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与反思
程的盲目性和形式化,使探究活动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教师没有为学生直接提供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法,也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要怎样做”、“应该这样做”,而是转变角色,既作为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设计、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在学生交流环节,让学生自己分析误差产生原因;在教学反馈环节,安排了“找图中错误”等思维练习活动,这些教学方式的运用,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得到较充分的发挥,促进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注重过程体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学生要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离不开体验,而这种体验是在真实生活和具体实践中产生的,课堂应成为学生体验、感悟、参与的舞台。
创设探究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正是为学生搭建这种舞台。
例如,在提出猜想的环节,让学用小镜子观察自己或周围的同学,根据观察提出自己的猜想,这样的猜想是有感而发,更真实、更实际。
在实验探究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或者兴趣自主选择、进行实验探究;同时,为学
生提供电池、胶棒、国际象棋子这些色彩鲜艳、易操作、易观察的器材,让学生在可选择的条件下通过动手、动眼和动脑来完成科学探究。
3、关注交往与合作培养学生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交往与合作的过程。
在实验方案的设计环节,教师采用了实验演示和师生合作讨论的方式;在实验探究环节,采用了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的方式;在交流总结环节,采用了小组交流、师生共同评估的方式。
这种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学生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4、体现学科综合使学生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
新课程倡导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改变学科本位,推进课程整合,让学生在科学情境、人文情境中感受求知的快乐。
教师在本节教学中,开发了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其他学科资源,如漫画《小花狗与肉骨头》、CAI动画课件、找错误的图片、对称的自然风景、优雅的配乐等,将它们合理运用到教学环节中,力求创设引人入
关系”实验探究,需要哪些器材?教师介绍所给学生的器材:完全相同的蜡烛两只、大号干电池两节、相
同的钮扣两个、火柴、平面镜、玻璃板、刻度尺、白纸等。
将蜡烛放在一块平面镜前方,让学生观察到蜡烛和蜡烛在镜中成的像,并提出“有了器材,让我们共同讨论确定实验的具体方案。
例如,要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引导学生找出产
讨论交流后
提出初步方法:
用刻度尺测量像
与物高度是否相
同。
上台演示,
用刻度尺对物体
和镜中的像进行
测量,发现实验
障碍:无法将刻
度尺与像紧贴在
一起。
节为教学
的难点。
教
师在这个
环节,没有
按照以往
的教学直
接给出实
验方案:用
玻璃成像、
让物体重
合像来完
成该实验。
而是让学
生在对
“像”进行
测量时体
生实验障碍的原因:平面镜成的像
并不在镜面上,而是在镜面的后方。
由于平面镜的后面渡了一层不透光的物质,我们不能透过镜子观察到镜子的后方。
因此,我们无法对镜子的后方对象进行测量。
将镜子改为玻璃,把蜡烛点燃。
提出问题:如何测量像?
肯定学生的方案,并介绍这种通过物体把像的位置确定,也把它的形状大小表现出来,这样的方法叫
提出改进实
验的方案,如用
玻璃板替代镜
子。
列举方法,用
一个与像相同的
东西放在玻璃板
后方,直到与像
完全重合。
各小组的同
学可以从四个物
像关系中选择一
个或两个进行研
究,也可以选择
猜想中的其他关
验失败,在
教师的引
导下总结
原因,逐步
改进实验
方案,使得
学生的探
究过程不
再盲目化
和形式化,
使探究活
动达到启
迪学生思
维、发展学
生能力的
做替代法。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教师巡视指导
利用多媒体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记录表并让学生代表上讲台填写。
4、交流汇报及归纳总结
在大家实验过程中,我看到不同的小组选择了不系来研究。
实验
完成后,请将结
论填写在实验单
上。
学生操作、
交流。
学生代表汇报
实验过程及结
论。
目的。
学生经
历探究过
程,体验探
究方法,发
展探究能
力。
通过分
小组实验
培养学生
之间的相
互协作能
力。
在探究
过程中,教
同的问题进行研究,接下来,就请各小组交流一下: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到了什么结论。
教师给予点评,并对部分结果的误差分析原因:玻璃板没有垂直,描线时没有紧贴物体,替代物与像没有完全重合,测量时没有找到对应的点。
学生亲身体验:
用手摸烛焰的
像。
学生边看动画
边听录音边听教
师讲解。
学生理解记
忆
交流讨论
解决实际问
题:找出图片“小
女孩站在镜前”
中的错误和视力
表的距离问题。
师为学生
提供多样
化的器材,
让学生在
可选择的
条件下,通
过动手、动
眼和动脑
来完成科
学探究;同
时,不限制
学生探究
的问题,让
学生可以
根据自己
的兴趣或
板书结论
5、继续探究
复习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
播放动画:平面镜成虚像。
(三)小结及反馈
课件展示知识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
方法总结:实验法、替代法。
过程总结: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
互动游戏:两生
对面站着,一人
是物另一人是
像,“物”摸自己
左耳、右眼、嘴
等,“像”也要摸
对应的部位。
学生在音乐中欣
赏图片。
完成练习卡
疑问,进行
有选择性
的探究。
这
样,使本课
的实验探
究更具真
实性、目的
性及创造
性。
学生在
交流实验
探究结果
时,语言的
组织能力
和表达能
本节课大体流程是:通过观看录像漫画《小花狗与肉骨头》和苏洲园林在水中的倒影,创设轻松愉快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列举能够成像的物品,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为“平面镜成像”,并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生通过照镜子与交流讨论提出关于像与物关系的猜想。
在教师引导和启发下,学生自主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根据各自的猜想,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各组汇报探究过程及结论,展示具有代表性的纪录。
师生归纳小结,形成统一认识。
通过播放动画进行理性探究,形成虚像概念。
重提课前问题,做到前后呼应。
通过找出图片“小女孩站在镜前”中的错误和视力表的距离问题,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初步应用。
最后,学生完成作业。
本节课的精彩所在是:通过观看录像漫画《小花狗与肉骨头》和苏洲园林在水中的倒影,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或疑问。
并且思路不受限制,使探究活动具有真实性。
在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这个环节,教师没有按照以往的教学直接给出实验方案:用玻璃成像、让物体重合像来完成
该实验。
而是让学生在对“像”进行测量时体验失败,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原因,逐步改进实验方案,使得学生的探究过程不再盲目化和形式化,使探究活动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针对实验中的误差,教师不采取回避态度,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这样,再一次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
借助多媒体课件模拟成像原理,化抽象为形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突破难点。
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找错误、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初步应用。
利用游戏和欣赏图片,愉快结束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悟生活、自然中的对称美。
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交谈,这节的实放性强,大多数学生达到了教学目标,教者满意,学生高兴,并且还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
由于只安排一课时的时间,加上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不是很全面,如未涉及到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等。
由于以往填鸭式教学对学生思维的禁锢,加上教者要完成教学任务这个观念的作崇,在引导学生由实践升华到理论,再由理论回到实际中,知识迁移做得有点欠缺。
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提出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表露出一些操作上的失误。
例如,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等环节中,学生就提出了如下问题:蜡烛的像是在镜子里,还是在镜子后?为什么镜中的蜡烛看起来要小些?并且,蜡烛距镜子越远,像看起来越小?为什么蜡烛靠近镜子时,像基本上以同样的速度靠近镜子,但让镜子靠近蜡烛的话,像好像跑得快些?为什么人在镜前眨左眼时,在镜子里看到的却是眨右眼?在穿衣镜前能看到自已的全身像,而在一块小镜子中却不行?为什么有时同时在镜中看到一个物体的几个像?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失误有:蜡烛竖立在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立,导致镜中看不到像或像的位置确定不准;在测量像、物到镜子的距离时,没有考虑玻璃板的厚度,没有沿同一直线测量,导致测量结果有较大偏差。
针对以上问题和现象,有的在巡视中参与学生讨论交流时加以指导、纠正;有的拿到课堂上集体讨论解决,如像的大小看起来有变化这是视角的问题,以及测量误差分析;有的就直接要求学生自已课后再探究或查资料解决;有的就告诉学生等到以后学了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