参考零点距掌子面距离55m左右,最远炮点距离掌子面35m左右,检波器距最近炮点12.6m,炮间距1~1.5m。
⑶:仪器及现场工作方式
探测采用瑞士安伯格测量技术有限公司TSP203超前地质预报设
备。
仪器设置如下: 记录单元
①12道②24位A/D转换③采样间隔:62.5μs ④带宽:8000Hz ⑤记录长度:7218采样点⑥动态范围120dB ⑦道数:1~12 接收单元
①三分量加速度地震检波器②灵敏度:1000mV/g±5% ③频率范围:0.5~5000Hz
现场施工采用一个三分量检波器,激发炮药量50g~100g,炮孔24个。
⑷:资料解释
通过处理程序对TSP采集数据进行了频谱分析——带通滤波——初至识别——波速分析——能量均衡——反Q滤波——纵横波分离——偏移成像——反射层提取等资料处理,并结合区域及现场
工程地质资料进行合理地质预报。
八、施工综合地质超前预报
1、加炮眼超前探测法
利用炮眼加深超前探测,将施工炮眼水平超前钻探 5.10m,适时在隧道开挖掌子面的拱顶和两个拱脚各设置一处,这种方法中简单、直接,采用超前钻探,根据钻机在钻进过程中推力、扭矩、钻速、成孔难易及钻孔出水情况确定前方的地层和岩性,同时进行涌水量和水压测试及水质分析,判断工作面前方的地层含水情况及性质。
与物探方法相比, 它具有直观性、客观性, 不存在物探手段经常发生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
同时需要时兼做泄水孔。
2、洞内综合地质法(1)地质素描
充分利用洞内掌子面与侧壁,主要进行地层岩性特征、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裂隙密集发育带与构造挤压破碎带、软弱夹层带、岩性突变与地层界线等的产状与性质及发育程度、岩体破碎程度与充填情况、涌突水突泥、坍方冒顶与围岩变形破坏的部位、臃、方式与规模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等的详细的量测和地质素描,并绘制施工实时地质作图(几何作图、块体坐标作图、赤平投影作图、洞身地质展示图等).在此基础上,对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约5~1Om)的地质条件进行预测预报,同时应做好坍方冒顶与围岩变形破坏的施工应急预案. (2)洞内涌突水的实时监测
洞内各涌突水点(掌子面炮眼涌突水)的实时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各涌水点的水温、水量、水压、水质与同位素化学(必要时),各涌突水点位置(里程)、地层岩性、裂隙与岩溶发育特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