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知识梳理·系统复习第一单元数与式
第1讲实数
第2讲整式与因式分解
第3讲分式
第4讲二次根式
第二单元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第6讲一元二次方程
第7讲分式方程
第8讲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3.定义用不等号连接,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项的次数都是1的,
左右两边为整式的式子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例:若230
m
mx++>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m的值为-1.
4.解法(1)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失分点警示
系数化为1时,注意系数的正负
性,若系数是负数,则不等式改
变方向.
(2)解集在数轴上表示:
x≥a x>a x≤a x<a
知识点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及其解法
5.定义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
一次不等式组.(1)在表示解集时“≥”,“≤”
表示含有,要用实心圆点表示;“<”,“>”表示不包含要用空心圆点表示.
(2)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情况,求字母系数时,一般先视字母系数为常数,再逆用不等式(组)解集的定义,反推出含字母的方程,最后求出字母的值.
如:已知不等式(a-1)x<1-a 的解集是x>-1,则a的取值范围是a<1.
6.解法先分别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各个解集的公共部分
7.不等式
组解集
的类型假设a<b解集数轴表示口诀
x a
x b





x≥b大大取大
x a
x b





x≤a小小取小
x a
x b





a≤x≤b大小,小大中间找x a
x b





无解大大,小小取不了
知识点四:列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列不等
式解应
用题(1)一般步骤:审题;设未知数;找出不等式关系;列不等式;解不
等式;验检是否有意义.
(2)应用不等式解决问题的情况:
a.关键词:含有“至少(≥)”、“最多(≤)”、“不低于(≥)”、“不
高于(≤)”、“不大(小)于”、“超过(>)”、“不足(<)”等;
b.隐含不等关系:如“更省钱”、“更划算”等方案决策问题,一般
还需根据整数解,得出最佳方案
注意:
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中,设未
知数时,不应带“至少”、“最多”
等字眼,与方程中设未知数一
致.
第三单元函数
第9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
知识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关键点拨及对应举例
1.相关概念(1)定义:在平面内有公共原点且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2)几何意义: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M与有序实数对(x,y)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点的坐标先读横坐标(x轴),再读纵坐标(y轴).
2.点的坐标
特征( 1 )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如图所示):
点P(x,y)在第一象限⇔x>0,y>0;
点P(x,y)在第二象限⇔x<0,y>0;
点P(x,y)在第三象限⇔x<0,y<0;
点P(x,y)在第四象限⇔x>0,y<0.
(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①在横轴上⇔y=0;②在纵轴上⇔x=0;③原点⇔x=0,y=0.
(3)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
①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等;
②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4)点P(a,b)的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①关于x轴对称的点P1的坐标为(a,-b);②关于y轴对称的点P2的坐标为(-a,b);
③关于原点对称的点P3的坐标为(-a,-b).
(5)点M(x,y)平移的坐标特征:
(1)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
何象限.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
的平移,图形上所有点的
坐标变化情况相同.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图
形面积时,先观察所求图形
是否为规则图形,若是,再
进一步寻找求这个图形面积
的因素,若找不到,就要借
助割补法,割补法的主要秘
诀是过点向x轴、y轴作垂
线,从而将其割补成可以直
接计算面积的图形来解决.
x
y
第四象限
(+,-)
第三象限
(-,-)
第二象限
(-,+)
第一象限
(+,+)
–1
–2
–3123
–1
–2
–3
1
2
3
O
M (x,y)M1(x+a,y) M2(x+a,y+b)
3.坐标点的
距离问题(1)点M(a,b)到x轴,y轴的距离:到x轴的距离为|b|;)到y轴的距离为|a|.
(2)平行于x轴,y轴直线上的两点间的距离:
点M1(x1,0),M2(x2,0)之间的距离为|x1-x2|,点M1(x1,y),M2(x2,y)间的距离为|x1-x2|;
点M1(0,y1),M2(0,y2)间的距离为|y1-y2|,点M1(x,y1),M2(x,y2)间的距离为|y1-y2|.
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纵
坐标相等;平行于y轴的直
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等.
知识点二:函数
4.函数的相关
概念(1)常量、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数值发生变化的量
叫做变量.
(2)函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
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就称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函数的表示方法有:列表法、
图像法、解析法.
(3)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原则为:整式为全体实数;分式的分母不为零;二次
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失分点警示
函数解析式,同时有几个代
数式,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
围应是各个代数式中自变量
的公共部分. 例:函数
y=3
5
x
x
+
-
中自变量的取值范
围是x≥-3且x≠5.
5.函数的图象(1)分析实际问题判断函数图象的方法:
①找起点:结合题干中所给自变量及因变量的取值范围,对应到图象中找对应点;
②找特殊点:即交点或转折点,说明图象在此点处将发生变化;
③判断图象趋势:判断出函数的增减性,图象的倾斜方向.
(2)以几何图形(动点)为背景判断函数图象的方法:
①设时间为t(或线段长为x),找因变量与t(或x)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用含t(或x)的
式子表示,再找相应的函数图象.要注意是否需要分类讨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读取函数图象增减性的技
巧:①当函数图象从左到右
呈“上升”(“下降”)状态时,
函数y随x的增大而增大(减
小);②函数值变化越大,图
象越陡峭;③当函数y值始
终是同一个常数,那么在这
个区间上的函数图象是一条
平行于x轴的线段.
第10讲一次函数
知识点一: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性质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
1.一次函数的
相关概念(1)概念:一般来说,形如y=kx+b(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特别地,当b =0
时,称为正比例函数.
(2)图象形状:一次函数y=kx+b是一条经过点(0,b)和(-b/k,0)的直线.特别地,
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一条恒经过点(0,0)的直线.
例:当k=1时,函数y=kx+k-
1是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
的性质k,b
符号
K>0,
b>0
K>0,
b<0
K>0,b=0 k<0,
b>0
k<0,
b<0
k<0,
b=0
(1)一次函数y=kx+b中,k确
定了倾斜方向和倾斜程度,b确定
了与y轴交点的位置.
(2)比较两个一次函数函数值的
大小:性质法,借助函数的图象,
也可以运用数值代入法.
例:已知函数y=-2x+b,函数值
y随x的增大而减小(填“增大”或
“减小”).
大致
图象
经过
象限
一、二、三一、三、

一、三一、二、

二、三、

二、四
图象
性质
y随x的增大而增大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一次函数与
坐标轴交
点坐标(1)交点坐标:求一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只需令y=0,解出x即可;求与y轴的交点,
只需令x=0,求出y即可.故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是
()

b
k,0,与y轴的交点是(0,b);
(2)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恒过点(0,0).
例:
一次函数y=x+2与x轴交点的
坐标是(-2,0),与y轴交点的坐
标是(0,2).
知识点二: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4.确定一次函
数表达式
的条件(1)常用方法:待定系数法,其一般步骤为:
①设:设函数表达式为y=kx+b(k≠0);
②代: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解方程或方程组;
③解:求出k与b的值,得到函数表达式.
(2)常见类型:
①已知两点确定表达式;②已知两对函数对应值确定表达式;
③平移转化型:如已知函数是由y=2x平移所得到的,且经过点(0,1),则可设要
求函数的解析式为y=2x+b,再把点(0,1)的坐标代入即可.
(1)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需要两
组条件,而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
达式,只需一组条件即可.
(2)只要给出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
坐标即可得出b的值,b值为其纵
坐标,可快速解题. 如:已知一次
函数经过点(0,2),则可知b=2.
5.一次函数图
象的平移规律:①一次函数图象平移前后k不变,或两条直线可以通过平移得到,则可知它们
的k值相同.
②若向上平移h单位,则b值增大h;若向下平移h单位,则b值减小h.
例:将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
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图
象的函数关系式为y=-2x+2.
知识点三: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的关系
6.一次函数与方程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根就是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例:
(1)已知关于x的方程ax+b=0
的解为x=1,则函数y=ax+b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1,0).
(2)一次函数y=-3x+12中,当x
>4时,y的值为负数.
7.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两个一次函数y=k1x+b 和y=k2x+b图象的交点坐标.
8.一次函数与
不等式(1)函数y=kx+b的函数值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就是不等式kx+b>0的解集
(2)函数y=kx+b的函数值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就是不等式kx+b<0的解集
知识点四: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9.一般步骤(1)设出实际问题中的变量;
(2)建立一次函数关系式;
(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关系式;
(4)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求相应的值,对所求的值进行检验,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6)做答. 一次函数本身并没有最值,但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往往有一定的限制,其图象为射线或线段.涉及最值问题的一般思路:确定函数表达式→确定函数增减性→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最值.
10.常见题型(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方案问题.
第11讲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知识点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性质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
1.反比例函
数的概念(1)定义:形如y=
k
x(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k叫做比例系数,自变量的
取值范围是非零的一切实数.
(2)形式:反比例函数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
①y=
k
x;②y=kx-1; ③xy=k.(其中k为常数,且k≠0)
例:函数y=3x m+1,当m=-2时,则该
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
数的图象和性质k的符号图象经过象限y随x变化的情况(1)判断点是否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的方法:①把点的横、纵坐标代入看是
否满足其解析式;②把点的横、纵坐标
相乘,判断其乘积是否等于k.
失分点警示
(2)反比例函数值大小的比较时,首
先要判断自变量的取值是否同号,即是
否在同一个象限内,若不在则不能运用
性质进行比较,可以画出草图,直观地
判断.
k>0 图象经过第
一、三象限
(x、y同号)
每个象限内,函数y的值
随x的增大而减小.
k<0 图象经过第
二、四象限
(x、y异号)
每个象限内,函数y的值
随x的增大而增大.
y=k2x+b
y=k1x+b
3.反比例函
数的图象
特征(1)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
(2)图象的两个分支都无限接近x轴和y轴,但都不会与x轴和y轴相交;
(3)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原点为对称中心;也是轴对称图形,2条对称轴分
别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一、三象限和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
例:若(a,b)在反比例函数
k
y
x
=的图
象上,则(-a,-b)在该函数图象上.(填
“在"、"不在")
4.待定系数
法只需要知道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坐标,设函数解析式,代入求出反比例函数系数
k即可.
例:已知反比例函数图象过点(-3,
-1),则它的解析式是y=3/x.
知识点二: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及与一次函数的综合
5.系数k的
几何意义(1)意义:从反比例函数y=
k
x(k≠0)图象上任意一点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线
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以该点、一个垂足和原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
面积为1/2|k|.
(2)常见的面积类型:
失分点警示
已知相关面积,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
式,注意若函数图象在第二、四象限,
则k<0.
例:已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一点作坐
标轴的垂线所围成矩形为3,则该反比
例函数解析式为:
3
y
x
=或
3
y
x
=-.
6.与一次函
数的综合(1)确定交点坐标:【方法一】已知一个交点坐标为(a,b),则根据中心对称性,
可得另一个交点坐标为(-a,-b).【方法二】联立两个函数解析式,利用方程
思想求解.
(2)确定函数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先确定交点坐标,再分别代入两个函
数解析式中求解
(3)在同一坐标系中判断函数图象:充分利用函数图象与各字母系数的关系,
可采用假设法,分k>0和k<0两种情况讨论,看哪个选项符合要求即可.
也可逐一选项判断、排除.
(4)比较函数值的大小:主要通过观察图象,图象在上方的值大,图象在下方
的值小,结合交点坐标,确定出解集的范围.
涉及与面积有关的问题时,①要善于把
点的横、纵坐标转化为图形的边长,对
于不好直接求
的面积往往可
分割转化为较
好求的三角形
面积;②也要注意系数k的几何意义.
例:如图所示,三个阴影部分的面积按
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S△AOC=S△OPE
>S△BOD.
知识点三: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7.一般步
骤(1题意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乘积关系;
(2设出函数表达式;
(3)依题意求解函数表达式;
(4)根据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或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第12讲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知识点一:二次函数的概念及解析式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
1.一次函数的定义形如y=ax2+bx+c (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例:如果函数y=(a-1)x2是二
次函数,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a≠0.
2.解析式(1)三种解析式:①一般式:y=ax2+bx+c;②顶点式:y=a(x-h)2+k(a≠0),其
中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是(h,k); ③交点式:y=a(x-x1)(x-x2),其中x1,x2为
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2)待定系数法:巧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根据已知条件,得到关于待定系
数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的值,从而求出函数的解析
式.
若已知条件是图象上的三个
点或三对对应函数值,可设一
般式;若已知顶点坐标或对称
轴方程与最值,可设顶点式;
若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
点坐标,可设交点式.
知识点二: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13讲二次函数的应用
第四单元图形的初步认识与三角形第14讲平面图形与相交线、平行线
知识点四:命题与证明
9.命题与证明(1)概念:对某一事件作出正确或不正确判断的语句(或式子)叫做命
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2)命题的结构: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命题常写成"如果p,
那么q"的形式,其中p是题设,q是结论.
(3)证明:从一个命题的题设出发,通过推理来判断命题是否成立的
过程.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只要举出一个反例署名命题不成
立就可以了.
例: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有(③)
①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②同角的补角相等;
③如果某命题是真命题,那么它的逆命题
也是真命题;
④若某个命题是定理,则该命题一定是真
命题.
第15讲一般三角形及其性质
一、知识清单梳理
知识点一:三角形的分类及性质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
1.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的关系分类(2)按边的关系分类








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失分点警示:
在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计算等腰
三角形周长时,必须考虑三角形
三边关系.
例: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3
和6,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15.
2.三边关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角的关系(1)内角和定理:
①三角形的内角和等180°;
②推论: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2)外角的性质:
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②三角形的任意一个外角大于任何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利用三角形的内、外角的性质求
角度时,若所给条件含比例,倍
分关系等,列方程求解会更简
便.有时也会结合平行、折叠、
等腰(边)三角形的性质求解.
4.三角形
中的重
要线段
四线性质
(1)角平分线、高结合求角度
时,注意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这一隐含条件.
(2)当同一个三角形中出现两
条高,求长度时,注意运用面积
这个中间量来列方才能够求解. 角平分线
(1)角平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相交于一点(内心)
中线
(1)将三角形的面积等分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相交于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的外部
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5.三角形
中内、外
角与角
平分线
的规律
总结如图①,AD平分∠BAC,AE⊥BC,则∠α=
1
2
∠BAC-∠CAE=
1
2
(180°-∠B-
∠C)-(90°-∠C)=
1
2
(∠C-∠B);
如图②,BO、CO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则有∠O=
1
2
∠A+90°;
如图③,BO、CO分别为∠ABC、∠ACD、∠OCD的平分线,则∠O=
1
2
∠A,∠O’=
1
2
∠O;
如图④,BO、CO分别为∠CBD、∠BCE的平分线,则∠O=90°-
1
2
∠A.
对于解答选择、填空题,可
以直接通过结论解题,会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知识点二: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
6.全等三
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对应中线、对应高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等、面积等. 失分点警示: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时,要注意找准对应边与对应角.
7.三角形
全等的判定
一般三角形全等 SSS (三边对应相等)
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
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
AAS (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失分点警示
如图,SSA 和AA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直角三角形全等
(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HL )
(2)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同样可以用 SAS,ASA 和AAS.
8.全等三
角形的运用
(1)利用全等证明角、边相等或求线段长、求角度:将特征的边或角放到
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中,通过证明全等得到结论.在寻求全等的条件时,注意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银行条件. (2)全等三角形中的辅助线的作法:
①直接连接法:如图①,连接公共边,构造全等.
②倍长中线法:用于证明线段的不等关系,如图②,由SAS 可得△ACD ≌△EBD ,则AC=BE.在△ABE 中,AB+BE >AE ,即AB+AC >2AD. ③截长补短法:适合证明线段的和差关系,如图③、④.
例:
如图,在△ABC 中,已知∠1=∠2
,BE=CD
,AB=5,
AE=2,则
CE=3.
第16讲 等腰、等边及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一:等腰和等边三角形
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
1.等腰
三角

(1)性质
①等边对等角:两腰相等,底角相等,即AB =AC ∠B =∠C ; ②三线合一: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
互相重合;
③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直线AD 是对称轴. (2)判定
①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等角对等边:即若∠B =∠C ,则△ABC 是等腰三角形.
(1)三角形中“垂线、角平分线、中线、等腰”四个条件中,只要满足其中两个,其余均成立. 如:如左图,已知AD ⊥BC,D 为BC 的中点,则三角形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
失分点警示:当等腰三角形的
腰和底不明确时,需分类讨论. 如若等腰三角形ABC 的一个内角为3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为30°、120°或75°、75°. 2.等边
三角形
(1)性质:①边角关系:三边相等,三角都相等且都等于60°.
即AB =BC =AC ,∠BAC =∠B =∠C =60°; ②对称性: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三条高线(或角平分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
(2)判定
①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均为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任一内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即若AB =AC ,且∠B =60°,则△ABC 是等边三角形.
(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所以等边三角形也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 (2)等边三角形有一个特殊的角
60°,所以当等边三角形出现高时,会结合直角三角形30°角的性质,即BD=1/2AB. 例:△ABC 中,∠B=60°,AB=AC ,BC=3,则△ABC 的周长为9.
知识点二:角平分线和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1)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即若
∠1 =∠2,PA⊥OA,PB⊥OB,则PA=PB.
(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角平
分线上.
例:如图,△ABC中,∠C=90°,
∠A=3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D,交AB于E,CD=2,则AC=6.
4.垂直平分线图形(1)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端点距离相等.即若OP垂直且平分AB,则PA=PB.
(2)判定: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知识点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5.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两锐角互余.即∠A+∠B=90°;
(2)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若∠B=30°则AC=
1
2
AB;
(3)斜边上的中线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即若CD是中线,则
CD=
1
2
AB.
(4)勾股定理: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
a2+b2=c2 .
(1)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S=1/2ch=1/2ab(其中a,b为直角
边,c为斜边,h是斜边上的高),
可以利用这一公式借助面积这个
中间量解决与高相关的求长度问
题.
(2)已知两边,利用勾股定理求
长度,若斜边不明确,应分类讨
论.
(3)在折叠问题中,求长度,往
往需要结合勾股定理来列方程解
决.
6.直角
三角
形的
判定(1)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即若∠C=90°,则
△ABC是Rt△;
(2) 如果三角形一条边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
形是直角三角形.即若AD=BD=CD,则△ABC是Rt△(3)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a2+b2=c2,则△ABC是Rt△.
第17讲相似三角形
知识点一:比例线段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
1.比例
线段在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
a c
b d
=,
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列比例等式时,注意四条线段的大小
顺序,防止出现比例混乱.
2.比例
的基
本性
质(1)基本性质:
a c
b d
=⇔ ad=bc;(b、d≠0)
(2)合比性质:
a c
b d
=⇔
a b
b
±

c d
d
±
;(b、d≠0)
(3)等比性质:
a c
b d
==…=
m
n
=k(b+d+…+n≠0)⇔
...
...
a c m
b d n
+++
+++
=k.(b、d、···、n≠0)
已知比例式的值,求相关字母代数式的值,
常用引入参数法,将所有的量都统一用含同
一个参数的式子表示,再求代数式的值,也
可以用给出的字母中的一个表示出其他的
字母,再代入求解.如下题可设a=3k,b=5k,再
代入所求式子,也可以把原式变形得a=3/5b
代入求解.
例:若
3
5
a
b
=,则
a b
b
+
=
8
5
.
3.平行
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
段成比例.即如图所示,若l3∥l4∥l5,则
AB DE
BC EF
=.
利用平行线所截线段成比例求线段长
或线段比时,注意根据图形列出比例
等式,灵活运用比例基本性质求解.
例:如图,已知D,E分别是△ABC的
边BC和AC上的点,AE=2,CE=3,
要使DE∥AB,那么BC:CD应等于
5
3
. (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
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即如图所示,若AB∥CD,则
OA OB
OD OC
=.
(3)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
所构成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如图所示,若DE∥BC,则△ADE∽△ABC.
4.黄金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AC
AB==5-1
2≈0.618,
例:把长为10cm的线段进行黄金分2
1P C
O
B
A
P
C
O B
A
D
A
B
C a
b
c
D
A
B
C a
b
c
F
E
D
C
B
A
l5
l4
l3
l2
l1
O
D
C
B
A
E
D
C
B
A
分割那么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其中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
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
割,那么较长线段长为5(5-1)cm.知识点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5.相似
三角
形的
判定(1) 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AAA).
如图,若∠A=∠D,∠B=∠E,则△ABC∽△
DEF.
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思路:①条件中若有平行
线,可用平行线找出相等的角而判定;②条
件中若有一对等角,可再找一对等角或再找
夹这对等角的两组边对应成比例;③条件中
若有两边对应成比例可找夹角相等;④条件
中若有一对直角,可考虑再找一对等角或证
明直角边和斜边对应成比例;⑤条件中若有
等腰关系,可找顶角相等或找一对底角相等
或找底、腰对应成比例.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
角形相似.如图,若∠A=∠D,
AC AB
DF DE
=,则△ABC∽△DEF.
(3)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如
图,若
AB AC BC
DE DF EF
==,则△ABC∽△DEF.
6.相似
三角形的性质(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等于
相似比.
例:(1)已知△ABC∽△DEF,△ABC的周长
为3,△DEF的周长为2,则△ABC与△DEF
的面积之比为9:4.
(2) 如图,DE∥BC,AF⊥BC,
已知S△ADE:S△ABC=1:4,
则AF:AG=1:2.
7.相似三
角形的基本模型
(1)熟悉利用利用相似求解问题的基本图
形,可以迅速找到解题思路,事半功倍.
(2)证明等积式或者比例式的一般方法:经
常把等积式化为比例式,把比例式的四条
线段分别看做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然后,
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从而得出结
果.
第18讲解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
1.锐角三角函数正弦: sin A=
∠A的对边
斜边

a
c
余弦: cos A=
∠A的邻边
斜边

b
c
正切: tan A=
∠A的对边
∠A的邻边

a
b.
根据定义求三角函数值时,一定根据
题目图形来理解,严格按照三角函数
的定义求解,有时需要通过辅助线来
构造直角三角形.
2.特殊角
的三角函数值
度数
三角函数
30°45°60°sinA
1
2
2
2
3
2 cosA
3
2
2
2
1
2 tanA
3
3
1 3
知识点二:解直角三角形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