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扫墓习俗优秀作文(精选6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节扫墓习俗优秀作文(精选6篇)
清明节扫墓习俗优秀篇1
我的家乡位于浙江省青田县吗,那儿既美丽而又富饶。
照青田的老规矩,清明节不仅要扫墓,还要做一种用清明菜做的传统食物。
在这几天,家家忙得不可开交。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这时在农村是最忙的时候,家家忙着下田。
都忙着些什么呢?男人们忙着下田种茄子,南瓜,豆角,黄瓜呀什么的。
女人们忙着下田采摘清明菜。
由于这种是野生的菜,所以十分稀少。
大家都待到清明菜生长得最旺盛时,抢着采摘。
如果去晚了,就采不着了。
我在往年的清明节,都会随奶奶一同去摘。
摘来后,将清明菜掺着米粉和成团,包上馅儿,做成半圆或饺子形状的。
馅儿一般分为甜和咸两种口味。
甜的是用黄豆,花生,麦子,米等炒熟磨成粉,再加上白糖做成的。
至于咸味的就容易多了。
它使用萝卜、肉、笋干等食材炒制而成的。
这种美食入口松软,油而不腻,使人回味无穷。
这一天,吃了吃,还得扫墓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还刚下过小雨。
山路又滑又泥泞,我和爷爷提着自己制作的“元宝”去祭扫已逝的大公大婆的墓。
我步上石梯,望着冰冷的墓碑,庄严而肃穆,心里有一点悲哀和一丝祝福。
快回家时,我采了两束野花恭恭敬敬地放在他们的墓前,然后才缓缓离去......
清明是孩子,让人忙乱;清明是糖果,让人甜蜜,快乐;清明是洋葱,使人一层层回忆,让人悲哀......
清明节扫墓习俗优秀作文篇2
清明已到,天上落下几滴眼泪。
天,你是否也感到哀伤?天,是你在哭?你在为你逝世的亲人哭泣?
几年前,还在陪我玩乐的曾祖父、曾祖母,为何不再陪我玩乐了?他们走了,他们上了山,长眠于地底……几年前,他们还在给我讲故事,带我到附近的小溪边、稻田边1玩。
可是今天,到永远,他们再也不
能陪我……我在他们的葬礼上不曾说过一句话,没有为他们祈祷,也没有和他们道别,只是看着他们一步一步的走,越走越远,我也在送行的队伍中,但却是不带伤感的送行。
每当哀乐向起,我便想起了他们——我的曾祖母2,曾祖父。
我们上了山,几座墓碑静静地躺着,似乎等待晚辈的到来。
我们默默的祈祷,周围是一片寂静。
天上下着小雨,那是天的泪水;叶子发出“沙沙”的声音,那是树的祈祷;小鸟的歌声不再响亮,有的是小鸟悲伤的叫声;空气里凝固着哀伤,笑声像死一样3的沉寂。
我的眼前一片模糊,我听见了自己的哭声,眼泪从脸上流了下来。
母亲说,曾祖父曾祖母变成天使飞走了。
他们会穿着白色的长袍吗?会肩上长着翅膀吗?父亲说,他们变成泥土了。
我摸摸自己,再摸摸脚下的泥土,等我老了也会变成这样吗?不,不会。
我望着这脚下的土地,猛地想起了什么,我把自己最喜欢的花的种子,撒在墓碑周围,让他们守护着这片土地……
再见了,曾祖父;再见了,曾祖母;再见了,我的故乡。
我含着泪,离开了家乡的土地……
清明节扫墓习俗优秀作文篇3
今年的清明节是我过得最开心最快乐的节日!
4月4日的早上,我和爸爸妈妈很快就到达雷山。
随后,又去小唐弟家吃饭。
我们吃好饭后,准备好东西上路了。
我们要去固鲁挂亲。
固鲁这有我的一位姑奶安葬在这里。
这次去跟姑奶挂亲的有伯父伯母、爸爸妈妈、姑妈、大姨、米多姐、米多姐的哥哥、九里哥、梁浩鑫、小姑和我。
小姑是我姑奶的小女儿,她有一个姐姐。
姐姐早以出嫁到很远的地方去了。
小姑的爸爸又一次组成了新的家庭,以后就一点都不管她的死活。
她一个人独力维持生活,日子过得非常艰苦,更谈不上上学读书了,从没踏进学校的大门。
其实她很渴望读书。
她家和我们家距离很远,自从姑奶去世以后,就失去了联系。
今年我伯父偶尔一次机会联系上了小姑,终于在凯里见了面,于
是约我们大家一起去跟小姑的妈妈挂亲。
知道她的身世以后,我非常同情她。
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用自己的知识文化去帮助她学习。
弥补她没进过学校读书的愿望。
我们从雷山乘着伯父的小轿车到固鲁寨门,下车后就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往上走,一路上我们活蹦乱跳、有说有笑。
小姑也和我们一样的很开心!走着走着,忽然下起了大雨。
在大雨中我们互相照顾,小姑拉着我的手,我拉着梁浩鑫的手……,我们相互用自己的衣服去为对方摭风挡雨。
一路上风风雨雨、行走非常艰难,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到达了姑奶的墓地。
走到墓地之后,一片绿色的草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位于草地中间的一个土包包就是姑奶的坟墓。
雨还是下个不停,爸爸和伯父一边吩咐我们一伙小朋友去避雨。
一边忙着清理墓地上的杂草,他们顾不上自己身上的雨水,七手八脚地忙着料理墓地半个小时后,终于完成了。
然后伯父叫我们下来,我们这一伙小朋友争先恐后地下去和大人们一起分
享祭奠姑奶的食物。
每个人一手抓糯米饭,一手抓着大块肉津津有味地吃着。
我们吃得可香了!雨渐渐变小了,我们在细雨中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空旷而美丽的地方。
一路上我在想:这不就是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亲人的一种思念吗?其实挂亲就是一种孝敬长辈、关爱亲人的一种活动。
虽然这次去固鲁挂亲很辛苦,但我还是感到快乐,正因为这次去挂亲,我认识了小姑,也让我懂得了怎样去关心他人、关爱长辈、关爱亲人的道理。
每想起挂亲的这一天,我就自然而然地感到开心和快乐。
清明节扫墓习俗优秀作文篇4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
“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
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
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
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
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
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
亦做主牌用。
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一、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
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
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
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
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
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
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有的富户要携家带眷乘车坐轿,亲到坟茔去祭扫。
届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
祭罢,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则放起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娱乐活动。
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
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此即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
清明节扫墓习俗优秀作文篇5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非常盛行。
清明节扫墓习俗优秀作文篇6
清明的主要习俗,就是扫墓。
扫墓在古代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周礼·春官·冢人》:“凡祭墓,为尸。
”可见古人有设冢人主持祭墓之俗,祭时要立尸。
尸即神主之意。
唐代,寒食扫墓得到皇家首肯。
宋代后扫墓移到清明,寒食反而被遗忘了。
但在先秦时,扫墓时间并不固定。
扫墓的主要活动,是往亲人或纪念人物的坟前,除草、添土,修整好坟头。
民间普遍以为,逝者住于地下,坟穴是房屋,坟堆便是房顶。
经年雨水冲涮,杂草丛生,坟堆多有破毁,所以要除草、填土,在坟沿修排水沟,防止雨水冲人坟中。
在修好的坟墓后,便陈设鸡、鱼、肉、糕饼点心、酒、水果等供品于坟前,点燃香烛,祭罢烧纸钱,或把纸钱压在坟头,又酹酒。
除扫墓及祭祖外,人们对野鬼孤魂尤为畏惮,也要把酒食与纸钱分给野鬼,求得地下先祖的安宁,也防鬼魂干扰阳间。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江苏·六合县》之岁时:“清明插柳于门上,男女或簪之。
祀祖于家,祭扫于墓,插陌钱于墓上,或挂于墓边树上,谓可赆(jin)野鬼。
”
有的地方在上坟时还祭土地、山神。
如绍兴一带多在坟堆左立一石,题“后土之神”,祈拜神保佑双亲后又拜左右邻墓,这才拜祭自家祖先的坟墓。
这自然是因为坟墓在土中受土神管辖的缘故了。
在祭坟时,民间多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及家庭健康、幸福,因为祖先是保佑自家的家神。
以上所述,多属于旧俗。
如今已多加革新,扫墓也有只用鲜花束、花圈了。
并且,由扫个人亲人之墓,发展到祭扫先烈之墓,祭扫中华民族的先祖之墓如黄帝陵等,其俗也已恢复,其思想内涵就更为深远了。
在古代,祭墓之礼是极为繁杂的,《周礼》记有“为尸”的习俗;《后汉书·明帝纪》注引《汉官仪》:“绪陵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
”明代张岱《陶庵杂忆》记明孝陵祭祀之礼更繁。
今天我们虽不必如此多礼,但于清明这一约定俗成的节日里,祭礼炎黄二祖及孔子先祖师,追怀华人之先祖,以利世界华人的统一团结,仍是需要的。
建国后,曾派人前往陕西黄帝陵祭扫,这正表示了我们对先祖的艰苦创业的尊崇追忆及对先祖的缅怀之情。
如今,炎黄帝陵均已修整一新,供后人祭扫。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其习俗由来已久。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
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
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
到唐朝才开始盛行。
《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并相传至今。
按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旧时,北京人多在清明扫墓,但祭扫仪式并不在清明的当天,而是在临近清明的“单”日举行。
据说,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