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衔接问题看设计教育的重复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658 教育理论论文
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衔接问题看设
计教育的重复性
近年来,设计类本科教育因社会的需求而变得炙手可热,众多综合性院校因设计类院校招生人数的年年攀升迹象,也纷纷开设设计类专业。在这么多学校、学院中开设众多设计专业,首当其冲面对的就是专业教师的需求,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的探讨。
一、设计类本科毕业生技能掌握程度现状
大学毕业后,为什么设计类本科生在职场招聘时拿着自己的简历和成绩却无法实现自己曾经立下的宏伟志愿?那是因为他们在四年本科学习中,没有将专业知识前后衔接好,就算有了零散的专业知识,也无法通过良好的专业技能表达出来。这一现状较为普遍,而且存在多年,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二、高校教师的整体现状
过去,历史悠久的艺术院校,设计专业的教师队伍大多数是由资深美术学教师组成。但是,近几年随着艺术类招生人数的成倍增长,各大院校都相继增设了艺术设计专业。新专业的开设,生源的猛增,使得设计类教师严重匮乏,这已成为各大院校设计类专业的通病。各大综合院校新开设计专业开始大量招收刚刚离开学校的硕士毕业生执教,这些从学校到学校的新老师,在整体课程的把握上完全是自学,这样的自学势必是通过与每一届的学生在教学过程磨合中完成,也就是说在一届、两届的学生身上慢慢寻找方法。去年六月,在同济大学召开的“设计教育新视野”国际研讨会上,就有专家指出,设计艺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基本来源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本科生,可由于艺术类招生的特殊性,本科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偏低,这种“先天不足”导致研究生生源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从招生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应届硕士毕业生入校教学的缺陷,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快适应的,但毕竟是少数,毕竟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
三、专业课程衔接性断层矛盾
(一)教学大纲的编写及调整不合理
按照四年制教育的前后顺序,通常从基础课程到专业基础课程,然后至专业限选课程以及一些任选课,从课程
安排上符合教学大纲的由易至难的这样一个要求。课程的前后顺序正确的同时,横向的比较是否也有递进关系或者衔接性呢?例如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景观设计、公共环境设计、公共设施设计,这三门课其实都涵盖了室外景观的概念,公共环境设计有属于景观设计范畴的内容,公共设施设计又是公共环境设计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在很多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培养计划中,会将类似三门课程平行设置,这样就有重复性。
(二)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不及
由于教学大纲的编写及调整不合理的问题,就会接二连三引起一系列问题。专业教师对每一门新开课都会使用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中如果存在各门课的包含关系,那么就会导致专业教师会在同一个学期将相同内容重复讲授,这样对学生掌握新知识有所影响。专业教师也因为教学大纲不可随意修改,无法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专业方向太广泛造成倾向性不明确
这个问题,在多年以前,清华美院张绮曼教授就曾提到过,她指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标题太大,学科内容过于广泛,应该在此基础上细化专业方向,如景观设计、室内的设计,就这两个标题里面都涵盖了非常多的分支。张绮
曼教授之所以在室内设计行业有如此突出的地位,正是因为她强调专业方向,而不是多面发展。所以她的说法也证明了在大学的后半段教育应该采取专业方向的划分学习。术业有专攻,这就是说在结束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后,对于专业限选课,应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而有侧重的教育,这样学生不会应为对每个专业的皮毛上的了解而导致离开学校什么都可以做,却什么也做不好的情况发生。
四、专业课程衔接性的一点思考
(一)专业课头标题放大
在专业基础课程中,设计类专业应适当的考虑将以前细化的课头名称重新编排,发现这类课程里的共同点,然后将这些课程并成大课。放大课程名称,并延长课时,避免重复。在考察湖北美术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时,发现在其培养计划中可见专科课程内容广泛的名称,例如设计原理、设计概念等,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系主任陈顺安教授指出,这样设置课程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很多好处。从学生的角度讲,可以在一门课里面学到环境艺术设计需求的不同种专业知识,内容相对集中,方便学生在后续课程中根据不同要求使用原理或者概念。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可以在选择专业教参的时候,挑选和专业紧密相关的内容,而且可以自己掌握艺术类学生对土建、植物
学等等专业性较强课程的难度要求,尽量采用适合的知识授课。
(二)高年级专业课程可安排多人授课
在一、二年级专业基础课程结束后,三年级的专业课程可以安排多位教师按课程顺序同时上一门课。例如建筑设计课程,在大纲中拟定专业课题,要求从建筑学基本知识到设计创意,然后从建筑制图到模型制作,最后到效果图排版。从专业知识上来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无需掌握过多的建筑学内容,那么讲授建筑专业知识的教师可以根据课题内容讲授一些基本的柱网结构及一些常用的施工工艺就可以了。在设计创意过程中,可以更换讲授设计创意的教师,从课题着手,做符合主体要求的建筑外观和室内设计,这个部分无需考虑太多的设计规范,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单一。第三部分就是制图,这一部分是在第一位教师讲授的建筑学基本知识及第二位教师安排的创意设计完成之后,对设计进行图纸上的表现,要求教师严格按照制图规范讲授,每个学生完成的制图部分要达到国家标准。第四部分是模型,在以上三位老师的工作结束后,第四部分会有老师辅导学生完成自己设计的建筑单体模型,按照比例关系制作。此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空间尺度关系的掌握,在这个部分的完成后,可以由模型制作出的问
题修改自己的设计图纸。最后一步就是由讲授设计软件的教师辅助学生完成效果图及排版的工作。
如此分工,利大于弊,各院校环境艺术设计老师主攻方向不尽相同,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而选择上课部分,不会导致一门课一个教师授课时避重就轻,忽略掉一些本应该很重要的知识,另外,从学生角度来讲,在一、二年级课程中涉及到的知识多多少少比较零散,通过这样的完整课题的训练,不仅能巩固以前没有掌握好的知识,而且也实现了学生设计的市场化要求。
五、结语
设计院校的专业课程,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培养计划中,课程设置合理,课程前后顺序得当,等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会浪费时间,而且专业知识的衔接性也会提高。课程设置的重复性一直是教师授课的一个大问题,没有有针对性的教学,会给自己和后续课程教师带来很多麻烦。放大课头、多位教师共同授课,只是解决课程间接性的一点建议,这些建议能较好解决课程重复和教师避重就轻授课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