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分数槽永磁同步电机气隙磁场的分析与噪声抑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率不是一一对应的。
设永磁体产生的两种谐波次数分另4为:弘I=(2k1+1)Pl±k2Zl,地=(2||}3+1)P1±I|}。
Z。
,ki(i=1,…,4)取值为0及所有正整数。
令肛。
=p:,可得
(k。
一k3)/(±k4-T-k:)=Zl/(2p1)(9)即,当ki(i=1,…,4)的取值满足式(9)时,谐波次数肛。
与p:相等,而频率分别为(2k。
+1)■及(2k,+1)工。
以22极24槽电机为例,z。
/(2p,)=12/11,所以满足(J|}。
一J|}3)/(±k4干k2)=12/11的两种谐波,其次数相同,而频率不同。
(3)永磁体产生气隙磁密的谐波次数及幅值有正有负。
谐波的幅值为正,表示波形形状与基波形状相同,为负,表示相反;谐波的次数为正,表示波形的旋转方向与基波旋转方向相同,为负,表示相反。
(4)谐波次数由极对数P。
及定子槽数z。
决定;谐波幅值由永磁体剩磁B,、永磁体磁化方向长度与总气隙长度的比值矗。
届、定子槽口宽与平均直径的比值6。
届、定子槽深与总气隙长度的比值‰俗、定子槽数z,,及计算极弧因数Oti决定。
(5)式(6)、式(7)中D。
取不同值可代表盘式电机在不同半径位置处的磁密分布。
3算例
为了验证以上公式推导的正确性,本文以一台15kW盘式永磁同步电机为例,分别采用解析公式及有限元法计算了永磁体产生的气隙磁密谐波含量及幅值。
该电机相数m=6,极对数P。
=ll,定子槽数Z,=24,计算极弧因数a;=0.856,电机为双定子单转子结构。
图3~图4分别示出了运用有限元法计算出的磁力线分布、气隙磁密圆周分布;将有限元的计算结果进行谐波分析,同时运用本文推导的解析公式计算气隙磁密谐波分布,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幅值较大的谐波同时绘制于图5中。
表2列出了运用两种方法得到的基波及部分谐波的幅值及误差分析,其中B。
表示解析公式的计算结果,B硒为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
本文将单元电机的极对数作为气隙磁密的基波,因此对于该15kW电机,其基波为11次,常规的3次、5次、7次等谐波分别为表2中的33次、55次及77次谐波。
由于气隙磁密谐波次数的正负及频率是计算电磁噪声的重要信息,而解析法能够很清楚容易的获得,因此本文的解析公式是分析气隙磁密分布及计算电磁噪声的一种方便有效方法。
2010ff-旁943卷第6期1”馕
…㈣表2运用解析公式及有限元法计算得到的磁密
谐波分布及误差分析
次数911—131533355577%/T0.0100.9980.0550.0140.2650.0550.087-0.051Brs/T0.0141.0100.0570.0100.2410.0680.070
0.01苏zs.s¨…st删蚋拽,砒一
图3磁力线分布图
图4有限元计算的气隙磁密波形图
图5气隙磁密谐波分布图
4气隙磁密解析表达式在噪声抑制中的应用
4.1计算极弧因数与噪声抑制
永磁体产生的谐波磁密如式(6)及式(7),当z,为偶数时的曰,(菇)、及五为奇数时日。
(菇)与B:(茗)均与Ot;成正比,即以上气隙磁密谐波幅值随ai的变化规律为正弦曲线“(ai)=sin((2后1+1)0ciat/2)/(2J|},+1)。
由此即可通过改变Ot;,达到改变谐波幅值的目的。
当(2I|}l+1)ai"tr/2=k3"tr/2,即
ai=k3/(2kl+1)(10)k,分别取奇数及偶数时,I配(Ot;)1分别得最大值及最小值0。
另外,令某次谐波达到最大或最小值时a;的取值不唯一。
永磁同步电机中永磁体产生的不同次磁密谐密
相互作用,是引起电机噪卢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
二熬皇.熟。
.....。
一....崖篡-20lo年第43卷第6期;:?淫
—眦链….#矗越姻—_——-——_—_—■■__州■_—■__——___——---—-_■_■■——_■—___—-——-__———■■—-州_岫■■—————㈣&‰㈨’一一可以证明,在互为奇数及偶数时,当定子槽口
宽b。
小于定子齿宽b,时,JAB。
/B。
l<lAB:/B2I,
即K>1。
因此,当‰届变为(^。
届)’时,电磁力密
度幅值增加,电磁噪声加大。
图7为15kW盘式电
机电磁噪声随‰俗的变化曲线,该电机实际定子槽
深为33.3Into,总气隙长度为10.5mm。
4.3电磁噪声试验
15kW盘式电机如图8所示。
图9为未经A计
权的电磁噪声空载测试频谱图。
从图9看出,未经
A计权的噪声峰值频率发生在990Hz、1155Hz、
1320Hz、l485Hz、1650Hz、l815Hz、1980Hz
等处。
由于A计权对频率为1000Hz一5000Hz的
噪声无衰减作用,因此A计权后的电磁噪声在以上
的频率处同样存在峰值,此结果与表3的分析相吻
合。
A计权后,试验测得的电磁噪声值为63.7dB
(A)。
计算值与试验结果接近,相对误差为0.63%。
・6・
图7电磁噪声随JIl。
俗的变化曲线
图815kW盘式永磁电机
【db/20.0uPa】Autmpuctrum(nolse)一Input
WorkI“E:I“pu【:InpuI:FFTAnalyzer
图9噪声频谱图
5结论
①本文推导了分数槽永磁同步电机空载气隙磁
场的谐波分布,通过推导得出了当单元的电机定子
槽数为奇数及偶数时的谐波分布。
运用式(6)与式
(7)可以计算分数槽永磁同步电机空载气隙磁密分
布,计算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并通过解析表达式
使得各量与气隙磁密分布的关系十分清晰;
②通过改变计算极弧因数、定子槽深与总气隙
长度的比值等参数,以调整谐波磁密幅值的大小,
进而改变电磁噪声。
参考文献
[1]黄国治,傅丰礼.Y2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手册[M].北
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陈世元,黄士鹏.交流电机的绕组理论[M].北京:中国电力
出版社,2007.
[3]陈世坤.电机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唐任远.现代永磁电机理论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
1997.
[5]Zhuz.Q,HoweD,BoheE,eta1.Instantaneousmagneticfield
distributioninbushlesspermanentmagnetDCmotors[J].PartI:
Open・circuitfield.IEEETrans.Mag.,1993,29(1):124-135.
[6]Zhuz.Q,HoweD.Instantaneousmagneticfielddistributionin
bushlesspermanentmagnetDCmotors[J].PartII:Armature-Re-
actionField.IEEETram.Mag.,1993,29(1):136—142.
[7]Zhuz.Q,HoweD.Instantaneousmagneticfielddistributionin
bushlesspermanentmagnetDCmotors[J].PartIH:Effectofslator
slotting.IEEETram.Mag.,1993,29(1):143,151.
[8]ZhuZ.Q,HoweD.Instantaneousmagneticfielddistributionin
bushlesspermanentmagnetDcmotors[J].PartIV:Magneticfield
onload.IEEETram.Mag.,1993,29(1):152・158.
[9]陈阳生,林友仰.永磁电机气隙磁密的分析计算[J].中国电
机工程学报,1994,14(5):17-26.
[10]RasmussenK.F,DaviesJ.H.MillerT.J.E,eta1.Analyt・
iealandnumericalcomputationofair-gapmagneticfieldsinbrush—
lessmotorswithsurfacepermanentmagnets[J].IEEETransactions
011IndustryApplications,2000。
36(6):1547・1554.
[11]ZhuZ.Q,HoweDavid,ChartC.C.Improvedanalyticalmodel
forpredictingthe唧etlcfielddistributioninbrushlesspermanent・
magnet
machines[J].IEEETrans.Magn.2002,38(1):
229.238.
[12]Zhuz.Q,XiaZ.P,WuL.J,JeweUG.W.An由矗c8l
modellingandfiniteelementcomputationofradialvibrationforcein
fractional—slotpermanentmagnetbmshlessmachines[C].2009
IEEEInternationalElectricMachinesandDrivesConference,Mi-
anti,2009.
[13]王秀和.永磁电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王巍(1976一),女,博士研究生,从事分数槽永
磁同步电机电磁噪声的计算与抑制技术研究。
分数槽永磁同步电机气隙磁场的分析与噪声抑制
作者:王巍, 宋志环, 于慎波, 唐任远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110178
刊名:
微电机
英文刊名:MICROMOTORS
年,卷(期):2010,43(6)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13条)
1.黄国治,傅丰礼.Y2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陈世元,黄士鹏.交流电机的绕组理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陈世坤.电机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唐任远.现代永磁电机理论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5.Zhu Z.Q,Howe D,Bolte E,et al.Instantaneous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in busldess permanent magnet DC motors[J].Part Ⅰ:Open-circuit field.IEEE Trans.Mag.,1993,29(1):124-135.
6.Zhu Z.Q,Howe D.Instantaneous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in bushless permanent magnet DC
motors[J].Part Ⅱ:Armature-Reaction Field.IEEE Trans.Mag.,1993,29(1):136-142.
7.Zhu Z.Q,Howe D.Instantaneous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in bushless permanent magnet DC
motors[J].Part Ⅲ:Effect of stator slotting.IEEE Trans.Mag.,1993,29(1):143-151.
8.Zhu Z.Q,Howe D.Instantaneous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in bushless permanent magnet DC
motors[J].Part Ⅳ:Magnetic field on load.IEEE Trans.Mag.,1993,29(1):152-158.
9.陈阳生,林友仰.永磁电机气隙磁密的分析计算[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4,14(5):17-26.
10.Rasmussen K.F,Davies ler T.J.E,el a1.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computation of air-gap magnetic fields in brushless motors with surface permanent magnets[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2000,36(6):1547-1554.
11.Zhu Z.Q,Howe David,Chan C.C.Improved analytical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in brushless permanentmagnet machines[J].IEEE Trans.Magn.2002,38(1):229-238.
12.Zhu Z.Q,Xia Z.P,Wu L.J,Jewell G.W.Analytical modelling and finite dement computation of radial vibration force in fractional-slot permanent magnet bmshless machines[C].2009IEEE International Electric Machines and Drives Conference,Miami,2009.
13.王秀和.永磁电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相似文献(5条)
1.学位论文王本礼低速直驱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研究2008
在工农业生产和自动控制方面,经常要用到低速驱动,以前一般采用电动机加减速器或永磁感应子式电动机来实现,但是他们存在着很多缺点和不足。
随着分数槽绕组结构的提出,分数槽永磁同步电机在低速驱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对这种特殊结构的电机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分数槽绕组和整数槽绕组是电机绕组的两种重要形式。
本文首先从电机结构和绕组电感两个方面对分数槽绕组电机和整数槽绕组电机进行比较,以加深对分数槽绕组结构的理解。
分数槽绕组也存在对称性问题,即并不是所有的分数槽绕组都是各相对称的,接下来本文给出了分数槽绕组的对称条件,为分数槽绕组电机的设计提供依据。
在分数槽电机中,节距y=1的分数槽绕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绕组,是中小型永磁电机和永磁交流伺服电机使用最多的的分数槽绕组,本文将对这种绕组形式进行详细介绍,为了便于以后分析和应用,还将给出这类电机常用的极槽配合和绕组的各种参数。
整数槽电机60°相带绕组的排列比较简单,分数槽电机则显的比较复杂,本文将具体介绍两种绕组排列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在分数槽电机中,除了含有奇数次谐波外,还存在大量的偶数次和分数次谐波,本文将给出具体的确定分数槽谐波成分的公式,并给出相应的绕组系数表达式。
齿槽转矩是高性能永磁电机设计中必须考虑和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将对齿槽转矩进行解析分析,然后介绍几种削弱齿槽转矩的方法。
Ansoft软件是永磁电机设计分析常用的软件之一,本文将利用该软件中的Rmxprt软件进行电机的电磁设计,得到样机的稳态参数和性能,设计计算完成后,生成二维模型,在Maxwell软件中对模型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得到电机的磁场分布情况和各种特性曲线,以验证电机设计的合理性。
最后制作了一台样机,并对其进行了负载实验,以验证其性能。
永磁同步电机作为电梯驱动系统无齿轮曳引电机具有很多显著的优点,特别是它具有效率高,机械噪音小,转矩脉动低,动态响应快,重量轻,体积小等优点.该文以电梯驱动用永磁同步电机为实际工程对象,对电机本体的设计,空载磁场的优化,绕组温升的计算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对电机本体的设计中,针对电梯的特殊性,提出了多极少槽、集中绕组的外转子、扁平式结构的电机方案.介绍了分数槽绕组的设计特点.对电机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了计算,实验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电机电磁场计算中,利用有限元法对永磁同步电机空载磁场进行了分析研究,对磁钢形状进行了优化设计,对齿部饱和效应对空载电势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针对瓦形磁钢结构电机的磁路设计,对极弧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不同电机结构参数下磁场分布与极弧系数的关系,给出了在满足气隙磁场三次谐波与基波比值最佳的情况下,极弧系数的取值规律.对多极少槽结构电机定子开槽对电机的磁场和反电势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及仿真研究,为磁钢进一步优化提供了理论及实验基础.该文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损耗进行了分析计算,同时利用等效热路法和有限元法对电机绕组的稳态和瞬态温升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计算证明了所设计电机的温升满足技术要求.
3.学位论文方凯高性能电梯用无齿轮低速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研究2000
该文在论文中系统地研究了目前高性能电梯最新颖的曳引机——低速无齿轮永磁同步电动机及其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引起电动机转矩波动的原因和减小波动的措施;探讨了永磁电机的各种磁路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曳引机合理的结构设计;采用了新颖的外转子结构、表面凸出式的磁钢结构以及机电一体的结构;采用一系列诸如分数槽、不均匀气隙、斜槽等措施;在控制部分里,作者探讨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磁场定向控制理论,探讨了快速电流跟踪变频器的实现,并首次应用美国最新颖的电机控制专用ADMC401芯片建立了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磁场定向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方案,首次用其特殊的符合代数语法的编程语言编制了有关的应用软件.
4.学位论文王贵子机床转台直接驱动力矩电机及其控制器研究2007
现代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对转台旋转进给伺服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研究旋转伺服直接驱动技术显得很有意义。
本文主要对机床转台用直接驱动永磁环形力矩伺服电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根据直接驱动永磁环形力矩电机转矩密度高和转矩波动小的特点,结合其应用场合和实际设计经验,进行了初步的电磁方案设计,即拟采用外转子结构,永磁体多极面装式,分数槽非叠式绕组形式,以及定子水冷结构等。
考虑电机的结构特殊性和精度要求,直接采用较精确的有限元法进行了电磁场分析和计算。
另外,从提高电机转矩密度和抑制转矩波动两方面的要求出发,进一步优化了电机的转矩特性。
根据该种电机极槽数相近的特点,提出了采用不等齿顶宽的冲片结构,以优化提高电机的转矩密度,并结合转子斜极结构,可在有效消除转矩波动的低次谐波的同时,电机仍保持较高的绕组利用系数。
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验证了这种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提高电机伺服性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优化的基础上,考虑该电机用于机床转台的机械制造工艺,完成样机的制作,样机测试结果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搭建了基于TMS320LF2407A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平台,采用IR2130来驱动IGBT,通过速度、电流的双闭环调节来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其硬件电路设计合理,并具有自保护功能。
其软件编程实现了电流采样、速度计算、坐标变换和空间矢量控制等功能。
该系统控制精度高、实时性强,能够使电机更好地满足于机床高精度加工的要求。
5.学位论文黄燕交替极无轴承永磁电机的关键技术研究2008
交替极无轴承永磁电机结合了磁轴承与无轴承电机的优点,其悬浮控制不再需要事先获得转子的旋转位置角,从而能有效地减小传统无轴承永磁电机转矩与悬浮性能之间的耦合效应,并且它克服了普通无轴承永磁电机在转矩输出和悬浮力之间的折中问题,在航空航天、国防、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对交替极无轴承永磁电机的悬浮原理和数学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此基础上利用仿真软件Ansoft建立了一种24槽定子结构的电机二维有限元模型,对电机内的磁场分布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对电机的悬浮原理进行验证。
文中进一步分析了电机的转矩和悬浮力特性,仿真结果指出该种电机具有转矩和悬浮力分别正比于转矩和悬浮电流,悬浮力与旋转角位置无关以及转矩与悬浮控制相解耦等特性。
从减小转矩脉动的角度出发,又建立一种定子为21槽且采用分数槽和斜槽结构的交替极无轴承永磁电机仿真模型,并对其转矩和悬浮力特性进行了分析。
然后将该种无轴承电机与传统表贴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两者电磁转矩相近的情况下,前者的悬浮力远远大于表贴式无轴承电机,避免了传统无轴承永磁电机中转矩和悬浮力的折中问题。
在理论分析和有限元仿真的基础上对交替极无轴承永磁电机进行了实验研究。
构建无轴承电机的负载实验平台,制作和调试基于TMS320F2812单
DSP的数字控制硬件系统,完成用于实现交替极无轴承永磁电机转矩控制和悬浮控制的整套软件系统的程序编写,并对电机进行实验调试。
本文链接:/Periodical_wdj201006001.aspx
授权使用:广东商学院图书馆(gdsxy),授权号:6d954053-8238-4130-ac34-9e5001026452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