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2对数函数2.2.1第1课时对数讲义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1
高中数学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2对数函数2.2.1第1课时对数aa高一数学
①log28=3;②log
12/12/2021
1 2
14=2;③logaa2=2(a>0,且
a≠1);④log3217=-3.
第八页,共二十七页。
[解析] (1)①3=log 1 18;②-2=log319;③3=log464;④x=log 1 3.
2
3
(2)①23=8;②122=14;③a2=a2(a>0,且 a≠1);④3-3=217.
12/12/2021
∴x=3.即 log327=3.………………12 分 [点评] 无理式的运算是易错点要多加练习.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七页。
1.已知
log2x=3,则
x
1 2
等于(
1
1
A.3
B.2 3
1 C.3 3
D.
2 4
解析:由 log2x=3 得 x=23,
∴x =(2 ) 1
12/12/20221
12/12/2021
第十七页,共二十七页。
指数与对数互化的本质: 指数式 ab=N(a>0,且 a≠1)与对数式 b=logaN(a>0,a≠1,N>0)之间是一种等价 关系.已知对数式可以转化成指数式,指数式同样可以转化成对数式.
12/12/2021
第十八页,共二十七页。
3.求下列各式的值:
(1)log4(3x-1)=1; (2)logx4=2;
(3)log(
2-1)
1 3+2
=x. 2
12/12/2021
第十九页,共二十七页。
解析:(1)由 log4(3x-1)=1,得 3x-1=4, ∴x=53.
(2)由 logx4=2,得 x2=4,∴x=2(x=-2 舍去).
高中数学 2.2.1.1对数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
提示:①a<0,N取某些值时,logaN不存在,如根据指数的运算性质可知,不存在实数x使(-12)x=2成
立,所以log(-
1 2
)2不存在,所以a不能小于0.②a=0,N≠0时,不存在实数x使ax=N,无法定义logaN;N
=0时,任意非零实数x,有ax=N成立,logaN不确定.③a=1,N≠1时,logaN不存在;N=1,loga1有无 数个值,不能确定.
1
30
思考 1 对数恒等式 a logaN=N 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成立的条件是a>0,a≠1且N>0.
思考 2 用 a logaN (a>0 且 a≠1,N>0)化简求值的关键是什么?
提示:用 a logaN (a>0 且 a≠1,N>0)化简求值的关键是凑准公式的结构,尤其是对数的底数和幂底数 要一致,为此要灵活应用幂的运算性质.
思考 根据对数的定义以及对数与指数的关系,你能求出loga1=?logaa=?
提示: ∵对任意a>0且a≠1,都有a0=1, ∴化成对数式为loga1=0; ∵a1=a,∴化成对数式为logaa=1.
1
24
[典例示法] 例3 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 (1)logx27=32;(2)log2x=-23; (3)x=log2719;(4)log3(lgx)=1.
题目(1)(2)中的对数式化为指数式是怎样的?题目(3)(4)呢?
3
提示:(1)化为指数式x2
=27,(2)化为指数式2-23
=x,(3)化为指数式27x=19,(4)化为指数式31=lgx.
1
25
[解]
(1)由logx27=32可得x32 =27,
2
湖南省衡阳市高中数学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1
湖南省衡阳市高中数学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1一. 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会利用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有关问题;(3)了解底数相同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2. 过程与方法(1) 理解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 能够利用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了解对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二.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的理解.2、教学难点: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三.教学准备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 教学用具:投影仪.四. 教学过程【引入课题】20世纪80年代末,教会用高科技手段澄清了一个历史大悬案,这就是关于耶稣裹尸布真伪的鉴定,鉴定证明了那块使人崇敬了多年的裹尸布是假的,它的原料纤维是十三世纪才种出来的,而此时耶稣已被钉在十字架上1200多年了。
这个轰动世界的年代鉴定是由研究碳14含量做出的。
【课堂探究】(2)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图象和性质的应用1、对数函数的图象2、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点评:两个对数比较大小1.同底数比较大小时(1)当底数确定时,则可由函数的单调性直接进行判断;(2)当底数不确定时,应对底数进行分类讨论;2.同真数的比较大小,常借助函数图象或对数的运算性质变形后进行比较;3.若底数、真数都不相同, 则常借助1、0等中间量进行比较。
3.探究: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之间的关系4、对数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例3.溶液酸碱度的测量.溶液酸碱度是通过pH刻画的. pH的计算公式为pH=-lg[H+],其中[H+]表示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单位是摩尔/升.(1)根据对数函数性质及上述pH的计算公式,说明溶液酸碱度与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之间的变化关系;(2)已知纯净水中氢离子的浓度为[H+]=10-7摩尔/升,计算纯净水的pH.【课时小结】1.掌握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2.对数函数单调性的灵活应用;3.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课后作业】P74 习题2.2 A组第9题P75 习题2.2 B组第1题五、板书设计六、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2 对数函数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1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整体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新课标高中数学A版必修1中第二章对数函数内容的第1课时,也就是对数函数的入门.对数函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函数模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对数函数又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它是在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类型的拓广,同时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对数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对数模型的认识与理解,为学习对数函数做好准备.同时,通过对对数概念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学习有依赖性,且学习的信心不足,对数学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感.通过对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的学习,学生已多次体会了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因此,学生已具备了探索、发现、研究对数定义的认识基础,故应通过指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灵活运用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的学习方法.设计思想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本节课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机会.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本节课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从实例中认识对数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在教学重难点上,步步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堂练习、探究活动、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加深理解,更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学目标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理解对数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并形成技能.2.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对数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通过师生观察分析得出对数的概念及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3.通过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掌握对数的重要性质.通过做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4.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重点难点重点:(1)对数的概念;(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难点:(1)对数概念的理解;(2)对数性质的理解.教学过程幂底数←a→对数底数.对数的基本性质负数和零没有对数;log a1=0;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先由引例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对数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新课部分,通过结合多媒体教学以及一系列的课堂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对数的认识;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学生对对数的掌握.第2课时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推导对数的运算性质,准确地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求值、化简,并掌握化简求值的技能.(2)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解决有关问题.(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科学分析问题的精神和态度.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并推导出对数的运算性质.(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的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觉对数运算性质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成功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重点难点重点:对数运算的性质与对数知识的应用.难点:正确使用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对数的定义.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a b=N⇔log a N=b.3.重要性质:(1)负数与零没有对数;(2)log a1=0,log a a=1;(3)对数恒等式log Naa=N.下面我们接着讲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师板书课题:对数与对数运算(2)〕.思路2.我们在学习指数的时候,知道指数有相应的运算法则,即指数运算法则:a m·a n=a m+n;a m÷a n=a m-n;(a m)n=a mn;ma n=nma.(a>0且a≠1)从上节课我们还知道指数与对数都是一种运算,而且它们互为逆运算,对数是否也有和指数相类似的运算法则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本堂课的主要内容,点出课题:对数与对数运算(2).推进新课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1)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对数运算可看作指数运算的逆运算,你能从指数与对数的关系以及指数运算的性质,得出相应的对数运算的性质吗?(2)如我们知道a m=M ,a n=N ,a m·a n=am +n,那m +n 如何表示,能用对数式运算吗?(3)在上述(2)的条件下,类比指数运算性质能得出其他对数运算性质吗? (4)你能否用最简练的语言描述上述结论?如果能,请描述. (5)上述运算性质中的字母的取值有什么限制吗? (6)上述结论能否推广呢?(7)学习这些性质能对我们进行对数运算带来哪些方便呢? 讨论结果:(1)通过问题(2)来说明. (2)若a m·a n=am +n,M =a m ,N =a n ,于是MN =am +n,由对数的定义得到M =a m⇔m =log a M ,N =a n ⇔n =log a N ,MN =a m +n ⇔m +n =log a MN ,log a MN =log a M +log a N .因此m +n 可以用对数式表示. (3)令M =a m,N =a n,则M N=a m ÷a n =am -n,所以m -n =log a M N.又由M =a m,N =a n,所以m =log a M ,n =log a N .所以log a M -log a N =m -n =log a MN ,即log a M N=log a M -log a N . 设M =a m,则M n=(a m )n=a mn.由对数的定义,所以log a M =m ,log a M n=mn .所以log a M n=mn =n log a M ,即log a M n=n log a M . 这样我们得到对数的三个运算性质: 如果a >0,a ≠1,M >0,N >0,则有 log a (MN )=log a M +log a N ;① log a M N=log a M -log a N ;② log a M n=n log a M (n ∈R ).③ (4)以上三个性质可以归纳为:性质①:两数积的对数,等于各数的对数的和;性质②:两数商的对数,等于被除数的对数减去除数的对数; 性质③:幂的对数等于幂指数乘以底数的对数.(5)利用对数运算性质进行运算,所以要求a >0,a ≠1,M >0,N >0. (6)性质①可以推广到n 个数的情形:即log a (M 1M 2M 3…M n )=log a M 1+log a M 2+log a M 3+…+log a M n (其中a >0,a ≠1,M 1,M 2,M 3,…,M n 均大于0).(7)纵观这三个性质我们知道,性质①的等号左端是乘积的对数,右端是对数的和,从左往右看是一个降级运算. 性质②的等号左端是商的对数,右端是对数的差,从左往右是一个降级运算,从右往左是一个升级运算.性质③从左往右仍然是降级运算.利用对数的性质①②可以使两正数的积、商的对数转化为两正数的各自的对数的和、差运算,方便了对数式的化简和求值.应用示例例1 用log a x ,log a y ,log a z 表示下列各式:(1)log a xy z ;(2)log a x 2y 3z.活动:学生思考观察,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解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把整体分解成部分. 对(1)log axyz,可先利用性质②,转化为两数对数的差,再利用性质①,把积的对数转化为两数对数的和.对(2)log ax 2y3z,可先利用性质②,转化为两数对数的差,再利用性质①,把积的对数转化为两数对数的和,最后利用性质③,转化为幂指数与底数的对数的积.解:(1)log a xy z=log a (xy )-log a z =log a x +log a y -log a z ;(2)log ax 2y3z=log a (x2y )-log a 3z=log a x 2+log a y -log a 3z =2log a x +12log a y -13log a z .点评:对数的运算性质实质上是把积、商、幂的对数运算分别转化为对数的加、减、乘的运算.例2 求值:(1);(2)log 327.解:(1)解法一:设x =,则(3)x =33=(3)3,所以x =3.解法二:33==.(2)解法一:令x =log 3127,则3x =127,即3x =3-3,所以x =-3.解法二:log 3127=log 33-3=-3.例3 计算:(1)lg 14-2lg 73+lg 7-lg 18;(2)lg 243lg 9;(3)lg 27+lg 8-3lg 10lg 1.2.解:(1)解法一:lg 14-2lg 73+lg 7-lg 18=lg(2×7)-2(lg 7-lg 3)+lg 7-lg(32×2)=lg 2+lg 7-2lg 7+2lg 3+lg 7-2lg 3-lg 2=0.解法二:lg 14-2lg 73+lg 7-lg 18=lg 14-lg ⎝ ⎛⎭⎪⎫732+lg 7-lg 18=lg 14×7⎝ ⎛⎭⎪⎫732×18=lg 1=0.(2)lg 243lg 9=lg 35lg 32=5lg 32lg 3=52.(3)lg 27+lg 8-3lg 10lg 1.2=1133222lg(3)lg23lg(10)32lg10+-⨯=32(lg 3+2lg 2-1)lg 3+2lg 2-1=32.点评:此例题体现对数运算性质的综合运用,应注意掌握变形技巧,如(3)题各部分变形要化到最简形式,同时注意分子、分母的联系;(2)题要避免错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运算性质的灵活运用、运算性质的逆用常被学生所忽视.例4 设x =log 23,求23x-2-3x2x -2-x 的值.活动:学生思考观察,教师引导,学生有困难及时提示并评价学生的思考过程.本题主要考查对数的定义及其运算性质.先利用对数的定义求2x,再求23x,从而可求,或先化简再代入求值.解法一:由x =log 23,得2x =3,2-x =13,所以23x -2-3x2x -2-x =33-⎝ ⎛⎭⎪⎫1333-13=32+3×13+⎝ ⎛⎭⎪⎫132=919. 解法二:由x =log 23,得2x=3,2-x=13,所以23x-2-3x2x -2-x =(2x -2-x )(22x +1+2-2x)2x -2-x=22x+1+2-2x=32+1+⎝ ⎛⎭⎪⎫132=919.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第1,2,3题. 【补充练习】1.用log a x ,log a y ,log a z ,log a (x +y ),log a (x -y )表示下列各式:(1)log a 3x y 2z ;(2)log a ⎝ ⎛⎭⎪⎫x ·4z 3y 2;(3)2132log ()a xy z -;(4)log a xy x 2-y 2; (5)log a ⎝⎛⎭⎪⎫x +y x -y ·y ;(6)log a ⎣⎢⎡⎦⎥⎤y x (x -y )3.解:(1)log a3x y 2z =log a 3x -log a y 2z =13log a x -(2log a y +log a z )=13log a x -2log a y -log a z ; (2)log a ⎝ ⎛⎭⎪⎫x ·4z 3y 2=log a x +log a 4z 3y 2=log a x +14(log a z 3-log a y 2)=log a x -24log a y +34log a z =log a x -12log a y +34log a z ;(3)2132log ()a xy z-=log a x +12log a y +23log a z-=log a x +12log a y -23log a z ;(4)log axyx 2-y2=log a xy -log a (x 2-y 2)=log a x +log a y -log a (x +y )(x -y )=log a x +log a y -log a (x +y )-log a (x -y ); (5)log a ⎝ ⎛⎭⎪⎫x +y x -y ·y =log a x +y x -y +log a y =log a (x +y )-log a (x -y )+log ay ;(6)log a ⎣⎢⎡⎦⎥⎤y x (x -y )3=3[log a y -log a x -log a (x -y )]=3log a y -3log a x -3log a(x -y ).2.已知f (x 6)=log 2x ,则f (8)等于( ) A .43 B .8 C .18 D .12解析:因为f (x 6)=log 2x ,x >0,令x 6=8,得316222x ==,所以f (8)=122log 2=12.另解:因为f (x 6)=log 2x =16log 2x 6,所以f (x )=16log 2x .所以f (8)=16log 28=16log 223=12.答案:D拓展提升已知x ,y ,z >0,且lg x +lg y +lg z =0,求111111lg lg lg lg lg lg y zz xx yxyz+++⋅⋅的值.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大胆设想,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由于所求的式子是三项积的形式,每一项都有指数,指数中又有对数,因此想到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能对所求式子取对数,那可能会好解决些,故想到用参数法,设所求式子的值为t .解:令111111lg lg lg lg lg lg y zz xx yxyzt +++⋅⋅=,则lg t =⎝⎛⎭⎪⎫1lg y +1lg z lg x +⎝⎛⎭⎪⎫1lg z +1lg x lg y +⎝⎛⎭⎪⎫1lg x +1lg y lg z =lg x lg y +lg x lg z +lg y lg z +lg y lg x +lg z lg x +lg z lg y =lg x +lg z lg y +lg x +lg ylg z +lg y +lg z lg x =-lg y lg y +-lg z lg z +-lg x lg x =-3,所以t =10-3=11 000即为所求.课堂小结1.对数的运算性质.2.对数的运算性质的综合应用,特别是性质的逆向使用.3.对数与指数形式比较:作业课本习题2.2A组3,4,5.设计感想在前面研究了对数概念的基础上,为了运算的方便,本节课我们借助指数的运算性质,推出了对数的运算性质,引导学生自己完成推导过程,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对运算性质的认识类比指数的运算性质来理解记忆,强化性质的使用条件,注意对数式中每一个字母的取值范围,由于它是以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所以安排教学时,要反复练习,加大练习的量,多结合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顺利完成本堂课的任务.第3课时作者:刘菲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推导对数的换底公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科学分析问题的精神和态度.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推导对数的换底公式的过程,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换底公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思维品质;感受对数的广泛应用.重点难点重点:对数的运算性质、换底公式及其应用.难点:正确使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和换底公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问题:你能根据对数的定义推导出下面的换底公式吗?a >0,且a ≠1,c >0,且c ≠1,b >0,log a b =log c blog c a .教师直接点出课题:对数与对数运算(3)——对数的换底公式及其应用.思路2.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对数的定义及性质;2.对数恒等式;3.对数的运算性质,用对数的运算性质我们能就同底数的对数进行运算,那么不同底数的对数集中在一起,如何解决呢?这就是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课题:对数与对数运算(3)——对数的换底公式及其应用.思路3.从对数的定义可以知道,任意不等于1的正数都可作为对数的底,数学史上,人们经过大量的努力,制作了常用对数表和自然对数表,只要通过查表就能求出任意正数的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这样,如果能将其他底的对数转换为以10为底或以e 为底的对数就能方便地求出任意不等于1的正数为底的对数,那么,怎么转化呢?这就需要一个公式,即对数的换底公式,从而引出课题:对数与对数运算(3)——对数的换底公式及其应用.推进新课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1)已知lg 2=0.301 0,lg 3=0.477 1,求log 23的值;(2)根据(1),如a >0,a ≠1,你能用含a 的对数式来表示log 23吗? (3)更一般地,我们有log a b =log c blog c a ,如何证明?(4)证明log a b =log c blog c a 的依据是什么?(5)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换底公式吗? (6)换底公式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活动: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交流讨论,回顾所学,力求转化,教师适时指导,必要时提示学生解题的思路,给学生创造一个互动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1)目前还没有学习对数的换底公式,它们又不是同底,因此可考虑对数的定义,转化成方程来解;对(2)参考(1)的思路和结果的形式,借助对数的定义可以表示;对(3)借助(1)(2)的思路,利用对数的定义来证明;对(4)根据证明的过程来说明;对(5)抓住问题的实质,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一般是按照从左到右的形式;对(6)换底公式的意义就在于对数的底数变了,与我们的要求接近了.讨论结果:(1)因为lg 2=0.301 0,lg 3=0.477 1,根据对数的定义,所以100.301 0=2,100.477 1=3.不妨设log 23=x ,则2x=3,所以(100.301 0)x=100.477 1,100.301 0×x=100.477 1,即0.301 0x =0.477 1,x =0.477 10.301 0=lg 3lg 2.因此log 23=lg 3lg 2=0.477 10.301 0≈1.585 0.(2)根据(1)我们看到,最后的结果是log 23用lg 2与lg 3表示,是通过对数的定义转化的,这就给我们以启发,本来是以2为底的对数转换成了以10为底的对数,不妨设log 23=x ,由对数定义知道,2x=3,两边都取以a 为底的对数,得log a 2x=log a 3,x log a 2=log a 3,x =log a 3log a 2,也就是log 23=log a 3log a 2.这样log 23就表示成了以a 为底的3的对数与以a 为底的2的对数的商. (3)证明log a b =log c blog c a.证明:设log a b =x ,由对数定义知道,a x =b ;两边取以c 为底的对数,得log c a x=log c b ⇒x log c a =log c b ; 所以x =log c b log c a ,即log a b =log c blog c a.一般地,log a b =log c blog c a (a >0,a ≠1,c >0,c ≠1,b >0)称为对数的换底公式.(4)由(3)的证明过程来看,换底公式的证明要紧扣对数的定义,证明的依据是:若M >0,N >0,M =N ,则log a M =log a N .(5)一个数的对数,等于同一底数的真数的对数与底数的对数的商,这样就把一个对数变成了与原来对数的底数不同的两个对数的商.(6)换底公式的意义就在于把对数式的底数改变,把不同底问题转化为同底问题,为使用运算性质创造条件,更方便化简求值.说明:我们使用的计算器中,“log”通常是常用对数,因此要使用计算器计算对数,一定要先用换底公式转化为常用对数.如log 23=lg 3lg 2,即计算log 23的值的按键顺序为:“log”→“3”→“÷”→“log”→“2”→“=”. 再如:在前面要求我国人口达到18亿的年份,就是要计算x =log 1.011813,所以x =log 1.011813=lg1813lg 1.01=lg 18-lg 13lg1.01≈1.255 3-1.0390.004 3=32.883 7≈33(年).可以看到运用对数换底公式,有时要方便得多.应用示例例1 求log 89·log 2732的值.活动:学生观察题目,思考讨论,互相交流,教师适时提示,学生板演,利用换底公式统一底数;根据题目的特点,底数不同,所以考虑把底数统一起来,可以化成常用对数或以2为底的对数,以3为底的对数也可.解法一:log 89·log 2732=lg 9lg 8·lg 32lg 27=2lg 33lg 2·5lg 23lg 3=109.解法二:log 89·log 2732=log 29log 28·log 232log 227=2log 233·53log 23=109.解法三:log 89·log 2732=log 39log 38·log 332log 327=23log 32·5log 323=109.点评:灵活运用对数的换底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2 计算:(1)log 52·log 4981log 2513·log 734;(2)log 43·log 92-12log .活动:学生积极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先利用对数运算性质和换底公式进行化简,然后再求值;对(1)根据题目的特点,底数不同,所以考虑把底数统一起来,再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化简.对(2)利用换底公式把底数统一起来,再化简求值.解:(1)原式=lg 2lg 5·lg 34lg 72lg 3-1lg 52·lg 22lg 73=12·lg 2lg 5·4lg 32lg 7-lg 32lg 5·2lg 23lg 7=-3. (2)log 43·log 92-12log =log 23log 24·log 22log 29-1422log (32)1log 2=12log 23·12log 32+54log 22 =14+54=32. 点评:在利用对数的换底公式进行化简求值时,一般情况是根据题中所给的对数式的具体特点选择恰当的底数进行换底,如果题目中所给的真数和底数互不相同,我们常选择以10为底的对数进行换底.例3 (1)证明log a x log ab x=1+log a b ;(2)已知11log a b =22log a b =…=log a n n b =λ,求证:1212log ()a a a n nb b b λ=L L.活动: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适当提示:(1)运用对数换底公式,统一成以a 为底的对数可直接得解,或利用对数的定义,分别把三个式子设出,再由定义转化成指数形式,利用指数幂的性质得解;(2)这是条件证明问题,应在现有条件下利用换底公式,转化成积的形式,从题目的结论来看,真数是积的形式,因此要创造对数的和的形式,这就想到先换底,再利用等比性质来解.(1)证法一:设log a x =p ,log ab x =q ,log a b =r ,则x =a p ,x =(ab )q =a q b q ,b =a r. 所以a p=(ab )q=aq (1+r ),从而p =q (1+r ).因为q ≠0,所以p q=1+r ,即log a xlog ab x=1+log a b . 证法二:显然x >0且x ≠1,x 可作为底数,左边=log a x log ab x =log x ablog x a =log a ab =1+log a b=右边.(2)证明:因为log a 1b 1=log a 2b 2=…=log a n b n =λ,所以由换底公式得lg b 1lg a 1=lg b 2lg a 2=…=lg b n lg a n =λ.由等比定理,所以lg b 1+lg b 2+…+lg b n lg a 1+lg a 2+…+lg a n =λ.所以lg(b 1b 2…b n )lg(a 1a 2…a n )=λ. 所以1212log ()a a a n nb b b L L=lg(b 1b 2…b n )lg(a 1a 2…a n )=λ.点评:在解题过程中,根据题目的需要,把底数转化,换底公式可完成不同底数的对数式之间的转化,该公式既可正用,又可逆用,使用时的关键是选择底数,换底的目的是实现对数式的化简.例4 20世纪30年代,里克特(C.F.Richter)制订了一种表明地震能量大小的尺度,就是使用测震仪衡量地震能量的等级,地震能量越大,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曲线的振幅就越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里氏震级M ,其计算公式为M =lg A -lg A 0,其中,A 是被测地震的最大振幅,A 0是“标准地震”的振幅(使用标准地震振幅是为了修正测震仪距实际震中的距离造成的偏差).(1)假设在一次地震中,一个距离震中100千米的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最大振幅是20,此时标准地震的振幅是0.001,计算这次地震的震级(精确到0.1);(2)5级地震给人的震感已比较明显,计算7.6级地震的最大振幅是5级地震的最大振幅的多少倍(精确到1)?活动:学生审题,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强调实际问题的注意事项.根据题目给出的数学模型及其含义来解决.这是实际问题,但题目给出了数学模型即关系式,关系式是以常用对数的形式给出,因此要利用对数的定义和运算性质,同时注意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解:(1)M =lg 20-lg 0.001=lg 200.001=lg 20 000=lg 2+lg 104≈4.3.因此,这是一次约为里氏4.3级的地震.(2)由M =lg A -lg A 0可得M =lg A A 0,即A A 0=10M ,所以A =A 0·10M. 当M =7.6时,地震的最大振幅为A 1=A 0·107.6; 当M =5时,地震的最大振幅为A 2=A 0·105.所以,两次地震的最大振幅之比是A 1A 2=A 0×107.6A 0×105=107.6-5=102.6≈398. 答:7.6级地震的最大振幅大约是5级地震的最大振幅的398倍. 点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的一个难点.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4. 【补充练习】(1)已知lg 2=a ,lg 3=b ,则lg 12lg 15等于( )A .2a +b 1+a +bB .a +2b 1+a +bC .2a +b 1-a +bD .a +2b 1-a +b (2)已知2lg(x -2y )=lg x +lg y ,则x y的值为( ) A .1 B .4 C .1或4 D .4或-1 (3)若3a=2,则log 38-2log 36=__________. (4)lg 12.5-lg 58+lg 0.5=__________.答案:(1)C (2)B (3)a -2 (4)1拓展提升探究换底公式的其他证明方法: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大胆设想,运用对数的定义及运算性质和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证法一:设log a N =x ,则a x=N ,两边取以c (c >0且c ≠1)为底的对数,得log c a x=log c N ,所以x log c a =log c N ,即x =log c N log c a .故log a N =log c Nlog c a. 证法二:由对数恒等式,得log Na N a,两边取以c (c >0且c ≠1)为底的对数,得log c N =log a N ·log c a ,所以log a N =log c Nlog c a.证法三:令log c a =m ,log a N =n ,则a =c m,N =a n,所以N =(c m )n=c mn.两边取以c (c >0且c ≠1)为底的对数,得mn =log c N ,所以n =log c N m ,即log a N =log c Nlog c a .对数换底公式的应用:换底公式log a N =log c Nlog c a (c >0且c ≠1,a >0且a ≠1,N >0)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即由左端到右端的应用和由右端到左端的应用,前者较为容易,而后者则易被学生忽视,因此,教学时应重视后者的用法,下面仅就后者举例说明:例:化简:log a M log a N +log b M log b N +log c M log c N +log d Mlog d N .解:原式=log N M +log N M +log N M +log N M =4log N M .课堂小结1.对数换底公式;2.换底公式可用于对数式的化简、求值或证明.若对数式的底数和真数可转化成同底数的幂的形式,则该幂底数可被选作换底公式的底数,也可把对数式转化成以10为底的常用对数或以任意数a (a >0且a ≠1)为底的对数式的形式.作业课本习题2.2A 组 6,11,12. 【补充作业】 1.已知1271log 7a =,131log 5b =,求log 81175的值. 解:因为1271log 7=log 277=13log 37=a ,所以log 37=3a .又因为131log 5=log 35=b , 所以log 81175=14log 3(25×7)=14(log 325+log 37)=14(2log 35+log 37)=3a +2b4.2.求证:(log 23+log 49+log 827+…+2log 3n n )log 9n32=52.证明:左边=(log 23+log 49+log 827+…+log 2n 3n)log 9n32 =(2222log 3+log 3+log 3++log 3nL1444442444443)·1n log 932=n log 23·1n log 332=log 23·52log 32=52=右边.设计感想本堂课主要是学习对数的换底公式,它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由于对数的运算性质是在同底的基础上,因此利用对数换底公式把不同底数的对数转化为同底显得非常重要,有时也可以逆用对数的换底公式达到我们的目的,特别是实际问题的应用十分广泛,因此要反复训练,强化记忆,所以设计了大量的例题与练习,授课时要加快速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备课资料【备选例题】【例1】化简:log a M log b N ·log b M log c N ·log c M log d N ·log d Mlog a N.解:原式=log a M log a N ·log b M log b N ·log c M log c N ·log d M log d N =log N M ·log N M ·log N M ·log N M =(log N M )4.【例2】求证:log a b =1log b a (a >0,b >0且a ≠1,b ≠1).证法一:log a b =log b b log b a =1log b a .证法二:1log b a =log b blog b a=log a b .【例3】试证:1log 2x +1log 3x +1log 4x +…+1log n x =1log n !x .证明:1log 2x +1log 3x +1log 4x +…+1log n x=log x (2×3×4×…×n ) =log x (1×2×3×4×…×n )=log x n !=1log n !x .【知识拓展】对数的创立对数是中学初等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那么当初是谁首创“对数”这种高级运算的呢?在数学史上,一般认为对数的发明者是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J.Napier ,1550—1617)男爵.在纳皮尔所处的年代,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刚刚开始流行,这导致天文学成为当时的热门学科.可是由于当时常量数学的局限性,天文学家们不得不花费很大的精力去计算那些繁杂的“天文数字”,因此浪费了若干年甚至毕生的宝贵时间.纳皮尔也是当时的一位天文爱好者,为了简化计算,他多年潜心研究大数字的计算技术,终于独立发明了对数.当然,纳皮尔所发明的对数,在形式上与现代数学中的对数理论并不完全一样.在纳皮尔那个时代,“指数”这个概念还尚未形成,因此纳皮尔并不是像现行代数课本中那样,通过指数来引出对数,而是通过研究直线运动得出对数概念的.那么,当时纳皮尔所发明的对数运算,是怎么一回事呢?在那个时代,计算多位数之间的乘积,还是十分复杂的运算,因此纳皮尔首先发明了一种计算特殊多位数之间乘积的方法.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0、1、2、3、4、5、6、7、8、9、10、11、12、13、14、…1、2、4、8、16、32、64、128、256、512、1 024、2 048、4 096、8 192、16 384、… 这两行数字之间的关系是极为明确的:第一行表示2的指数,第二行表示2的对应幂.如果我们要计算第二行中两个数的乘积,可以通过第一行对应数字的和来实现.比如,计算64×256的值,就可以先查询第一行的对应数字:64对应6,256对应8;然后再把第一行中的对应数字加起来:6+8=14;第一行中的14,对应第二行中的16 384,所以有64×256=16 384.纳皮尔的这种计算方法,实际上已经完全是现代数学中“对数运算”的思想了.回忆一下,我们在中学学习“运用对数简化计算”的时候,采用的不正是这种思路吗?计算两个复杂数的乘积,先查《常用对数表》,找到这两个复杂数的常用对数,再把这两个常用对数值相加,再通过《常用对数的反对数表》查出值的反对数值,就是原先那两个复杂数的乘积了.这种“化乘除为加减”,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思路,不正是对数运算的明显特征吗?经过多年的探索,纳皮尔男爵于1614年出版了他的名著《奇妙的对数定律说明书》,向世人公布了他的这项发明,并且解释了这项发明的特点.所以,纳皮尔是当之无愧的“对数缔造者”,理应在数学史上享有这份殊荣.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在他的著作《自然辩证法》中,曾经把笛卡儿的坐标、纳皮尔的对数、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共同称为17世纪的三大数学发明.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Laplace,1749—1827)曾说:“对数,可以缩短计算时间,在实效上等于把天文学家的寿命延长了许多倍”.。
教学课件第1课时对数的定义与性质
[例 4] 对数式 loga-2(5-a)=b 中,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A.(-∞,5)
B.(2,5)
C.(2,+∞)
D.(2,3)∪(3,5)
[错解] A
由题意,得 5-a>0,∴a<5.
[错因分析] 该解法忽视了对数的底数和真数都有范围
限制,只考虑了真数而忽视了底数.
[正解]
5-a>0, D 由题意,得a-2>0,
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说出你有什么收获? 1.对数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a(a>0,且a≠1)的 x 次幂等于N, 即ax=N, 那么数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 记作
logaN=x (式中的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2.掌握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loga N x ax N (a>0,且a≠1)
3.掌握对数的性质.
③∵log1
2
8=-3,∴(12)-3=8.
④∵log3217=-3,∴3-3=217.
[点评] 互化时,首先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底数相同,其次 将对数式的对数换为指数式的指数(或将指数式的指数换为对 数式的对数).
探究二 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ab N 叫做指数式, loga N b 叫做对数式.
当 a 0, a 1, N 0 时,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第二章
2.2 对 数 函 数
第二章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
第二章
第 1 课时 对数的定义与性质
1.理解对数的概念;(重点) 2.能够说明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3.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难点) 4.掌握对数的性质.(重点)
温故知新 1.在指数 ab=N 中,a 称为 底数,b 称为 指数 ,N 称为 幂值,在引入了分数指数幂与无理数指数幂之后,b 的取值范 围由初中时的限定为整数扩充到了实数 . 2.若 a>0 且 a≠1,则 a0= 1 ;a1= a ;对于任意 x∈R, ax>0.
高中数学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1
理论
2.对数函数的图象
由于对数函数 y log a x与指数函数y a x 互为反函数,所以 y log a x 的图象与 y a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y x 对称. 看一般图象:
5
4
3
y=ax (a>1) 2
1
44
33
y=ax 22
∴函数 y loga x2的定义域是 x | x 0
(2)由 4 x 0 得 x 4
∴函数 y loga (4 x) 的定义域是 x | x 4
(3) 由 9 x2 0 得 3 x 3
∴函数 y loga(9 x2) 的定义域是 x | 3 x 3
举例
例2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在R上是减函数
引例
引例: y 2 x 有无反函数?若有,则求出.
分析:视察图象知,有反函数
由 y 2x 得 x log 2 y 所以,反函数为:
4
fx3 = 2x
2
1
-4
-2
2
y log 2 x x (0,)
理论
1.对数函数的定义:
函数 y log a x (a 0且a 1) 叫做对数函数(logarithmic function), 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 (0,) , 值域为 (,) .
1 y 1 x 1;
2
2 y (1) x2 3 (x 0).
2
解 (: 1)
y
1
x
1
1 x
y
1
2
2
(2)
x log1 ( y 1)
2
f 1( x) log1 ( x 1)
高中数学《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2对数函数探究与发现互为反函数...》233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名师
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一关系,由已知函数的图像作出反函数的图像。
2、由特殊事例出发,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得出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使学生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自主探索,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同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图像的对称变换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对称美与和谐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
难点:自主探索得出数学规律。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当一个函数是一一映射时,可以把这个函数的值域作为一个新的函数的定义域,而把这个函数的定义域作为新的函数的值域,我们称这两个函数。
2、点P(m,n)与点Q(n,m)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指数函数10aayax且与对数函数10log且axya互为。
4、怎样求一个函数的反函数?(1)求原函数的值域;(2)反解:y=f(x)得x=f(y);(3)互换:x、y互换位置,得y=f-1(x);(4)写定义域:根据原来函数的值域,写出反函数及其定义域;(二)课堂探究问题1:画出函数2xy,xylog2,xy的图像,取2xy图像上的几个点.2,1,1,0,21,1321PPPPPP321,,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的坐标是什么?它们在xylog2的图像上吗?为什么?问题2:如果yxP000,在函数2xy的图像上,那么P0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在函数xylog2的图像上吗?为什么?问题3:由此你们能发现指数函数2xy及其反函数xylog2的图像有什么关系吗?结论:函数y=log2x的图像与函数y=2x的图像关于直线y=x 对称且单调性相同。
问题4:由上述探究过程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结论:函数y=f(x)的图像和它的反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x 对称且单调性相同。
思考1:如果两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那么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关系?思考2: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关于y=x对称,那么它的反函数是什么?问题5:上述结论对于指数函数10aayax且及其反函数10log且axya也成立吗?为什么?54321-1-2-4-2246(a>1)y=logax(a>1)y=ax(三)例题讲解例1:例1:已知函数42xxf,求51f的值?例2:求函数y=2x-2(x∈R)的反函数,并根据原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图象关系画出函数图像。
高中数学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第1课时对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归纳升华 定义域是使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集合, 求 与对数函数有关的定义域问题时,要注意对数函数的概 念,若自变量在真数上,则必须保证真数大于 0;若自变 量在底数上,应保证底数大于 0 且不等于 1.
[变式训练]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1)f(x)= ; 1-log4(x-1) (2)f(x)= log0.6x-1. x-1>0, 解: (1)由 得 x∈(1, 5)∪(5, +∞). log4(x-1)≠1, 1 所以函数 f(x)= 的定义域为 1-log4(x-1)
2.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定义 底数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0,+∞) R y=logax(a>0,且 a≠1) a>1 0<a<1
单调性 性 质 函数
增函数
减函数
共点性 图象过定点(1,0),即 loga1=0 x∈(0,1)时, x∈(0,1)时, y∈(-∞,0); y∈(0,+∞);
值特征 x∈(1, +∞)时,x∈(1, +∞)时, y∈(0,+∞).
(2)y=f(x)的图象与 y=f(-x)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y =f(x)的图象与 y=-f(x)的图象关于 x 轴对称.
[ 变式训练 ] ( )
函数 f(x) = ln(x2 + 1) 的图象大致是
解析:因为 f(-x)=ln[(-x)2+1]=ln(x2+1)=f(x), 排除选项 C,又 f(0)=0,排除选项 B、D,所以选项 A 正确. 答案:A
1 的取值范围是0,2.
1 答案:0,2
类型 1 求对数类函数的定义域(自主研析) [典例 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log5(3x+2); (2)y=log(1-x)6; (3)y= log0.5(3-4x).
高中数学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对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解析】(1)由xlg+x1+>01,-3≠0, 得xx>+-1≠1,103, ∴x>-1 且 x≠999. ∴函数的定义域为{x|x>-1 且 x≠999}.
(2)由xx>≠01,, 2-x>0,
得xx>≠01,, x<2,
∴函数的定义域为{x|0<x<2 且 x≠1}.
12/9/2021
第二十页,共三十四页。
logax(a>0且a≠1)的形式,即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系数为1;(2)底数为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数; (3)对数的真数仅有自变量x.
12/9/2021
第十一页,共三十四页。
1. 函 数 f(x) = (a2 - a + 1)log(a + 1)x 是 对 数 函 数 , 则 实 数 a =
【答案】(2,1)
【解析(jiě xī)】函数图象过定点,则与a无关,故loga(x-1)=0, ∴x-1=1,x=2,y=1.∴y=loga(x-1)+1的图象过定点(2,1).
5.函数y=ln x的反函数是________. 【答案】y=ex
【解析】由同底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可得y=ln x的 反函数为y=ex.
2.2 对数函数(duìshùhán shù)
2.2.2 对数函数(duìshù hán shù)及其性质
第1课时 对数函数的图象(tú xiànɡ)及性质
12/9/2021
第一页,共三十四页。
目标定位
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2.初步掌握对数函数的图 象及性质. 3.会类比指数函数,研究 对数函数的性质.
过点(0,1)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则直线与四条曲线交点的横坐标
从左向右依次为c,d,a,b,显然b>a>1>d>c.
2.2.1 第1课时 对数--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新课程同步进阶攻略(人教A版必修一》
2.2 对数函数2.2.1对数与对数运算第1课时对数[目标] 1.记住对数的定义,会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2.记住对数的性质,会利用对数的性质解答问题.[重点] 对数的概念及对数的性质.[难点] 对数概念的理解及对数性质的应用.知识点一对数的概念[填一填]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 x=N(a>0,且a≠1),那么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x=log a N,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对数与指数间的关系:当a>0,a≠1时,a x=N⇔x=log a N.2.两种重要对数(1)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并把log10N记为lg N.(2)自然对数:以无理数e(e=2.718_28…)为底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并把log e N记为ln N.[答一答]1.在对数概念中,为什么规定a>0且a≠1呢?提示:(1)若a<0,则N取某些数值时,log a N不存在,为此规定a不能小于0.(2)若a=0,则当N≠0时,log a N不存在,当N=0时,则log a N有无数个值,与函数定义不符,因此,规定a≠0.(3)若a=1,当N≠1时,则log a N不存在,当N=1时,则log a N有无数个值,与函数定义不符,因此,规定a≠1.2.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因为(-2)4=16,所以log(-2)16=4.(×)(2)对数式log32与log23的意义一样.(×)(3)对数的运算实质是求幂指数.( √ )(4)等式log a 1=0对于任意实数a 恒成立.( × ) 知识点二 对数的基本性质[填一填]1.对数的性质 (1)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2)log a 1=0(a >0,且a ≠1); (3)log a a =1(a >0,且a ≠1). 2.对数恒等式 a log a N =N .[答一答]3.为什么零与负数没有对数?提示:因为x =log a N (a >0,且a ≠1)⇔a x =N (a >0,且a ≠1),而a >0且a ≠1时,a x 恒大于0,即N >0,故0和负数没有对数.4.你知道式子a log a N =N (a >0,a ≠1,N >0)为什么成立吗? 提示:此式称为对数恒等式.设a b =N ,则b =log a N , ∴a b =a log a N =N .类型一 对数的意义[例1] 求下列各式中的实数x 的取值范围: (1)log 2(x -10);(2)log (x -1)(x +2).[分析] 根据对数的定义列出不等式(组)求解. [解] (1)由题意有x -10>0,∴x >10, ∴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x |x >10}. (2)由题意有⎩⎪⎨⎪⎧x +2>0,x -1>0,x -1≠1,即⎩⎪⎨⎪⎧x >-2,x >1,且x ≠2,∴x >1,且x ≠2.∴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x |x >1,且x ≠2}.求形如log f (x )g (x )的式子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可利用对数的定义,即满足⎩⎪⎨⎪⎧g (x )>0,f (x )>0,f (x )≠1,进而求得x 的取值范围.[变式训练1] 求下列各式中实数x 的取值范围: (1)log (2x -1)(3x +2); (2)log (x 2+1)(-3x +8).解:(1)因为真数大于0,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所以⎩⎪⎨⎪⎧3x +2>0,2x -1>0,2x -1≠1,解得x >12,且x ≠1.即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x |x >12,且x ≠1}.(2)因为底数x 2+1≠1,所以x ≠0. 又因为-3x +8>0,所以x <83.综上可知,x <83,且x ≠0.即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x |x <83,且x ≠0}.类型二 利用对数式与指数式的关系求值[例2] 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 (1)4x =5·3x ;(2)log 7(x +2)=2; (3)lne 2=x ;(4)log x 27=32;(5)lg0.01=x .[分析] 利用指数式与对数式之间的关系求解. [解] (1)∵4x=5·3x,∴4x3x =5,∴⎝⎛⎭⎫43x =5,1.log a N =x 与a x =N (a >0,且a ≠1,N >0)是等价的,转化前后底数不变.2.对于对数和对数的底数与真数三者之间,已知其中两个就可以利用对数式和指数式的互化求出第三个.[变式训练2] 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 (1)log 2x =32;(2)log x 33=3;(3)x =log 51625;(4)log 2x 2=4.解:(1)由log 2x =32,得x =232=23=2 2.(2)由log x 33=3,得x 3=33=(3)3,∴x = 3. (3)由x =log 51625,得5x =1625=5-4,∴x =-4. (4)由log2x 2=4,得x 2=(2)4=4,∴x =±2. 类型三 对数基本性质的应用[例3] 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解](1)∵log3(log2x)=0,∴log2x=1.∴x=21=2.对数的基本性质及对数恒等式是进行对数化简、求值的重要工具,要熟记并能灵活应用. [变式训练3]求下列各式中的x:解:(1)∵ln(lg x)=1,∴lg x=e,∴x=10e.(2)∵log2(log5x)=0,∴log5x=1,∴x=5.1.把对数式m=log n q化为指数式是(B)A.m n=q B.n m=q C.n q=m D.q m=n解析:利用对数定义得n m=q.2.log 3181等于( B )A .4B .-4 C.14 D .-14解析:log 3181=log 33-4=-4.3.=34.4.log 5[log 3(log 2x )]=0,则x -12 =24.解析:∵log 5[log 3(log 2x )]=0,∴log 3(log 2x )=1.∴log 2x =3.∴x =23.5.把下列各式中的对数式化为指数式,指数式化为对数式. (1)5-2=125;(2)8x =30;(3)3x =1;(4)log 13 9=-2;(5)x =log 610;(6)x =ln 13;(7)3=lg x .解:(1)-2=log 5125;(2)x =log 830;(3)x =log 31;(4)(13)-2=9;(5)6x =10;(6)e x =13;(7)103=x .——本课须掌握的三大问题1.对数概念与指数概念有关,指数式和对数式是互逆的,即a b =N ⇔log a N =b (a >0,且a ≠1,N >0),据此可得两个常用恒等式:(1)log a a b =b ;(2) a log a N =N .2.在关系式a x =N 中,已知a 和x 求N 的运算称为求幂运算,而如果已知a 和N 求x 的运算就是对数运算,两个式子实质相同而形式不同,互为逆运算.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学习至此,请完成课时作业18。
高中数学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2对数函数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课件1新人教A必修1
[答案] A [解析] ∵函数y=logax的图象一直上升, ∴函数y=logax为单调增函数,∴a>1,故选A.
3.下列函数中是对数函数的是 ( A.y=log1 x
4 4
)
B.y=log1 (x+1) D.y=log1 x+1
4
C.y=2· log1 x
4
[答案] A
[解析] 形如y=logax(a>0,且a≠1)的函数才是对数函数,
[规律总结] 对于对数概念要注意以下两点:
(1)在函数的定义中,a>0且a≠1. (2)在解析式y=logax中,logax的系数必须为1,真数必须为x, 底数a必须是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数.
跟踪练习
指出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对数函数? ①y=5x;②y=-log3x;③y=log0.5 x;④y=log3 x;⑤y
预习自测
1.下列函数是对数函数的是 ( A.y=2+log3x B.y=loga(2a)(a>0,且 a≠1) C.y=logax2(a>0,且 a≠1) D.y=lnx )
[答案] D
[解析] 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对数函数,其关键是看其是
否具有“y=logax”的形式,A,B,C全错,D正确.
2. 函数 y=logax 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实数 a 的可能取值为 ( ) A.5 1 B.5 1 C.e 1 D.2
2.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一般地,对数函数y=logax(a>0,且a≠1)的图象和性质如下表 所示:
a>1
0<a<1
图象
a> 1
0<a<1
,+∞) 定义域:(0 ______ R 值域:______
性质
(1,0) ,即当 x=1 时,y=0 图象过定点______ 增函数 在(0,+∞)上是______ 减函数 在(0,+∞)上是______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2.1 第2课时 对数的运算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2.2.1 第2课时对数的运算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
(2)会用换底公式对对数式进行化简.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2)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重点:对数运算的基本性质.
难点:换底公式的简单应用.
重难点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多列举错例,让学生自己找错误,从而加深对运算性质的理解.也可通过具体实例,借助计算机或计算器等工具,探索对数的运算性质,并与指数的运算性质进行类比.结合指数式的性质,注意对数的两个运算性质成立的条件.
已知a,b,c是△ABC的三边,且关于x的方程x2-2x+lg(c2-b2)-2lg a+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试判断△ABC的形状.
解:∵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Δ=4-4[lg(c2-b2)-2lg a+1]=0,
即lg(c2-b2)=lg a2,
∴c2=a2+b2,
∴△ABC为直角三角形.。
高中数学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2.1.1指数(第1—2课时)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1
第二课时
提问: 1.习初中时的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
an a a a a, a0 1 (a 0) ,0 0无意义
an
1 an
(a 0)
a m a n a m n ; (a m )n a mn
(an )m a mn, (ab) n a nb n
什么叫实数?
有理数,无理数统称实数 . 2.观察以下式子,并总结出规律:
三.学法与教具 1 .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类比分析法及发现法 2.教具:多媒体
四、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
一、复习提问:
什么是平方根?什么是立方根?一个数的平方根有几个,立方根呢?
归纳: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若
x2 a ,则 x 叫做 a 的平方根 . 同理,若 x3 a ,则 x 叫做 a
的立方根 .
3、教材对反函数的学习要求仅限于初步知道概念, 目的在于强化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这两种函数模
型的学习,教学中不宜对其定义做更多的拓展
.
4. 教材对幂函数的内容做了削减, 仅限于学习五种学生易于掌握的幂函数, 并且安排的顺序向后调
整,教学中应防止增加这部分内容,以免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
.
5. 通过运用计算机绘制指数函数的动态图象
思考: a n n ( n a ) n 是否成立,举例说明 .
课堂练习: 1. 求出下列各式的值
(1) 7 ( 2)7
(2) 3 (3a 3)3 ( a 1)
4
(3) (3a
3)4
2.若 a2 2a 1 a 1,求 a的取值范围 .
3.计算 3 ( 8)3 4 (3 2)4 3 (2 3)3
三.归纳小结:
即: a n
1
m
高中数学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材梳理素材新人教A版必修1(new)
2。
2。
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疱丁巧解牛知识·巧学·升华一、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对数函数一般地,函数y=log a x (a>0,a ≠1)叫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因为对数函数是由指数函数变化而来的,对数函数的自变量x 恰好是指数函数的函数值y ,所以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是(0,+∞),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是互换的。
只有形如y=log a x (a>0,a ≠1,x>0)的函数才叫对数函数。
像y=log a (x+1),y=2log a x ,y=log a x+3等函数,它们是由对数函数变化而得到的,都不是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同指数函数一样都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来自于实践.2.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下面先画指数函数y=log 2x 及y=log 1/2x 图象列出x ,y 的对应值表,用描点法画出图象:描点即可完成y=log 2x,y=x 21log 的图象,如下图.0 1 2 4 8 x—1—2 y=log 1/2x-3s由表及图可以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函数y=log 2x 的图象得到函数y=log 0。
5x 的图象.利用换底公式可以得到:y=log 0。
5x=-log 2x ,点(x,y)与点(x,-y )关于x 轴对称,所以y=log 2x 的图象上任意一点(x ,y )关于x 轴对称点(x ,-y )在y=log 0。
5x 的图象上,反之亦然.根据这种对称性就可以利用函数y=log 2x 的图象画出函数y=log 0.5x 的图象.方法点拨 注意此处空半格①作对数函数图象,其关键是作出三个特殊点(a 1,-1),(1,0),(a ,1).一般情况下,作对数函数图象有这三点就足够了.不妨叫做“三点作图法。
"②函数y=log a x 与y=x a 1log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
(2)对数函数y=log a x 在底数a >1及0<a <1这两种情况下的图象和性质如下表所示: a >1 0<a <1图 象定义域(0,+∞) 值 域R 性 质 (1)过点(1,0),即x=1时,y=0要点提示(1)对数函数的图象恒在y轴右方.(2)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取决于它的底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2.2.1对数与对数的运算》教案(1)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一)学习目标:⒈理解对数的意义、符号,能正确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相转化; ⒉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教学重点:对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具准备:《几何画板》演示课本63P 例8.教学过程:(I )新课引入:师:在上节课的例题8中,我们得到了一个指数型函数13 1.01x y =⨯.通过函数的解析式,我们可以计算得到任意一个年头x 的人口数.反之,哪一年的人口数将会达到18亿、20亿、30亿……呢?(学生思考,教师引导、演示)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对我们来说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电脑软件《几何画板》的演示来得到问题的近似解大约分别是33,43,84,…,这就是说,如果保持年增长率为1个百分点,那么大约经过33年,43年,84年,我国人口分别约为18亿,20亿,30亿. 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要从181.0113x =,201.0113x =,301.0113x =,…中分别求出x 的值,也就是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这就是本节课开始学习的对数问题.(II )讲授新课:⒈对数的意义:师:一般地,如果x a N =(0a >且1a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x N =,其中a 叫对数的底数,N 叫真数.请同学们把前面的人口问题中的时间用对数表示出来. 生: 1.0118log 13x =, 1.0120log 13x =, 1.0130log 13x =. 师:由于我们实际应用的十进制记数方法,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并把10log N 记作lg N .另外,在科学技术和工程计算中常使用以无理数 2.71828e =为底数的对数,以e 为底的对数成为自然对数,并且把log e N 记作ln N .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几个对数的值:lg 2,lg 3,ln 2,ln 3. 生:(计算得)lg 20.3010=,lg30.4771=,ln 20.6931=,ln 3 1.0986=. 师:由对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对数与指数间的关系式:请同学们填写下表中空白处的名称:生:略.2. 对数的性质:师:在对数log a N 中,我们规定0a >且1a ≠,这是为什么呢? 生:在指数式中,为了使x a 对任意实数x 都有意义,我们规定了0a >;而当1a =时,式子1x 的值恒为1,但是在对数式中1log N 的值就是不确定的了,所以,在对数式log a N 中,我们和指数式x a 一样规定了0a >且1a ≠.师:在学习指数函数的性质时我们知道,0x a >,这反映在对数中是怎样的性质呢?生:由于0x a N =>,所以在对数中必须有0N >.师: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对数的一条性质: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在指数式中我们知道:01a =,1a a =,这反映到对数式中是怎样的呢? 生:log 10a =,log 1a a =.师:这就是对数的另一条性质.根据指数与对数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得到这个公式我们一般称为对数恒等式.例⒈例⒉见课本69P .(Ⅲ)课后练习:课本70P 练习.(Ⅳ)课时小结⒈指数与对数的比较:⒉要能够熟练的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相转化;⒊关于对数的发展历史,同学们可以阅读课本75P 的阅读与思考.(Ⅴ)课后作业⒈课本82P 习题2.2 A 组 ⒈⒉⒉阅读课本70P~74P ,思考下列问题:⑴对数有哪些运算性质?怎样用对数的定义证明这些性质?⑵什么叫对数的换底公式?它有什么用途?怎样用定义证明对数的换底公式?教学后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对数函数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第1课时对数
学习
目标核心素养
1.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性质,能进行简单的对
数计算.(重点、难点)
2.理解指数式与对数式的等价关系,会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重点)
3.理解常用对数、自然对数的概念及记法.借助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及应用对数的性质解题,提升数学运算素养.
1.对数
(1)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及有关概念:
(2)底数a的范围是a>0,且a≠1.
2.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
3.对数的基本性质
(1)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2)log a1=0(a>0,且a≠1).
(3)log a a=1(a>0,且a≠1).
思考:为什么零和负数没有对数?
提示:由对数的定义:a x=N(a>0且a≠1),则总有N>0,所以转化为对数式x=log a N时,不存在N≤0的情况.
1.若a2=M(a>0且a≠1),则有()
A.log2M=a B.log a M=2
C.log22=M D.log2a=M
B[∵a2=M,∴log a M=2,故选B.]
2.若log3x=3,则x=()
A.1B.3
C.9 D.27
D[∵log3x=3,∴x=33=27.]
3.若log2x=3,则x=________.
8[∵log2x=3.∴x=23=8.]
4.ln 1=________,lg 10=________.
01[∵log a1=0,∴ln 1=0,又log a a=1,∴lg 10=
1.]
对数的概念
(a-1)
A.
3
2≤a<2 B.
5
4<a<2 C.
3
2<a<2或a>2 D.2≤a≤3
(2)将下列指数式化为对数式或将对数式化为指数式.
①2-7=
1
128;②N=a
5(a>0,且a≠1);
③ln x=2;④log a10=2(a>0,且a≠1).
(1)C[由对数的定义可知
⎩⎪
⎨
⎪⎧2a-3>0,
a-1>0,
a-1≠1,
解得a>
3
2且a≠2,故选C.]
(2)解:①由2-7=
1
128得log2
1
128=-7.
②由N=a5得log a N=5.
③由ln x=2得e2=x.
④由log a10=2得a2=10.
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的方法
(1)将指数式化为对数式,只需要将幂作为真数,指数当成对数值,底数不变,写出对数式;
(2)将对数式化为指数式,只需将真数作为幂,对数作为指数,底数不变,写出指数式
.
[跟进训练]
1.将下列指数式化为对数式,对数式化为指数式: (1)3-
2=19; (2)
⎝⎛⎭⎫14-2=16; (3)log 13
27=-3; (4)log
x 64=-6.
[解] (1)log 31
9=-2;(2)log 1
4
16=-2;
(3)⎝⎛⎭⎫13-3=27;(4)(x )-6=64.
利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求值
(1)log 64x =-2
3; (2)log x 8=6;
(3)lg 100=x; (4)-ln e 2=x .
[解] (1)x =(64)-23=(43
) -23=4-2=116.
(2)x 6=8,所以x =(x 6)16=816=(23)1
6=21
2
= 2. (3)10x =100=102,所以x =2.
(4)由-ln e 2=x ,得-x =ln e 2,即e -x =e 2, 所以x =-2.
求对数式log a N (a >0,且a ≠1,N >0)的值的步骤 (1)设log a N =m ;
(2)将log a N =m 写成指数式a m =N ;
(3)将N 写成以a 为底的指数幂N =a b ,则m =b ,即log a N =b .
[跟进训练]
[解] (1)设x =log 9 27,则9x =27,32x =33,∴x =3
2
.
利用对数的性质及对数恒等式求值
1.你能推出对数恒等式a log a N =N (a >0且a ≠1,N >0)吗? 提示:因为a x =N ,所以x =log a N ,代入a x =N 可得a log a N =N .
2.若方程log a f (x )=0,则f (x )等于多少?若方程log a f (x )=1呢?(其中a >0且a ≠1) 提示:若log a f (x )=0,则f (x )=1;若log a f (x )=1,则f (x )=a . 【例3】 (1)设5log 5(2x -1)=25,则x 的值等于( ) A .10 B .13 C .100
D .±100
(2)若log 3(lg x )=0,则x 的值等于________. 思路点拨:(1)利用对数恒等式a log a N =N 求解; (2)利用log a a =1,log a 1=0求解.
(1)B (2)10 [(1)由5log 5(2x -1)
=25得2x -1=25,所以x =13,故选B. (2)由log 3(lg x )=0得lg x =1,∴x =10.]
1.若本例(2)的条件改为“ln(log 3x )=1”,则x 的值为________. 3e [由ln(log 3x )=1得log 3x =e ,∴x =3e .] 2.在本例(2)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计算x -1
2
的值. [解] ∵x =10,∴x -12=10-12=10
10
.
1.利用对数性质求解的两类问题的解法
(1)求多重对数式的值解题方法是由内到外,如求log a (log b c )的值,先求log b c 的值,再求log a (log b c )的值.
(2)已知多重对数式的值,求变量值,应从外到内求,逐步脱去“log ”后再求解. 2.性质a log a N =N 与log a a b =b 的作用
(1)a log a N =N 的作用在于能把任意一个正实数转化为以a 为底的指数形式. (2)log a a b =b 的作用在于能把以a 为底的指数转化为一个实数.
1.核心要点:
(1)对数的概念:a b =N ⇔b =log a N (a >0且a ≠1)是解决指数、对数问题的有利工具. (2)对数恒等式a log a N =N ,其成立的条件是a >0,a ≠1,N >0.
2.数学思想:指数式、对数式的互化反映了数学上的等价转化思想,在涉及到对数式求值问题时,常转化为指数幂的运算问题.
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log a N 是log a 与N 的乘积.
( )
(2)(-2)3=-8可化为log (-2)(-8)=3. ( ) (3)对数运算的实质是求幂指数.
( ) (4)在b =log 3(m -1)中,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1,+∞). ( )
[答案] (1)× (2)× (3)√ (4)√
2.下列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100=1与lg 1=0 B .27-13=13与log 2713=-1
3
C .log 39=2与91
2
=3 D .log 55=1与51=5
C [C 不正确,由log 39=2可得32=9.] 3.若log 2(log x 9)=1,则x =________.
3 [由log 2(log x 9)=1可知log x 9=2,即x 2=9,∴x =3(x =-3舍去).] 4.求下列各式中的x 值: (1)log x 27=3
2;
(2)log 2 x =-2
3;
(3)x =log 271
9
;
(4)x =log 12
16.
[解] (1)由log x 27=3
2,可得x 32=27,
∴x =2723=(33)23
=32=9.
(2)由log 2x =-2
3,可得x =2-23,
∴x =⎝⎛⎭⎫122
3=314=3
22.
(3)由x =log 2719,可得27x =1
9,
∴33x =3-2,∴x =-2
3
.
(4)由x =log 1
216,可得⎝⎛⎭⎫12x
=16, ∴2-x =24,∴x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