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蒿高效栽培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藜蒿高效栽培技术-蔬菜种植技术藜蒿,学名狭叶艾,又名芦蒿、水蒿、青艾等,属于一种野生植物,一般野生的均长在湖泊草滩岸边附近。

江西省鄱阳湖沿岸一带最多,湖南省西北部,安徽省西南部,湖北省东南部一些湖泊草滩上也有,现一般是人工种植,比较著名的种植带有,南京的江心洲藜蒿基地,滁州桥头藜蒿基地。

下面具体来介绍一下:藜蒿高效栽培技术。

一、茬口安排与效益分析江城薯尖2月中下旬在大棚内扦插,4月中旬至8月下旬上市。

藜蒿8月下旬至9月下旬扦插,10月中下旬开始采收,11月中下旬扣棚,根据市场情况可收获3~5茬。

该种植模式,薯尖每亩产量可达4000公斤、藜蒿每亩产量可达2500公斤,薯尖每公斤3.0~4.0元,藜蒿每公斤10元左右,两茬平均每亩纯收入达万元以上。

二、藜蒿栽培要点1.品种选择藜蒿可选香藜一号、香藜二号、楚天藜蒿、云南绿秆、南京八卦洲藜蒿或本地驯化品种。

其中香藜一号抗寒、抗倒伏、便于收割,叶片容易脱落,是目前种植较多的藜蒿品种。

2.整地施肥扦插前深耕地块,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或进口复合肥100公斤,做2米宽平畦,畦面喷施芽前除草剂,以防杂草生长。

3.及时扦插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扦插。

选择生长粗壮充实、无病虫害的半木质化茎秆,去掉上部嫩茎叶,剪成8~10厘米长的扦插条。

生长点朝上,按株距7~10厘米、行距10~12厘米斜插入平畦,扦插深度应达到插条的2/3,约7厘米。

扦插后压实土壤,立即浇透水,覆盖遮阳,3天后再浇1次水,保持田间湿度。

4.田间管理藜蒿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10月后温度逐渐
降低,当气温降到10℃以下或出现霜冻时,藜蒿生长缓慢。

为保证藜蒿在元旦、春节期间上市,应在11月中下旬气温降至10℃之前扣上棚膜,棚内温度晴天保持在18~23℃,中午气温高时应打开两头棚门通风,以免因温度过高而徒长或因湿度过大、通风不良造成藜蒿腐烂或变黑。

春节以后气温上升时及时揭除棚膜。

5.病虫害防治藜蒿病虫害较少,病害主要有白绢病、灰霉病等,虫害主要有斑潜蝇、蚜虫等。

白绢病可用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防治,灰霉病可用10%百菌清烟熏剂250克于棚内熏烟防治。

斑潜蝇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

6.及时采收当藜蒿株高15~25厘米,顶端心叶尚未散开、颜色为浅绿色时贴近畦面收割。

气温适宜时30天左右收割1次,气温较低时50天左右收割1次,整个生长季节,可以采收4~5次。

元旦之后至春节前是藜蒿最佳上市期。

三、薯尖栽培要点1.品种选择薯尖宜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菜用型甘薯品种,如鄂菜薯一号、福薯八号等。

目前,蔡甸区种植较多的品种是鄂菜薯一号,该品种茎叶嫩绿、节间距短、叶柄纤维较少,口感柔软;生产周期短,从种植到薯尖上市15~20天,每隔7天左右可采收1次,每亩可采收4000公斤以上。

2.整地施肥藜蒿采收后,深耕地块,结合深耕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做2米宽的平畦。

3.及时扦插选用茎蔓粗壮、无病虫害、带心叶的顶端苗适时扦插,每亩栽植1.2万~1.5万株。

扦插后10天左右用稀薄人粪尿浇施,以促进幼苗生长。

4.田间管理温度管理:薯尖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30℃,35℃以上生长缓慢,易老化。

早春温度较低
时,须及早覆盖棚膜增温,可提早上市。

夏季高温强日照时须在大棚上覆盖遮阳降温,防止薯尖老化,提高品质。

及时摘心:薯尖扦插成活后,在4~5叶时摘心,促发分枝,封行后开始采摘上市。

5.及时采收一般采摘4叶1心的鲜嫩薯尖,每8~10天采摘1次,也可根据蔬菜市场供应情况分期分批采收。

为提高薯尖产量和品质,一般采收3次后母株保留2~3节修剪1次,并结合修剪进行中耕、除草和追肥。

营养价值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记载:藜蒿气味甘甜无毒,主治五胀邪气,风寒湿脾,补中益气,长毛发,久食轻身,耳聪目明,防衰。

中医认为其除食用之外还有清热、利湿、杀虫之功能。

江西省盛产,湖南省西北部,安徽省西南部,湖北省东南部一些湖泊草滩上也有。

藜蒿营养丰富,每100g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3.6g,钙730mg,硫胺素0.0075mg、磷102mg、胡萝卜素1.39mg、抗环血酸49mg、铁2.9mg。

它生育期间病虫害少,基本不施农药;藜蒿嫩茎味道清香,肉质脆嫩,可作主食或者配料,可熟食,亦可凉拌,色味极佳;一年种植可以多年受用,特别是春秋两季,可以批量供应。

因此,随着人们菜谱的变化,经过人工栽培的藜蒿走近了解寻常百姓家,也步入了高档次的宾馆、酒店。

一般藜蒿亩产鲜茎4000kg-5000kg,效益较高。

江西人做藜蒿比较擅长,江西的藜蒿炒腊肉以其“脆嫩爽口,醇香柔润”的特点,而入选“十大赣菜”之一,是中国的名菜之一。

生育习性藜蒿的生育习性是耐湿、耐热、耐肥,但不耐旱,虽在各类土壤中均可生长,但以保水保肥性能好的沙质土壤最为适宜。

种植前景藜蒿,又名蒌蒿、芦蒿、香艾蒿、艾蒿、水艾、小艾、水蒿、柳蒿芽、狭叶
蒿等。

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以根茎和嫩茎供食用,营养丰富,可凉拌或炒食。

原产于亚洲,日本、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均有分布,我国东北、华北和中南地区及云南等地野生于荒滩、荒坡或岸边、沟边及田间。

早春是藜蒿盛产的季节。

藜蒿很早以前就被列为野蔬上品,我国自古即有采集食用之习惯。

藜蒿除作为特色蔬菜食用外,还具有药用价值,肥厚的根状茎还可供作酿酒的原料以及家畜饲料等。

藜蒿抗逆性强,很少发生病虫害,农药污染少,为天然绿色食品,因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近几年,江苏、云南、浙江等地人工栽培逐渐增多。

被誉为“藜蒿第一村”的阳新县兴国镇宝塔村,2009年藜蒿种植规模为12000亩左右,总产量2500万千克左右。

采用保护地栽培,从9月下旬一直可采收至翌年4月份,亩产可达4000-5000千克,不仅产量比露地栽培提高30%,而且产值增加。

许多地方形成了藜蒿产业,不仅助力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还增添了蔬菜种子花色品种,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