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2020年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6斜边直角边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AC=EF D.BF=DC
4.如图,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C=90°,AB=CD,请 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AE=CB或EB=BD或∠EBD=90°或∠E=∠DBC, 使得△EAB≌△BCD.
5.如图,在Rt△ABC中,∠C=90°,PQ=AB,点P,Q分别在AC和AC的 垂线AX上移动,当AP= BC 时,才能使△ABC≌△QPA.
中, ∠ ∠AAOPOP= =∠ ∠DPDFFP AP=DP
,∴△AOP≌△PDF(AAS).∴AO=PF即OP-
DE=OP-OF=PF=AO=2.
谢谢观看,敬请指导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例1在天平图下方呈现“=”,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安排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学生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便于学生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2.如图,AB=EF,AC⊥BE,BC=CF,∠A=38°,则∠EFC=( C )
A.38° C.52°
B.62° D.142°
3.如图,△ABC和△EDF中,∠B=∠D=90°,∠A=∠E,点B、F、 C、D在同一条直线上,再增加一个条件,不能判定△ABC≌△EDF的是 (C)
A.AB=ED C.AC∥EF
易错点: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理解不全面. 自我诊断3. 如图,点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点,DE⊥AB,DF⊥AC, 垂足分别为点E、F,且BE=CF.若∠B=70°,则∠C= 70° .
1.如图,可以用“HL”判定Rt△ABC≌Rt△A′B′C′全等的条件是( C )
A.AC=A′C′,BC=B′C′ B.∠A=∠A′,AB=A′B′ C.AC=A′C′,AB=A′B′ D.∠B=∠B′,BC=B′C′
交于点H,已知EH=EB=3,AE=4,则CH的长为( A )
A.1
B.2
C.3
D.4
11.如图,DE⊥AB于点E,DF⊥AC于点F,AE=AF,根据 HL ,可判
定△AED≌△AFD.
12.如图,∠ACB=90°,AC=BC,BE⊥CE于点E,AD⊥CE于点D,下 面四个结论:①∠ABE=∠BAD;②△CEB≌△ADC;③AB=CE;④AD -BE=DE.其中正确的是 ①②④ (填序号).
13.如图,AD为△ABC的高,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点F,且BF= AC,FD=CD.求证:BE⊥AC.
证明:∵AD⊥BC,∴∠BDF=∠FDC=90°,∵BF=AC,FD=CD,∴ Rt△BDF≌Rt△ADC,∴∠CAD=∠FBD,∵∠AFE=∠BFD,∴∠BDF =∠AEF,∴∠AEF=90°,即BE⊥AC.
2018秋季
数学 八年级 上册•HS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6.斜边直角边
斜边和 一条直角边 分别相等的两个 直角三角形 全等;简记
为: HL (或 斜边、直角边 ).
自我诊断1. 如图,OD⊥AB于点D,OP⊥AC于点P,且OD=OP,则△
AOD与△AOP全等的理由是( D )
8.如图,四边形ABCD中,CB=CD,∠ABC=∠ADC=90°,∠BAC=
35°,则∠BCD的度数为( C )
A.145°
B.130°
C.110°
D.70°
9.如图,已知AB=CD,AE⊥BD于点E,CF⊥BD于点F,AE=CF,图
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C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10.如图,在△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
14.已知:如图所示,AC=BD,AD⊥AC,BC⊥BD.求证:AD=BC.
证明:连接CD,∵AD⊥AC,BC⊥BD,∴∠DAC=∠CBD=90°,在Rt△ AC=BD
ADC和Rt△BCD中, DC=CD ,∴Rt△ADC≌Rt△BCD(HL),∴AD= BC.
15.(1)如图①,OA=2,OB=4,以点A为顶点,AB为腰在第三象限作等 腰直角三角形ABC,求点C的坐标; (2)如图②,OA=2,P为y轴负半轴上一个动点,当P点沿y轴负半轴向下运 动时,以P为顶点,PA为腰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PD,过点D作DE⊥x轴于点 E,求OP-DE的值.
(2) 教学方程的意义,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含有未知数”也是方程区别于其他等式的关键特征。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学生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教材首先告诉学生: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2x=200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这时,如果让学生对两道例题里写出的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么学生对方程是等式的理解会更深刻。教材接着安排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并通过“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找出等式,再找出方
6.如图,AC=DF,BF=CE,AB⊥BE,DE⊥BE,垂足分别为B、E.求 证:∠A=∠D.
解:利用“HL”证B,∠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 点E在BC上,且AE=CF. (1)求证:Rt△ABE≌Rt△CBF; (2)若∠CAE=30°,求∠ACF的度数.
证明:(1)∵∠ABC=90°,∴∠CBF=∠ABE=90°,在Rt△ABE和Rt△ CBF中,AE=CF,AB=CB,∴Rt△ABE≌△Rt△CBF(HL); (2)∵AB=BC,∠ABC=90°,∴∠CAB=∠ACB=45°,∴∠BAE=∠ CAB-∠CAE=45°-30°=15°.由(1)知:Rt△ABE≌Rt△CBF,∴∠BCF =∠BAE=15°,∴∠ACF=∠BCF+∠ACB=45°+15°=60°.
A.SSS
B.ASA
C.SSA
D.HL
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SAS 、 ASA 、AAS 、 SSS 和 HL . 自我诊断2. (娄底中考)如图,在Rt△ABC和Rt△DCB中,已知∠A=∠D= 90°,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不添加字母和辅助线),使Rt△ABC≌Rt△ DCB,你添加的条件是 AB=DC(答案不唯一).
解:(1)过C作CD⊥x轴于点D,则∠CAD+∠ACD=∠CAD+∠BAO=
90°,∴∠ACD=∠BAO.在△ACD和△BAO中,∠ ∠AADCDC==∠∠BAAOOB , AC=AB
∴△ACD≌△BAO(AAS),∴AD=OB=4,CD=AO=2.∴OD=6.∵点C在 第三象限,∴点C的坐标为(-6,-2); (2)过点D作DF⊥y轴于点F,则四边形OEDF为长方形,DE=OF.∠APO+ ∠DPO=∠PDF+∠DPO=90°,∴∠APO=∠PDF,在△AOP和△PD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