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动内蒙古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动内蒙古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作者:马晓军
来源:《新西部》2023年第10期
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为内蒙古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旅游业的发展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一环,内蒙古旅游业在经受了新冠疫情后,迎来了发展契机,但复苏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

分析总结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成效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就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推动内蒙古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路径建议。

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是党中央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和重大责任,也为新时代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是新时代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背景和核心追求,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旅游作为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现代化的旅游发展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旅游领域的具体体现。

内蒙古旅游业要抓紧认清现状,无惧挑战,奋力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内蒙古旅游业的成效现状
1、复苏化的旅游市场
2023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过去,旅游业作为“敏感性”而非“脆弱性”的产业很快复苏,并迅速走上振兴的道路,各地旅游市场出现火热的场面。

截至2022年末,全区共有A级旅游
景区428个,比上年末增加24个。

其中,5A级旅游景区6个,与上年持平;4A级旅游景区145个,比上年末增加9个;3A级旅游景区127个,增加11个;2A级旅游景区150个,增加4个。

2022年全区接待国内游客9249.08万人次,同比下降29.54%;全区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53.92亿元,同比下降27.84%。

但据统计,2023年春节假期全区接待国内游客477.24万人次,同比增长10.8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79%;实现旅游收入25.37亿元,同比增长9.5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4.72%,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有序,强势回暖。

“五一”全区接待国内游客1106.75万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0.3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为期八天的中秋、国庆假期,全区共接待国内游客2306.01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是去年同期的6.06倍,是2019年同期的1.35倍;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8.48亿元,是去年同期的7.23倍,按可比口径是2019年的1.18倍,带动服务业企业效益稳步向好。

2、多元化的内生资源
内蒙古横跨三北,毗连八省,外接俄罗斯与蒙古,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举世闻名的人文景观。

形成了既有草原、沙漠、黄河、冰雪、森林、生态、温泉等内蒙古多元化的自然景观旅游类型,也有工业、航空航天、红色记忆等人文景观,更有以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蒙古拥有金牌草原旅游资源,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布统草原、科尔沁草原、辉腾锡勒草原等都令人心驰向往。

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巴音温都尔沙漠和库布其五大沙漠,充满着神奇和魅力。

蒙古族文化、草原文化源远流长,在文化传承下的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饮食、服饰、古城、寺庙古迹等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发展的基础。

伊利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获评“2022年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包钢工业旅游景区、蒙牛工业园区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阿拉善胡杨林、阿尔山温泉和冰雪也以其独特的资源禀赋,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内蒙古旅游业季节性失衡的状况。

除此以外,蒙元文化、西口文化、红山文化、中俄、中蒙等对外文化交流等,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3、促深化的政策举措
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及地方文化和旅游局,十分重视内蒙古旅游业的提质增效发展,同时也做了大量的对外推介。

为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不断深化,组建了内蒙古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力打造自治区文化旅游旗舰企业。

2022年以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立文化和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库,完成投资额38.28亿元,提升文化和旅游数字建设,制定《呼包鄂乌旅游一体化“十四五”工作方案》《呼包鄂乌智慧文旅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四市旅游信息平台建设、旅游资源和信息共享。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2022年以来,内蒙古文物保护利用成效显著。

实施非遗特色村镇和街区建设,首届黄河非遗大展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部省主办的黄河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对外交流合作与宣传推广走实走深。

在中央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播出内蒙古文化旅游形象广告,持续深化与人民网、新华网、抖音等新媒体合作。

各盟市先后在成都、深圳、杭州、上海等发达省市开展旅游推介會,“万里茶道”国际旅游推介
会、满洲里文化旅游推介会、阿拉善文旅推介会、2023通辽·济南“万人互游”启动仪式暨文旅招商推介等不同主题推介会达到数十场。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内蒙古旅游业面临的挑战
内蒙古地处北部边疆,拥有蕴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及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但这种资源优势并未在旅游产业发展之路上转化成经济优势,与其他旅游发达省市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与不足。

1、虽然内蒙古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与问题是同时并存的,甚至“问题”要大于“发展”,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近几年,内蒙古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在全国省区市中,一直处于倒数五六位。

宣传力度不够,方式、内容有待创新。

至今还没有一个能够涵盖内蒙古民族传统与现代时尚以及特色旅游资源整体形象的旅游宣传广告或一句凝练的旅游宣传口号。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基础设施的配套直接影响着旅游地旅游的质量,基础配套设施陈旧落后,就是有再好的景色也会大打折扣。

到目前为止,内蒙古还没有综合型的旅游集散中心,这大大限制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全区旅游资源、通往景区的交通线路选择、旅游预订等方面信息的获取。

2、文旅产业受创、文旅人自信心下降
随着疫情防疫政策的变化,到2023年春节,内蒙古文化旅游市场出现回暖态势,但三年疫情极大地打击了万千旅游人对旅游业的信心,大量旅游项目停摆,文旅产业、文旅从业者更是经历了冰与火的极限考验,酒店、景区、乐园、餐饮等所有线下场所在不确定中坚守。

在旅游休闲街区同质化现象日益显现、消费个性化诉求加速升级的市场背景下,有些旅游企业和旅游人信心不足,已悄然退出旅游市场。

3、旅游供给和消费需求的适配性不强
首先,旅游供给结构、质量与旅游需求的矛盾。

在旅游需求拉动下,对于内蒙古而言,尽管旅游业已初步构建了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但是同质化、单一化、低水平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仍然难以满足旅游者对特色化、专业化的、现代化旅游产品的需求,不能满足旅游者对于自然风光、文化品位、健康生活等优质产品的需求。

其次,旅游供给服务与旅游需求的矛盾。

基础设施的配套直接影响着旅游地旅游的质量,基础配套设施陈旧落后,就是有再好的景色也会大打折扣。

自治区国省道连接重点景区公路、铁路密度、通用机场都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交通成本高,可进入性差。

城市、线路和景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到位或不配套,难以形成高品质、高水平旅游服务体系。

再次,旅游监管不到位。

旅游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企业、景区、酒店、交通等一系列部门和旅游这个行业都是密不可分的,他们从属于该地区旅游业的服务部门,自治区没有真正建立一个健全的监管机制或是有实效、惩罚力度大的监管机构,真正解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遇到的安全、卫生、欺诈、服务不满意等问题。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出租车市场乱,呼和浩特市出租车投诉形同虚设,要不电话打不通、打通也是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损害了全区的旅游形象。

4、固化的内蒙古印象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小学语文课本《敕勒川》中的诗句,但从此也启蒙和固化了人们对内蒙古的了解和印象。

似乎外界对内蒙古的印象被永远封存在那个记忆里,辽阔草原、吃手把肉、住蒙古包、出行靠骑马、射箭、能喝酒,不论男女都身形彪壮。

其实不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内蒙古的经济飞速发展,曾创造了经济增速八连冠的奇迹。

除了农村牧区以外,内蒙古也不缺少现代都市的万般风情,城里人的生活也很现代都市化,甚至优于同类别的其他省市地区。

内蒙古也有立交桥、大酒店、各种演出,公园,广场上的中老年人也会伴着草原飞出的凤凰传奇音乐起舞,堵起车来也不逊于那些大城市,但外界对内蒙古的固化印象,使内蒙古的魅力值大打折扣。

5、旅游促进共同富裕面临多重障碍
在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展旅游具有“增收”“均富”的双重作用,能够通过经济增长效应和空间流动效应有效增加社会财富并缩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内蒙古旅游业仍存在一些基础性障碍、体制性障碍、市场性障碍和利益联结性障碍,基础性障碍方面,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微交通循环体系尚未打通。

体制性障碍方面,区域协同机制、要素共建共享机制等方面尚不完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问题,抑制了旅游业在缩小行业和地区发展差距方面作用的发挥。

利益联结性障碍方面,旅游发展涉及游客、企业、居民、政府等诸多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旅游企业与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利益联结关系,决定了旅游发展的利益分配是否公平。

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权益保障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当下,受三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旅游收入还没有从重创恢复,旅游促进全区共同富裕任重而道远,使得旅游业难以有效发挥其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内蒙古
旅游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1、应时代变化,优化内蒙古旅游产品结构
这种优化包括旅游产品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优化,既要补好地理维度上的交通网络化短板,也要补好时间维度上的季节性短板和迭代性短板。

一方面,要以文化旅游带建设为抓手,加强区域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线路规划设计,形成多元化、差异化且主线突出的品牌旅游产品。

另一方面,以发展冰雪经济为契机,注重旅游产品的时间结构优化,推进旅游产品的季节优化。

同时,也要善于捕捉和紧跟旅游消费热点及融合发展新模式,注重旅游业新老产品的换代更迭,尤其是内蒙古要充分挖掘草原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打造一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和休闲农牧业精品旅游线路,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转形象,智慧化、多渠道宣传营销
旅游宣传部门应加强对全区旅游宣传片的制作,形象和宣传语要凝练、有内涵,要把真实的、融合民族传统和现代元素、具有独特旅游资源的内蒙古呈现出来。

首先要设计一个涵盖内蒙古民族特色和现代元素,包含优美画面和让人过目不忘的旅游宣传口号的旅游宣传片,要让大家知道内蒙古不仅传统还时尚,不仅有辽阔的大草原,还有胡杨、沙漠、冰雪、森林、温泉,边境口岸等。

其次,把成形的广告宣传转化成文字、画册,通过广播、互联网、报纸杂志、手机短信、火车站、飞机场、旅游景点等对外传播和分发,以此提升对内蒙古旅游资源的知晓度。

3、加快推进旅游领域的技术应用
智慧旅游是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内蒙古旅游业亟待将大数据分析推荐、智能导游、VR深度体验、AR+场景创新、大数据平台、智能机器人和语音导航等技术应用到旅游载体中去。

利用数字化创新,催生一批基于技术融合的景区、主题展厅展馆、文旅综合体、文旅特色小镇等旅游消费新产品新业态,以此加快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4、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支撑作用
各行各业都需要智慧创新型人才,旅游业也不例外。

一个地区旅游业人才需求可从政府和旅游业两个层面上看:从政府层面看,政府部门管理旅游业的决策人才,掌握国内外旅游发展形势,要结合本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和瓶颈,制定符合本地区的旅游发展蓝图,并能部署、跟踪发展概况适时做出调整。

宣传人才,指政府宣传部门负责旅游业发展和旅游局负责宣传的这部分人,要以本地旅游业发展为己任,集思广益,通过独特的宣传方式,把旅游业推介出去赢得游客量。

内蒙古旅游业需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大力补充旅游行业创新管理型人才、营销宣传人才、具有专业商务知识和旅游景点历史背景知识的服务人才,切实解决内蒙古旅游业转型发展中面临的人才问题。

5、诚信营商,追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要以人为本,创“三心”理念。

要想使本地旅游业持久兴旺,归根到底是要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消费,那么游客就是旅游业的上帝,要使游客游得“悦心” “安心”,这样才能“留心”。

“悦心”不仅指的是旅游标的物达到游客心理期待值,更多的是与旅游相关的附属因素,如旅游地区的文明程度、市容市貌、基础设施、旅游线路和景区景点的信息化等等,都要不同方位的满足游客的需求。

“安心”,就是要严防景区景点出现安全状况(旅游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生态破坏(游客乱扔垃圾)、住宿和饮食的食品安全卫生状况、旅游企业不法行为侵犯游客的利益等等。

不能只为眼前利益,做一锤子买卖。

要真正建立一个健全的监管机制或是有实效、惩罚力度大的监管机构,解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遇到的安全、欺诈、服务不满意等问题,加大旅游市场监管执法力度,给游客营造一个安心的出游环境。

只要能把游客的“三心”理念作为工作的理念和准则,内蒙古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必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李鹏、邓爱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分析》,载《社会科学家》,2022(2)。

[2]王伟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载《红旗文稿》,2022(21)。

[3]李志萌、盛方富:《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产业与消费的影响及应对》,载《江西社会科学》,2020(3)。

[4]陆鹏飞:《推动内蒙古文化旅游事业和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载《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2(24)。

[5]李兰、任文娟:《后疫情时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载《北方经贸》,2021(8)。

[6]葛丽英:《基于供给侧视角的内蒙古沿黄沿线经济带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探析》,载《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6(1)。

作者简介
马晓军内蒙古自治區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