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PPT课件(黑龙江县级优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通读课文,进入文章意境
1、朗读时要注意句尾的字押韵。 名ing 灵ing 青ing 丁ing 经ing 形ing 亭ing
2、朗读时要注意句子的平仄、节奏。
山|不在高, 苔痕|上阶|绿, 有仙|则名。 草色|入帘|青。 水|不在深, 谈笑|有|鸿儒, 有龙|则灵。 往来|无|白丁。 斯是|陋室, 可以|调|素琴, 惟吾|德馨。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3、朗读时语气要平缓,有些音节要适当拉长。
4、朗读交流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借物抒情与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通过对客观景 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托物言志 是通过描写特定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 的态度。借景抒情的“景”指的是自然风景, 托物言志的“物”指的是客观事物,此“物” 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由此看来,《陋室铭》用的是托物言志手 法,表达作者孤高傲岸、安贫乐道的志趣。
拓展延伸,练习巩固
1、按要求默写 ①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②写出表现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 ③写出表现陋室主人所参与事之雅致的句子 2、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或追
求通过某些物品(体)表现出来 如学生铭、教室铭、寝室铭等 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
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
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里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借代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类比.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要像他们那样,拥有高节志趣和远大 的抱负.
5、孔子云:“何陋之有?”
起兴与类比
“起兴”就是用他事物引出所歌咏之辞, 避免直截了当。例如“羊群走路靠头羊,干 革命靠的是共产党。”本文用“有仙之山” 和“有龙之水”引出“品德高尚的人住在陋 室。”
“类比”就是用同类而且具有相似点的事 物作对比,来突出所歌咏之物的特征。本文 中借诸葛亮隐居南阳草庐作《梁父吟》,杨 子云住在西蜀茅亭写《太玄经》,来类比刘 禹锡居安徽和州陋室而作《陋室铭》,从而
拓展延伸练习巩固1按要求默写写出本文的中心句写出表现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写出表现陋室主人所参与事之雅致的句子2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或追求通过某些物品体表现出来如学生铭教室铭寝室铭等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陋室铭
刘禹锡
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 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 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 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 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是 古代散文的一种。
三、悟读课文,探究作者情感。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陋室”的?文中哪句话 统领全文大意?
2、作者写陋室,为何从山水写起?结尾为何又提 及诸葛庐和子云亭?引用孔子的话有何深意? 3、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
4、你是怎么看待作者的这种人生态度的?你认为 物质的富有和精神的高尚哪个更重要?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品读课文,学习优美语言。
下列句子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有仙则名: 著名 有龙则灵: 灵异 斯是陋室: 这 惟吾德馨: 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 蔓延 草色入帘青: 透过
6、重点句子翻译: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苔藓浓绿,蔓延登上门前台阶;草色青翠,透过竹帘扑入 视野。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 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作品有 《来自百度文库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 时期,他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 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 朝的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晚年 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按当 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 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 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 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 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